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证券内参2010-11-0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22:08
首席证券内参 2010-11-05 以 下 目 录 【背景参考】
美国国会变天对金融市场是福是祸?
二次量宽对中国负面影响有限?
中国内部角力左右人民币升值路径 【博览观察】
全球市场迎来流动性狂欢
“重估中国”的索罗斯们吃了定心丸
政策路径明朗,为创业板指点迷经 【博览视点】
A股将再次“暴涨”(下)
A股将再次“暴涨”(中)
A股将再次“暴涨”(上) 【财经纵横】
传汤晓东出任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
外围政策宽松无阻中国货币收紧
智囊称有必要成立宏观审慎管理小组 【观察与思考】
二次量宽、美元崩溃、全球萧条与美国解体?(下)
二次量宽、美元崩溃、全球萧条与美国解体?(上) 【背景参考】 美国国会变天对金融市场是福是祸?

    现在就预言新国会对股市的影响或许稍早了些。中期选举的最终结果还没有完全出来。投资者只能等待,看看新国会领导人会推出哪些具体措 施。“跛鸭国会”还要再继续维持两个月,新一届国会才能走马上任。我们甚至还不清楚布什的减税政策在12月31日到期后是否会被延期,而如果延期,会延多 久?

    不过我不会在这段期间无所事事。若投资者希望展望一下股市前景,也并非两眼一抹黑。有两条线索,分别是史实和《向美国承诺》,后者是共和党领袖约两个月前公布的一份48页的报告。

    单看的话,哪条线索提供的信息都不尽完美,但它们或许不是完全无用。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呢?

    股市前景不明朗。提防那些对你说“分裂国会对股市利好”的人。这种说法的历史依据不足──比如《股票经纪人年鉴》1949年以来的数据。你 不能从如此少量数据推断出普遍原则。里根和克林顿执政期也出现过分裂国会,分别是1981-1986年和1995-2001年,但股市在这两段时期分别大 涨,严重偏离了上述普遍原则。面向专业投资者的行业组织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学院高级常务董事约翰逊说,分裂国会对股市利好的说法证据不足。其中一个恰当的 例子就是,2009年1月民主党完全控制国会以来,股市已累计上涨40%。

    大型资本股前景乐观。没错,新国会可能是对企业有利,但应该是对那些掏得起钱的企业,也就是那些现金充裕、有影响力和有人脉的大公司。想想 大型石油公司、制药企业和华尔街各大银行吧。1994年“共和党革命”后,大公司得到迅速发展。此外,大型股目前对投资者来说还有其它优势。多年来表现不 及小型股之后,很多大型股看起来价格合理。股息收益较高的大型股应该可以从布什减税政策延期中获益,减税政策对股息收入有利。大公司最能从海外增长和美元 走软中捞得好处。

    小型资本股前景不明朗。如果共和党可以将放松管制和小型企业减税的计划进行到底,小企业应该可以从中获益。但对它们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仍是受高失业率和沉重债务拖累的美国国内经济。据《向美国承诺》报告显示,新国会计划砍掉任何余下的刺激措施,缩减可支配支出。

    这种紧缩政策会在短期内提振国内经济吗?很难说会。看看经济正处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爱尔兰吧。对小型股投资者来说火上浇油的是:过去十年小型股走势一直强于大型股,也许到了该风水轮流转的时候了。

    美元形势不利。如果共和党实施《向美国承诺》中的预算计划,至少会是这样的结果。若果真如此,我们可以预见到联邦赤字飞涨,甚至还会发生美 元危机。《向美国承诺》号召减税数万亿美元,然而并未提出多少增加储蓄的重要计划。支持自由市场的卡托研究所毫不留情地指出,这个48页的文件更多地包含 着国会中共和党议员的设想,而并未表明共和党准备认真地削减开支。该研究所还说,这一文件甚至不敢废除联邦政府的“野马和野驴计划”。考虑到对这点以及贝 南克即将进行下一轮“印钞”的预期,美元在近几个月一路下跌也就不足为奇了。

    债券市场前景黯淡。对债券投资者来说,新的政治环境似乎不大会利好。若税收减少,赤字上升,联邦政府就必须发行更多债券。仅这一点就会压低 价格。在某种程度上也许还会开始打击联邦财政的信心。接着,分裂国会可能会有恶化成为更糟糕的政治瘫痪的风险。这也对投资者的信心没多大好处。若债券价格 已经处于低水平,这也许无所谓。但事实是债券价格已经很高了。

    现在,山姆大叔可以以低于4%的利率举债30年,从历史标准来看这个利率水平非常低。而贷款人则在进行一场大冒险,他们赌定通货膨胀率将会保持低水平,我们的公共财政将会保持强劲状态。

    黄金市场形势利好。独树一帜的小型Congressional Effect共同基金经理辛格从近40年前黄金开始自由浮动起一直在跟踪黄金价格。他发现:40年来,在一党国会时期,黄金走势通常远远强于股市,而在国 会分裂期间,股市表现强于黄金。这说明什么?也许什么都说明不了。毕竟这只是几十年间的数据而已。而且这次的情况可能大不相同。现在,辛格提出了一个很好 的问题:这次会与上一辈的分裂国会一样吗?没人知道答案。黄金已经热了十年,该引起投资者的警觉了。但如果共和党成功实施《向美国承诺》中的预算计划并且 美元下跌,那么黄金的表现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T O P ↑
二次量宽对中国负面影响有限?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进行新一轮定量宽松(QE),大规模资产购买目标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FOMC这一决定不仅乃市场普 遍预料中事,同时也成为中国官员和评论员众口批评的主题。

    中国方面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新一轮量化宽松会推高全球商品价格,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商品进口国而言有通胀影响,令本已充裕的流动性增多,从而刺激投机资金进一步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导致这些市场的货币政策操作复杂化并会引发资产泡沫。

    定量宽松将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从而令国际汇率变得不稳,且还可能引起其他国家采取报复行动,从而导致货币冲突演变成货币战争。

    这样担忧有些过虑。就全球商品价格而言,新 一轮定量宽松肯定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这不仅归因于资本流入商品,同时还与商品生产商提高以美元计的商品定价有关。然而,由于推出新一轮定量宽松的原因是 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异常疲软,那么需求低迷及前景不确定性则会产生拖低商品价格的反作用力。此外,中国国内汽油及柴油价格是由发改委以低于国际价格的水平设 定,故国际价格上涨不会直接传递到国内市场。

    至于资本流入新兴市场,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资本账户是封闭性的,故流入的投机资本范围也会有限。中国金融体系并无面临投机资本蜂拥而至的风险。不过,资本流入导致国内资产泡沫并 令货币供应管理工作复杂化的风险要相对高一些。

    在 那样的背景下,有一种担忧是与美国利差扩大会吸引热钱流入,从而限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过,根据我们的分析及与接近中国人民银行的消息人士讨论显 示,利差并非驱动投机资金流的主要因素。人民币升值预期、在房地产市场及股市可轻松赚钱等才是吸引热钱流入的罪魁祸首。因央行进一步加息将助于控制房地产 市场和股市,所产生的净影响可能阻止热钱流入。

    最后,至于新一轮定量宽松导致美元贬值从而引发新的货币战争,这方面明显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但是,由于市场普遍预测购买规模大约为5000亿美元,那么这一决定的影响很可能已经反映在市场走势之中。如果美元继续贬值,那么可在不削弱人民币贸易加 权汇率的情况下为兑美元提供进一步升值空间,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自6月份以来的策略。货币纠纷加剧也会传递到贸易摩擦中。不过,由于美国中期选举已经结 束,加上共和党控制了众议院,这似乎意味着国会的政治角力焦点将从抨击中国方面转移。


    T O P ↑
中国内部角力左右人民币升值路径

    多数经济学家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最终应该会推高人民币汇率,但升值速度说到底还将由中国政界内部的力量角逐来决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在本月前往首尔出席20国集团(G20)峰会,并计划于明年1月份赴美进行国事访问,届时他将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外交 人士说,中国希望确保这两项活动顺利进行,而不是演变成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口水战场。自9月份以来,人民币已对美元升值2%。

    但有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内部一些官员认为,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已经够大。商务部发言人姚坚最近说,如果人民币今年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超过3%, 中国的出口企业将承受压力。分析人士说,在内部政策辩论中,商务部和沿海地区地方政府通常是为出口企业的利益说话。沿海地区集中了中国很多出口型制造业。

    在美国和其他努力影响中国汇率政策的国家,官员们正越来越多地关注于中国国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辩论。严格的汇率和资本管制,使政府官员对人民币的汇率拥有最终决定权,外界也很难知道各种决定在中国封闭的政治系统里面是如何做出的。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上个月说,你无法从外部去了解,但和美国一样,一直以来他们都在对采取哪种政策方向展开激烈的辩论;我们希望做的,就是最大化地提高他们允许人民币一直升值到必要水平的动力。

    接下来几个月,随着胡锦涛主席访美行程日益临近,中国的官员们或许更加倾向于倾听华盛顿议员们抱怨,说中国的汇率政策正在如何损害其他国家的制造企业和就业岗位。

    10月份上半月,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化升值幅度达到12%以上,这是2008年上半年大幅升值以来速度最快的升值。接着在下半月,这个升值幅 度又遭部分回调,观察人士说,这表明央行希望告诉市场,人民币汇率既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接下来几个星期人民币的走向,将决定它是否能够实现奥巴马政府 曾说希望看到的“大幅”升值。

    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非常关心出口企业的前途。中国总理温家宝上月在讲话中说,不要压迫人民币升值,像一些人要求的那样,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20%-40%,中国出口企业将大量倒闭。

    尽管出口业是强大的利益团体,但并不是铁板一块。中国一半的出口业从事对进口配件的加工和组装,这意味着许多出口企业同时也还是大型进口企 业。由于人民币汇率上升提高产品价格,就会降低他们的成本。出口企业的主要兴趣是避开汇率波动,特别是发生在他们购买配件后,和得到成品货款前,从而避免 亏损。

    与此同时,为国内市场进口的企业的利益与出口企业正好相反。中国钢铁业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大量铁矿石,如果人民币汇率走强,这些钢铁企业的采购将更加便宜。

    宾夕法尼亚大学下属的布朗国际政治中心研究员斯坦伯格说,这些“摇摆不定的选票”可以帮助解释,尽管出口企业反对人民币升值,但中国决策者 如何能为近期人民币升值获得支持。斯坦伯格研究游说人民币汇率的课题。达成这种妥协的关键是因为有其他政策在支撑经济高速增长,有了高增长,制造业者才没 有受到太多损失。

    斯坦伯格说,如果中国国内经济放缓,我认为出口业者将会非常关注汇率。

    在支持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和那些青睐政府持续监管的两个阵营中,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人民银行赞成市场机制,认为国家发改委的经济规划人员则更加谨慎。

    分析师说,在不同思想流派同时存在的背景下,海外压力通常会起一定作用。支持人民币升值的人士主张,人民币升值将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帮 助避免伤害力更强的贸易摩擦。值得注意的是,在20国集团(G20)会议前,中国6月宣布汇率机制将更具弹性,另外近期人民币汇率上涨。


    T O P ↑
【博览观察】 全球市场迎来流动性狂欢

    美国股市在议息结果公布后“上蹿下跳”,美股道指当天小涨0.2%,收在两年多来的新高。

    在次日的亚太和欧洲市场,对于美国将重新大开资金闸门的乐观预期得到不断强化,自10月下旬一直被压抑至今的风险偏好集中爆发。

    4日收盘,亚太股市全线走高,日股和港股涨幅分别达到2.2%和1.6%,很多市场都创下至少半年来新高;欧洲股市开盘后普遍大涨,至中盘,英法德三大股市涨幅均超过1.5%。4日开盘后,美股出现"补涨",三大指数早盘涨幅都超过1%。。

    大宗商品也重现火爆。国际油价周四电子盘中一度大涨逾2%,突破86美元,直逼5月初的前高点。黄金价格大涨逾3%。美元则创调整以来的新低。美元指数周四欧洲早盘大跌0.8%,创11个月来新低。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鉴于美国中期选举和美联储议息两大不确定因素都已尘埃落定,这波重新燃起的风险偏好可能会持续数月,对股市当数利好。


    T O P ↑
“重估中国”的索罗斯们吃了定心丸

    索罗斯们为什么来到中国?

    大佬们不是来喝茶的!是看到了美国衰落、中国崛起的历史必然之后,冲着人民币升值、冲着中国资产价格重估,而是带着自己的家底来做多中国。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QE2的确认,不但是“强美元”的丧钟,更是美国过去一百年在“强美元”基础上建立的消费经济帝国向“强人民币”移交权力的开始。就像一百年前在“美国梦”的感召下驶向美洲大陆的移民船一样,当前世界各地的淘金者亦是在“中国梦”的鼓舞下赌上全身家底,扬起了驶向珠穆朗玛的风帆。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在11月1日,索罗斯旗下基金SFM HK终于获得了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颁发的牌照,正式开始在港进行资产管理业务。但与这势在必得的程序化结果更让索罗斯开心的,恐怕是以下三件事:

    1、伯南克终于敲响了“强美元”的丧钟,市场对美联储QE2的认知从“略超预期”到“大超预期”,美元指数一举击破10月15日76.144的阶段性低点,重新确立新一轮的下行趋势;

    2、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法前表示,中国准备同其它国家合作,达致均衡的经济成长,并将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3、周小川行长在国际金融协会表示,中国将继续改革汇率机制,稳步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和国际化。

    在我们对流动性通胀行情的阶段性及变量划分中,海外热钱的流入,对于中国资产的重估,起的是一个点火作用——“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所言,人 民币大幅升值将是灾难性的,但每年升值10%应该可以承受。”这是索罗斯对中国政府给出的“建议”,亦是热钱重估中国的源动力。

    在“流动性+通胀”从海外预期向国内确认的阶段,我们一度担心,QE2的规模不如预期,美元的阶段性走强,加上中国开启货币紧缩周期的对 冲,虽然无碍行情的钟情向上趋势,但可能会在短期形成较大幅度的调整,并对整个行情的高度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从以上各个方面传来的利好消息来看,热钱点的 这把火,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熊熊大火,各路资金像资本市场聚集的意愿不断增强。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美联储QE2的确认,以及日本、英国和欧洲央行的先后跟进,令全球新兴市场范围内的流动性预期进一步高涨;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强化了人民币将保持一定幅度升值的预期;周小川行长的讲话,则让市场猜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有可能加快

    对于A股的流动性通胀行情而言,这意味着二次量宽、弱美元、热钱流入的“流动性+通胀”预期正逐步攀向顶峰,行情由第一阶段的海外热钱预期,向第二阶段的国内热钱确认的过渡非常完美,“3号高地”已无失守的可能。我们像索罗斯们那样,怀着比较欣喜的心情,期待着国内热钱和通胀问题接过行情的主导权,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完成流动性通胀行情第二阶段的确认。

    我们预计,即使美国本周五的非农数据比较理想,亦难在短期内对美元弱势形成太多支撑;而即将召开的G20峰会,还会就人民币汇率预期、乃至全球货币战、经济再平衡多多方面,提供资本市场继续炒作的热点及理由。


    T O P ↑
政策路径明朗,为创业板指点迷经

    为什么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反而对以新兴产业企业为主的创业板的刺激力度却在减弱?

    博览研究员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由“务虚”到“务实”,将使创业板整体炒作的受益程度边际递减;并随着扶持政策的具体化,创业板个股将视所在行业的实质受益程度而产生相应分化。这里仅从新兴产业政策对创业板炒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此波“二次量宽”引爆的流动性行情对创业板的影响不在本文探讨范畴。

    ●从市场预期看,短期内市场会过度反应新兴产业政策对创业板的利好;但中长期,市场回归理性、最终反应政策的实质影响上。创业板是否真正受益,还有待观察;其中哪些个股受益最大,将由此产生分化。

    ●从政策演变看,政策从“虚”到“实”的动态过程中,引导市场预期从炒“概念”,逐渐转到受益细化政策上。投资人对创业板也从炒概念转向炒“受益度”。

    我注意到,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是逐级升温、不断强化的过程;但对于受益新兴产业概念的创业板板块,市场炒作热情却呈减少趋势。

    ——最初的新兴产业以一个创造性的概念横空出世。正是在2009年9月温总理主持并召开三次的关于“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座谈会上,“新 兴战略性产业”正式被修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诸多高规格场合被提及,并在3月份的两会期间达到曝光率的高潮。而正是从 2009年底至2010年一季度,创业板整体遭到爆炒,还一度创造出“神州泰岳”这样的高度。

    ——紧接着“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细则从酝酿到正式推出,历时1年之久。在此期间,资金开始根据政策口风炒作具体受益板块,热点已不局限在创业板。自10月新兴产业7大行业规划推出后,市场全面进入到对7大行业的具体炒作上,创业板的整体炒作瓦解。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分化?这样的分化会持续下去?如果说这样的分化是有理论基础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持续的可能性更大。

    从博览的理论框架“政策导向引导市场预期,市场预期影响资金流向,资金流向决定价格涨跌”看,在大方向上,政策导向不变,市场炒作预期不变。但在演绎过程中,预期在政策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炒作热情和力度亦不同

    ●政策正式推出前的预热阶段,即期市场将过度放大政策效果。尤其是提出政策、放出口风的初期,市场短期内往往走向极端。

    ●但政策正式推出后,预期内的政策对市场刺激力度有限,市场逐渐回归到政策对市场真实影响的评估上。

    那么从政策层面看,当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最初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时,政策导向赋予市场的也只是概念。随想象空间的膨胀,概念炒作的热情日益高涨。而与新兴产业政策几乎同时诞生的创业板,由于融资取向锁定在新兴产业导向上,是市场爆炒的对象。

    而当新兴产业7大行业规划真正落地时,政策对市场的导向将从概念转向受益程度。此时市场投资人更关心的是创业板中受益7大行业有哪些,受益程度又如何。

    从市场预期看,短期内,市场将过度放大政策效果。但中长期,投资人将回归到对政策真实影响力的评估上。

    当新兴产业作为新鲜事物、且关乎重大的调结构大政方针时,短期内市场根本不会考量新兴产业究竟为何物,短期会一拥而上爆炒一切与其挂钩的标的。而在主板、大部分中小板已被传统行业占据的格局下,贴上新兴产业摇篮标签的创业板是最佳标的。

    而今年10月新兴产业7大行业规划出台,虽然“新兴产业”早有预期,但子行业的发展前景却是关注焦点,如何描绘各子行业的发展蓝图就取代了对新兴产业概念的无边际想象,由此,创业板是不是最佳标的,创业板真正受益程度有多大,还有待考量。


    T O P ↑
【博览视点】 A股将再次“暴涨”(下)

    上文我对美联储二次量宽敲定之后,新的阶段(预期确认重估)A股中期行情的方向和力度进行了探讨,那么,未来还有哪些变量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并评估其对行情影响的呢?本文我将具体阐述中期行情未来的主要变因,并初步评估其对行情可能的影响。

    首先是国内宽松政策再退出(央行的加息是标志性的事件),收缩货币对行情带来的冲击效应该如何评判?

    在上文,博览研究员明确指出,在“明线”(二次量宽、美元)与“暗线”(国内通胀预期)之争中,通胀“夺权”是趋势所向,而一旦通胀由幕后走向前台,其与国内政策紧缩之争也随之浮出水面。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通胀开始抬头,而加息刚进入新一轮周期的初期阶段,通胀预期>紧缩政策,具体来说:

    ●其一,从定性的角度来看,在全球二次量宽、流动性泛滥强化通胀预期,刺激资产价格炒作这一大背景下,通胀预期是主导中期行情的主要矛盾,而政策紧缩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大方向,次要矛盾对事物演变趋势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大方向。

    要命的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刺激经济(投放货币)的政策不仅没有收手,甚至还在加力,尤其是美联储还在为美元实施“空中加油”,国内的政策紧 缩可以说是“腹背受敌”,既要防堵海外汹涌而来的热钱,更要高度防范国内历史累积的过度、夸张的超额投放货币对通胀预期的刺激,央行可谓”备受掣肘“,” 两难“之下被迫选择加息应对,但其实际效果很值得怀疑,甚至有可能更加刺激热钱涌入中国。

    ●其二,从定量的角度来评估,政策紧缩这一次要矛盾在流动性通胀行情中期阶段其力量难以对抗通胀预期这一主要矛盾,从结果上看,通胀预期居于主要矛盾地位,并决定中期行情趋势的主导力量——

    1、就客观条件而言,全球二次量宽、过度投放流动性强化了国内的通胀预期,而在加息周期的初始阶段,紧缩政策对通胀预期的控制能力还不够 强,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连续加息),才有可能对通胀施以实质性的控制,更何况,国内超额投放的近43万亿元的流动性的退出也必定是漫长的过程,这决定了 加息周期的初期阶段,通胀预期的力量要大大超越政策紧缩的力度。

        2、从主观预期来看,由于政策紧缩刚刚开始加力,而国内历史累积的超额投放流动性规模又是如此庞大,如此,通胀预期更能刺激投资人的主观感知,也就是说, 通胀预期形成共识存在充沛的流动性基础,而政策紧缩的持续性、力度、节奏等都还有待观察,但投资人一定会走在政策的前面提前打响“财富保卫战”!

    其次,需要关注的是11月中旬即将在韩国召开的G20峰会,根据博览首席研究员王晓兵先生此前对G20财长/央行行长峰会的解读,他认为, 美国正在撕裂G20组织本身,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已在G20内部形成两个充分对立阵营——这个结果将削弱全球市场对G20组织的信心,很可能导致美元继续 贬值和资金的进一步跨境流动。而中美可能正在接近于达成协议,中美协议最终的版本,可能是人民币接近5%的年升幅+顺差占比下降的时限承诺。

    可以推测,在G20峰会落幕之前,中美之间的博弈(讨价还价)还将继续升级,而人民币仍将是中国相机而动的筹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708元,较上日续升110个基点,且刷新10月21日来的两周高点。自今年汇改重启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约为2.40%。

    最后,是有关增长预期的问题。中国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创6个月以来新高为54.7,比上月上升0.9,是连续第三个 月上升,中国经济下行(增速)的风险至少不再那么令人担忧。欧元区10月PMI好于预期,英国10月份服务业PMI意外升至53.2,高于预期的 52.5。这些迹象进一步强化了“中国需求”对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炒作的刺激效应,也暗合了博览高级研究员朱茵女士提出的流动性通胀行情“双轮驱动”的逻 辑,即流动性+实体经济支撑。

    综上,从未来中期行情的主要变因的影响来看,主要是给流动性通胀行情“加油”,而国内政策紧缩的压力至少目前还不需要过多地担忧,行情中期趋势上涨具有持续性!


    T O P ↑
A股将再次“暴涨”(中)

    如果说上文的研究坚定了我们对中期上涨趋势方向的判断,那么在新的阶段,行情上涨的态势又会如何表现,也就是上涨的力度或曰斜率如何评估?

    博览研究员认为,由于主导A股行情中期趋势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二次量宽、美元)和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人民币过 多所引发的通胀预期),从方向上看都是推动行情上涨,而且助推行情的动能都在增加,A股在经过了一周的横盘休整(等待美联储二次量宽的预期兑现、确认)之 后,新一轮快速大幅上涨行情即将重现!

    美联储正式敲定QE2规模给了我们评估A股中期行情主次矛盾地位的标尺,由于美联储QE2规模超预期,我们认为旧有的主要矛盾(二次量宽、 美元)对行情的主导地位仍将延续,但动态来看,主次矛盾的力量都在继续演化,或者说“明线”(二次量宽、美元)与“暗线”(通胀预期)的“博弈”还在升 级,而“明线”和“暗线”的这种互动关系就决定了A股中期上涨态势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上涨斜率问题。

    首先,外在因素(二次量宽、美元)仍是主导中期行情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美联储二次量宽超预期(过多地投放美元)再次强化了流动性的力量,并继续推动资产价格(尤其是直接以美元标价的原油、大宗商品等资源品)上涨的预期。

    虽然博览研究员认为,随着二次量宽、美元对流动性通胀行情“剩余价值”在不断消耗,但美联储超预期的二次量宽规模对“美元”这一“发动机”不啻是一次“空中加油”,进而延缓了其“逊位”的时间。

    得益于此,资本市场的“美元故事”继续上演“续集”,从绝对力量来看,外因(二次量宽、美元)相对于内因(国内通胀预期)而言仍占据着相对优势。!

    其次,虽然内因(国内的通胀预期)仍暂时居于中期行情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但人民币的力量也在积聚,并且相对于美元而言,其力量上升的加速度将更大, 而且由于刚刚受到外界(美联储宣布QE2规模)的刺激,使得通胀预期对行情影响的短期边际效应相对此前更明显,昨日(11月4日)A股大幅上涨,就是国内 积极“响应”美联储给美元“空中加油”,国内投资人宣泄其狂热情绪(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通胀预期再次被刺激、撩拨)的直观表征!

    因此,动态来看,“内因”(通胀预期)蕴含的动能相当可观。国内近43万亿的超额投放货币不断受外界刺激,一旦通胀这头“笼中虎”被唤醒, 流动性被“调动起来”,那将是何等的气势,10月8日以来的A股的暴涨看似夸张,但这或许只是国内资产价格炒作的“预演”,更加汹涌的资产价格炒作狂潮还 在酝酿、潜伏之中!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博览研究员所称的“外因”(二次量宽、美元),还是“内因”(通胀预期),其本质是一致的(二次量宽、美元只不过是通胀预期这一流动性通胀行情的“内核”在特定阶段的外在表现形式),两者作用于A股中期行情的方向也是趋同的,也就是说“外因”和“内因”这对矛盾的关系不是对冲和抵消,而是“共振”

    之所以要辨析这两者是为了准确地定性流动性通胀行情演化的不同阶段,以及把握各不同阶段行情演进的脉络和具体表现特征。


    T O P ↑
A股将再次“暴涨”(上)

    “二次量宽”规模超预期,使得A股流动性通胀行情的“预期确认重估”阶段,将更多体现出对“超预期”的“价值发现”,在经历约一周多时间的“强势整理”之后,A股将再次进入一个“暴涨”阶段,充分演绎此次“牛市”行情的“底板”是如何扎实!

    在昨日的研究中,博览研究员对流动性通胀行情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预期重估阶段,主导A股中期趋势的变因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重点辨析了外在的因素(二次量宽、美元)和国内的通胀预期的内在关系及其在不同阶段对A股行情的影响力。

    今日我将具体阐述,在中期行情的主次矛盾地位再确认后(美联储二次量宽尘埃落定是确认的标尺),中期行情趋势将如何演变(中期上涨趋势的大方向再次强化,行情上涨的力度或者说上涨斜率需要重点评估),以及对未来行情出现的变数应该如何评判。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预期确认、重估这一过渡阶段,实质上是两对矛盾的“博弈”(或者说一明一暗的两条主线之争),并重新确立中期行情的主线的过程。

    ●一是“外因”(二次量宽、美元)PK“内因”(国内通胀预期)。从本质上来说,通胀预期是“内在价值”,投资人对其价值的确认贯穿流动性通胀行情始终,而“二次量宽”的规模、美元的涨跌等,则是衡量通胀预期大小标准的“外在价格”,是通胀预期“价值”阶段性的表现形式!

    ●二是通胀预期PK国内政策紧缩。在预期重估阶段,“明线”是二次量宽,而“暗线”则是国内的通胀预期,在“明线”和“暗线”的争斗中,一旦通胀“夺权”,由幕后走向前台,确立其对中期行情的主导地位,通胀预期与国内紧缩政策之间的PK也将浮出水面。

    美联储正式通过的QE2规模“超预期”,落实到行情上,这意味着,“外因”(二次量宽)仍占据A股中期行情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地位,并继续发挥其“内在价值”,北京时间11月4日凌晨美联储敲定QE2规模后,当日A股大幅快速上涨正是在诠释这一逻辑。

    因此,美联储QE2规模超预期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对中期上涨趋势,或者叫“牛市”的判断,但我们应该看到,外部的“二次量宽”的“剩余价值”毕竟有限,其对A股的主导地位终将“退位让贤”,其对行情影响的“边际效应”也是在持续衰减

    简言之,美联储二次量宽规模略超预期只是推迟了国内人民币过多(通胀预期)接棒“美元故事”的进程,但不改变“暗线”显性化(“内因”通胀预期取代“外因”二次量宽主导行情)的大趋势!

    总结一下,在流动性通胀行情的预期重估阶段,“明线”与“暗线”之间的博弈应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静态来看,“明线”演变的逻辑共所周知,就是市场“消化”美联储正式推出的二次量宽规模与市场预期的落差(或者说预期重估),但 “暗线”(通胀预期)才是这一轮流动性通胀行情的“主轴”,只是在目前这一阶段暂时被外在的因素所“掩盖”,还没有露出其“锋芒”,其对行情的影响体现得 不那么直接、明显!

    ●第二,动态来看,“明线”和“暗线”之间的互动。由于美联储通过的二次量宽具体规模超出预期,国内的通胀“夺权”推迟,行情将继续反映二次量宽和弱美元的“剩余价值”。

    ●第三,通胀预期才是整个流动性通胀行情的“内核”,不管在行情各个阶段其外化形式是什么,其对行情起着根本的推动作用,虽然国内人民币过多所引发的通胀预期何时能够“夺权”,还需要继续观察,但通胀预期确立其主宰市场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地位,是流动性通胀行情向纵深推进的必经之路,这正是博览研究员定义本轮行情为流动性通胀行情的深刻内涵所在


    T O P ↑
【财经纵横】 传汤晓东出任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杨秋梅已经到香港证券交易所任职,其留下的职位空缺由证监会规划委副局级高级顾问委员汤晓东填补。

    据悉,汤晓东已经履新,他是2009年从华尔街被证监会海外引进的高端人才之一,放弃了美国国籍回国参与证监会工作。

新基金设立门槛或降,从业人员或准炒股

    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2日表示,未来将逐步降低新基金公司设立的门槛,使基金从业人员持有基金公司股权成为可能。各界专家也纷纷称,基金法的修改已势在必行,尤其是要修改基金从业人员不能投资股票的限制。

    洪磊表示,公募基金从业人员不能持有公司股份,已成为公募基金发展的障碍,引入股权激励制度,有望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北京大学国际投资管理协会名誉会长、原基金法起草小组组长王连洲提出,应该修改基金从业人员不能投资股票的限制,允许他买卖股票,但是要有一定的限制,要透明。


    T O P ↑
外围政策宽松无阻中国货币收紧

    虽然美欧等国持续的低息环境,给中国货币政策抉择带来困扰,但中国经济稳健的基本面,将支持货币政策毅然走向回归中性之路。

    美国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但中国将不再简单采取追随策略,而是会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针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资产泡沫等问题,中国央行或将适时动用各种可能的调控工具,以有力贯彻收紧的货币政策.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2011年总体货币政策将中性略偏紧。其中他对于几个关键工具的展望是,随着通胀水平的持续上升,不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同时,流动性回笼力度加大,并且可能明年二季度左右在信贷层面伴随着行政控制的实施等等。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更坦言,所谓“适度宽松”的表述已经不重要,未来货币政策将明确趋紧,因为从中国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可以看出,货币当局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乐观,但对通胀前景却相当担忧。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亦建言,在经济确定稳定增长时,可以考虑转向稳健的甚至谨慎的货币政策;他并预计明年经济增长速度应较为乐观。

    投资银行高盛最新发布报告认为,中国2011年上半年将可能继续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是继续"适度宽松"还是转为"稳健",政策走向尚未明朗.将于下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可能决定政策取向。

    虽然中国是否已经进入加息周期仍待观察,但无疑中国央行将相机选择各种调控工具,以进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

    高盛宏观经济学家宋宇预计最晚于明年二季度,中国央行将采用明显的数量调控手段.采取数量调控手段应该就可以控制住通胀压力,价格调控可能只在辅助地位。

    而鲁政委认为,今年年内还将存在提高准备金率1-2次的可能性,年内也还存在加息一次的可能,从现在到明年末或总共加息3-4次。

    安邦咨询称,央行应该会价格型和数量型工具并举。


    T O P ↑
智囊称有必要成立宏观审慎管理小组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撰文称,中国有必要成立一个宏观审慎管理小组或机构,研究制定具体的相机抉择目标,制定一系列政策指标,参与在宏观审慎管理上的国际合作等,统一向国务院决策负责。

    文章指出,危机后发达经济体正需要去杠杆化、缩减信用。而中国正处于鼓励金融创新的发展时期,包括眼下正酝酿金融机构参与商品、能源、股 权、信用等衍生品交易等。因此要保持清醒,既不要引领世界金融监管的潮流,也不要简单尾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一定要学会“以我为主”。

    上周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称,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


    T O P ↑
【观察与思考】 二次量宽、美元崩溃、全球萧条与美国解体?(下)

——人民币该怎么办?

    不仅仅是美国,全世界或多或少都在饮鸩止渴,在就业、选举等各种眼前的政治压力下,各国都在做着短期有益,后遗症无穷的事情,典型的就是不 断地刺激、持续宽松的政策以及竞争性货币贬值等等,全球通胀的力量将是前赴后继。以竞争性货币贬值为例,其根源就在于美元供应加速泛滥,全世界的央行陷入 了典型的囚徒困境,在没有办法达成集体均衡地对美元升值这条最佳出路时,只能各自为政,进行程度不一的饮鸩止渴,为了对冲被迫印钞买入美元资产,以控制本 币升值的速度。

    例如今年以来,在我国央行减持美国国债的时候,日本和英国等主要债权人仍在增持,韩国巴西等国央行也相继干预外汇市场,印本币买美元,这并 不是他们笨得不知道美元的前景,而是在他们的选举政治下,政府亦承受不了短期的巨大经济压力。不过虽然出手干预,这些国家的货币总体上较美元仍有较大的升 幅,干预的是升值的速度。

    那么我们的人民币应该继续盯住美元还是加快与美元脱钩呢?在美元贬值趋势下,与美元脱钩(而盯住一篮子货币)就是实际上的升值。回答这个问 题最核心的出发点还是美元。美元并不是一个价值稳定的锚锭,我们盯住长期贬值的美元,就相当于贱卖我们的产品来补贴美国的消费者,这些产品凝聚了我们的汗 水,造成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流失。这个基本逻辑相信大家都懂,但是具体到现实中,它有一个矛盾,那就是升值会对出口相关行业造成不小的冲击,这也是人们反对 人民币升值的最大理由。

    是继续盯住美元还是与美元脱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区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如果盯住美元(既包括完全盯住,也包括以美元为主要权重 的挂钩),那么在美元持续贬值趋势下,就得不断地印钞买入美元,因此美元储备不断攀升,而人民币投放也相应地大幅增加,造成国内持续性的通胀。盯住美元主 要获益有两方面:一、增加了美元储备的纸上财富;二、有利于出口相关行业。不利方面:百姓的劳动收入被长期持续的通胀所耗损。问题在哪里呢?首先在于其中 最大的获益部分——美元储备将在美元崩溃时变成一场空,最大问题还不在这,在于供应美国透支消费的巨大出口产能,在美元崩溃时免不了大幅倒闭清算的命运。 如果我们持续盯住美元,那么美元的暴跌也意味着我们国内恶性通胀,届时不得不与美元脱钩时,出口产能的倒闭将是可怕的集中爆发式的,让我们丧失了反应的时 间。也就是说盯住美元最终会被证明是一种获益很少却亏老本的买卖。

    我国的消费比例太小,主要原因也是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百姓的劳动收入被通胀持续耗损,补贴了美国的消费者,那么自身的购买力就不可能真正 地提高。是主动地战略转移,还是继续沉迷于毒品式的短暂获益而坐以待毙呢?加快与美元脱钩步伐,可以倒逼出口产能调整转移,为我们今后应对大危机赢得宝贵 时间。

    同时,人民币对外购买力增强,对内也少因通胀而耗损,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我们的资源换来了它应有的价值,我们扩大内需的想法才不会变成无源之水。在主动转移过程中,要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有了百姓购买力提高的基础,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结构才可能顺利地转变。

    在美元这艘泰坦尼克号频临沉没时,继续绑住美元,是为了短期获益不要命的行为。哪个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捆绑的越紧,当美元暴跌时,受到的冲击力越大。而那些越早脱钩的国家,其调整转移得越早,冲击力越小。

    在反对人民币升值时还有一种荒谬透顶的流行逻辑:人民币升值,会使外汇储备亏损。意思是人民币如果升值,同样规模的外汇储备计算成人民币时 变少了。我们储备外汇的目的是做什么用的,是用来购买人民币或者人民币资产吗?不是的,是用于以后对外支付的(购买商品、偿债等等)。人民币是我们的本 币,同样规模的外汇储备不会因为人民币对它升或贬而发生购买力的变化,只有储备的货币本身购买力的变化,才会造成获益或者亏损。如果人民币升值导致储备亏 损说法成立,那么我们把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接近于把出口产品白送人家,那么同样规模外汇储备计算成人民币时不就成倍增加吗,储备也就成倍的增值了,这根本 就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

    那么美国为什么老逼着我们升值呢?我们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美国施压的事情,就一定损害我国利益,陷入了“对手坚持的,我们就要反对“的简单 逻辑,当然他也不是慈善家,所以关键是要搞清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一些学者认为的要让中国复制日本“广场协议”后停滞的十年吗?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是“广场协议”让日本陷入了停滞的十年吗?这又是一个讹传多年的错误推论。从“广场协议”签订的1985年到协议终止的 1987年,在协议主要签约国货币当中,马克、英镑和日元对美元升值的幅度都差不多,但是德国和英国并没出现日本那样的“失去的十年”。

    日元升值根本就不是经济停滞十年的原因,核心的原因是广场协议前后日本持续扩张的货币政策造就的超级资产泡沫,泡沫破裂导致经济长期停滞,而同样大幅升值汇率的德国却一直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因此并没有出现日本那样的资产泡沫。

    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最大的原因是迫于国内的政治经济压力,因国内失业率持续攀升,制造业持续外移,将自己的困境归咎于中国低估人民币是最 容易被选民接受和赢得掌声的,而选举又是美国的最大政治。另外一个原因,如果人民币死死盯住美元,那么在美元滥发前景下,到时候人民币会因承受不了恶性通 胀而骤然脱钩,这将对美元造成可怕的打击。而如果人民币逐步脱钩,美国还可以抱着美元逐步软着陆贬值的幻想,降低因人民币被迫骤然脱钩时美元快速崩溃的风 险。因此,人民币升值,实际上会促使美元泡沫更早地破裂,但是破裂的剧烈程度则仍然要比人民币骤然脱钩时要轻得多。实际上,如果没有人民币长期的挂钩,美 元地位根本不可能支撑到现在。

    也有人担心,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热钱涌入,推高资产泡沫。那么我想问一下,在美元滥发下有几个主要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升值的幅度比人民币小呢? 如果单纯为了追逐升值收益,投机者大可选取升值幅度更大的货币。相反,盯住美元是国内长期通胀并形成巨大房产泡沫的主要原因,而与美元脱钩会形成货币收缩 效益,升值将使央行因印钞买入美元的货币投放大大减少,并减缓出口贱卖,是应对通胀非常好的手段。

    我们不但不担心升值会推高泡沫,而且认为升值会紧缩房产泡沫。多年来,人民币升值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如果早跟美元脱钩,国内不可能有 如此大的房产泡沫。纠偏的痛苦迟早是要来的,在应对美元泡沫、房产泡沫等诸多难题面前,没有轻松的办法,只能是诸害相权取其轻。我们要以果敢的勇气面对万 般的困难,抵挡住短期的诱惑,将相对较轻的痛苦留给现在,大大减轻今后深度的痛苦。

    短期内,全球经济将在不时的刺激下走走停停,最该关注也是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通胀。由于美元增量印钞的货币创造有一个循环滞后过程,信贷疲弱 又降低了货币周转率(拉低了货币乘数),再加上全球反弹的生产量,因此通胀表现起初并不快(而且美国的通胀起先是滞后于出口国通胀的)。但是这种通胀看似 “温和”的情形持续的时间越长,当货币增量因素超越了货币周转率下降以及生产量反弹因素之后,物价爬升就会越凶。

    为应对后面这百年难遇的大危机,我们多次强调过,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资产将是抵御的最佳武器,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进藏金于民的各项措施, 央行应该坚定地卖出美元资产换成黄金、欧元等或用储备收购全球黄金矿产等资源,同时应该加快与美元脱钩的步伐抗击通胀,最大程度地降低美国需求快速破裂所 造成的猛烈冲击。(何修毅)


    T O P ↑
二次量宽、美元崩溃、全球萧条与美国解体?(上)

——等大家都意识过来时,就没有人能从美元泡沫中逃离了

    去年全世界的声音都还在乐观的经济数据下讨论美联储的退出时间,美联储也宣布将适时出售收购的证券,退出刺激政策,而且还象征性地做出上调 贴现率、测试逆回购工具等暗示退出程序的做秀举动,“安抚”了全世界。但笔者当时就断言,美联储饮鸩止渴的印钞刺激无法停止,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美国经济 究竟发生了什么。到目前为止,美联储实行零利率政策已接近两年,而且还看不到尽头。大家可还记得,在2008年危机高峰时,全球包括美国在内还曾一致讨伐 过美联储在2003年前后实施了太长时间的超低利率,而现在呢?不论是幅度和持续时间都远甚于当年。

    我又想起7月底美国前财政部高官罗伯茨做出美元崩溃并由此引发美国解体的预测。关于美元崩溃,其实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做出这样的预测,但是 时间久了似乎变成了“狼来了”的游戏,世界变得麻木。那么“美元崩溃”这只凶险的狼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它是短期内到来,还是杞人忧天的遥远的未 来呢?

    其实有些事如果我们知道它的内在逻辑就会知道它的结果,正如我们知道不断膨胀的庞氏骗局最终一定会穿帮一样。美元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庞氏骗局,在其霸权支撑下,不断地印钞和借新债还旧债来支撑经济,这种发展模式注定要穿帮的。

一、美国的印钞刺激“无法停止”

    理解美国印钞刺激“无法停止”的特性,是判断美元后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现在全世界整天围绕着美国发布的经济数据上窜下跳,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搞清危机的内在逻辑,更不清楚美国经济现在处于极端痛苦的两难绝境。

    美国数十年来的经济透支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和个人部门当中,政府透支容易理解,它由财政赤字反映出来,问题相对公开,而个人部门透支因美国 政府扭曲的统计方法,被掩盖隐藏了起来,官方体现为个人部门正储蓄率即没有透支,而根据我们的方法计算,从1994-2009年,美国个人部门主要依靠房 产泡沫融资支撑的消费透支高达6.72万亿美元,这六万多亿美元基本上就是潜藏在各种金融机构中的隐性坏账,这个规模远远超过各种机构的坏账估计。而且这 个数据仅仅是个人部门透支潜藏在企业部门中的隐性坏账,还不包括企业部门自身在垃圾债券市场繁荣背景下的隐性坏账。

    在此次危机中,隐性坏账刚曝露出数千亿美元就被迅速撒钱堵住,更多的仍潜藏在冰山底下。美国政府通过刺激维持就业,稳住房价,减缓房产强制拍卖,并通过修改会计准则等手段冻结债务,这些措施只能暂时掩盖,将问题大爆发的时间推迟而已。

    概括地说,美国印钞刺激之所以无法停止,缘于美国经济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绝境:一、如果“后退”,即让市场自我收缩,必将陷入巨额坏账陆 续暴露的恶性循环,而如此规模的巨额隐性坏账持续引爆,毫无疑问会造成美国经济的崩溃(想想看,仅仅暴露数千亿美元的坏账就引发了2008年级别的金融危 机,它不到隐性坏账总额的十分之一);

    二是“前进”,正因为后退很快就是不见底的深渊而不是一场普通的衰退,于是在政治竞争下,在霸权美元的支撑下只得冒死前进。而“前进”只能 依赖持续的经济刺激,而靠印钞刺激的所谓“经济增长”只能是饮鸩止渴,因为这种刺激不但无法修复导致危机的根本病因---美元霸权导致的过度透支、产业外 移和生产力衰弱问题,而且它进一步加重了病症的积累(透支额继续累积)。

    这就像个长期吸毒过量的病人,在他停食毒品休克时,我们又给它注射了大剂量的毒品一样的效果。刺激一停止,经济仍将重归停滞衰退。而持续性印钞刺激的最终结果必定是恶性通胀,届时美联储被迫大幅收紧政策时,终将暴露大部分透支坏账,更大的经济崩溃也就无法避免了。

    美国这种两难绝境的隐痛,也正是美国在欧洲开始紧缩财政政策的时候态度迥异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最终结果都将引爆美元泡沫,因此美元崩溃的凶险是真真切切地隐藏在那里,而且这种趋势无法逆转。对于爆发时间,它也不 是在遥远的未来,而是很快就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像一棵大树被蚂蚁腐蚀可能历经数年,但是最后摧枯拉朽般的倒塌往往只是瞬间的事情。美国二十多年持续的产 业外移、经济透支和隐性坏账累积早就把美元的根基蛀空。如果读者不理解危机的后续发展逻辑,仅仅从这次史无前例的印钞堵漏和零息政策仍无法将其经济拉出泥 潭,你也能够直觉到,事情远没有过去。请您记住一个朴素的真理:经济增长、财富创造不是靠印钞票印出来的。

    对美国这种两难绝境的分析,也可以帮助理解罗伯茨预言美元崩溃时仅仅顺带而过的关键一句话“日益严重的经济不景气让美国的债权人意识到该国联邦预算赤字已经大到非狂印钞票不可的地步”。

    当美国开始第一轮大规模印钞时,世界没有警惕心理是正常的,因为那时全世界都在刺激经济,而在此次第二轮大规模印钞后如果还没有引起各国政 府的警惕,说明反应有点慢了。当持续一年半载的印钞刺激后,人们将会发现,经济在“吗啡”的刺激下再次短暂“复苏”后,又会重归疲弱,并等待进一步的刺 激。如果到那时,我们还不反应过来,可能就太迟了。请人们放心,在后有崩溃深渊的压力下,美联储不印钞刺激到通胀飞速飙升是不会罢手的,外界的压力对于它 基本没有实质作用。目前美联储的印钞刺激举动还是明的,今后在世界的重压之下,它很可能会转入暗的,正如06年美联储停止公布货币供应M3数据一样,暗箱 操作,你奈他何?

    但愿我们的经济学家们能够多分析美元经济的这些基本逻辑,少被美国官方时好时坏的经济数据牵绊住思维,做出应有的早期预警,因为等大家都意识过来时,就没有人能够从美元泡沫中逃得出去了。

二、美元崩溃的后果---全球萧条与美国解体?

    美元崩溃的后果无疑非常严重,美国经济将是空前地大幅衰退,由于严重失业、过度负债和美元全球购买力的大幅丧失,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将严 重下滑,社会将会异常动荡。对于罗伯茨预测美元崩溃将导致美国解体的后果,我们也不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它受到很多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还是个不确定的概 率性事件。

    从全球来讲,在美元崩溃的诸多严重后果中,有一个基本可以确定,那就是全球性的超级大萧条。全球经济这二十年来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 的透支及其美元输出通胀,是一种货币信贷膨胀下的“虚假繁荣”。 在美元霸权体系下,在货币和信贷膨胀环境下,全球有两大普遍错误——

    一、被动地投资积累美元,全球积累的巨额美元储备,其背后对应的是供应美国透支消费的巨大出口产能,美元购买力大幅丧失后,需求崩溃,这些错误产能将面临清算;

    二、美元输出通胀背景下对资本商品的错误投资,典型如房产投资,也将在危机时面临清算。而危机和大萧条实际上就是对这些错误投资的清算纠正过程,是无法避免的。

    在美元崩溃情况下,美国也没有多少危机转嫁空间了,因为全世界同样受到了重创。美国也不大可能发动一场自己主打的战争,即便只是伊拉克或者 阿富汗战争那样的规模,因为它的财政状况已经不允许了,自己主打的战争不仅不会给经济带来转机,更会背上沉重负担,加速经济崩溃。但是美国能够做也一定很 想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挑拨事端,制造混乱,而自己则凭借发达的军工产业坐山观虎斗,从中渔翁得利。这需要全世界特别是G20的大国们擦亮眼睛,千万不要 中了他的挑拨离间伎俩,以免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何修毅)


    T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