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讨论录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39:30

哲学讨论录六

(2009-03-28 22:26:53)转载 标签:

杂谈

  任何必然性都是以域定性为界限的,因此必然真理不是终极真理。如牛顿力学是关于自然的真理,但我们知道它只适应域定的范围,尽管在域定范围,牛顿力学是自然的必然真理,但它不是自然的终极真理,如果牛顿力学是自然的终极真理,那么二十世纪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没有了容身之地。什么叫终极?“终极”的词义就是到了最终,到了顶点,到了终结。

 有没有终极真理呢?长久以来,或数千年以来,哲学家们期望找到终极的理念;科学家们希望达到物质的终极;社会学者们期望找到终极的理想社会;宗教人士追求人类的最终得救,等等。请问,这种终极的理念,物质的终极,终极的理想社会、最终的得救能够达到吗?!在求取真理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次被宣称达到了终极真理,而又有多少次这些被宣称的终极真理被新的发现,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所打破和解构呢。世界没有终极,又何来终极真理啊!

  您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您正在吃饭时,如果头脑同时在思维,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正在吃饭”。“我正在吃饭”这一结论,您会确定的知道它一定是真的。因为这一结论来自自己对自己吃饭行为的理性直观。)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我关于“我正在吃饭”的理性直观是一种主客观化合的建构,没有饭,没有我吃饭的主客观化合的生存行为,就不会有“我正在吃饭”理性直观。关于这点康德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没有经验质料,心灵方式是无法运作的。在我看来还要加一句,没有主客观化合的依存,心灵方式是无法产生的。笛卡尔认为“我思”是真实的,他说的没错,但问题是真理并不就此停步,我们要问,这个“我思”是如何产生的呢?没有主客观化合的依存,这个“我思”能够先验地产生吗?

  近代认识论是从笛卡尔开始的,并以他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为标志(它的思想根源则在于近代科学的发展,对此可以读一读英国学者W.C.丹皮尔的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笛卡尔、康德、马赫等揭示了认识所依含的主观,带来了认识论的重大革命,对认识论的推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毛泽东的《实践论》中我们亦可看到它的影响。我赞成笛卡尔、康德、马赫关于认识的主观依含,但我并不赞成他们的纯粹先验的心灵方式和感觉要素,正是这种纯粹先验的框架把唯心主义引入了歧路。在我看来,认识的基点是主客观化合,我们的主观性状,我们的心灵方式,我们的概念运动,我们的知识建构都是以主客观化合为依存的。离开了主客观化合的依存,就会走向康德所宣称的纯粹先验的独断和辨证唯物论的客观绝对。认识论就无法走向新的推进。

  什么是“先天逻辑基本规律”?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作了论述,但只要仔细阅读就可感到,康德时刻小心翼翼地在为心灵的逻辑规则进行特殊与一般,普遍与应用的界别,从中筛选他所珍爱的先验普遍的逻辑规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康德深深感到了种种心灵的逻辑规则往往是依含经验质料的,而康德所要的先验普遍的逻辑规则必须是剔除任何经验质料的。甚至连数学都没有被康德选入为先验普遍的逻辑规则,因为这件事实在太难了。你只要思虑一下被康德独断为先验普遍逻辑规则的十二种判断方式,你就可看到问题又来了,为了界别这十二种判断的不同,康德不得不借助经验质料的介入。你看,即便在康德那里,经验质料和主客观化合的依存如同幽灵般地在其先验普遍逻辑规则中挥之不去。超越康德,我们就来到认识的主客观化合,来到我们的心灵方式、我们的思维逻辑规则是以主客观化合为依存的。先天的逻辑基本规律是没有的,有的只是主客观化合依存的逻辑基本规则。

  必然的知识是什么呢?它是先验的吗?康德认为必然性和普遍性来自于我们心灵的时空方式和判断方式,他把必然性和普遍性归结于先验性。时间和空间真的是纯心灵方式的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空观念和时空感觉是同我们的主观与物体运动的相对位置和参照系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时空方式不是先验的,而是主客观化合的。必然的知识是有的,但它是主客观化合的,而不是自身绝对的。我的见解是:无论是实证的科学知识,还是思辨的科学知识,它们都是以主客观化合为依存的,而不是以先验性为标准的。

  以上各点供您参考。如您认为有“先天的逻辑基本规律”,您可试一下,列出您所认为的没有任何经验质料和主客观化合依存的先验普遍逻辑规则或心灵方式,看看它们能不能成立,能不能不用任何经验质料和主客观化合的依存来进行它们界别。如果您能做到,我想对康德来说是莫大的喜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