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令/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21:34
立春  春天为四季之首,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立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岁节。古代帝王常常率领群臣举行隆重的迎春大典,有的还亲自扶犁耕地一块,表示对农耕的重视。汉代的文帝、景帝颁发诏书时称“朕亲耕为天下先”,这种迎春仪式相沿到清朝。
  立春节除举行迎春大典外,还有打春牛、喝春酒、吃春盘和“咬春”等习俗。打春牛又叫“鞭春”,就是在立春日用黄泥造土羊以劝农事,使人们重视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据《礼记·月令》载,早在周朝就有“出土牛以示农耕之早晚”的风习。即:出土牛时推举一人手拿鞭子鞭打土牛,鞭春人所站的方位,表示着该年季节到来的早晚,以便让人们耕作时早作准备。“若立春在十二月望,则策牛人近前,示农早也;月晦及正月旦,则在中,示农平也;近正月望,则近后,示农晚也。’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汴梁的鞭春活动:“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存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遗。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春牛最初用黄泥土塑造,后来改用苇和纸制作,但是宋代却用真牛。陈元靓《岁时广记》引《皇朝岁时杂记》说:“立春鞭牛讫,庶民杂(通‘沓’)如堵,顷刻间分裂都尽。”鞭春完后,竟把牛肉都抢分光了。与鞭春一并进行的还有祭春活动。明、清两代,从京师到县城都特修专供祭春用的宽阔的“春场”。每到立春这一天,人们穿着同一颜色的衣服,打着旗、幡、伞盖,牵着纸糊的春牛、春象,用彩仗鞭打,吹吹打打,载歌载舞,甚是热闹。祭坛上香烟缭绕,供有猪头、牛头等祭品。主祭官在四大礼宾的陪同下宣读祭词,以示对春之神的虔诚。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记述了当时的祭春活动:“立春候,府县官吏具公服,礼勾芒,各以彩仗鞭牛者三,劝耕也。”“勾芒”即春神之名,相传他是西方天帝少吴之子,长相人面鸟身。据《随巢子》载:“有大神人面鸟身,降而福之。司禄益食而民不饥,司金益富而国家实,司命益年而民不夭,四方归之。”这个大神就是勾芒。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立春前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据《清会典事例·礼部·授时》解释,春山宝座就是春神的座位,也是春祭的必备之具。
  立春节古时还有喝春酒、吃春盘的习俗。《毛传》:“春酒,冻醪也。”马瑞辰通释:“周制盖以冬酿,经春始成,因名春酒。”西晋左思的《蜀都赋》说:“若其旧俗,终冬始春(即立春),吉日良辰,置高堂,以御嘉宾。”张衡《东京赋》云:“因体力以息勤,致欢忻于春酒。”可见占时立春日有喝春酒的习惯。吃春盘大约始于唐代。唐《四时宝镜》曰:“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立春前一天,皇帝还以春盘、春酒赐近臣。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载:“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唐宋时吃春盘风气较盛,杜甫有“春日春盘细生菜”的诗句,苏东坡也有“青嵩黄韭试春盘”的诗。清代,春盘中的青菜常用芹、韭、笋组成.包含有勤劳、长久、兴旺之意。“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南朝粱宗懔《荆楚岁时记》)立春节家家户户要用红纸写上“宜春”二字,贴在门窗或堂屋墙上上,名曰“宜春帖”。妇女们还剪彩或用丝线扎成春燕,戴在头上上作装饰,也有剪纸成燕子作窗花的,名叫“春花”。此俗在晋代傅玄《燕赋》中亦有载述:“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及设燕以迎至。翠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衔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