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讨论录三十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53:25

哲学讨论录三十三

(2009-09-14 12:52:28)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关于素质

    从逻辑的角度提点问题:

    1、没有相同的素质,就没有相互作用。

    在电磁作用中,正与正产生排斥,正与负产生吸引。正与负是否具有不同的素质。

    2、广州的老鼠和黑龙江的石头可以有引力作用甚至可以有电磁作用,但不会发生生物之间的联系,因为石头没有生物性,等等。

    我们的生命体没有水、盐,没有各种矿物质就不能生存,它们和我们的生命体具有不同的素质,那么它们和我们的生命体之间有没有相互作用呢?此外,广州的老鼠和黑龙江的石头可以有引力作用甚至可以有电磁作用,那么这种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是否相互作用呢?在这里根据笔记自己的举例,相异的素质好像也有相互作用的。

    3、在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具体性使递质表现为信息,它的抽象性即素质,使递质表现为能量。

    这句话我看了半天总觉得雾里看花,不知所以。

    第一,物质的具体性使递质表现为信息。那么这种具体性是什么呢?它和递质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呢?它又是如何使递质表现为信息的呢?

    第二,它的抽象性即素质。这里的它是指什么,这里的抽象性又是什么呢?是物质对物质的抽象,还是意识对物质的抽象,或者说是靠什么来把物质的具体性抽象为素质的呢?

    第三,使递质表现为能量。也就是说具有抽象性的素质使递质表现为了能量。看来,我们对爱因斯坦先生的质能公式,即E=MC^2,要补充地再加入一个素质的符号和一个递质的符号,或信息的数字符号。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要改写了。

     4、对于任何素质,一旦我们把它从从物质中抽象出来。

     素质究竟是一种物自身呢?还是一种意识的抽象建构呢?这里的我们是用怎样的方式把素质从物质中抽象出来的呢?而抽象究竟是一种什么呢?

     这些问题供你和费尔多思先生参考。

 

    根据您的所说和举例,如不为难,能否简洁地回答二个问题

    1、不同的素质有没有相互作用?!

    2、素质是从具体性中抽象出来的,那么,抽象或抽象性是一种怎样的建构?!

 

    我不是成心作难,而是希望引入更为深入的思考。同时,期望思考的慎密。哲学就是这样,当你提出一个概念、一个范畴时,你要考虑它即刻所将引起的种种问题,并经受种种问题的逻辑检验。所以哲学家总是苦恼的。这也就是为何西方哲学家所写的哲学著作总是一大本、一大本的,因为作者们自已意识到种种概念和范畴所引起的种种问题,并力图加以彻底的解决。

 

    我没有看过您说的这本书,但我仔细看过《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科学大师佳作系列》全套、1987年出版的《走向未来丛书》全套,以及《万物简史》‘《时间简史》、《大爆炸探秘》、《简明科学技术史话》等等的科技读物。特别是对于新浪科技网上的最新科技发现是必看的。

 

    回复成吉思涵

    1、我是问您是谁来进行这种抽象和规定,然后给这个规定起个名,并作为范畴来研究的呢?是物质自身呢?还是我们的意识方式呢?还是上帝呢?搞清了这个问题,什么是抽象就很清楚了。

    2、按照您的物质观,一切事物,无论是宏观物还是微观物都是物质,物质是它们的唯一共性,物质的一切具体性或素质都是不能超离这个共性的。在这个共性范畴,为何不同的物质之间不能进行物质交换呢?辩证唯物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就是,一切物质形态都是可以互为转换的。您的素质观好像是违背辩证唯物论的这一重要论点的。

    3、香港妹妹出来补纠说(像外交中经常出现的那样),楼主说的作用不是素质的作用,是物质之间的作用。我以为说的非常好,当然对这个说法您是否同意我不知道。

 

    现代物理学提出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和质能转换的数学公式,香港妹妹则提出了一个新的素质和能量的关系,成吉思涵的笔记认为素质使递质表现为了能量。唉,这到底是科学知识的进步呢?还是一种知识的混乱呢?

 

     生命场个人认为物质的相互作用不是相同的素质在作用。相反的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素质的物质在发生相互作用。

    我赞成生命场的见解。我今天上午在看《中国哲学史》,正好里面讲到中国哲学的和、同观,其中谈到,一瓢水再加上一瓢水,还是水,没有什么性质的变化。而在一瓢水中加入其他不同的东西,例如盐,它们就发生了相互作用,这瓢水就变成了盐水。如果按照只有相同的素质才能发生相互作用,那么一瓢水加上一瓢水,它们发生相互作用或物质交换,那么,我们就将会得到一种不知是什么的成吉思涵或费尔多思之物了。

 

    回复成吉思菡和香港妹妹

    1、既然您承认了概念和范畴是由人的意识所抽象的,那么您就应该进一步想到人的意识性状对客观反映制作的加入和共建。这就是认识论。我在这个论坛发过一个帖子《认识的主观性状》就是讲意识的性状是如何从各个方面参与和加入认识的制作的。所以,一切概念和范畴都不是客观之物的绝对本来,而是一种有着意识主观性状共同参与制作的一种主客共建、主客化合和主客相通的建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的知识建构总是在随着客观对象和主观性状变化的共同制作进行不断的解构和建构,使我们的认识日益丰富、多样和深刻。关于概念,我亦写了《概念的由来》一帖,试图由此为基点,系统地写一本《概念论》。

    2、香港妹妹说,质量和电量是桃和梨,素质是水果,因此,素质和能量的关系是质能关系的一般形式。这也就是说,第一,质量和电量是具体之物,素质是抽象之物。或者说在香港妹妹看来,自然界有两种物质,一种是具体之物,一种是抽象之物。那么什么是抽象之物呢?成吉思菡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就是概念、范畴和再起个名字。我不知道在自然界有没有既不是桃也不是梨,这样一种纯水果的抽象之物或如同柏拉图所说过的那种共相之物。第二,在香港妹妹看来,素质是质能关系的一般形式,也就是说,质和能如同桃和梨是一种具体之物,而素质是一种高于质和能的抽象之物。那么,我倒要问一问香港妹妹,质量是什么?能量是什么?素质何以能够高于质和能,成为质和能的抽象之物。请您说说这里的抽象递升的逻辑必然,而不是自我独断。

    3、看来成吉思菡对这些科普读物和科学论著并没有好好看。并不真确地理解现代科学前沿知识的发展。例如宇宙大爆炸理论尽管是一种假说还未能够最终证实,但它毕竟得到了现代物理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支持,得到了星光红移、背景辐射和天空黑暗等科学观察的实证材料的支持。同时,宇宙大爆炸理论表明了宇宙也是一个生成、发展和运动的过程。宇宙大爆炸是我们这个时代关于宇宙生成、发展和运动的最有说服力的理论,是对自然辨证法的强有力的支持,我不知道您们为何对宇宙大爆炸的假说这么轻视。还有《时间简史》,在这本书中,霍金极为出色地把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同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揭示了在奇点之处,时间,也就是T不等于0,从而解开T=0这个难题,回击了罗马教廷,把上帝从宇宙大爆炸的起点,即奇点中排除了出去,坚持了物质的自然过程。这里并不是只有爱因斯坦方程式的一个解。成吉思菡说《时间简史》对时间的理解有问题,我不知您说得是什么问题。在《时间简史》中霍金提出了时空在宇宙膨胀和宇宙收缩中的新理解,即具有膨胀相和收缩相的时空。并认为在宇宙中时间有三个箭头。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见解,您们口口声声说唯物主义要吸收现代科学知识,而当现代科学知识真正站立在您们的面前,您们却叶公好龙了。

    4、本来我在写作《概念论》,不想谈那么多的,因为香港妹妹对论坛发出了一个挑战,她要看到对课堂笔记的真正反驳。关于抽象的问题,我建议香港妹妹看一看我对概念由来的分析。在里面我已就概念的核心逻辑,即抽象和概括,以及对符号制作、指代、记号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作了分析。这种分析并不是用辨证逻辑这四个连您们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字所能取代的。

 

    回复成吉思菡

    我们当然是在进行学术的争辩,这种争辩当然包括基本概念的争辩。关于时间,我已经多次在帖子中谈论了哲学史上的种种时间观,有芝诺的数学时空观、有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有康德的心灵方式的时空观,有马赫的感觉时空观,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有霍金的宇宙时空观,等等。可以这样说在时空的问题上,我比您了解的广博的多和深刻得多。并不是一个在读红楼梦原著,一个在看小人说。至于您在怎样的一个哲学层面上,我在怎样的一个哲学层面上,我以为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极其愚蠢和很不应该的(君不见,在论坛上不是有些人动辄用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意气用事压人的吗)。我们是在平等地、民主地讨论和交流,而不是寻求一种霸道和独断。如果费尔多思论坛是一种以管理员之见为霸道和独断的论坛那是极为可悲的。只能说明您们的自然逻辑经不起真正的、严肃的、认真的、尖锐的和深入的质疑。

 

    回复成吉思菡

    对问题的讨论有不同的见解我以为是很正常的,哲学就是思想自由的田园和耕作。

    本来我也不想对您的自然逻辑笔记多作评论。

    对您的笔记每次我都看了,总觉得在一些基本概念的设定上还缺乏逻辑的严密性和一致性,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问题以供深入的思考。

    坦率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或者就我本人来说进入哲学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开始的。在相当一个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作为绝对神圣的真理而崇拜的。

    那时,我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对列宁的著作,对毛选四卷是一本一本地认真阅读,期望获得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然而,随着文革的历史教训,许多被国人当作绝对真理和客观规律的东西,暴露出了它们是一种荒唐的意识建构。正如西班牙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把风车臆想为巨人而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毛泽东是一个中国历史的伟人,他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但他在文革中之所以坚持他的错误思想指导,就是认为,他所坚持的思想指导是客观规律在他头脑中的反映。为什么毛泽东这样一个坚定的辩证唯物论者,会历史地走向某种反面呢?这不能不进行深入的哲学分析,引入认识论的思考。

    而在苏联,斯大林在上一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进行大反肃时,许许多多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者被枪杀,而斯大林则认为,这是阶级斗争的客观必然,这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必然,这是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和工业化进程的客观必然。斯大林的作为,斯大林的思想在他本人和拥护者看来就是客观规律之绝对本来的反映。

    这些都引起了我的深思,即,我们所以为的种种客观规定,究竟是客观之本来的原封不动的反映,还是有着我们的意识方式和意识性状的加入和制作。也就是说,我们关于客观规律的种种规定,是一种纯客观本来所反映的东西,还是既有着客观又有着主观的两个方面的共同制作。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重大的思想解放,在改革开放中,大量西方近代的、现代的和前沿的知识,思想和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理念大潮般地涌入中国大地,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西方的认识论,并深感中国的哲学和思想界要进行一次认识论的洗礼,才能打破我们头脑中的种种绝对观和终极观,才能给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解读和把握。

    当然,在我看来,西方的认识论也不是神圣绝对的,例如,西方认识论从笛卡尔和康德以来,直至分析哲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在其主导上都是主张我们的心灵方式,我们的主体方式是先验的,而没有它们的经验的历史过程。对此,我是持完全不同的看法的。

    我的哲学观是既反对绝对论、终极论,又反对先验论的,主张哲学的实证性和逻辑性。和您们的讨论,说到底只是期望您们所要进行的自然逻辑的创立,要有认识论把握,要有严密的实证性和逻辑性,要有对必然会引起的种种质疑的深入思考。

    最后,我的看法只是提点意见,提点参考性的意见而已。

 

    马克思说过,人们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是在于改造世界。对马克思的这句至理名言我是深表赞同的。我一直以为,哲学不是书斋的学问,哲学不是杯子的风暴,在哲学创立的背后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进程和人类解放的新的历史需要。为此,我以我的哲学思考方式和基点写了《新的社会进程》,《人的本质和解放》,《谈谈西方现代哲学》等文(前两篇曾被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所摘登),以哲学的语言含蓄地提出了中国的哲学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要进一步引入世界的眼光和判明,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思想解放,科学发展和社会变革,走向世界的前沿。

 

 

    关于自然逻辑

    我和费尔多思先生的不同见解在于,我认为,中国哲学是以本体为绝对的,需要进行一次深入的认识论洗礼,才能把哲学从形而上学那里解放出来,以新的世界眼光综合新的科学发现、社会变动、理论学说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及思想涌动,走向新的创立。改变唯物主义的形式不是中国的哲学方向。

 

    此外,在中国的国家哲学教科书上,或在中国的国家哲学意识形态中,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式,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此为规定或权威,是不存在创立任何高于辩证唯物论的新的唯物主义形式的。

 

    我的帖子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说明,改变唯物主义的形式不是中国的哲学方向,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回复 是说

    哲学一旦与政治挂钩,就失去其客观性!哲学一旦与理想挂钩,就失去理性,政治可以选择哲学指导,这取决于政治的选择,哲学把政治作为研究对象之一可以,绝不该与某一对象联姻。

 

    说得好,同意先生的见解。哲学不是宗教的婢女,也不是政治的婢女和理想的婢女。

 

    回复河东居士

    恩格斯是提出了改变唯物主义形式,但在恩格斯看来他和马克思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对传统唯物主义的改变和终结。而按照我国国家哲学教科书的见解,或按照我们的国家哲学意识来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式,我们只能在此基点上进行新的补充和充实,而不是改变辩证唯物主义的形式。我不知河东居士要离开辩证唯物主义而去创立什么新的形式的唯物主义。问题的核心或问题的要害不在于用新的知识对唯物主义进行新的补充和充实,问题的核心和要害是你要改变辩证唯物主义去创立新的形式的唯物主义,望你细思之。

    对于香港妹妹,我劝你一句不要说什么这个论坛活跃着贝克莱的信徒,在这里需要的是真诚的讨论而不是戴帽子,在这个论坛上不需要文革红卫兵的大批判语言和文风。此外,你研究过贝克莱吗?你对贝克莱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吗?你认真看过贝克莱的主要著作吗?你了解贝克莱的主要观点以及这些观点是怎样形成的,以及那些是合理的,那些是错误的吗?还有,你系统地了解过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吗?哲学需要严谨的和周密的思考,以及广博的知识综合,而不是喊几句口号,刷几幅大标语。我是经历过文革的人,深知搞学问需要真诚和实事求是。

 

    1、关于物质交换,我觉得没有什么异议。例如,生命体的活动就始终包含了生命体内部,生命体与外部的物质交换活动。问题是,我对笔记中的关于信息是递质的见解和定义是不赞成的。信息在我看来,不是一种纯物的东西,物的规定性始终包含着意识的加入和共建,因此,信息在本质上是一种物和意识的共同建构,因此,信息是一种关于事件的确定性和满足度的建构。这个定义,即信息是事件的确定性和满足度的建构,包含了物和意识的共建。因为,成吉思涵的笔记还要继续谈信息是如何将从它的递质的低级形式发展为符号的高级形式的,因此,等她的笔记就信息的高级形式进行阐述后,我再系统地谈。

    2、在我看来,无论成吉思涵的笔记和费尔多思先生的自然逻辑,都是认为,我们头脑中的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绝对之本来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反映在我们头脑中的事物和规律都是客观绝对的本来面貌。我觉得,无论成吉思涵和她的老师费尔多思先生,都应该补上认识论这一课,都需要系统地读一读笛卡尔、休谟、康德、马赫和罗素。对于事物在我们意识外的存在,例如,这个池塘在我们意识外的存在,无论是唯物论者,无论是唯心论者,无论是怀疑论者、以及不可知论者,都不会否认。问题是,我们关于这个池塘的意识建构,是纯客观本来的,还是和我们的意识性状有关的,以及我们的关于这个池塘的意识建构能否达到这个池塘的客观绝对之本来,这就产生了唯物论、唯心论、怀疑论、不可知论的种种哲学争辩。正是这种争辩,给予了人类智慧的更为深刻的哲学洞见。

    3、我在与河东居士讨论唯物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时,谈了我的看法。顺便说一下,我不知河东居士与费尔多思是否为同一先生。关于唯物主义的形式,按照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见解,一是机械唯物主义,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并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最高形式,因此,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中,始终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在观察,河东居士和费尔多思先生,是在搞一个新形式的唯物主义,即自然逻辑的唯物主义。因为,在费尔多思先生(通过成吉思涵的笔记)看来,一方面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不过是一堆札记,缺乏系统性;一方面,新的科学知识的发现和新的范畴的建立,已为我们系统地从物的本身建立一个自然逻辑,提供了知识的基础,并由此可以给出唯物主义新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这个新的发展形式的唯物主义,如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就是费尔多思先生的“自然逻辑唯物主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超越和新的发展。成吉思涵的笔记的发表,是一个为费尔多思自然逻辑唯物主义扩大影响和进一步推出的铺底,或者说有着某种推介和导向的策划。问题是何谓自然逻辑呢?这种自然逻辑的建构是否合理呢?这种自然逻辑的建构是否真的是客观之绝对和本来呢?以及是否可以成为一种超越辩证唯物主义的新的唯物主义的创立呢?这里涉及到许多问题。

    4、我不知香港妹妹为何如此仇恨贝克莱,把贝克莱称之为人类的狗屎。我们和贝克莱没有任何沾亲带故,也不是他的崇拜者。但我认为,贝克莱作为一个近代的学者和哲学家,他对物质解构,也就是对我们头脑中的种种传统的和形而上学的物质规定观的解构,对认识论的发展是起到某种思想解放的积极作用的。我再问一下香港妹妹,你看过贝克莱的原著吗,你了解那个时代的哲学形态吗?你如果想进入哲学的殿堂,你就应该有一种严肃的学术态度。而不应该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轻浮无知的态度。又如,对于马赫这样一位哲学家,不少人只是根据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对马赫的片面的批判而对马赫充满着仇视和偏见。而他们并没有读过马赫的原著,并不了解马赫的思想对于冲破绝对的时空观,对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所起到的重大的思想解放和启迪的,而是人云亦云。如果你去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崇敬地谈到马赫对他创立相对论的重大影响,你去看看马赫对先验的绝对力学观的批判,你就会真切的看到列宁对他的批判是多么的片面,你才会实事求是地对马赫作出正确的评判。

    5、我们和您的老师一样,也有着种种的经历,也几十年地坚持学习了当代自然科学的各种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种种知识,也读了数万本的各种书籍。也有志于进行哲学创立,为我们所深爱的民族和国家做出成绩。

 

    回复香港妹妹

    如果唯物主义吸收了现代科学的成果,是不是内容变了?内容变了而不改变形式,是什么怪物?----- 这是河东居士对我的所说。

    建立新的唯物主义就不是改变形式的问题了,就是改变内容。-------这是香港妹妹对我所说。

 

    河东居士的观点很明白,唯物主义的内容变了,形式能不变吗?香港妹妹则否认只是改变形式而内容不变。我不知应该相信河东居士所说还是相信香港妹妹所说。

    至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原著,我可以告诉香港妹妹,在30多年前我已全文读过几遍,这些年来因写作的需要对其中的主要观点亦进行了查阅。恩格斯还有一本哲学著作《费尔巴赫路德维希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我读了多遍,很重要,亦建议你好好读读。至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以及黑格尔的《逻辑学》,在那个时代,我们都对原著进行了全文的通读和笔记。

 

    回复香港妹妹

    1、关于认识论,我在进入本论坛时,首先发的帖子就是《从形而上学到认识论》,以后发的不少帖子大多是谈认识论的。最近《学说连线》为我建立了作者专集,其中择取的22篇文章基本都是讲认识论的。

    2、香港妹妹说,“反映在我们头脑中的事物和规律都是客观绝对的本来面貌”是你强加给作者的。对此,尽管作者没有这么说,但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香港妹妹,这不是强加,这是笔记与自然逻辑作者的哲学立场。也是一切唯物主义的根本的哲学立场。你可以翻开《资本论》读读马克思自己写的序,看看马克思自己是怎么说的。

 

  

    回复香港妹妹

    可河东居士是强调内容变了,形式也要变。他还要我好好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呢?

 

    回复香港妹妹

    这里再谈一点:唯物主义的问题不在于认为物质具有第一性,唯物主义的问题是在于,它始终认为我们头脑中的事物和规律是客观之绝对本来的。在唯物主义者看来,我看到的这个红色的苹果,就是这个红苹果的客观之绝对本来的面貌,这样的面貌是没有任何意识性状的参与和共建的。唯物主义不讲意识的自身性状,不讲意识自身性状对认识的参与和共建,不讲认识论(对此,毛泽东说得很明白,毛泽东曾说过,马克思、列宁不讲认识论)。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唯物主义,无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还是辩证唯物主义都是存在重大的缺陷的。成吉思菡的笔记和费尔多思先生的自然逻辑唯物主义只要不讲认识论,在我看来也会是这样的。

 

    回复香港妹妹

    我已说得很明白了,我反对的是唯物主义把认识的建构归结为客观绝对之本来在头脑中的反映,反对唯物主义对意识主观性状和意识主观性状对认识建构的参与和共建的全然忽视。正是由于这个忽视,使唯物主义出现了它的重大缺陷,造成许许多多的唯物主义者把物质第一性作为了意识和认识建构的客观绝对之物质本来的形而上学的依据。因此,对物质第一性需要作深入地认真分析。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有它的合理成分,即作为意识对象的物质,是一种意识外的自在,没有这种意识外的自在和对象,意识是不能建构的。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不懂得一切认识的获得和建构,是意识主观性状和客观自在的共建。我们头脑中的种种事物和规律,或种种物的规定性,都不是客观绝对之物质本来,而是意识主观性状和客观自在的共建。

     我对河东居士的理解是否有误,我想河东先生是最清楚的。

                    

     我想看到对《课堂笔记》的真正反驳-----香港妹妹

     关于这点我想你将看到真正的反驳。当然这种反驳将是深思熟虑和充分说理的。

 

    回复成吉思涵

    认识建构并不是一种纯客观之物的反映,它更包含着意识的主观性状的参与和建构。这就是我和你们在哲学观上的根本区别。

     物质第一性是唯物论的一个基石,这不错,关于这点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路德维希与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中已经说的很明确了。但恩格斯的物质第一性的观点并不是绝对圣神的,碰也碰不得的,许许多多的唯物主义者就是由此进一步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把物质与意识完全地对立起来,并由此反对认识论,反对意识主观性状对认识建构的参与和共建的。因此,对物质第一性的观点可以而且应该予以哲学的分析,找到它的合理性和缺陷性。使我们具有更为深刻的哲学洞见。促进认识论在中国的普及。

    建议先生抽一点时间读一读康德,完整地读一读康德的《纯粹理性的批判》,读一读许多哲学大家是如何评价康德的,了解一下康德是怎样在哲学史上掀起一场哥白尼式的认识论革命的。对于这场认识论的革命,对于康德的历史功绩和深远影响,无论是中外的学术界都是公认的。

 

 

    关于自然信息

    把信息归结为物质交换的递质,我始终觉得是有问题的。首先,什么是信息?我以为信息是事件的确定性和确定度。例如,在股市上,我知道了一个内部情况,或者我从机构的买入卖出的动态数据的获取中,获得了一个事件的确定性的信息,从而作出了我的判断和择取。一般来说,事件的确定性程度越高,信息度就越高。又如,在关于信息的教科书上,有一个普遍应用的典例,即日本人是如何从一张照片的分析上,建构信息,确知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的。在民主政治实践中,我们往往说到一件事,即如何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所有这些,仔细思量,我以为对于信息是不能归结为物的交换之递质的。

    此外,关于从三聚氰胺的含量可以判断它是否出自三鹿,这个说法是片面的。如果不是因为三鹿事件的揭露和报道,不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事件的信息确定性和确定度的建构,你怎么可能从三聚氰胺的含量可以判断它是否出自三鹿呢?

 

    好啊。到时我也可以据此系统地谈谈我的见解。多年前在国外先进知识和技术引进的时代,我曾很有兴趣地学习和了解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也去考了一个中级物流师证书(对了解信息和信息的运用是极为有益的),还为冶金工业部所办的《冶金工业》写过一篇关于做好信息工作的论文,这篇论文为不少地方所收用。届时,如欢迎,我也将就您的自然信息和递质的见解,按照我的实证逻辑建构的方法,具体地谈些我的看法。

 

 

    关于物质

 

    楼主这篇笔记关于物质的主要观点,在列宁1909年5月出版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一著中都可查到。我曾做过这本书的阅读笔记。

 

    回复 是说

      搞哲学的要看各方面的书籍。但问题是书似烟海如何看,我的体会是看一本书主要是看这本书提出了什么观念,特别是提出了什么新观点。例如,我在看霍金的《时间简史》时,比较注意的是霍金把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结合到相对论,以解决在奇点之处,T不等于0的问题,从而在宇宙大爆炸的问题上消除了上帝的事务。我在读《金刚经》时注意了佛教的核心观念就是不执着事物的相状,认为我们心中的一切事物的相状都是由心念造就而来,只有不执着事物的相状,回归心的本性,我们才能超越和解脱种种相状的痴迷,获得最高的智慧和修行。把握这个佛教的核心理念,对我以后理解中国古代的《坛经》和心学起了很大的帮助。我在读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时,在进入弗洛伊德对意识的结构分析时,注意到这样一点,即意识中的抑制能力是在种种个人经验的历史中形成的,也就是说意识的抑制能力不是先验的而是经验的,是在主客相互作用的经验历史中建立的。精神分析对患者的治疗就是力图通过梦的分析找出个人的经验历史。这就使我触类旁通地想到,康德的心灵方式,即心灵的知性方式和理性方式亦不是先验的,而是在人类意识发展的经验历史中造就的。如此等等,我以为,只有广泛地阅看各类书籍,把握各种观点和它们的建构,才能由此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哲学的综合和把握,形成新的哲学追求和创立。

 

    关于自然界逻辑起点

    成吉思菡的这篇笔记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即我们怎样来把握逻辑的起点。这里就涉及到了概念的运动。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商品交换一节,在我看来是最具有思辨特色的。在商品交换这一节中,马克思运用了概念的核心逻辑,即概念的抽象和概括,从个别概念进阶到特殊概念,从特殊概念进阶到一般概念,从一般概念嬗变为根本概念,为我们分析和揭示了货币是如何在商品交换的人类经验活动的历史中,从个别等价物,特殊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最终脱茧而出地成为价值物的。这里我们看到极为重要的两点,一是概念的建构运动,二是商品交换的历史经验活动。这两点的一致性,即概念建构运动和历史经验活动一致性说明了什么呢?我以为,它极为深刻和重要地说明了一切概念逻辑起点的主客共建、主客化合和主客相通性。没有商品交换的历史经验活动,货币的概念建构运动就没有它的对象基础,没有概念建构运动的加入和共建,商品交换的经验活动就永远也不会造就货币的诞生。因此,我一直强调:一切逻辑,包括货币逻辑、自然逻辑、数理逻辑等等,一言概括之,一切逻辑的起点,既不是先验的自然之物,也不是先验的精神之物,而是一种有着它们各自主客共建、主客化合、主客相通的历史经验的概念建构。

 

     回复 成吉思菡

    我在写《辩证唯物论的建树和缺陷》一帖中曾指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有他的建树,但亦有缺陷。以马克思《资本论》商品一节的分析为例,马克思在本质上是把从商品到货币的历史发展,视作为是一种物的过程,是物的自身逻辑,而概念的建构只是物的逻辑,这个自然的先验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显现。而我的观点则认为,从商品到货币的发展,绝不是一种物的自身逻辑的过程,而是一种有着人类意识方式,即概念意识方式的参与和加入的一种主客共建、主客化合和主客相通的过程。逻辑在本质上是一种有着经验历史起点的主客型建构。哲学发展到今天,特别是经过认识论的质疑和洗礼,我们不应再滞留于任何先验体系的追求了。

 

    回复成吉思菡

    30多年前我曾通阅了当时出版的四本马恩选集,也认真拜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著。当时,我十分相信恩格斯的所说,即辩证法是一种自然的自在,我们观念中的辩证法是一种物质的自然规律在我们头脑中的映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发现了辩证法,而在黑格尔那里的辩证法则是颠倒地用头站住地的,需要重新颠倒过来。经过长久的思考,我觉得,在马恩和黑格尔之间,尽管有所差别,但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辩证法是一种先验之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辩证法是一种先验的自然之物,而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一种先验的精神之物。恩格斯提出自然辩证法,他以这个表述实质地把辩证法作为一种自然的先验之物。关于此点,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谈论到黑格尔时,亦明确地表达了他的见解,即辩证法是一种物的过程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而我的见解则认为,辩证法并不是一种自然的和精神的先验之物,而是人类意识的一种主客共建、主客化合和主客相通的概念建构。正是因为辩证法是人类意识的一种主客共建、主客化合和主客相通的概念建构,因此才会有我们关于辩证法的种种理解,并以此赋予自然。您的83年的费尔多思课堂笔记的问题是,一方面把辩证法作为一种先验的自然之物,另一方面又感到需要从认识材料的进一步综合中建构自然逻辑,给予辩证法新的阐述。一方面是先验的自然之物,一方面需要新的建构。如果您和费先生能细思之,就应该走出一步,从新的视域上给出辩证法的新的理解,即走出辩证法的形而上学,赋予辩证法新的解放。

     写上我的一点看法供您参考。

 

    回复 蒙童

   假若自然不仅仅是[物],且是[死物]---而是有着自然精神的自然之物---实体系统;那么,这种否定就出现了问题.

 

    关于此点,黑格尔就是这样认为的。黑格尔在扬弃康德的自在之物时就认为,既然心灵把自身的规律赋予自然,那么我们就应该更进一步地从生命与自然的统一中,把心灵的规律还原为一种世界精神。这种世界精神(即绝对理念)统摄着自然和生命的一切过程,并有着它依次推进的各个范畴和终极的理性目的。

 

    回复 蒙童

    因为,一切人类的知识都是对自然这个客观存在的学习、理解和把握。

 

    这句话很对。

    但问题在于当我们对自然这个客观存在进行学习、理解和把握时,我们必然地要通过我们的意识方式来对自然进行认识,这样的过程又必然地会加入我们的意识方式的本身性状的参与和共建。离开了我们的意识方式和它的本身性状的参与和共建,我们是不可能进行客观存在的学习、理解和把握的。因此,一切人类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主客共建、主客化合、主客相通的,而不是纯客观或纯主观的。

 

    至于生命的意识方式,从低等生物的感应意识到高级动物的知性意识,直到人类的概念意识,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辩证法是一种概念意识的知识建构。它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在不同的时期有着关于辩证法的不同知识建构,例如,古希腊智者的从正题、反题到合题的辩证法,孔子的去其两端,取其中庸的辩证法,黑格尔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直至费先生感到再要搞一个更为广大综合的自然逻辑的辩证法,等等。

 

    回复 蒙童

    精神和物质的共同的本原

    先生从两元论感到了其中的矛盾,试图寻求出精神和物质的共同本原,回归到一元论。在黑格尔那里这个共同本原是“自然精神”,或者说就是“绝对理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这个共同本原就是“道”,或者说是“太极”;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那里这个共同本原是“数”,在逻辑学者那里这个共同本原是“逻辑”,在马赫那里这个共同本原是“感觉要素”,在宗教那里这个共同的本原是“上帝”,在海德格尔那里这个共同的本原是“此在”,等等,等等。而哲学家罗素在上世纪却又意外地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物质、精神外,还存在着某些非精神非物质的形态,把事情搞得更为复杂起来了。唉,为追求这个真正的、唯一的、绝对的、终极的共同本原,人类的智慧迈过了漫漫的数千年,见解种种却始终不能定论。不知蒙童先生所发现或所直觉到的精神与物质的共同本原是什么。此外,我们又如何对此数千年的苦苦寻求,种种不同的共同本原的自我绝对进行哲学的破解和统一呢。

 

    回复 蒙童

    漏了一点,补上:而在现代理论物理学家那里,这个共同本原是“奇点”,即造就宇宙大爆炸的“奇点”。英国的理论物理学界,极为踌躇满志地宣称,霍金的理论物理学,即霍金对“奇点”的破解,正在取代哲学和宗教,终极地为我们解决了世界从何而来这个形而上学的任务。

 

    回复蒙童

    所谓大爆炸理论以及奇点,仅仅是一种猜想---科学的猜想;

    ---不能认定就是如此的理论;需要科学地证明!

 

    关于这点,建议蒙童先生读一读霍金的《时间简史》。了解一下霍金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的运用。还有可看一些科普读物,从星光红移,背景辐射,太空黑暗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上,了解一下宇宙大爆炸学说是怎样形成的。大爆炸理论以及奇点并不仅仅是一种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