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讨论录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05:06

哲学讨论录十一

(2009-03-28 22:45:41)转载 标签:

杂谈

十一

  简单谈一下我的主要观点:
       中国的哲学在其主导层面上是本体论的,是形而上学的。或者以主体为绝对,或者以客体为绝对,并十分相信种种绝对性和终极性。尽管中国古代的禅宗和心学涉及到了心灵的问题,却始终未能从中发展出认识论。中国哲学,自古至今缺乏认识论,认识论是西方哲学的成果,它从笛卡尔开始,以康德为标志。但西方认识论的建立并不彻底。当康德在心灵的主观装置中引入了纯粹先验的架构时,他就走向了主体的自身绝对和形而上学,至今仍影响着西方哲学的认识论。
       对于现代哲学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哲学的发展,我的见解是,重在从形而上学走向认识论,以彻底的精神推进认识论的发展和新的建构。我在自己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的主客观化合性,认识的域定截取性和认识的主客观相通性为基石,批判了认识反映和认识建构的客观绝对性、主观与客观的同一性,以及康德的心灵方式的先验性。其目的就是力求在一个新的和彻底的基点上,求取认识论的发展,扬弃至今仍以权威方式盛行的种种形而上学观念,给予人们思想和精神新的哲学解放。

     既然在“存在”范畴,主观包含于客观之中,那么,主观亦具有了客观的性质,有何必要再作到底客观为第一性还是主观为第一性的区分呢?!恩格斯曾提出过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按照您的见解,思维已经在“存在”范畴中,已经为“客观”所包含,恩格斯还有何必要去讲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呢?好比“光”是一种物质形态,“电”是一种物质形态,两者都包含在“物质”中,有何必要再去讨论“光”、“电’为第一性,还是“物质”为第一性呢?因此,我以为您并没有把主观和客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客观世界是绝对的,这没错。但问题在于,您所说的这种绝对性是指什么,是指它的客观自在的存在性还是指它在我们认识中的反映和建构。如果是指它的客观自在的存在性,这没错,客观对象在我们的认识外有着它的自身绝对,康德把它称为“物自体”或“自在之物”;如果是指认识中的反映和建构,那么,对于我们的认识来说,客观提供了认识的对象,主观提供了认识的样式,一切认识都是主客观化合的反映和建构,这种由主客观化合所反映和建构的““客观世界”则不是自身绝对的。认识论的本质在于,客观对象在我们的认识之外,当它进入到我们的认识,就要受到我们的主观装置的整列,就要受到主观装置整列的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