饭含·丧葬/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10:11
饭含  旧俗,人死后,在死者嘴里放上珠玉米饭或其他物品,称之为饭含。饭含通常是在给死者沐浴后进行。《公羊传·文公五年》何休注说,这样做是“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这一习俗上古时就已有之。宋·高承《事物纪原·含襚》曰:“含商制也,周人加以珠玉尔”。郑玄云:“夏时死者饭含用贝,周时改用玉。”据唐·杜佑《通典》记载:周代“士丧将含,商祝袭祭服禒衣次。主人出,南面,左袒,报诸面之右,盥于盆上,洗贝,执以入。宰洗栖建于米,执以从。商祝执巾从入,当牖北面、彻枕,没巾,彻楔(人刚死将死者口撑开,以利于后来纳饭含,称为“楔齿”),受贝,奠于尸西。主人由足西床上坐,东面。主人左报米实于右,三实一贝。左、中亦如之。又实米唯盈。主人袭反位。商祝掩,瑱,设巾幂(原文为 )目,夏祝彻余,乃袭。”
  据先秦文献记载,当时一般人死后都要饭含的。《礼记·檀弓下》:“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会,诸侯请含。”《春秋'文公五年》:“王使荣叔归含且赗。”《战国策·赵三》:“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
  先秦时期,诸侯死了,国王还派使者前往赠含。《礼记·杂记上》云:“含者执璧将命曰:‘寡君使某含。’”另外死者的身份不同,所含物品也各异,即使同一类物品数量也不同。《礼记·杂记下》记载:上古天予饭含“九贝,诸侯七,大夫五,士三。”周代,据唐·杜佑《通典》载:“大丧供饭玉、含玉,舍人供饭米。诸侯以璧,大夫以珠,  士以贝。米,君以粱,大夫稷,士梁。”到春秋时期,《公羊传·文公五年》何休注说:“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璧,士以贝。”
  饭含这一习俗,自周代之后,历代沿袭。只不过所用之物各代有所变化。《后汉书·袁京传》云:“逢卒于执金吾,朝廷以逢尝为三老,特优礼之,赐以珠画特诏秘器,饭含珠玉二十六品。”《晋书·皇甫谧传》,皇甫谧自“为葬送之制……吾欲朝死夕葬,夕死朝葬……殡含之物,一皆绝之。”唐·杜佑《通典》载:内有司奉盘水升堂,嗣皇帝出,盥手于帷外,洗玉若贝,实笲,执以入,西面坐.发巾彻枕,奠玉、贝于口之右。大臣一人亲纳粱饭,次含玉。……其三品以上用粱及璧,四品、五品用稷与碧,六品以下用粱与贝。”《新唐书·李大亮传》:“将敛,家无珠玉为含,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到了宋代,饭含则用米和钱。宋·司马光《书仪》曰:“钱三,实于小箱。古者饭用贝,今用钱,犹古用贝也。钱多既不足贵,又口所不容,珠玉则更为盗贼之招,故但用三钱而已。米二升,实于碗。古者诸侯饭用粱,大夫用稷,七用稻。今但用卿士所生平日所食之米可也。”清·孙承泽《天府广记》载:明代饭含:“五品以上饭用稷,含用珠;九品以上饭用粱,含用小珠;庶人饭用粱,含钱。”清代饭含改用珠玉金银。清·吴荣光《吾学录初编》云:“三品以上含用小珠玉五;七品以上用金玉屑五;士用金银屑三;庶用银屑三。”当然,民间饭含用物或金或银或珠玉或其他物品不等。
  小说《红楼梦》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写贾琏向凤姐借钱使,并以高利为饵。凤姐乘势反讥:“我又不等着衔口垫背,忙了什么?”其中“衔口”即是饭含之俗。徐珂的《清稗类钞·孝友类》谓洪稚存在外做事,母在家卒。“洪以不及视含敛,后遇忌日辄不食。”《金瓶梅》第六十三回《韩画士传真作遗爱,西门庆观戏动深悲》写李瓶儿死后第二天行小敛礼,“西门庆旋寻出一颗胡珠,安放在她口里。”这西门庆随了饭含之俗,让李瓶儿死后口不常虚。(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