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节·节令/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05:18
中和节  农历二月初一。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载:“李肇《国史补》曰:唐贞元五年,初置中和节。《新唐书·李泌传》曰:……李泌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王溥《唐会要》曰:贞元五年正月十一日敕:‘……自今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因此,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于贞元五年(789年)亲自提倡而兴起的一个节日。中和节名称的意义,据唐代韩鄂《岁华纪丽》说,是“助阴阳之交泰,表天地之和同”。“中”指冬夏中分,“和”指阴阳和同,故中和节实际是指春分。上古时有在春分日于东郊祭日的习俗,而唐德宗设置中和节也是为了祭日,故与上古时春分的活动相当,只不过将春分的祭日活动固定在二月初一罢了。
  中国古代对日神的崇拜和祭祀由来已久。太阳是万物之灵,自然界所包含的一切生物,都足赖以太阳提供的光和热而得以生存的,故人类感谢太阳所给予的恩赐,在祈祷丰收时,自然就要祭祀日神。据甲骨卜辞所提供的资料证实,早在殷商时就有对日神的朝夕迎送的礼拜仪式。至于日神,我国古代曾有两个,夏民族和南方民族供奉的日神是羲和,周民族和北方民族供奉的日神是勾芒。《礼记》等书主要记载的是周民族的社会制度,对秦汉以后的礼制有直接影响,故后世较多地沿用周朝的习俗,以勾芒为日神(同时也是春神,参见“立春”。)
  中和节主要盛行于唐朝。每逢此日,皇帝要举行耕种仪式,并象征性地赐给百姓百谷,以示劝民努力从事耕织之义。在民间,这一天亲友们聚在一起喝中和酒,并祭祀勾芒神。人们往往还互赠刀、尺之类礼物,勉励努力劳作。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载:“二月朔,谓之中和节。民间尚以青囊盛百谷瓜果子种,互相遗送,为献生子。禁中宫女以百草斗戏。百官进农书以示务本。”中和节最明显的特点是吃太阳鸡糕,并用以祭日。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京师于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遍巷,叫而卖之,日太阳鸡糕。其祭神云马,题日太阳星君。焚帛时,将新正各门户张贴之五色挂钱摘而焚之,日太阳钱粮。左安门内有太阳宫,都人结侣携觞,往游竞日。”太阳鸡糕的制法,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曰:“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据今人考证,太阳鸡糕上的鸡形实指凤凰,是太阳的象征。因此,中和节要用太阳鸡糕来祭日,它具体反映出古人对于太阳的崇拜。(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