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衰·丧葬/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7:08:46
齐衰(zī cuī)  旧丧俗中,齐衰是五服中次于斩衰的丧服。冈其缝边整齐,故称齐衰。《仪礼·丧服》云:“疏衰裳齐”疏,粗也;齐,缉(农服缝边)也,其意思就是用粗麻布做成的丧服,缝衣边(斩衰则不缝衣边)。
  齐衰除衣、裳边和下际皆缝起外,其它形制与斩衰相同,只是“武”“缨”“绖”的佩戴方法略有区别。据《仪礼·丧服》,齐衰按居丧期长短的不同分为四等:一是齐衰三年,其服用对象:“父卒则为母,继母如母,慈母如母,母为长子”。二是齐衰杖期(jī音基)。杖是丧杖(齐衰所执的杖是用刨光的竹所做,称削杖,与斩衰服中的苴杖不同),期是一年。居丧期间执杖,故称“杖期”。其服用对象:“父在为母,妻,出妻之子为母。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三是齐衰不杖期。居丧期间不执杖,故称“不杖期”,服期亦是一年。其服用对象:“祖父母、世父母、叔父母;大夫之嫡子为妻,昆弟;为众子,昆弟之子;大夫之庶子为嫡昆弟;嫡孙。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父母、昆弟之为父后者,继父同居者,为夫之君。姑、姊妹、女子子适人无主者,姑、姊妹报。为君之父、母、妻、长子、祖父母。妾为女君。妇为舅姑,夫之昆弟之子。公妾、大夫之妾为其子。女子子为祖父母。大夫之子为世父母、叔父母、子、昆弟、昆弟之子,姑、姊妹,女子子无主者,为大夫命妇者,唯子不报。大夫为祖父母、嫡孙为士者。公妾以及士妾为其父母。”四是齐衰三月。其服用对象:“寄公为所寓,丈夫,妇人为宗子、宗子之母、妻,为旧君、君之母、妻,庶人为国君;大夫在外,其妻、长子为旧国君;继父不同居者,曾祖父母,大夫为宗子,旧君;曾祖父母为士者如众人,女子子嫁者,未嫁者为曾祖父母。”
  齐衰服制,自周代以后,沿袭于后世。只不过在具体服用对象和服期长短上,各代均有一些调整和变化。如:子为母的服制,宋·高承《事物纪原》曰:“三代之制,父在为母服齐衰期。唐武后始请同父三年。按卢履冰言:‘上元中,父在为母三年,后虽请,未用也,逮垂拱始行之’则父在之服母三年,自唐垂拱中始也。”明代则升为斩衰,清继而续之。周制妇为舅姑服齐衰不杖期,唐制改妇为舅服斩衰为姑服齐衰三年。明代则改姑同与舅。又如:《仪礼·丧服》规定:孙及未出嫁的孙女为曾祖父母服齐衰三月。“大唐贞观十四年,侍中魏徵奏:‘谨按曾祖高祖父母旧服齐衰三月,请加为齐衰五月。”(杜佑《通典》)唐《开元礼》则正式规定:“为曾祖父母,女子子在室及嫁者为曾祖父母。”服齐衰五月。周制无齐衰五月之制,至唐代增之,宋代以后,一直沿袭下来。清·吴荣光《吾学录初编》曰:“古有齐衰三年之制,明代并入斩衰。惟母为嫡长子、妾为家长之长子二条,降为不杖期。”故明、清两代齐衰服制中无齐衰三年这一条。  古代对齐衰之丧,在礼节方面也有一些规定。《礼记·王制》曰:“齐衰、人功之丧,三月小从政。”《杂记下》云:“疏衰之丧,既葬,入请见之,则见不请见人。”《问传》篇规定的更具体,“齐衰之哭,尚往不反”,逢人,则“对而不言”,初终,“二日不食”,既殡,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居垩室,苄翦不纳”等等。
  齐衰这一丧俗,古代小说中常有述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旁,严监生疾终正寝》中,严监生的夫人王氏病重,将妾赵氏扶了正。王氏死后,“第三日成服,赵氏定要披麻戴孝,两位舅爷断然不肯,道‘你此刻是姊妹了,妹子替姐姐只戴一年孝,穿细布孝衫,用白布孝箍。’”据《清会典》规定,兄弟及姐妹服齐衰不杖期。披麻戴孝是妾对主母的丧服,赵氏既已扶正,与王氏姊妹相称,按理应服齐衰不杖期,服期一年。然而赵氏仍故意表示是妾的身份,目的是让他人说出“你此刻是姊妹”这句话,以巩固已取得的地位。曹雪芹的《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述及贾珍的嫡长子媳妇秦可卿死后,“合族人并家下诸人都各遵旧制行事。”正当贾珍为贾蓉官职低,“灵幡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而“心下甚不自在”时,太监戴权前来上祭,贾珍趁机提出要与贾蓉捐个前程,戴权答应给一千两银,替贾蓉捐个五品龙禁尉。贾珍感谢不尽,在送戴权时说:“待服满,亲带小犬到府叩谢。”服满,即服丧期满,言下之意,贾珍正为秦可卿服丧。按《仪礼·丧服》,父为嫡长子之妻,服大功九月。唐加为齐衰不杖期,明清时期仍沿袭。据《清朝通典·礼凶二·服制》载:“齐衰不杖期:祖为嫡孙、父母为嫡长子及众子、父母为嫡长子之妻……”。据此,可考证贾珍为秦可卿服得是齐衰不杖期,服期一年。按《礼记·杂记下》“疏衰之丧……不请见人”的规定,所以贾珍须待一年丧期满了后,才能到太监戴权府上表示感谢。(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