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敛·丧葬/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23:40
小敛  古代丧俗,正式给死者穿好衣服,称之为小敛。清·沈赤水《寒夜从谈·谈礼》曰:“古所谓小敛者,尸沐浴著衣毕,乃韬之以冒,不使人见其形,再用布绞束之,缩者一,横者三.裹以复衾。”可见这种习俗周以前就有。至周代得以盛行。《仪礼·士丧礼》和《礼记》中的《檀弓》、《丧大记》载:人死后,在进行复魂、沐浴、饭含等仪式之后,接着就是正式为死者着入棺寿农。即“小敛”。时间是在死去次日早晨。“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殷人尚白,人事敛用日中;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地点“于户内”,即卧室门里。届时,先在床上铺席,“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苇席。”然后再在席上铺绞(宽布条),“缩者一.横者三”。绞上铺衾(被子),“君锦衾,大夫缟衾,十缁衾,皆一。”死者无论尊卑,“衣十有九称。”“君陈衣于序东,大夫士陈衣于房中;皆面领北上,绞紟不在列。”“君无襚,大夫士毕主人之祭服;亲戚之农,受之不以即陈。”“凡敛者袒,迁尸者袭。君之丧,大胥是敛,众胥佐之;大夫之丧,大胥侍之,众胥是敛;士之丧,胥为侍,士是敛。”“凡敛者六人。”小敛的时候,。主人即位于户内,主妇东面,乃敛。”主人和主妇都要将头饰卸除,只将头发盘在头上,男子还要“袒”,皆“踊无算”,号哭,以饰悲痛已极。衣服穿好后,用衾裹上,再用绞捆紧,这以后,再把布囊(叫做“冒”,分上下两截)套在尸体上,最后盖上覆尸的被子(叫做“夷衾”)。至此,小敛礼成。接着以预先准备好的酒食为死者祭奠,称“小敛奠”。主人主妇也要哭踊,最后来宾还要有致襚之仪。是夜,“燎于中庭”即彻夜燃灯于庭中。
  小敛之俗历代沿袭。但比之周制简化了许多。宋·司马光《书议》曰:“凡敛葬者,孝子爱亲之肌体,不欲使为物所毁伤,战裹以衣衾,盛以棺榔,深藏之于地下。然而,小敛衣十九称,此非贫者所办也,今从简易,小大敛则据死者所有之衣及亲友所襚之衣,随宜用之。周人敛用日出,今事办则敛,不拘何时。”《清史稿·礼》记载:“明日小敛,陈敛床堂东,加敛农,三品以上五称,五品以上三称,六品以下二称。”清·吴荣光《吾学录初编》曰:“古者敛衣皆左衽不纽,今但去纽,不用左衽。”
  古代小说中,关于小敛之俗常有述及。《太平广记》卷三百《杜鹏举传》:“(鹏举)一夕暴卒,亲宾将具小敛。”宋·俞文豹的笔记小说《吹剑录外集》谓:“初丧之家三日内哭声不绝,然非人方所堪,圣人恐其伤生,故小敛后,则使之更替哭。”《金瓶梅》第六十三回《韩画士传真作遗爱,西门庆观戏动深悲》写李瓶儿死后第二天,乔大户来到西门庆家,与众人看了一回做成的棺木,问道:“亲家母今日小敛罢了?”西门庆说:“如今仵作行人来就小敛。”不一会,“仵作行人来伺候,纸札打卷,铺下衣衾……登时小敛停当,照前停放端正,合家大小哭了一场。”可见,明清时期,一般人死了还是要进行小敛的。(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