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讨论录五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6:11:12

哲学讨论录五十二

(2010-05-06 21:08:28)转载 标签:

杂谈

       中国古代哲学无论是老子的“道”,易经的“太极”,或者“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朱熹的“理学”等等,都是一脉相承的,都认为世界有一个终极所在,或者说本原所在,都主张用一种总体的要义来规范一切。这样的哲学观念数千年来统治着中国的知识阶层和思想界,以及千千万万的庶民,给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为深刻的影响,造就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历来主张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统;主张个体必须服从总体的要求和规范;主张天人合一的奉天承运的集权统治和治理;主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主张重农抑商的宗法小农经济的总体维护;主张思想独尊的高度统一;主张牺牲个性的国家伦理道德规范。中国数千年来缺少个性自由的发展,缺乏个性意识的觉醒,缺乏公民权利的确立和商业经济的市场发展,是同这种哲学思想的根深蒂固的造就密切相关的。这种以总体为根本的,成为国家和民族文化意识传承的“真正中国的哲学,由古中国人建立的那个哲学”,在近代并没有中断,或者说至今仍没有中断,而是在新的形式中继续着它的根深蒂固的、仍在传承的、强有力的深刻影响和作用。

 

         就世界范围(包括东西方)而言,哲学大体经历了本原论、认识论、主体论三个发展形态。中国哲学就其主导层面而言(以东方的概念方式)至今仍处在本原论的框架之中。这种本原论以本原为绝对,或以天命为绝对,或以阴阳为绝对,或以儒学为绝对,或以理学为绝对,或以心学为绝对,造就了种种政治的绝对、思想的绝对、历史的绝对和权威的绝对,极大地桎梏了人们的精神,桎梏了个性自由的创造和发展。中国的哲学需要进行一场认识论的洗礼,才能从种种绝对中解放出来,走向哲学原野的新的开垦,走向世界精神的前沿。 洛克宣称,所有知识都来源于经验。

   我觉得洛克的所说不够,也不全面。我们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来源于感官的获得,但还需要经过概念的建构。或者准确地说,来自于经验的感知还需要经过概念的建构才能成为我们的观念和知识。

    我曾写了生命意识方式的探讨。其中谈到了人类既具有动物世界的知性意识方式,有着动物世界所没有的概念意识方式。认为知性意识为概念意识的抽象和概括提供了经验材料,而概念意识通过对经验材料的抽象和概括的逻辑建构,造就了人类所特有的概念方式的观念、思想和知识。因此,我是从人类大脑所特有的知性方式和概念方式的双重意识构造上提出知识是一种知性和概念的双层构造。正是在这点上,我在读书思考中认为洛克的所说不够也不全面,洛克关于知识的见解只是停留于知性的样式,而没有进一步上升到概念的样式,以及这两种样式综合的双层构造。

    洛克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区别两种不同的意识方式,即知性的意识方式和概念的意识方式。当然这种区分是需要极为深入地进行探讨和清理的。

    康德开始进行了区分,他提出了知性的时空方式和理性的判断方式。

   但康德的区分的不足之点在于:

   1、他把理性划归为判断方式而把判断从知性的意识方式中排除了出去,在我看来知性亦是具有判断能力的,不过这种判断是知性方式的判断。当然康德把时空归划为一种先验的知性心灵方式,现在看来亦是很成问题的。

    2、康德的理性的判断方式是我们的心灵所先验地拥有的,没有它的抽象和概括的基础来源和逻辑建构。康德进行了知性和理性的区分,可是他的这种区分并没有达到进一步的深入,并没有达到主体的知性意识方式和概念意识方式的廓清和基础的清理。

    在黑格尔那里,我们看到了概念抽象和概括的逻辑进阶,看到了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进程。为我们探讨概念意识方式打开了思路。

    黑格尔的不足则在于:

    1、在黑格尔那里,概念的进程是世界精神的进程,概念意识是一种“世界精神”的意识,而所谓的“世界精神”是高于自然和人类,坐落在高高的穹宇之端的东西,而不是地球生命意识史发展中的一种意识方式。

    2、在黑格尔那里,概念的进程只有从抽象到具体的进程,也就是从“世界精神”这个抽象总念到具体范畴的进程,而没有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而在我看来,概念的进程是具体到抽象进而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只有把概念的进程首先放置于具体到抽象的进程,我们才能把概念的进程同知性的感知和判断连结起来,同具体的经验质料连结起来,获得概念的抽象和概括,概念的逻辑进阶,概念的能动。

    只有通过先哲成果的承续,以及从先哲们的不足中走出来,我们才能达到更为深入的哲学思考和清理,开拓认识论的新的领域。这也是我对生命意识方式,对人类意识方式的探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