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朝节·节令/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58:52
十月朝节  农历十月一日。亦称“寒衣节”。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曰:“十月朔日,黍曤,俗谓之秦岁首。”秦朝以农历十月为岁之首,依此说十月朝应是秦代新年,但周朝以十月为腊月,后世沿袭周俗,故十月朝实际上是周朝腊日节的遗俗。《诗经·豳风·七月》云:“十月涤场,朋酒思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凹觥,万寿无疆。”郑玄指出这就是当时人们歌颂十月朝节饮宴的诗歌。
  古人十月朝节有吃豆制品的习俗,即《荆楚岁时记》所说的食“黍曤”。该书注曰:“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直到明代,人们还于此日吃“豆泥骨朵”。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十月朔上冢,如中元祭,用豆泥骨朵。”可见此食原为十月朝祭品,据今人考证,它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豆沙包子。《诗经·七月》所述周代十月制春酒的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汉朝仍有于十月酿酒的习惯,到唐代,人们崇尚在十月饮滋补药酒。
  自宋代开始,十月朝节又兴起。暖炉会”之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曰:“十月一日,有司进暖炉炭,京师沃酒炙脔肉于炉中,围坐饮啖,作暖炉会。”暖炉会就是在十月朝,邀请亲友们聚集于炉旁吃烤肉、饮酒。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清代不衰。故有清人竹枝词赞曰:“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
  十月朝,也是古代的重要祭日。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十月朔,孟冬时享祭宗庙,颁时宪书,乃国之典。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岁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送寒衣是十月朝节的一种特殊祭法,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中就有此日“都人亦出郊拜墓,用绵球楮衣之类”的记载。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亦载:“十月送寒衣,坊民刻板为男女衣状,饰文五色,印以出售,农民竞以是月初一日,鬻去,焚之祖考,名曰送寒衣。”又据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所引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十月朔,纸坊剪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日寒衣。有疏印识其姓名字行辈,如寄家书然,家家修具,夜奠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今则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无寒衣之实矣。包袱者,以冥镪封于纸函中,题其姓名行辈,如前所云。”可见,这种寒衣的祭品,原先是用彩纸作衣冠等致祭,后来简化改用纸包袱并书死者姓名代替。
  古代还流传有于十月朝先日晚三更后进行卜岁的习俗。皮货商对此尤为重视,因为这时正是严寒将临的季节,如果卜时北风急剧,则传为此冬寒冷,皮革贸易也就兴盛。《宛署杂记》就有“卖靴人以是日为靴生日,预集饯供具,祭之,以其阴晴卜一冬寒暖,多验者”的记载。(来源:中国风俗辞典)(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