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证券内参2010-11-0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29:29
首席证券内参 2010-11-04 以 下 目 录 【博览视点】
牛市将是严重超发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战争
A股:继续“盯”美元OR走自己的路?(三)
二次量宽“略超预期”,A股“牛”向何处? 【财经纵横】
是谁让美元和美股出现了负相关?
索罗斯醉翁之意不在港 【二次量宽】
超过两万亿美元,中国将“充分不合作”
澳大利亚给亚洲其他央行上了一课
美联储与其他央行“分道扬镳” 【热点聚焦】
美联储QE1和QE2始末
美联储QE1和QE2始末
解密:新一轮美联储国债购买计划细节
二次量宽略超预期 牛市基础持续半年 【新视野】
流动性“盛宴” 的“盗梦空间” 【博览视点】 牛市将是严重超发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战争

——国内的通胀预期相对于二次量宽具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接上文,既然博览研究员坚持认为通胀预期才是流动性通胀行情的“主轴”,但为什么在流动性通胀行情的初期阶段却一直强调外在的因素(二次量宽、美元)?如博览主任研究员邓亮先生所称的,在流动性通胀行情的第一阶段、及其过渡期,我们应该盯QEⅡ的规模,盯住美元。

    对此,本内参认为,虽然二次量宽和通胀实质上是“表里如一”的,但两者在不同阶段对行情的影响和作用力度是存在差异的。

    ●第一,在流动性通胀行情的初期阶段,主导A股中期趋势的主要矛盾是“外因”,也就是全球二次量宽引发流动性泛滥强化国内投资人的通胀预 期,而“弱美元”则是成了投资人炒作资产价格的“风向标”(美元下跌,直接传导逻辑是是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间接传导逻辑是,宽松的货币供应量 强化通胀预期,并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尽管行情的直接推手是流动性,但在上涨的初期阶段,外在的二次量宽和夸张的全球货币战争“矮化”了内因(通胀预期)的影响力

    美元、大宗商品夸张的K线走势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媒体渲染全球“货币战争”的紧张气氛,以及中美博弈这些更能刺激投资人情绪的敏感事 件,相对于通胀这一抽象的概念而言,更能刺激投资人预期,实际上,在行情的第一阶段,国内投资人的“主观感受”,是沉浸于这种直接、夸张的外部“争战”, 从而掩盖了相对间接、隐性的“内因”(通胀预期)。

    正因为此,博览研究员才对流动性通胀行情做初期、中期阶段划分,并特别强调初期阶段的“预期”属性。但基于我们对二次量宽和国内通胀预期关系的辨析,我们认为,美联储二次量宽的“兑现”,并不意味着国内的通胀预期的兑现。A股最终能否与美元“脱钩”,走出独立行情,关键在于国内通胀预期能否在严重超发的人民币驱使下顺利“夺权”

    ●第二,中长期来看,人民币超发而逐步深化的国内通胀预期相对于二次量宽、美元具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市场对于“二次量宽”的规模和美元下跌,已经有了较充分的预期,也即相关资产价格已经对此作出了“足够”的货币表现,随着美联储二次量宽 “兑现”,其对行情而言并不会有太多的“剩余价值”可供继续挖掘(基于此博览研究员在周一提示《谨防本周三或四  A股面临振荡》)。

    但一旦隐藏在背后的“暗线”——通胀预期由“后台”走向“前台”,正式开启其“价值发现之旅”(既然此前投资人预期并没有对通胀概念做出超 过二次量宽的炒作,则意味着通胀预期的内在价值尚待充分发掘,特别是当超发的人民币能够替代超发的美元之后),重新包裹“行情外衣”,顺利夺取“主导 权”,行情进入流动性通胀行情中期阶段也将得到确认!

    ●第三,外因是“条件”,内因才应该是A股中期趋势真正的主导力量,我赞同博览主任研究员徐志丹女士的观点《A股上涨的燃料是“通胀预期”,美元只是点火剂!》,A股流动性通胀行情要继续深化(也就是进入博览研究员所定义的中期阶段),必须“组装”基于“内因”的行情“发动机”。

    综上,博览研究员认为,通胀预期是“内在价值”,投资人对其价值的确认贯穿流动性通胀行情始终,在行情由初期过渡到中期的预期重估阶段,通 胀预期在日渐趋弱的外在“二次量宽”影响力,与有逐步增强势头的内部严重超发的人民币,与国内政策紧缩的博弈必须得出结果,行情才能重新确认主线,进入新 的阶段,否则会拖长主次矛盾切换重估的过程。


    T O P ↑
A股:继续“盯”美元OR走自己的路?(三)

——先“脱掉外衣”与美元“脱钩”,再“显露内核”,通胀“夺权”

    那么,在预期确认这一过渡期,或者说行情主次矛盾的“博弈”、切换期,存在哪些变数,其未来结果又会如何呢?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流动性通胀行情能否顺利过渡到中期阶段,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脱掉外衣”,与美元“脱钩”。诚然,弱美元是“点火剂”,但A股中期行情的趋势不取决于美元,在经历了初期阶段之后,上涨的理由必须“切换”为内因,中期行情才具有可持续性;

    ●其二,“显露内核”,通胀“夺权”。一旦“内因”取代“外因”主导中期行情趋势,通胀与紧缩之争也将将浮出水面,通胀预期需要“凝聚共识”,确立其主导地位。

    因此,在预期确认这一过渡阶段,实质上是两对矛盾的“博弈”(或者说一明一暗的两条主线之争),并重新确立中期行情的主线的过程。外因PK内因以及通胀PK政策紧缩,必须要得出结果,而第二阶段开始的标志,就是新的主次矛盾的地位确认!

    “明线”是二次量宽,市场已经有充分的反映,并无过多的“剩余价值”(除非是美联储QE2大幅超出预期),“暗线”则是国内的通胀(预期),市场还没有对其充分反映,一旦有迹象显示通胀将取代二次量宽主导投资人的预期,市场也将会对这种预期重新估价

    我们应该从三个层面来评估“明线”与“暗线”之间的博弈:

    ●第一,静态来看,“明线”变化的逻辑共所周知,重点关注美联储正式推出的二次量宽规模是否符合市场预期,但美联储“二次量宽”的兑现不会改变A股中长期趋势。如上文所述,通胀(预期)才是这一轮流动性通胀行情的“主轴”,或者说是过度投放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资产这一“货币游戏”的主旋律,国内人民币过多具备接棒“美元故事”的潜力,并将流动性通胀行情推向纵深!

    ●第二,动态来看,需要关注“明线”和“暗线”之间的互动。如果美联储通过的二次量宽具体规模超出预期,则国内的通胀“夺权”推迟,行情将继续反映二次量宽和弱美元的“剩余价值”;如果低于预期,则国内通胀开始“夺权”,暗线转为明线,通胀预期的地位很可能由初期阶段行情的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从而国内通胀PK政策紧缩也提前凸显出来,此问题后续讨论。

    ●第三,从整个流动性通胀行情的全过程来看,通胀才是贯穿于整个行情各个阶段的核心,对行情起到根本的推动作用,尽管直接推手是流动性。虽 然在初期阶段,二次量宽和夸张的货币战争主导了投资人的情绪,通胀对投资人预期的刺激效应体现得不那么直接、明显,其地位被“矮化”,但从初期阶段的行情 表现来看,通胀已经露出了“抢班夺权”的苗头(权重股轮动上涨),虽然通胀“夺权”能否成功,还需要继续观察,但通胀确立其主宰市场新的主要矛盾地位是流动性通胀行情向纵深推进的必经之路,这正是博览研究员定义本轮行情为流动性通胀行情的深刻内涵所在

流动性通胀行情继续深化,权重股“王者归来”

    今年4-7月A股中期行情的主要矛盾是国内宏观调控政策,调结构“做减法”对权重股构成了持续的压力,权重股“退位”,下跌无尽头,而调结构“做加法”则是不断刺激对新兴产业、题材股的炒作。

    但9-10月,流动性(二次量宽、弱美元)取代政策成为主导行情的主要矛盾,权重股“王 者归来”。 权重股整体体现出与行情新主线(全球二次量宽引发流动性泛滥,强化国内投资人的通胀预期)的“亲近关系”,流动性成为中期行情主因的背景下,权重股业绩良 好以及抵御通胀的能力使其再度为投资人所接受,而题材股虽然同样受益于流动性(通胀预期),但其与行情新主线的关系则明显不如权重股那么直接。国庆节后机 构大规模调仓,从题材股转战权重股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

    ●第一,权重估值目前还不是太高,流动性通胀预期覆盖了宏观调控政策对其的负面效应,虽然宏观调控政策量上还有所上升(如针对地产的“新五条”),但定性上其主要矛盾地位已经被取代,改变不了大方向,流动性通胀预期强化可以抵制政策“加减法”的困扰。

    结论:流动性通胀行情的大趋势下,权重蓝筹股只会“退朝”(短期调整),而不会“退位”,正是流动性将行情主宰者的王冠戴在了权重股头上。题材股仍然会有表现的机会,但不是行情的主导。

    ●第二,国内政策紧缩PK通胀,争夺中期行情主导权。前提条件是,内因(国内通胀、政策紧缩)已经取代外因(二次量宽,美元)成为新阶段行情的主要矛盾,通胀与国内政策紧缩的博弈也随之浮出水面。

    究竟谁是主导A股中期行情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博览研究员倾向于通胀将夺取“主导权”。当然,不排除一旦国内经济政策导向再次发生转变, 调结构做“加减法”又变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届时,投资人预期取向是取政策针对权重股的压制,还是通胀预期刺激对权重股的“价值重估”,需要再行评估。


    T O P ↑
二次量宽“略超预期”,A股“牛”向何处?

——通胀预期是流动性通胀行情的“主轴”

    牵动全球金融市场心弦的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QE2)政策终于尘埃落定,6000亿美元的额度略超预期。那么,美联储QE2“兑现”将会给 A股行情带来何种的影响?这需要具体评估当前的行情究竟处在什么样的阶段,主导A股中短期行情的变因在这一阶段的变化以及其如何作用于行情。

    博览研究员此前已经强调,当前A股正处于流动性通胀行情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预期重估阶段,初期阶段的快速上涨是一个“市场预期”的上涨行情 (源头是市场对美联储提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加速贬值的预期强化),随着美联储QE2“兑现”,市场需要修正预期与现实的落差,并形成新的预期,进而确 认行情未来的走势。

    用博览研究模式的语言表达就是,流动性通胀行情初期、中期阶段的主要变量,需要经过这一过渡阶段的“博弈”来完成主次矛盾地位的转换,并确立新的行情主线

    完成这种确立之后,要么是二次量宽、美元“退居二线”,国内的通胀预期、政策紧缩等因素夺取中期行情(3个月)“主导权”;

    要么是二次量宽超出预期,其“内在价值”还可以继续发挥,从而推迟行情主次矛盾切换的进程,未来一阶段“二次量宽、弱美元”暂时继续主导A股行情的发展(外部的“二次量宽”对A股的主导地位终将“退位让贤”,至少其对行情的影响力,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衰减)。

    这一过程如何转变,其间有哪些变数以及未来会出现什么结果,这是本系列文章重点讨论的问题!

    第一,如何看待“点燃”本轮行情的外因(二次量宽、美元)与内因(国内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

    就整个流动性通胀行情的全过程来看,通胀预期才是贯穿于整个行情各个阶段的“内核”,对行情起到根本的推动作用,而全球“二次量宽”和弱美元只是通胀的一种外在推手,或者说是行情特定阶段的“外衣”。

    在流动性通胀行情初期阶段,“二次量宽”刺激了投资人的炒作热情,但最终,直接调动资金流向资本市场,推动行情上涨的动因,则是投资人内心深处隐藏的,追逐通胀的狂热预期。

    简言之,通胀预期是“内在价值”,投资人对其价值的确认贯穿流动性通胀行情始终,而“二次量宽”的规模、美元的涨跌等,则是衡量通胀预期大小标准的“外在价格”,是通胀预期“价值”阶段性的表现形式

    第二,为什么通胀预期才是贯穿整个流动性通胀行情的“内核”和根本的推动力量?

    要谈通胀预期对行情的影响,就得先搞清楚通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就必须班门弄斧,说说有关通胀的“A、B、C”——货币主义学派认为 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过度投放导致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资产,进而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而博览研究员所定义的流动性通胀行情也正是充分体现了这 一货币游戏的本质,不管是美联储二次量宽抑或是国内的货币紧缩政策都针对货币投放、流动的具体操作。

    只不过,在流动性通胀行情的初期阶段,美元(二次量宽再次投放超量货币)这一增量问题演绎得更充分,而人民币这一“相对”存量的问题尚没有 凸显出来。即使美国“二次量宽”超预期,美元的故事还有“续集”,但其对A股的影响,未来终将告一个段落,至少是影响力递减,而国内人民币过度投放带来的 通胀预期,在什么情况下能接上美元的故事,助推行情进入新阶段,是博览研究员重点关注的!

    ●从增量上看,虽然国内实施了明确的紧缩货币的政策(加息),但即便是回收货币,也就是央行所谓的“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但仍然需要投放增量货币以支撑经济的发展,只不过不如此前危机阶段货币投放太过头,远超过实体经济需要;

    ●从存量上看,即便增量资金受到限制和约束,但此前“沉淀”的43万亿超额投放货币(今 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已经达到69.64万亿元,按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一旦被通胀 预期“调动”,真正流动起来,其规模也相当可观。

    特别是,经过了行情第一阶段的暴涨这样夸张的“演绎”,海外二次量宽引发流动性泛滥强化了国内通胀预期,刺激了国内存量资金的活跃,用金融学的术语来表述就是提高货币乘数,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货币的超量投放与资产数量有限之间的失衡,给资产价格炒作“火上浇油”;

    简言之,国内人民币过多,具备接棒“美元故事”的潜力,并将流动性通胀行情推向纵深。是以,博览研究员才坚持强调,通胀(预期)才是这一轮流动性通胀行情的“主轴”,或者说是过度投放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资产这一“货币游戏”的主旋律!


    T O P ↑
【财经纵横】 是谁让美元和美股出现了负相关?

    自从标普500指数从7月初开始反弹以来,标普500指数与美元指数呈现出罕见的负相关,也就是说美股和美元出现了背道而驰的怪象。我 们国内投资者之所以需要加以了解,是因为美股与A股有着一定的关联,而美元的涨跌又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有着密切联系。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这种 相关性会否一直持续下去呢?

    从历史数据来看,美股与美元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人们的理解是美股和美元都反映了美国的经济趋势,应该是同涨共跌才对。但自从本次金融 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全球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欧洲的债务危机与中国的经济数据都对全球投资者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美元与美股的相关度已经开始增强了。

    截止昨日,美元指数收于76.68,已接近今年以来的最低点,出于美元可能会被稀释以及长期通胀的担忧,美元兑一揽子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 数自今年8月27日以来下降了7%。当天恰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暗示将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措施。与此同时,标普500指数却同时段内上涨了13%。

    其实,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的暗示是导致美股与美元高度负相关的元凶。因为美联储再进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本意是想通过美元贬值,来提高美国 的出口竞争力。而美元贬值恰恰会降低美国的利率水平,从而使美国股市得到了提振。不过,我认为这种被提振起来的美股只是无根之萍,因为没有良好的经济复苏 数据来支撑的美股,它是不可能走得太远的。

    既然,美联储是影响美股与美元走势的决定因素,美股和美元这种相关性可能在本周就要出现逆转。因为,本周二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本周三美联储 将可能宣布量化宽松计划,本周五将公布美国月度非农就业报告。这一系列的事件不仅会美元和美股的走势,更会对我国的A股,特别是商品期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 响。

    我觉得,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规模肯定比第一轮要小得多。一、量化宽松在解决就业和通缩上的效果非常有限,而负作用太大;二、美联储成员内部 存在意见分歧。三、如果共和党入主众议院,美国进一步采取财政剌激措施可能性就微乎其微。鉴于美元指数对量化宽松的反映过度,而美股上涨基本告一段落,我 估计极可能美元和美股在本周过后,会出现美元涨,而美股跌的逆转性负相关走势。所以国内投资者一定要对当前涨幅过大的商品期货和A股保持一份谨慎,因为随 着美元的走强和美股的走弱,A股和国内商品期货市场都极有可能要构筑中长期大顶。


    T O P ↑
索罗斯醉翁之意不在港

    据报道,索罗斯在港的基金公司(SFMHK),日前已正式获香港证监会发出资产管理牌照,可在港开业。按香港证监会向对冲基金发牌的一般性要求,SFMHK只可向专业投资者提供服务及不可持有客户资产。

    两名基金经理戴霁昕及 Keith Thomas Anderson将派来港坐镇成为基金的负责人。市场预料SFM可为香港带来约80亿至90亿美元资金。

    除了香港会成为索罗斯旗下首个亚洲办事处外,索罗斯亦计划今年在北京开办事处。

    分析认为,由于索罗斯旗下公司在港是“打正旗号”申请牌照开业,业务营运在香港证监会的监察下进行,故狙击香港的机会不大。他们并补充,如要狙击香港,也会选择在外地进行。


    T O P ↑
【二次量宽】 超过两万亿美元,中国将“充分不合作”

    本周是近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重要事件最多的一周,其中美国中期选举结果与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规模几乎要同时公布,这两个结果对美 元未来影响极大,当然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很大,甚至对中国股市也有很大影响。因为无论是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还是美联储公布的量化宽松规模,都不仅会影响 美国市场,影响美元走势,一定会影响国际市场。

    上周三,美联储曾像模像样地咨询华尔街的各大券商机构,希望它们预测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规模。结果多数券商都预测这轮量化宽松规模会在 1万亿美元以上,其中高盛更预测美联储可能会向市场释放高达两万亿美元流动性。目前中国主要机构也预测美联储本轮量化宽松规模会在1.1万亿美元~1.5 万亿美元之间。而我认为,果真如此,赶快卖股票,卖美元吧!因为超出1.5万亿美元,意味着美联储发出了开打货币战的宣言,全球弱势货币竞赛不可避免,世 界经济秩序因此将大乱。关键是,中美间将失去基本的互信,不仅人民币不会配合国际社会缓慢升值,而且中国将被迫抛售美国国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美国的实体经济根本不需要这么多流动性,刺激美国经济也不需要这么多流动性。美联储未来该买多少国债,主要看美国的商业 银行愿意卖给美联储多少。所谓的量化宽松,第一步想达到的目的是资产置换,商业银行将难以流动的债券资产置换给美联储,换取现金作为未来发放贷款的流动性 储备。但是,美国经济的问题并不在美联储不提供流动性,而是美国的商业银行不需要更多的流动性,不想放贷。因此市场很担心,美联储以刺激国内经济为借口, 释放更多的流动性,结果未必使美国的实体经济获得贷款,获得复苏动能。相反,大量多余的流动性将会转向虚拟金融市场,尤其是国际货币市场,引发全球资产泡 沫和美元暴跌。因此,大多数分析师将超出美国实体经济需要的量化宽松规模视为洪水猛兽,视为美联储以邻为壑,以非美国家为壑,以人民币为壑。

    也许有人问,美元下跌不是很好的事情吗?的确,美元该跌,但不能暴跌;美元兑人民币该跌,对美元指数构成国货币未必该跌。美元有序下跌,有 利于国际市场稳定健康,一旦出现由于政策失误引发的暴跌,全球主要国家股市将出现于美元同方向的暴跌。我们将看到以往的市场规律,所谓美元跌股市涨,将突 然改变。也就是说,一旦美联储量化宽松规模超出美国实体经济需要,多余的流动性未必会进一步推升美国股市。当很多流动性成为做空美元的力量时,一些国家的 政府将不得不抛售美元--因为它们认为美联储不讲信誉。如果美元被全世界各国政府所抛弃,全球经济秩序将大乱,多少年也不会恢复信任。

    那么,美国实体经济复苏需要多少额外的流动性呢?就是5000亿美元~8000亿美元。多于1万亿美元,值得警惕;多于1.5万亿美元,可以视为挑战、玩火;多于两万亿美元,中国将走向“充分不合作”。这也是为什么G20财长会后,人民币不升值的根本原因。

    11月11日,中美领导人和G20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将聚会首尔。这次会议能不能成功,不仅取决于G20财长会议已经达成的共识,还取决于 美联储本周三的行动。中国人有一句老话:观其言不如观其行。未来世界经济秩序能不能向有利于绝大多数国家利益的一面发展,人民币是升是贬,都取决于美元本 周表现,取决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决策。(何志成)


    T O P ↑
澳大利亚给亚洲其他央行上了一课

    一位分析师近期给澳大利亚央行赐封的头衔是“具争议性的全球最佳央行”。澳大利亚央行尽最大努力应对通货膨胀的做法值得称赞。该央行周二将基准利率进一步上调25个基点,把工作重心转向抗击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可能演变成麻烦之前,澳大利亚央行先发制人采取了防范措施。以第三季度数据为例,澳大利亚当季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仍在央行可接受区间内。不过,通货膨胀显然是澳大利亚经济增长伴随国内供需基本面趋紧的产物。

    澳大利亚央行负责人如果澳大利亚央行此前真的透露出自己的思路,那么一些亚洲其他央行现在的做法可能会截然不同。

    实际上,通货膨胀问题在亚洲其他地区更加明显。但如果印尼央行在本周四上调利率,或者韩国央行在未来两周内加息,却着实可能令市场大感意外。

    眼下日益扩大的内部需求以及食品和大宗价格不断走高将进一步推高亚洲国家的通货膨胀。美国银行/美林近期将2011年亚洲通货膨胀预期从此前给出的3.3%上调至4%。

    食品在亚洲消费者支出中占很大比重,因此食品价格上涨催生的通货膨胀尤其堪忧。与亚洲其他地区相比,韩国消费者的食品支出占总体支出的比重 相对偏低。即便如此,食品价格仍推高了韩国的通货膨胀,该国10月份总体通货膨胀率升至4.1%,突破了韩国央行设定的3%-4%的目标区间。

    如果韩国央行不采取应对措施,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效应可能会渗透到更广泛的通货膨胀指标。眼下韩国工人要求加薪,而企业则通过上调商品价格 来转嫁成本。但目前为止,这一局面并未促使韩国央行采取行动。继8月份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25%后,韩国央行尚未采取进一步行动。

    对亚洲经济体而言,利率上升会吸引海外投资者投资债券,但由此将推高本币币值,从而削弱出口业的竞争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并非困扰所有亚洲国家的问题。印尼是内需导向型经济体,目前为止印尼央行完全无意加息。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称,即使韩国加息,可能也无助于提振外资流入,因为海外投资者倾向于投资韩国股票,而不是债券。

    但也并非所有国家都能耐心等到最后,印度央行周二也决定加息。不过印度国内形势本身已拉向了警报:印度通货膨胀已经明显加剧,央行无法置之 不理,而且距离上次加息已有一段时间,印度央行对于加息早已迫不及待了。印度央行周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为过去7个月来第六次加息。


    T O P ↑
美联储与其他央行“分道扬镳”

    预计美联储将在周三放开信贷闸门,以提振美国缓慢的经济增长。而就在周二,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央行分别通过加息收紧了信贷阀门,以抗击通 货膨胀。中国央行周二也暗示有可能进一步加息,凸显全球各经济体之间一条越来越大的鸿沟,一边是缓慢增长的美国,一边是诸多新兴经济体和大宗商品出产国。

    澳大利亚和印度加息后不久,20国集团(G20)领导人就将在韩国举行会议,届时他们肯定会提及汇率问题和增长失衡的问题。美国将继续施压中国,要它提高人民币汇率,但美国本身的货币政策也可能会受到批评。

    预料中美联储将采取的量化宽松措施在国内外都备受争议。美联储做出的一个计算显示,每购买5,000亿美元的债券,其刺激效应大约相当于短 期利率削减半个百分点。但美联储官员对实际效果很没把握,因为他们在这种政策上面没有多少经验。美联储求助于非传统政策,是因为基准贷款利率已经接近于 零。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官员担心,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在他们自己的经济体中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花旗集团驻纽约资深顾问罗德斯说,流动性在美国创造,但这笔钱有很大一部分最后都进了中国、巴西这样的其他国家。

    欧洲面临的则是不同的挑战。欧洲央行一直持有强硬的反通胀立场,预计它在周四开会的时候不会像美联储那样推出提振经济的新措施。部分成员希 望欧洲央行做好收紧政策的准备,其中德国的韦伯呼声最高。与此同时,爱尔兰、希腊等欧元区非核心国家面临的财政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它们的借款成本正在上 升,其经济增长可能会因此而遭到严重削弱。

    利率政策分道扬镳,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汇率走势的分化。美联储注资有可能削弱美元。自6月上旬以来,美元对一个由多个贸易伙伴的货币组成的篮子下跌了7.5%。周二欧元对美元上涨,报1.4028美元。

    印度和澳大利亚加息之前,中国和新加坡也于近几周收紧了货币政策。韩国和新西兰等本地区国家则因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推迟了进一步的利率上调。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预计,除日本外的亚洲地区今年的年增长速度将达到8.8%。澳大利亚受亚洲大好形势的影响,年增长速度将达到3.2%,这 也得益于铁矿、煤和其他矿产对华销售量的上涨。相反,美国连续六个月的增速都在2%左右,低于平均水平,其短期利率也被固定在接近于零的水平。在某些国 家,经济增速和利率的悬殊给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澳大利亚加息后,澳元兑美元周二大幅飙升,与美元持平,这是1983年澳元开始自由浮动以来的最高水 平。

    央行说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将可能导致大量资本流入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但并未明确提到美国。

    一些经济学家预计印度将会进一步加息。加拿大皇家银行新兴市场资深策略师杰克狲预计,印度央行将在2011年将短期贷款利率再上调0.75个百分点。

    澳大利央行六个月来首次上调利率,以先发制人的攻势对抗隐现的通胀压力。澳大利亚的加息举动出乎投资者意料,因上周澳大利亚公布了弱于预期第三季度通胀报告。


    T O P ↑
【热点聚焦】 美联储QE1和QE2始末

200811月25日

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开始:最高将购买价值 1000亿美元的GSE直接债务,采购将在11月25日的后一周进行。联储还称,最高还将购买5000亿美元的MBS,这方面的采购预定于2008年底前启动。

20093月18日

决定最高再购买75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最高再购买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来扩张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9年的采购额最高增至1.25万亿美元,机构债的采购 额最高增至2000亿美元。在未来六个月中最高再购买3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证券。

200911月4日

决定总计购买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价值约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由此小幅缩减了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规模。美联储还首次宣布,这些证券和机构债的采购预计将在2010年第一季结束前完成。

20103月16日

一直在执行采购1.25万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约1750亿美元机构债的工作已接近完成。2010年4月28日,美联储声明中未再提及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机构债的问题。这标志着联储的首轮定量宽松政策正式结束。在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执行期间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

201011月3日

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每月购债约750亿美元,并将经常检视购买进度和购买计划的整体规模。


    T O P ↑
美联储QE1和QE2始末

200811月25日

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开始:最高将购买价值 1000亿美元的GSE直接债务,采购将在11月25日的后一周进行。联储还称,最高还将购买5000亿美元的MBS,这方面的采购预定于2008年底前启动。

20093月18日

决定最高再购买75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最高再购买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来扩张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9年的采购额最高增至1.25万亿美元,机构债的采购 额最高增至2000亿美元。在未来六个月中最高再购买3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证券。

200911月4日

决定总计购买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价值约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由此小幅缩减了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规模。美联储还首次宣布,这些证券和机构债的采购预计将在2010年第一季结束前完成。

20103月16日

一直在执行采购1.25万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约1750亿美元机构债的工作已接近完成。2010年4月28日,美联储声明中未再提及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机构债的问题。这标志着联储的首轮定量宽松政策正式结束。在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执行期间共购买了1.725万亿美元资产。

201011月3日

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每月购债约750亿美元,并将经常检视购买进度和购买计划的整体规模。


    T O P ↑
解密:新一轮美联储国债购买计划细节

    美联储表示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末之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而且作为正在实施的将抵押证券回笼资金重新投入国债这一计划的一部分,联储也可能购买2500亿美元至3000亿美元国债。

    作为国债购买计划的执行者,纽约联储银行表示每个月的平均购买规模约为1100亿美元,细节如下:

    5%的资金将用于购买期限在1.5年至2.5年之间的国债,两笔20%的资金将用于购买期限分别在2.5年至4年和4年至5.5年之间的国 债,两笔23%的资金将用于购买期限在5.5年至7年以及7年至10年之间的国债,2%的资金将用于购买期限在10年至17年之间的国债,4%的资金将用 于购买期限在17年至30年之间的国债,另有3%的资金将用于购买期限在1.5年至30年之间的通胀保值债券。

    纽约联储银行同时宣布为限制其所有权上限的规则松绑,表示将取消特定期限品种国债持有量不得超过35%的限制,只不过允许单个品种国债持有量仅在35%的门槛之外小幅增加。

    纽约联储银行表示,将在每月第八个工作日或者前后几天发布购买计划日程以及购买规模。购买操作应该会从12月中旬开始。

    纽约联储银行还表示,公开市场交易办公室(简称Desk)将在11月4日和8日实施10月13日公布的购买操作,并且计划在美国东部时间11月10日02:00公布首份月度综合操作明细表。

    这些操作将通过美联储交易对手(一级交易商)的传统渠道实施。


    T O P ↑
二次量宽略超预期 牛市基础持续半年

    潘多拉魔盒被打开,预期终究变成了事实。未来至少半年,全球市场将紧紧锁定这个词:通胀

    美、日、欧撒钱求通胀,中、印、巴需求推通胀,怪不得澳大利亚央行顶着“全球最具争议的最佳央行”帽子,在一群“惊慌失措”的小国央行中“毅然而然”的选择加息。新一轮通胀来了!无可避免,汹涌澎湃!赶紧抓住一切保值资产,果断锁仓吧。

QE2怎么看?大、长、跌、胀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QE2有四点值得关注:规模略超预期,时间持续至少半年,美元中长期下行趋势不变,全球通胀无可避免。

    1、规模略超预期——

    以美林和高盛为代表的市场预计,美联储首次宣布的收购规模为5000亿美元,伯南克给了我们6000亿;市场预期月均收购资产1000亿 元,纽约联储解密细节:1100亿美元。声明一经公布,从汇市到黄金,从大宗到原油,均能看到欣喜的反映(在美联储宣布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刺激经济 的计划后,多数投行看跌美元后市,预测欧元/美元甚至会涨至1.50。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3日纽约股市在尾盘出剧烈 变动,道琼斯指数最终收于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79美分,收于每桶84.62美元)。

    2、持续时间长——

    在其声明中有这么几个敏感词汇:“利率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极低水平”、“经济复苏在产出、就业方面的速度仍较为缓慢”。博览研 究员认为,相较而言,只锁定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QE1就持续了差不多1年半;而锁定在了失业率和通胀率这两个核心指标的QE2,恐怕需要持续3-5年。毕 竟两大指标同时达标的难度太大:伯南克觉得失业率回落到5.5%才算经济恢复正常,而今朝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6%;美联储以鼓励通胀为第一要务,然而今 朝美国焦点通胀几乎为零,并有通缩压力。

    3、短期之内美元可能会有反弹,但中长期下跌趋势不改——

    QE2规模并没有大幅超出市场预期,而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的大获全胜,以及美国10月ADP就业人数意外的、大幅的增加,可以认为,金 融市场已基本消化了美联储QE2的预期。投资者将从本周五非农就业报告中寻找线索,判断联储是否会采取更多措施援助经济。如果此次非农若数据强劲,将弱化 美联储进一步扩大资产购买规模的预期,为美元反弹提供动力。博览研究员认为,从先行指标来看,这一数据可能相当不错。

    然而就美元中长期趋势来说,如我此前文章分析那样,美国经济自身的生产-消费失衡矛盾不可能通过QE2解决,新一轮量化宽松创造就业的能 力,也可能比想像中要差。在新兴市场的强劲复苏、甚至是欧洲的缓慢振兴面前,美联储二次宽松的步子已经无奈的迈出,QE2投放的规模和持续的时间,无疑将 令美元进入了一个长期下行通道。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大部分国际投行都认同我们这一观点,盖特纳也救不了美元。

    4、新兴市场面临的热钱和通胀压力持续扩大——

    美国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也将对全球各国带来热钱涌入潮,尤其是新兴市场。如此一来,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的现象将愈演愈烈,货币战争的风险也将与日俱增。

    本周日本、英国、欧洲央行也将跟随美联储的脚步各自宣布其货币政策。预计又将引发新一轮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货币贬值潮。在美、欧、日持续放水,中、印、巴等新兴经济体复苏需求强劲的双重刺激下,以大宗和原油为首的全球性通胀风险已无可避免

A股影响几何?胀、缩、牛

    博览研究员认为,QE2的确认,使得中国爆发高通胀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央行“双率”启动、提高紧缩频率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资金聚集于资本市场的意愿亦是更为强烈。对冲之下,A股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可能亦会超出预期,但中长期上涨的势头则越发强劲

    作为复苏势头最令人瞩目的主要经济体,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中国面临的通胀风险。此前我们也一再报道,接近决策层的智囊一再把通胀容忍的标准 不断抬高:从3%至4.5%再到10%。在QE2的强劲刺激下,如何在输入性通胀不断升温的压力下,管理好通胀预期,这是决策层所面临的难题,而这也恰恰 是A股此轮流动性通胀行情的主要推动力——

    国内热钱因为通胀预期及其他因素,在被海外热钱点火、形成聚集意向后,却发现只有资本市场才是唯一的投资渠道,股市想不涨是不可能的。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楼市作为传统的抗通胀市场,受到了政策的进一步打压——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再度出台了新一轮的楼市调控措施,将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至少50%。

    与此同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和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均对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表示担忧。李稻葵称,货币供应超量将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形成泡沫。而姚景源表示,从历史数据看,经济过热、粮食减产和货币超量发行是高通胀的三个特征。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高通胀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市场的预期正在不断的确认,而可供资金保值的渠道确实又只剩下了一个资本市场——

    市场仿佛又将上演历史的一幕,在2008年11月美联储首次公布债券购买计划后的12个月内,股市上涨29.5%,黄金价格上涨44.5%,高收益债券价格上涨16.6%,美元汇率重挫12.6%。

    在规模更大的QE2面前,历史不会重演、行情不会更加澎湃么?


    T O P ↑
【新视野】 流动性“盛宴” 的“盗梦空间”

    从食品领域的食用油、杂粮、白酒、方便面、鸡蛋、苹果等等,到轻工领域的棉花,再到建材领域的水泥...近来物价上涨似乎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一大波四面开花的新浪潮迎面袭来;或者我们换句话说,是通货膨胀在眼下已经开辟了新的战场、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今年年初是流动性的“饕餮盛宴”。那场“盛宴”在4月份的房地产调控中被腰斩:09年下半年到今年4月的半年多时间里面,房地产行业中所积 聚的热钱、快钱在一夜之间如惊魂鸳鸯般一拍两散。本来以货币银行学的经典理论:“货币具有逐利性”来进行论断的话,4--8月间的股市跳水是不应该出现 的,相反,应该出现的是股价泡沫伴随个股暴涨。

    所以,第一层梦境的回溯:资金从房市流出、股市流出,两根大筋都在向外流、而不是往里进的情况下,资金到底去了哪里?毫无疑问,43万亿的 流动性不是白给的,是这几年发展的成果、也是“积弊”---引导民间资金成功流转、这就是拉动就业拉动发展的引擎和利器;一旦引导不利,即使大禹在世,也 难治其资金洪流。事后证实,国家在4月16号拉开的房地产调控大幕之前,早已准备了充足的后手拳:光伏产业、节能减排、电动汽车、三网融合、西部大开发二 期等等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线、紧密围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系列举措,渐次出台。本意是要以国有资本引导民间资本向新领域靠拢,为流动性 间接打开解压模式、经济实现软着陆逐一铺垫。这些举措和其本意,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在践行过程中,却由于国民经济原本存在的固有问题,而另其自上而下 的面目全非,最后有辞不达意之嫌。根源何在?投资经营环境恶化、以及短期逐利所造成的“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多晶硅产能的严重过剩。 如此一来,房地产调控造成的国内流动性难题,便推迟了半年之久,至今才初露狰狞,小显神威。

    第一层梦境里留下的悬念推演之后,进入第二层梦境:资金流出房市,本应早就开始流进股市,十一以后的大盘“异军突起”本应提早到4-5月份 不是吗?别忘了,股市玩的是预期。地产调控的杀伤力,关键之关键在于后手拳的分布和出拳时机。而不是前手拳的试探和测压。4月开始的密集调控,恰恰是中央 在试探、在测压。记得我说过:任何优秀的货币政策的出台,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从容布局,而从没有一招制敌的可能。所以当时的投资者信心是处于崩溃的边缘, 银行、地产等权重板块的暴跌,直接把大盘环境带入了深不可测的预期深渊。资金不再理性,而是一味的求脱身,我当时手上唯一的持仓,应该是60000股的中 信证券----所以,当时的投资者情绪,实实在在是感同身受。也正是如此,资金6-9月间,渐次流入新兴产业,才有了后来的“以未来的产能过剩治理当下的 产能过剩”的理论。

    前两层梦境结合在一起、我们逐渐开始回到原始梦境、找寻开启“第三层---终极梦境”的第一把钥匙:国内的流动性过剩,难道仅仅是M2过多 造成的吗?是不是简单的收缩银根就可以根治?答案肯定是不这么简单的。眼下的国内国际格局的关键点,是两极分化严重。美国继续发行国债、间接印钞,这种 “以不要脸求生存”的生存法则,继金融危机后,正再现端倪。短短的一月有余,美国就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摩擦案件成几十倍的增速上翻。等等这些做法,一则求 本国的经济复苏;二则求改善就业形势、为民主党的中期选举造势。而中印巴为首的发展中大国,首当其冲的是一枝独秀之中、怎样独善其身、合理保障国际热钱快 速涌入之后的国内金融安全。而几大国在遭美国离间之后,貌合神离,货币政策不统一、对外声音不统一,只能是势单力薄、各家都有难念的经。再看国内,国内民 间资本从房市挤出一波未平、人民币升值为噱头的国际热钱涌入是一波又起,两面夹击的结果是:乱象丛生和异军突起。

    凭借第一把钥匙,我们打开潘多拉魔盒之后、终于在夹缝里找到了第二把钥匙:华尔街和输入性通胀。钾肥、稀土、石油、黄金、棉花、水泥、小 麦,这些国际大宗商品在某些极短期的概念炒作里,最终翻云覆雨、翻江倒海一般。最开始是棉花作祟,国际资金利用今年夏季的罕见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造 成的棉花减产为概念,引导温州资金和宁波资金杀入新疆,扎扎实实织了一把大大的“棉花糖”。详细内容在9月宏观经济月报里有详解。国家裁汰落后产能的政 策、和水泥行业兼并重组的苗头和意念都还没出现,水泥已经被急不可耐的国内游资炒翻了两倍多,325和425标号水泥的最新价格是500多元/吨...乱 象背后,是国内资金在把三网融合、光伏产业炒飞了之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有可通之道、便迫不及待的一哄而上的结果;也是国际热钱涌入之后,配合国内 游资合力把股市推高、一举大破3000点大关的真实原因;还有一个最令人难以启齿、却又不得不说的环节:大量国企高管,自以为是的短视,依靠权力寻租带来 的进口渠道垄断,把大量进口来的大宗商品,高价转给国内资金,给国企创收成百亿,然后拿着这个业绩、作为升迁的砝码,与此同时、是输入性通胀的畅通无阻和 肆无忌惮。华尔街的产业链阴谋,也继04年的大豆之伤之后,在我国再生变种、更加复杂化,手段又提高了好几个段位,这一点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也正因为此: 结果,我们现在真的不得而知。即使打开了第三层的终极梦境,我们能否带着成功、走回现实,依然是很大很大的一个谜团,能做的,只有拭目以待... ...

    在看到第二把钥匙的这一霎,处在第二层梦境空中的我们、想起了第一把钥匙中隐藏的玛雅文字,解密之后、我们终于在太阳金字塔七个边中,用斐 波那契数字排除之后,找到了第三把钥匙:美国用人民币升值来引导热钱的方向,并且鼓动欧洲一起对中国施压,其诸多乱像的背后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在操纵另一 只看不见的手。凯恩斯要是知道自己当初的两只手的理论,已经被我们聪明的后人演绎到现在这般淋漓尽致,不知又该作何感想?贸易摩擦的频发,政府间的频频施 压,两个战场的分头行动,目的就是逼着中国政府就范。这就传说中的“华盛顿--华尔街”两华合体的最新力作!(再具体的细节,大家按照现有的思路往下稍稍 一推导就知道了,暂且按下不表,否则该文难过审核)。在20国集团财长会议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不打货币战----对于这一幼稚的、滑天下之大稽的言 论,我们不要再报任何幻想了,因为:语言永远是政客的最好的外衣,行动才是血和肉。

    拿到三把钥匙之后,我们最终开启了第三层梦境----终极梦境,最可怕、也最祥和的一幕,就此拉开:

    编编编、控制通胀的法宝。从四月份开始的通胀压力,一直是在有关部门的隐秘控制之下,数据上没有强烈的显示,只为一个目的:维稳。换句话 说,年前不是要把今年的全年CPI控制在3%以下吗?国统局不配合怎么成呢?所以,前半年的通胀始终“控制”在温和通胀的范围之内,而最终、纸里包不住 火。所以,“被演绎”到今天,是开始?还是高潮?抑或是最后的疯狂...逼迫人民币升值,说得好听一些是为了通过刺激美国经济活力、缓解其国内就业压力, 再换句话说:是通过打击中国外向型的出口加工企业,把中国近两年的经济发展,拉进小小的泥藻困境中。当然,把中国经济拉进泥藻、谈何容易?但一个时间窗口 的出现,让“两华”看到了希望:这就是4月份的房地产调控以及之后中国政府的所谓“调结构”的组合拳。我们只能祈祷:祈祷年底的冬煤炒作、不要做恶性通胀 的推手,否则、来年、2011年,滞涨就在我们眼前。10月至今的物价普涨,我们可以解读成加息的信号弹,而10月加息又可以被我们解读成人民币升值的信 号弹,那么,我们是不是同样可以、把人民币升值、把国企卖国、把输入性通胀和热钱的肆无忌惮作为下一步存在滞涨隐忧的信号弹?

    终极梦境演绎到了极致,唯一的结果就是:幻灭梦境、回归现实。


    T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