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证券内参2010-10-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59:20
首席证券内参
2010-10-14
【博览视点】
周行长何以要在此时刺激国内“通胀预期”?
政策给予“通胀题材”的不是宽松,而是“纵容”
经济给予“通胀行情”的,是增长支撑和流动性“包容”
【多维观察】
大涨后短期风险积聚 周期性板块或调整
多头阵营出现“三大裂缝”
中金:A股有望延续上涨行情
【观察与思考】
全球“货币垃圾化”下的炮灰
【焦点透视】
农产品价格暴涨 发改委提价难敌农民惜售
商品市场或已迎来百年不遇“牛市”
基金经理惊呼“回到2007”
热钱“围攻” 彭博社“宣告”A股进入牛市
【热点聚焦】
周行长何以要在此时刺激国内“通胀预期”?
周行长的“不加息说”有点“不合常理”
【新视野】
多头阵营出现“三大裂缝”
多头阵营出现“三大裂缝”
【新闻视点】
四年官司、200起诉讼、七任“问题”老总,惊动最高法院
【博览视点】
据官媒《国际金融报》报道,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年内不加息。在目前大宗商品涨价预期增强、通胀预期抬头、股市炒作狂热苗头再起的敏感时点,周行长对加息问题作出如此明确的“定论”,难道不怕强化目前国内通胀预期、助长从商品到股市的价格泡沫?
博览研究员此前已经指出,当前的行情,从其“架势”上看,像极了07年的那一拨“通胀行情”,但也要指出的是,我们对此轮行情的关注,不应 仅仅盯在国内外流动性如何泛滥,通胀预期如何抬头上,不容忽视的是,管理层的某些政策,尤其是与流动性息息相关的货币政策的“大开大合”,客观上推动了股市的“暴涨暴跌”:这也是本内参强调与07年行情对比的原因之一!
而目前看,“不加息”的明确,让国内如火如荼的A股“通胀预期行情”如虎添翼。
值得警惕的是,在货币政策操作的“准确性”上,我们是有过“前车之鉴”的——
2007年,鉴于已经节节攀升的CPI,央行连续6次加息、10次上调准备金率,但至08年初,CPI仍高达6.5%的近十年新高。
2008年周行长“抑制通货膨胀”的调门不断调高。
08年3月,专家学者们开始建言从紧货币政策适度从宽调整。但央行依然表示,货币政策应从紧。
08年7月,国务院连续召开会议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由“双防”转为“一保一控”。但此时,央行还是认为“提高利率仍然不失为对抗通货膨胀的一种选择”。
直至08年9月16日,央行才迈出了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步伐。
但彼时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让中国的经济险象环生,为此中国才不得不以“四万亿投资和十万亿信贷”予以对冲和反扑!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政策的适时性、准确性,再次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T O P ↑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不加息”的言论,出自政府喉舌《人民日报》社旗下的《国际金融报》12日的头版头条。
而紧接13日又有发改委专家称,中国目前加息不现实,难以控制通胀,还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而近日还有社科院的建议,政府对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太低,可考虑上调至4%左右。
从近期管理层、及决策层智囊专家的表态,“年内不加息+上调CPI底线”的政策环境,对“通胀题材”而言,不是宽松,而是“纵容”!至少在10月份,看不到政策风险。连威胁最大的加息都已排除,还有什么能有更大杀伤力!
对A股来说,眼下股市投资人炒的不仅仅是通胀预期、升值预期,或流动性预期,而是“更重要”的政策敏感度的比拼。
是不是幸福来得太突然?这既是对目前A股行情的视觉感触,更是对当前政策环境的直接感受。而幸福来得不仅突然,还有些应接不暇:
12日,发改委宣布,将提高2011年生产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水平。而这势必强化市场的通胀预期。
13日,社科院最新报告预测中国2010年全年GDP增速同比可达9.9%。同期统计局又公布,多数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提升。这强化了经济基本面的支撑预期!通胀行情展开的最佳环境正是“经济增速向上、温和通胀持续”。
但回过头来看,究竟是幸福来得突然,还是我们后知后觉、“突然”只是“假象”?亦或是根本没看透这盘“局中棋”?
9月29日楼市后续调控“新五条”政策推出,“直接”刺激结果却是A股的地产板块大涨,超级大蓝筹万科A领涨!
为什么9月打压楼市的政策调控预期,带来的是9月资金大规模流入——9月末二级市场资金量达1.35万亿、环比8月突增100亿?其中,最为显眼的是社保基金活跃的身影:据知情人士透露,在9月份市场下跌之时社保基金出手增仓,加仓多数为股票组合。
原因恐怕不会太多——四季度(至少10月份),政策定调已在内部达成基本共识,因而一批具有高度政策敏感性的资金能“先声夺人”、踩准政策节拍:在政策“夜宴”尚未开席而入座、结束前全身而退。
T O P ↑
外围市场,受到企业良好业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支撑,13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高开高走,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上涨,而欧洲三大股市更是 强劲上涨超过1.5%,油价继续上涨,而金价更是收于1370.5美元的收盘价历史高点;在国内,A股昨日再现天量,两市合计4036亿元的成交,让基金 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踏空感到“忧虑”,在艳羡社保再次“先知先觉”的于9月“抄底”时,更重要的还是如何“跟上形势”。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随着5根阳线的拔地而起,“中期上涨”趋势越发明确,当然,对短期行情,已经有机构开始疑虑“沪指出现短线滞涨信号”,敏感的警惕着诸如“蓝筹推动股指压力位已出现”、“多头阵营出现‘三大裂缝’”等风险。
虽然短期的市场调整,看似随着凌厉上攻而日益临近,但有一点需要强调,如同博览高级研究员朱茵女士所言,“近日权重蓝筹的暴涨是股价长期受 压抑的估值修复,暴涨过后会有短线调整,但调整是迎接行情正式起步的必经阶段,而不是行情结束的标志。调整中认清形势,补充仓位是主要工作”。
在一个已经形成趋势的行情当中,不被市场的调整的“离心力”给“甩”出来才是关键。
而根据《中国首席财经》对昨日公布的9月信贷、外汇储备、进出口等数据的分析,一方面,经济基础的“环比”向好已经露出苗头,而流动性泛 滥,以及由其推动的通胀压力则进一步抬头,而这两个方面,都在强化博览高级研究员朱茵女士所指出的《“流动性泛滥+经济增长”双轮驱动的A股“第三次浪 潮”》的判断。
就经济基础来看,9月份中国PMI、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进出口等数据,环比增速快速反弹。
从短周期而言,这显示中国经济已摆脱二季度的不确定性,出现了超预期好转的信号,当前可能处于回升启动的阶段,中国“二次探底”的风险已显著下降。
9月新增贷款5955亿人民币,超出市场预期,且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995亿,环比增长26.9,而票据融资下降8098亿,反映实体经济对资金的实际需求强劲。
与此同时,博览研究员注意到,9月中国进口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机床、汽车底盘、有色金属、化肥和农产品进口数量(注意:不是金额)迅猛上升,显示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升级动力较强。
信贷和进口的强劲与月初公布的PMI指数趋势一致,9月制造业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大幅上升超过4%,显示企业投资和生产意愿明显回升。
而就流动性和通胀形势看,新的数据可能会加大而不是减小人民币升值加力,尤其是创历史新高的外储数据。
随之而来的是老大压力:一是热钱流入中国的速度会更迅猛。
三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940亿美元,刷新单季纪录,其中9月份流入达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至1004.65亿美元。在中美经济走势反差的背景下,国际市场肯定会盯住外储增长,而忽略创5个月新低的顺差数据。
美国中期选举前人民币压力继续加大、二次宽松临近致美元贬值加快、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这三个因素,将让“热钱”流入规模继续创新高。
二是通胀迅猛上升。新的数据给国际社会炒作“中国需求”一个有利的证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趋势很可能会加快。
令人担心的是,数据显示当前M2-M1的趋势在上升,说明国内资金尚未对通胀趋势给于足够反应,一旦成本推动的通胀扩散导致资金活期化趋势再次泛起,国际成本因素与国内货币因素会师的结果,就有可能是通胀失控,届时,政策将不得不作出伤害经济的举动。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二次量化宽松的背景下,通胀正在成为威胁全局的战略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最大的变数,就在于热钱流入规模过大,央行被迫动用数量工具。
就以上分析看,在政策面“有意纵容”,而经济面形成阶段性支撑的情况下,A股“中期上涨”的趋势进一步强化。而对风险的警惕主要关注,一方 面,是看国内货币政策如何因应流动性泛滥与通胀形势的变化做出怎样的调整,另一方面,诸如今日《中国证券报》披露的“截至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 7.66万亿元,其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2万余笔,涉及贷款金额约2万亿元”,这样的潜在风险的处理情况。
T O P ↑
【多维观察】
大盘大涨后的短期风险凝聚,沪指逼近年线后技术压力逐渐体现,后市在2800点附近拉锯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短期股指面临高位震荡。股指经过连续上涨后,技术上已到重要技术压力位,存在较大的修复压力,短期股指偏离5日均线过远,60分钟线等多个 短期技术指标出现背离。目前股指已经运行到2887点年线附近,年线对指数的压力显而易见,一般来说,市场很难一口气突破这样一个重要的压力线,因此短期 震荡的要求非常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快跌的走势。
周三连续拉升的有色、煤炭等资源板块和券商股出现震荡回落,继医药股大跌下挫后,酿酒食品业也出现大幅调整,而地产、钢铁、银行等低估值品种的走强更多是补涨因素而非趋势性转强,强势板块的震荡回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宣告大盘将进入强势震荡阶段。
从量能上来看,逼空性上涨需要消耗大量资金,短期由于量能急速放大,资源股短期积累了巨大的获利盘,获利筹码兑现使得抛压加大,后市有消化 整固的需求。周一大盘的成交量达到空前的2500亿,创去年12月以来的新高,继续逼空上涨的难度高,所以大幅震荡应在情理中,但成交量的急剧放大也确立 了行情的性质,大盘在震荡后仍有上涨的空间。
周期性板块难以延续强势。地产板块周三再次异军突起,对股指贡献很大,政策风险释放是导致本轮地产股上涨的主要原因,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和通 胀预期等因素,使低估值的地产板块受到短线资金的追捧。此次政策的推出打消了此前市场对二次调控政策的担忧,市场悲观预期基本兑现。但笔者认为,房地产板 块难以走出趋势性上升走势,未来房地产板块走势仍将受到房产税、楼市走势等因素的干扰。
银行板块在经历了9月的“监管风波”之后,10月银行板块将面临更多的外部风险,而外部风险的可规避性较弱。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微调将对银行业带来短期调控压力,另一方面房地产新政对银行资产质量和贷款增速形成新的担忧,这两方面因素都将制约银行板块的连续走强。
近期在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美元出现明显回落,从而导致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被快速抬升。但当前国内国外经济均存在较大的不 确定性,全球经济仍面临诸多难题。金属价格收到资金流动性宽松的影响,震荡将是金属走势的主要特征。另外,随着汇率战争的升级,美元指数下行趋势随时可能 反弹,这也将不利于有色等资源性板块的表现,届时有色、煤炭等资源股会出现明显回落。(张炜玲)
T O P ↑
经历短期急速的拉升,目前多头阵营至少出现了三大裂缝:一是期货市场开始调整,二是外围市场经过国庆期间的飙涨也开始走软,三是A股现货普涨的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商品期货表现与股市背离
本轮A股的涨升行情由资源股启动,其中煤炭股首当其冲,有色金属也延续前期的强势。而煤炭股集体“出巢”主要与“千年极寒”有关,而有色板 块行情则主要源于货币战争所引发的通胀预期。不过,值得关注的是,12日有色金属相关股票的走势与相关期货的走势已出现了背离。
二级市场上,有色金属板块成为市场续涨的领头羊,单日涨幅高达5.95%,整个板块无一下跌,涨停个股多达15只。但与此对应的是,商品期 货市场却开始显露出调整迹象,沪铜、沪铝都开始下跌,沪锌也出现冲高回落走势;国际期货表现方面,LME铝3月电子盘、LME铜3月电子盘、LME铅3月 电子盘、LME镍3月电子盘以及相关的锡、锌也纷纷走软。
外围市场开始走软
国庆期间,受欧美量化宽松再次重启的刺激,外围股市普遍表现强劲,道指收复11000点,日本股市也连续飙升,从而促成了A股市场节后的大 幅补涨。然而,12日外围主要股市已出现回调迹象。东京日经225指数单日大跌近200点,跌幅近2%,该指数已连跌两日;韩国综合指数12日下跌也超过 1%,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也开始调整,单日跌幅近1%;新加坡海峡指数则微跌0.27%,恒生指数和台湾加权指数也出现小幅调整。此外,12日 欧洲市场开盘时也普遍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法国巴黎CAC40指数一度下跌1.7%,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和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也出现0.4%左右 的调整。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元回落成就了最近几周全球股市的升势,如果美元继续贬值,股指的升势或可延续。但鉴于大型经济体间始终存在着博弈,美元连续贬值的征程或许不会一帆风顺;未来市场焦点一旦转向,美元出现反弹,则股市、商品市场将大幅回吐现阶段的涨幅。
A股普涨格局生变
12日市场依然延续升势,但盘面普涨的格局也发生些许变化。一方面,节后三个交易日下跌的股票数持续大增,从8日的仅不超过100只,到11日的600多只,再到12日的800多只;伴随着下跌股票数逐日增加,最近两个交易日跌停的个股数也开始增加。
从主要指数的表现来看,近来中小板股指一直处于弱势震荡格局中,而12日又出现一个新现象:即深成指的涨幅开始落后于沪综指,这意味着市场 上涨主要还是由权重股带动。从权重股的表现来看,金融、地产表现不力,资源股继续充当上涨主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金融行业中仅券商及保险股表现较好,银行 股12日普遍出现调整行情。资源股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两桶油”,12日涨幅都超过3%。
分析人士认为,若非中石油和中石化表现突出,12日市场可能会出现调整行情。而在“两桶油”上冲的过程中,不少个股也出现了资金趁机出逃的 现象。此外,要拉升以“两桶油”为首的资源股需要大量资金,而“两桶油”的急剧拉升,到底是给市场腾空加油,还是发出危险信号,还有待观察。
T O P ↑
中金公司昨日发布策略报告认为,沪深300 指数估值仍处在历史次低位区域,未来有进一步向上修复的空间,继续看好不受宏观政策面打压的周期类股票。
报告指出,从估值角度看,中性假设条件下,沪深300 指数以2010 年度业绩、2011 年度业绩计算的加权平均PE 值分别约为15 倍、13 倍,仍未脱离历史次低位估值区域,在市场对我国中长期GDP 增速此前过于悲观的预期正在逐步修正的背景下,上述估值水平仍然具备进一步的向上修复空间。
此外,报告认为,9 月份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及外汇占款额度皆有望超预期,且鉴于银行陆续实施完毕再融资之后放贷能力已获得普遍提升,上述因素都将对未来市场流动性预期构成正面 刺激;而近日A 股市场各板块走势分化程度明显,单日成交金额基本处于年内最高值、次高值水平的盘面特征,显示短线股指的推高基本由场内存量资金主导,因此,在短期A 股市场赚钱效应已开始显现的情形下,未来场外新增资金入场值得期待。
T O P ↑
【观察与思考】
强势货币不是强大国势的金质徽章吗?而发达国家正展开一场“垃圾化货币”运动,投资人可能成为货币贬值战的炮灰。
没错,炮火不长眼睛,但吹响号角的美国有恃无恐。成为最大赢家的信心,缘自有备而来。混战后,胜利即使不是单调的一枝独秀,瘸子里的将军也还是将军。那些飞散的流弹,难免误伤无辜,但是据说战争的发起者从来坚信,这是追求更高利益的必要牺牲。
还记得次贷危机之初,欧洲、日本、中国前所未见的同仇敌忾吗?一场次贷危机的拯救史,现在已经成为美国翻转局面的活教材。
目前,美国的宏观政策非常清晰,它不会仓促扮演全球需求的拉动者,它要做的是一场指鹿为马的联盟战。中国会被要求从全球主要的制造业者,瞬间变身消化产能的“大胃王”,而美元,将伴随其经济车辕,从三驾马车中的消费转向出口、再从出口回归消费的过程中,画出一条先贬后升的优美弧线。
当欧洲幡然醒悟,美国号召的量化宽松政策,帮助的是美国甚至亚洲;中国应该醒悟,四万亿元的受益者恐怕更多的是欧洲甚至美国。美国的量化宽松和中国、欧洲不同,虽然大举印钞,但信贷牢笼深锁,中国投资领衔的诚意宽松切不可继续,练好内功,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日本央行10月5日宣布,将利率从0.1%调降到0—0.1%区间,并称将维持零利率直到物价企稳。这项货币政策,更像政策信号弹,旨在让 人们看到:钱多么不值钱!目前,欧洲主权国家借贷成本高企,恐怕将致力寻找“需求”启动经济,这一切,对准备进行第二轮量化宽松的美国,意味着绝佳机会, 可将日本、欧洲统统招为旗下之臣。
美国财长盖特纳表示,如果人民币汇率不大幅调升,美国政府将采用“工具组合”推动人民币升值,也将联合欧洲和其他国家说服中国升值。
索罗斯8日称,人民币升值与否不单是中美之间的事情,而是全世界和中国之间的事情,“中国无法置此于不顾”。
而事实上,推进本币贬值,美国才是当之无愧的典范。近期,多国货币走强,主要都出于美国将再次启动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打压了美元。未来,除了“不经意”地压低本币,各国尾随竞相贬值货币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单边干预也可能层出不穷,贸易保护主义也势必抬头。
澳元兑美元汇价7日升至1澳元兑98.71美分,创下1983年汇率管控结束后的最高水平,包括日元、巴西雷亚尔和韩元在内的多种货币近期也呈现持续走强之势,即使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欧洲,欧元汇率7日也报1.3913美元,逼近八个月来的高点。
货币战争的阴霾下,187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员云集华盛顿,出席世界银行及IMF年会。美国财长盖特纳再次不点名批评中国压低汇率。
上周五晚举行的G7财长会议,就敦促人民币升值达成共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反驳称,各国反思金融危机时,“应从自身找找问题,而非一味指摘别人”。重申中国按照自己的步伐推行汇改,“我们仍然相信中国需要建基于市场的汇率机制,但分别是,我们希望改革循序渐进,而非休克疗法”。
美国指鹿为马,收获了相当的主动权。当全球都想加入货币贬值队列,众所周知,就丧失了意义。美国明白,把一个合适的箭靶推出队列,在利益的共同驱使下,最容易构成统一联盟。
而美国希望收获的,绝非短线货币贬值对出口的拉动,而是人民币国际化步调紊乱,走不得远路。次贷危机后备受挑战的美元,地位会重获长线稳固。
回顾日本和德国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日元和德国马克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升值,既没有带来日德对美顺差的消失,也没有解决所谓的全球失衡。在德国和日本身上无法应验的,在中国身上是一样的。
未来,亚洲央行需要警惕新一轮的资金流入,资产价格上升的风险在进一步加强,可能引发市场波动。
而美国房地产将成为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信号灯,寻获坚实支撑前,持续的压低利率都将是美国的既定政策,不管经济释放什么积极信号,这一点均不会改变。
美国最新数据显示,上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意外降至三个月低点,显示企业正减缓裁员脚步;9月零售业销售受惠于返校购物潮,表现也出乎 意料的强劲。美国劳工部7日公布,截至10月2日的一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减少1.1万人至44.5万人,低于彭博调查经济学家预估的中值45.5万 人,也是7月10日以来最低。
在全球各国的经济三驾马车中,投资、贸易、消费,恐怕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兼具美国同样的均衡竞争优势,基辛格说:“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却依然具备游刃有余的定量宽松能力、依托全球首屈一指的企业创新和竞争力、背靠持续造就的社会综合服务教育金融体系,能轮番鞭策三驾马车的美国,又担心什么呢?(赵岩/文)
T O P ↑
【焦点透视】
在国庆假期中“跌跌撞撞”的农产品期货,终于在美国时间10月8日被彻底点燃,大豆、小麦、玉米等主流品种盘中集体涨停,国际棉价达到 15年来新高,白糖的价格连续上涨,来自蔗糖主产地广西的中间商报价已经达到了5950元/吨,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预示着农产品新一轮的大行情已经爆 发,国内市场对农产品涨价的预期不断升温。
今年大部分农户都有惜售心理,都知道价格会涨,但涨多少却不知道,所以等到收购时大家都会观望,等到粮价涨到一定价位后才会出手。一粮食加工企业人士称,国家每年都托市收购小麦,但是今年比较蹊跷,即使高价农民都不卖。
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和国家粮食局等部委下发《关于提高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确定2011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决定从明年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1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发改委规定,每50公斤白小麦(国标三等)、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95元、93元、93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5元、7元、7元。
国家发改委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是,白小麦(国标三等)每市斤0.90元,红小麦和混合麦每市斤各0.86元。
9月底华北黄淮地区二等小麦进厂价格为2000-2130元/吨,较月初上涨10-40元/吨;面粉厂特一粉出厂价格为2620-2680元/吨,较月初普遍上涨40-60元/吨。
T O P ↑
商品市场或已迎来百年不遇行情。纵观整个金融和商品市场的强劲表现,一波浩浩荡荡的上涨行情已然成熟,而且大有再现2006年百年不遇“牛市”之势。
最近金属价格真是涨疯了,仿佛世界性的通货膨胀都已经开始。强烈的通胀预期,已从黄金、农产品价格的暴涨蔓延至整个大宗商品市场。
国庆假日结束后的短短三个交易日,上海期铜主力合约1101已从节前的每吨60590元上涨至每吨62220元,10月11日的日涨幅更是高达2360元/吨。而在10月6日,伦敦金属市场的锡价,则创了历史新高。
现在不仅仅是金属在涨,农产品、化工价格都在高歌猛进,资源已被炒翻了天。此前备受关注的黄金在9月底刚刚跨入1300美元时代后,一周时间内又冲破了每盎司1350美元,10月7日其价格一度高至每盎司1364.5元。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直接带动了国内资源股的上扬,且后者的表现更为疯狂。
10月12日,有色金属板块中的中金岭南、焦作万方、铜陵有色等17只个股均告涨停,该板块的整体均涨幅高达6.67%;而同为资源类的煤炭板块均涨幅更是高达7.07%,雄踞所有板块第一,其中兖州煤业、国阳新能、山煤国际也纷纷涨停。
T O P ↑
严重踏空节后行情的基金,突然发觉,在9月份市场下跌之时社保基金就出手增仓股票组合,倍感“失意”。
连续几日的行情态势不减2007年股市高点时的疯狂程度,特别是有色、煤炭板块,感觉如同回到了2007年。不过在此期间,公募基金遭遇了严重的踏空。市场主流指数的成份股继续上涨将严重轧空公募基金,最后迫使基金不得不适度甚至大幅度补仓。
基金面临“倒仓”需要
由于行情切换太快,除了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外,还在新兴行业和消费股上“抱团取暖”的股票基金近期大幅跑输了指数。
据测算,9月30日、10月8日、10月11日三个交易日中,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的涨幅分别达到了7.52%、 8.98%和10.61%,而166只纳入统计口径的标准股票型基金的净值只上涨了3.72%。而在10月8日在指数大涨的背景下,甚至下跌了 0.11%,充分说明了基金的“失意”,让基金只赚指数不赚钱。
公募基金面临仓位不足和重仓股与市场热点严重脱节这双重压力。一方面整体仓位不足,面临补仓压力,否则市场主流指数的成份股继续上涨将严重轧空公募基金,最后迫使基金不得不适度甚至大幅度补仓,另一方面基金重仓股票与大盘主流热点严重脱节。
目前踏空和被市场主流热点边缘化的公募基金将面临接近2万亿的存量股票资产调整和2000-3000亿闲置资金配置的问题,这将给市场结构带来深刻调整。
T O P ↑
在“汇率大战”的背景下,全球资金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大转移,亚太地区正成为全球资金的重要目标,而具有明显利差优势和汇率升值预期的中国内地,又成为重中之重。除在港澳储蓄资金和欧美投机资金外,最近日本套利资金也开始借道香港流入内地。
从今年8月份开始,热钱持续流出的情况得到了逆转。据测算,8月份新增外汇占款中疑似热钱的部分为553亿元,而此前三个月该部分一直为负。渣打香港10月6日发表报告称,亚洲将面临新一轮资金流入,资产价格上升的风险增加。
彭博社报道称,经过连续三天上涨,中国基准的上证综合指数收盘点位与7月5日创下的前期低点相比累计涨幅已经超过20%,达到了技术上判定进入牛市的标准。
T O P ↑
【热点聚焦】
据官媒《国际金融报》报道,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年内不加息。在目前大宗商品涨价预期增强、通胀预期抬头、股市炒作狂热苗头再起的敏感时点,周行长对加息问题作出如此明确的“定论”,难道不怕强化目前国内通胀预期、助长从商品到股市的价格泡沫?
博览研究员此前已经指出,当前的行情,从其“架势”上看,像极了07年的那一拨“通胀行情”,但也要指出的是,我们对此轮行情的关注,不应 仅仅盯在国内外流动性如何泛滥,通胀预期如何抬头上,不容忽视的是,管理层的某些政策,尤其是与流动性息息相关的货币政策的“大开大合”,客观上推动了股市的“暴涨暴跌”:这也是本内参强调与07年行情对比的原因之一!
而目前看,“不加息”的明确,让国内如火如荼的A股“通胀预期行情”如虎添翼。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投资人对通胀预期、资产价格上涨预期, 已经随着股价的连续暴涨而呈现出“自我强化”的迹象时,来自政府层面任何明确的货币政策的动作,哪怕是“言论”,都有可能成为短期进一步刺激投资人这种 “炒作”热情的兴奋剂,因为此时投资人已经不再关注政策方向的“松紧”,而更多会被投资人预期所“异化”:如果“收紧”货币政策,那么市场预期会选择性的 解读为,政策在“确认”通胀的压力;如果政策保持“观望”,则会被“视作”政策在“纵容”通胀的坐大。总之,政策、以及相关言论的任何“明确”动向,都会 成为刺激市场预期的“炒作来源”。因此,此时的最佳选择,是“不轻易”表态,为未来及时调整政策,保持“灵活性”留出空间,同时用“政策模糊”保持对通胀 预期的“威慑”。
值得警惕的是,在如何保持货币政策操作的“准确性”,以及尽可能避免对资本市场的“误伤”问题上,我们是有过“前车之鉴”的——
2007年,鉴于已经节节攀升的CPI,央行连续6次加息、10次上调准备金率,但至08年初,CPI仍高达6.5%的近十年新高。
2008年周行长“抑制通货膨胀”的调门不断调高。
08年3月,专家学者们开始建言从紧货币政策适度从宽调整。但央行依然表示,货币政策应从紧。
08年7月,国务院连续召开会议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由“双防”转为“一保一控”。但此时,央行还是认为“提高利率仍然不失为对抗通货膨胀的一种选择”。
直至08年9月16日,央行才迈出了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步伐。
但彼时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让中国的经济险象环生,为此中国才不得不以“四万亿投资和十万亿信贷”予以对冲和反扑!
而伴随着货币政策在此期间的“大开大合”、经济增速的“大起大落”,A股也随着“暴涨暴跌”。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政策的适时性、准确性,再次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T O P ↑
我无法理解中国央行的行长为何要选择在此时发表“中国年内不加息”的言论,尽管我们的同事告诉我,这更多是在IMF这种国际场合“说给外国人听的”,意在打消海外热钱对中国利率空间“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便降低热钱冲击中国的压力。
这也许是“真相”之一,但博览研究员仍然有疑惑,热钱对中国的“觊觎”难道仅仅就在这“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利率的涨跌?毕竟中国国内目前已经泛起了通胀预期抬头、资产价格重估的“苗头”,股市连续几个交易日大涨,楼市虽然频频面临“各种限制”,但外资“偷袭”中国楼市的消息,仍然从国内主流、非主流的媒体上被“泄露出来”;
而这些恐怕才是热钱们真正的“情人”,而本就不可能太大的利率空间,至多只能算是个“有胜于无”的“情况”而已。
更不能忽视的是,在不可避免的要与国内通胀形势做斗争的当下,利率工具仍然是遏制通胀势头的“有用工具”之一,虽然其最终的实际效果或许有待商榷和观察,但也不至于这么早就“断绝”自己货币政策操作的“退路”吧?
既然对利率“想象空间”的封杀并不能杜绝热钱潜入中国的冲动,反倒是束缚了自己未来调控国内通胀(以及通胀预期),从源头上遏制热钱冲动的手段,那么央行此时把自己的政策底牌“忙不迭”的给“亮出来”就是不明智的。
当然,对周行长的这番讲话的“真实性”或者“权威性”,也是值得甄别的,虽然现在能够看到的,国内权威发布此消息的渠道是《人民日报》旗下 的《国际金融报》,但有意思的是,作为央行旗下的《金融时报》却并未见到这样的内容,而央行到目前为止也对此消息“不置可否”。
而博览研究员仔细阅读了《国际金融报》12日刊登在头版头条的这条消息的文字内容。
从消息语境看,它来自央行行长周小川在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上的发言,属于正式场合的官方发言。
但从消息内容看,对通胀率、人民币升值和是否加息三个重要问题的看法时,唯独对“不加息”的结论没有引用原文表述,这究竟是媒体推导出的意思,还是管理层的真正主张?唯独在“不加息”那一段的句首引用“我个人认为”,这到底是政府的集体决策,还是周行长的个人倾向?
按常理,中国面临的外围局势越是动荡不安,国内的任何重大政策主张越会权衡再三、慎重行事。眼下中美紧张局势仍未结束,G7围绕人民币汇率的口水攻势升级,国内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要求相比三季度应该更高。
但央行行长周小川为何选择这个“极不适宜”的时候对如此重要的货币政策动向,急于表达主张和观点?
过于“决绝”、过于“刚性”的政策表述,似乎都与自09年以来十分强调的保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格格不入。
T O P ↑
【新视野】
经历短期急速的拉升,目前多头阵营至少出现了三大裂缝:一是期货市场开始调整,二是外围市场经过国庆期间的飙涨也开始走软,三是A股现货普涨的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商品期货表现与股市背离
本轮A股的涨升行情由资源股启动,其中煤炭股首当其冲,有色金属也延续前期的强势。而煤炭股集体“出巢”主要与“千年极寒”有关,而有色板 块行情则主要源于货币战争所引发的通胀预期。不过,值得关注的是,12日有色金属相关股票的走势与相关期货的走势已出现了背离。
二级市场上,有色金属板块成为市场续涨的领头羊,单日涨幅高达5.95%,整个板块无一下跌,涨停个股多达15只。但与此对应的是,商品期 货市场却开始显露出调整迹象,沪铜、沪铝都开始下跌,沪锌也出现冲高回落走势;国际期货表现方面,LME铝3月电子盘、LME铜3月电子盘、LME铅3月 电子盘、LME镍3月电子盘以及相关的锡、锌也纷纷走软。
外围市场开始走软
国庆期间,受欧美量化宽松再次重启的刺激,外围股市普遍表现强劲,道指收复11000点,日本股市也连续飙升,从而促成了A股市场节后的大 幅补涨。然而,12日外围主要股市已出现回调迹象。东京日经225指数单日大跌近200点,跌幅近2%,该指数已连跌两日;韩国综合指数12日下跌也超过 1%,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也开始调整,单日跌幅近1%;新加坡海峡指数则微跌0.27%,恒生指数和台湾加权指数也出现小幅调整。此外,12日 欧洲市场开盘时也普遍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法国巴黎CAC40指数一度下跌1.7%,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和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也出现0.4%左右 的调整。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元回落成就了最近几周全球股市的升势,如果美元继续贬值,股指的升势或可延续。但鉴于大型经济体间始终存在着博弈,美元连续贬值的征程或许不会一帆风顺;未来市场焦点一旦转向,美元出现反弹,则股市、商品市场将大幅回吐现阶段的涨幅。
A股普涨格局生变
12日市场依然延续升势,但盘面普涨的格局也发生些许变化。一方面,节后三个交易日下跌的股票数持续大增,从8日的仅不超过100只,到11日的600多只,再到12日的800多只;伴随着下跌股票数逐日增加,最近两个交易日跌停的个股数也开始增加。
从主要指数的表现来看,近来中小板股指一直处于弱势震荡格局中,而12日又出现一个新现象:即深成指的涨幅开始落后于沪综指,这意味着市场 上涨主要还是由权重股带动。从权重股的表现来看,金融、地产表现不力,资源股继续充当上涨主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金融行业中仅券商及保险股表现较好,银行 股12日普遍出现调整行情。资源股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两桶油”,12日涨幅都超过3%。
分析人士认为,若非中石油和中石化表现突出,12日市场可能会出现调整行情。而在“两桶油”上冲的过程中,不少个股也出现了资金趁机出逃的 现象。此外,要拉升以“两桶油”为首的资源股需要大量资金,而“两桶油”的急剧拉升,到底是给市场腾空加油,还是发出危险信号,还有待观察。
T O P ↑
经历短期急速的拉升,目前多头阵营至少出现了三大裂缝:一是期货市场开始调整,二是外围市场经过国庆期间的飙涨也开始走软,三是A股现货普涨的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商品期货表现与股市背离
本轮A股的涨升行情由资源股启动,其中煤炭股首当其冲,有色金属也延续前期的强势。而煤炭股集体“出巢”主要与“千年极寒”有关,而有色板 块行情则主要源于货币战争所引发的通胀预期。不过,值得关注的是,12日有色金属相关股票的走势与相关期货的走势已出现了背离。
二级市场上,有色金属板块成为市场续涨的领头羊,单日涨幅高达5.95%,整个板块无一下跌,涨停个股多达15只。但与此对应的是,商品期 货市场却开始显露出调整迹象,沪铜、沪铝都开始下跌,沪锌也出现冲高回落走势;国际期货表现方面,LME铝3月电子盘、LME铜3月电子盘、LME铅3月 电子盘、LME镍3月电子盘以及相关的锡、锌也纷纷走软。
外围市场开始走软
国庆期间,受欧美量化宽松再次重启的刺激,外围股市普遍表现强劲,道指收复11000点,日本股市也连续飙升,从而促成了A股市场节后的大 幅补涨。然而,12日外围主要股市已出现回调迹象。东京日经225指数单日大跌近200点,跌幅近2%,该指数已连跌两日;韩国综合指数12日下跌也超过 1%,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也开始调整,单日跌幅近1%;新加坡海峡指数则微跌0.27%,恒生指数和台湾加权指数也出现小幅调整。此外,12日 欧洲市场开盘时也普遍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法国巴黎CAC40指数一度下跌1.7%,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和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也出现0.4%左右 的调整。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元回落成就了最近几周全球股市的升势,如果美元继续贬值,股指的升势或可延续。但鉴于大型经济体间始终存在着博弈,美元连续贬值的征程或许不会一帆风顺;未来市场焦点一旦转向,美元出现反弹,则股市、商品市场将大幅回吐现阶段的涨幅。
A股普涨格局生变
12日市场依然延续升势,但盘面普涨的格局也发生些许变化。一方面,节后三个交易日下跌的股票数持续大增,从8日的仅不超过100只,到11日的600多只,再到12日的800多只;伴随着下跌股票数逐日增加,最近两个交易日跌停的个股数也开始增加。
从主要指数的表现来看,近来中小板股指一直处于弱势震荡格局中,而12日又出现一个新现象:即深成指的涨幅开始落后于沪综指,这意味着市场 上涨主要还是由权重股带动。从权重股的表现来看,金融、地产表现不力,资源股继续充当上涨主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金融行业中仅券商及保险股表现较好,银行 股12日普遍出现调整行情。资源股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两桶油”,12日涨幅都超过3%。
分析人士认为,若非中石油和中石化表现突出,12日市场可能会出现调整行情。而在“两桶油”上冲的过程中,不少个股也出现了资金趁机出逃的 现象。此外,要拉升以“两桶油”为首的资源股需要大量资金,而“两桶油”的急剧拉升,到底是给市场腾空加油,还是发出危险信号,还有待观察。
T O P ↑
【新闻视点】
一家三板公司——南洋航运集团股份公司陷入整整四年的无头官司。3年时间,7个多亿资产被掏空转移,还欠4个多亿债务,留下200多起诉讼官司,最后惊动最高人民法院。
2006年,该案由于武汉与海南两地管辖问题纠纷无果,武昌区法院根据海南省公安厅的刑侦鉴定意见撤销了2003年水果法庭的民事调解书。
由于当事人不服,开始上访上诉。武汉中院裁定武昌区法院重审,但南洋航运提出管辖权的争议,武昌区法院将卷宗转到海南海口市龙华区法院审理。后来,武汉中院派人到海南索要卷宗,遭到海南方面拒绝。
最终,湖北省高院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反映,最高人民法院向海南高院调阅了卷宗,对双方争议的管辖权进行了裁定。双方长达4年的诉讼拉锯战告一段落。
每一任老总都没能得到善终
南洋航运被成功系掌控以来,每一任老总都没能得到善终。几任老总包括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院长厉建中、游晓林、沈俊林和刘文涛都集中在2004年和2005年陆续被抓。
此外,上海华宇融投资公司间接控制南洋航运期间,该公司派出的董事长沈士渊、总裁周伟卿等人也因为宝钢承兑汇票骗贷案东窗事发外逃,留下华宇融的代表范云海主持工作,却意外发生车祸死亡。
此案其实仅仅是南洋航运200多起诉讼中的一个。海南省公安厅南洋专案组负责人说,从1997年到1999年陈涛控制的3年时间,7个多亿资产被掏空转移,还欠4个多亿债务,留下200多起诉讼官司。
T O P ↑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