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丧葬/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53:57
出殡,亦称送殡、出葬、送葬。占时将灵柩运送至安葬或停放处的丧仪。
  本来殡为殓而未葬。《论语·乡党》:“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淮南子·要略》:“故治三年之丧,殡文王于两楹之间。”周朝有人死入殓后殡于西阶的丧制,规定“天子七日而殡,诸侯五日而殡,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据《礼记·檀弓上》)春秋时代又有殡庙之俗。《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曲沃为晋宗庙所在地。也有殡三年者。《北史·高丽传》:“死者殡在屋内,经三年,择吉日而葬。”
  后遂大兴出殡送葬之礼。此俗约起于春秋时代。据宋·高承《事物纪原》载:“孟子曰: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盖归反蔂(土笼也)梩(土 也)而掩之。则葬埋之礼,疑自此起也。”
  送葬之俗自古以来,一直沿袭不断。古代小说记述详细者,莫过于《金瓶梅》第六十五回所叙为李瓶儿送葬的场面:发引之日,先绝早抬出铭旌、各项幡亭纸札,僧道、鼓手、细乐、人役都来伺候。西门庆预先向帅府周守备讨了50名巡扑军士,都带弓马,全装结束。留10名在家看守,40名在材边摆马道,分两翼而行。衙门里又是20名排军打路,照管冥器。坟头又是20名把门,管收祭祀。送葬的人车马喧呼,填街塞巷。本家并亲眷轿子也有百十余顶,三院鸨子粉头小轿也有数十。徐阴阳择定辰时起棺,女婿陈经济跪在柩前摔盆,64人上扛,有仵作一员官立于增架上,敲响板,指拨抬材人上肩。先是请了报恩寺僧官来起棺,转过大街口望南走。两边观看的人山人海。那日正值晴明天气,果然好殡。但见:
  和风开绮陌,细雨润芳尘,东方晓日初升,北陆残烟乍敛。冬冬咙咙,花丧鼓不住声喧;叮叮当当,地吊锣连宵振作。铭旌招展,大书九尺红罗;起火轩天,冲散半天黄雾。狰狰狞狞开路鬼,斜担金斧;忽忽洋洋险道神,端秉银戈。逍逍遥遥八洞仙,龟鹤绕定;窈窈窕窕四毛女,虎鹿相随。热热闹闹采莲船,撒科打诨;长长大大高撬汉,贯甲顶盔。清清秀秀小道童一十六众,都是霞衣道髻,动一脉之仙音;肥肥胖胖大和尚24个,个个都是云锦袈裟,转五方之法事。一十二座大绢亭,亭亭皆绿舞红飞;一十四座小绢亭,座座尽珠围翠绕。左势下,天仓与地库相连;右势下,金山与银山作队。掌醢厨列八珍之礶,香烛亭供三献之仪。六座百花亭,现千团锦绣;一乘引魂轿,扎百结黄丝。这边把花与雪柳争辉,那边宝盖与银幢作队。金字幡银字幡,紧护棺舆;白绢伞绿绢伞,同围增架。功布招展,孝眷声哀。打路排军执榄杆,前后呼拥;迎丧神会耍武艺,左右盘旋。卖解犹如鹰鹞,走马好似猿猴。竖肩椿,打斤头,隔肚穿钱,金鸡独立,人人喝彩,个个争夸。扶肩挤背,不辨贤愚;挨睹并观,那分贵贱!张三蠢胖,只把气吁;李四矮矬,频将脚踮。白头老叟,尽将拐棒拄髭须,绿髩零隹人,也带儿童来看殡。
  吴月娘与李娇儿等本家轿子十余顶,一字儿紧跟材后。西门庆总冠孝服同众亲朋在材后,陈经济紧扶棺舆,走出东街口。西门庆具礼,请玉皇庙吴道官来悬真。身穿大红五彩鹤氅,头戴九阳雷巾,脚登丹舄,手执牙笏,坐在四人肩舆上,迎殡而来。将李瓶儿大影捧于手内,陈经济跪在面前,那殡停住了。吴道官在上高声宣念毕,端坐轿上,那轿卷坐退下去了。这里鼓乐喧天,哀声动地,殡才起身,迤逦出南门。众亲朋陪西门庆,走至门上方乘马,陈经济扶柩,到于山头五里原。原来坐营张团练,带领二百名军,同刘、薛二内相,又早在坟前高阜处搭帐房,吹响器,打铜锣铜鼓,迎接殡到,看着装烧冥器纸札,烟焰涨天。棺舆到山下扛,徐先生率仵作,依罗经吊问,巳时祭告后土方隅后,才下葬掩土。
  李瓶儿殡葬之礼可谓盛矣。这也算是瓶儿早死之福。此后第七十九回,对西门大官人的殡葬之礼亦有记述,然已是冷落得多了。
  《红楼梦》第一百十一回,曾述及贾母死之出殡:贾母遗体盛殓之后,便是举行奠礼守灵。闹腾一夜,“一到五更,听见外面齐人。到了辰初发引,贾政居长,衰麻哭泣,极尽孝子之礼。灵柩出了门,便有各家的路祭,一路上的风光,不必细述。走了半日,来至铁槛寺安灵,所有孝男等俱应在庙伴宿。”贾政等送殡到寺内,安厝毕,亲友散去。谁料一夜之间家中遭大劫,贾政等在贾母灵前哭了一场,仓猝辞别而去。又《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刚,写余大先生和余二先生归葬双亲,未料“睡到四更时分,门外一片声大喊,两兄弟一齐惊觉,看见窗外通红,知道是对门失火。慌忙披了衣裳出来,叫齐了邻居,把父母灵柩搬到街上。那火烧了两间房子,到天亮就救息了。灵柩在街上。五河风俗,说灵柩抬出门,再要抬进来,就要穷人家;所以众亲友来看,都说乘此抬到山里,择个日子葬罢。大先生问二先生道:‘我两人葬父母,自然该正正经经的告了庙,备祭辞灵,遍请亲友会葬,岂可如此草率!依我的意思,仍旧将灵柩请进中堂,择日出殡。’二先生道:‘这何消说,如果要穷死,尽是我兄弟两个当灾。’当下众人劝着总不听,唤齐了人,将灵柩请进中堂。候张云峰择了日子,出殡归葬,甚是尽礼。”这两段描述,中途均出现意外祸事,远不如《金瓶梅》李瓶儿殡仪盛大豪奢。
  出殡之仪流行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恶习。如《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一卷,写了一个“殉节妇留待双出柩”的故事:王世名之父为人殴死,一气之下杀了仇人,报了父仇。官府审案中,欲验其父尸体,若果然致命伤重,可减轻杀人之罪。王世名为行孝道,拒绝验尸,一头撞到县堂阶上,脑浆迸出而死。诸生捐赠银两,拜见王家母妻道:“伯母尊嫂,宜趁此资物,出丧殡殓。”王母道:“谨领尊命,即当与儿媳商之。”俞氏哭道:“多承列位盛情。吾夫初死,未忍遽殡,尚欲停丧三年,尽妾身事生之礼。三年既满,然后议葬,列位伯叔不必性急!”诸生不解其意,各自散去。此后但是亲戚来往问及出柩者,则俱以言阻说。停丧在家,直至服满除灵。俞氏痛哭一场,自此绝食,不上十日,一命呜呼。旧礼教杀人不见血可知!诸生及亲戚又义助含殓,择日将这一对夫妻的灵柩双双出殡。
  而明焦竑《焦氏笔乘》中却写了一个处世不合流俗的史痴翁,他曾导演一出生殡之戏:翁“年逾八十,预命发引(人还没死,以空棺出殡),己随而行,谓之生殡。”以针锋相对的行动,对社会旧习进行嘲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贺唁鸟兽》中尚有一节殡葬狮猫的记载:“西苑永寿宫有狮猫死,上痛惜之,为制金棺葬之万寿山之麓,又命在直诸老为文,荐度超升,俱以题窘不能发挥,惟礼侍学士袁炜文中有“化狮成龙”等语,最惬圣意,未几即改少宰,升宗伯,加一晶入内阁,只半年内事耳。”区区狮猫之事,宫廷却如此小题人作,殡葬礼仪之隆重可比宦门,由此可见封建朝廷之昏庸和腐败。(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