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证券内参2010-11-0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9:17
首席证券内参 2010-11-02 以 下 目 录 【财经纵横】
煤炭“新税率”出台或将推高煤价
东南亚暴雨令轮胎套价格看涨
农产品价格“动荡”还要持续五年
媒体“刻意”渲染资产价格炒作 【多维观察】
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屹立于看空者预言之上?
新兴市场更安全 【焦点透视】
比亚迪的两难选择:理想还是现实?
王传福“政治转身”,比亚迪峰回路转? 【热点聚焦】
全球“33小时”议息潮 【新视野】
盖特纳和伯南克“不知羞耻”
盖特纳和伯南克“不知羞耻” 【财经纵横】 煤炭“新税率”出台或将推高煤价

    部分大型煤企现已在为资源税改革做积极准备,“我们甚至都已经做好了年内出台改革举措的准备。”

    以焦煤为例,按5%的税率计算,从价计征后的税负可能是原来从量计征税负的5-7倍。西山煤电集团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表示,“以目前盈利水平来看,企业完全有能力消化”,但“肯定会适当转嫁”。

    如果增加的那部分税负可以转移出去的话,企业一定不会牺牲自己的利润空间,因此,煤炭价格也会相应提高。北京财税研究院副院长陈艳认为, “目前已有新疆试行改革在先,因此,在更大范围内推行资源税改革的步伐必然加快,加之并不存在技术层面的障碍,不排除今年年底出台的可能,现在我们只等有 关部门正式发布了。”


    T O P ↑
东南亚暴雨令轮胎套价格看涨

    由于东南亚橡胶主产区暴雨,导致人们无法割胶,令天然橡胶价格飙升。橡胶价格两年内上涨了两倍,超过了1952年创造的历史纪录——当时市场担心朝鲜战争可能蔓延,引发了恐慌性买盘。

    轮胎、避孕套的成本预计将会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应下降的同时,需求却正在从金融危机时的低点反弹

    根据咨询公司JD Power的资料,全球轻型车销售今年将增长10.5%,同时轮胎制造商倍耐力预计,今年迄今为止,卡车轮胎在中国等市场的需求已增长50%以上。

    国内各大轮胎企业今年已提价5%-15%,一些企业已宣布将进行新一轮的提价,理由是“目前汽车轮胎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天然橡胶品种价格过高”。

    美国最大的专业避孕套零售商表示,避孕套价格在过去一年里上涨了10%-20%,而制造商警告有可能进一步提价。

    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高级经济学家Jom Jacob预计,橡胶市场紧张形势将会加剧。“天然橡胶供应方面的担忧可能持续至2011年年底”。


    T O P ↑
农产品价格“动荡”还要持续五年

    绿豆、大蒜、苹果,各类食品价格飞涨的消息不绝于耳。但事实上,涨价不仅发生在中国,全球基本食物都在涨价。

    世界银行日前表示,肉、糖、大米、小麦等世界主要食品价格波动预计将持续5年。英国《卫报》以《物价涨到顶,可预见全球性粮食危机》为题的报道中引用世行的话说,现在粮价、菜价还不是最高的,未来两年内将达到最高点,现在就可预见到全球性粮食危机。设在伦敦的世界发展运动组织警告说,对冲基金、退休基金和投资银行进行的粮食投机有可能推动粮价进一步上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表示:“从9月份起,形势不断恶化。几周来,有迹象表明我们正在面临和2008年一样的情况”。肯尼亚、乌干达、尼日利 亚、印度尼西亚、巴西和菲律宾等国政府已发出警告: 由于2010年发生旱灾和洪灾,预计明年将出现极端天气,而且交易商进行投机(他们大量收购存粮,待粮价上涨后出手),明年有可能出现粮食短缺。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报道称,极端天气及市场投机力量影响了全球基本食品价格。以色列的西红柿、韩国的大白菜,中国的大蒜及巴基斯坦的 面包价格,都已达到史上最高。一年来,埃及粮价上涨21%,印度上涨17%,其他许多国家也有类似涨幅。英国粮食价格3年来上涨了22%。

    面对上涨的粮食价格,公众的愤怒情绪日益高涨。25个国家曾在2008年发生骚乱,而世界粮食危机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数据显示,最近几周内,全球肉价涨到20年来的最高值。同时,食用油价格上涨近20%、食糖上涨55%。过去半年来,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已 涨了57%,大米涨了45%,糖涨了55%,大豆价格涨到过去16个月来的最高值。这些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下游产业链的价格上涨,面包、蛋糕、巧 克力、饼干价格纷纷上涨,有的企业采取不涨价但减量的做法来减少成本。


    T O P ↑
媒体“刻意”渲染资产价格炒作

    上周五(10月29日)的股指期货出现异动,连续数日超过100点的升水被抹去大半,一时间市场开始担心预期变现,11月初美联储正式 通过二次量宽是否符合预期的风险,而昨日(11月1日)A股行情全面上涨,舆论迅速聚焦于国内的流动性以及机构动向等,“渲染”出国内资产价格炒作的氛 围。

    ●戴相龙向基金公司承诺投资约120亿元,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队”,这一基金因其背景特殊一举一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戴相龙称,目前国有股追溯转持股近80%已经到位,境外投资将范围扩大到股票和债券以外的金融产品,到今年10月下旬,社保基金会共向7家基金管理公司投资8只基金,承诺投资约120亿元。

    ●基金迎来最密集发行潮,8只新基金11月1日起发行,23只新基金本周处在发行期,基金发行历史上的两大纪录本周同时被打破,多通道审批,年底发行效应和股市的转暖共同成就了这一新基金密集发行的新纪录。

    ●8500亿热钱涌港 资产泡沫濒高危,据估计,计,9、10两个月流入港股的热钱约有 8,500亿元,令恒指两个月内上升12.2%。在上个资产泡沫高峰时曾狙击港元的国际大炒家索罗斯将进驻香港准备大干一场。面对股楼大升,港府官员在多 个场合对热钱流入表示忧虑,香港此刻危机四伏,市场担心97资产泡沫爆破在港重演。

    ●625家机构叫苦,错判行情调错仓,损失巨大。根据数据统计,有391家机构减仓失 误,在其减仓后,这些股票在10月纷纷上涨。机构由此蒙受了较大的损失。根据机构三季度减仓数量和10月以来股票的涨幅,可粗略估算出减仓的账面损失。结 果显示,391家机构因减仓失误而损失52亿元。其中,基金损失最多,达42.8亿元;信托公司、保险、QFII等三大机构损失额也在亿元以上。


    T O P ↑
【多维观察】 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屹立于看空者预言之上?

    在有关中国未来的讨论中,看空中国者始终被公认为是生命力最强的生物之一。我所说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正走在“通向地狱” 之路上(卖空者吉姆·查诺斯)、中国的房地产必将崩盘(中国熊市分析家谢国忠)、以中国消费者为代价的“对出口和投资的过度依赖”有可能将中国变成另一个 日本(中国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派蒂斯)、地方政府正以不可持续发展的利率为基础设施贷款(美国西北大学维克多·史)、这种长期的以信贷为动力的经 济活动最终将撞上南墙(十年前出版了《即将崩溃的中国》的《福布斯》专栏作家章家敦)。

    看空者还真不少。但我要说的是,面对消极悲观,中国经济有一种固执的应对趋势:GDP以10%的速度增长。许多大型上市公司——从福特到通用电气到霍尼韦尔——多年来都为持股人呈上在中国的巨额营收数字,它们都坚持认为中国的前景不可能暗淡。

    对看空中国的人群来说,这些事实都是令人气馁的、具有扰乱性质的,但却不是致命的。今时今日,大多数看空中国的人所共有的一个肮脏小秘密 是,他们不是短期看空者;他们通常看空的是未来几年的局势(这里有相当显著的例外:查诺斯现在对中国的看空态度十分积极,而《股市荣枯及厄运报告》出版人 马克·法波尔曾在5月预言,中国经济可能在一年内崩溃。他是在和路透社制作的一场辩论中提出这一观点的,辩论的另一方是克鲁伯)。

    文章上述所描述的问题都是十分真实的:负债累累、花销浪费、空置的写字楼和高到不合理的房价。但这并不是说要让你打赌中国经济明天就会崩溃。 在一个壁垒森严的货币系统中,你可以持续向经济体中丢入几万亿美元相当长一段时间——许多看空者会说,这预防了危机发生,但这一招只是暂时有用。这就是为 什么中国看空者不会完全绝迹的原因。如果他们有关明天的预言是不正确的,他们会说,明天后面还有明天。中国刚刚勉强避免了不可避免之事。

    中国看空者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多年来的判断失误将可能使你质疑自己的信仰。例如,谢国忠正在慢慢收回自己有关中国房地产泡沫将会突然破裂的预言——他现在的观点是,这一泡沫将慢慢“漏气”缩小。我认为,这相当于看多者口中所说的经济软着陆。

    当然,当泡沫持续时间够长之后,看空者开始怀疑自己,投资泡沫也达到了顶峰。最大的泡沫几乎要求看空者付出信誉扫地、遭人唾骂和变得温顺驯服的代价。这一群温顺驯服的人有一天会统治地球吗?或者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屹立于崩盘预言之上?


    T O P ↑
新兴市场更安全

    超级泡沫在哪里?

    如果你在寻找市场泡沫,别把目光放到新兴市场。美国和欧洲仍存在巨大的超级泡沫。新兴市场反而是安全的。许多企业喜欢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拒绝承认这个现实,但这与谨慎完全相反。要知道,旅鼠也喜欢成群结队地迁徙,可人们将它们这种行为统称为“自杀”。

    与欧洲和美国不同,新兴市场不存在信贷危机——从本质上讲,信贷危机就是一场历时多年、极度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简言之,就是财富破坏。但如果你没有经历长达30年金融杠杆的不断攀升,过去10年也没有出现过度杠杆化,你就不可能遭遇信贷危机。眼下,新兴市场正处于和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周期,面临的是通胀压力而非通缩压力。

    毫无疑问,某些人会觉得上述言论有些骇人听闻。就像多年前我在伦敦一家俱乐部念叨,俄罗斯主权债务是一个比通用汽车(GM)更好的贷方时, 旁边一位男士(后来成了朋友,想法也随之改变)露出一副惊愕的样子。偏见是新兴市场的一个劲敌,但也让我们认识到,资本配置向更为理性和审慎的格局转变只 会是渐进式的。

    但如果发达国家跌入深渊,新兴市场难道不是至少同样危险吗?答案是否定的。

    新兴市场当然会受到负面影响,但它们仍将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资之地。它们不是无关紧要的边缘地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新兴市场占到全球GDP的一半,以及大部分的工业产值、能源消耗、土地、劳动力和增长。它们过于依赖欧美危机地区的问题,已经因为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而有所缓解,而且正在通过扩大“南南贸易”和投资加以解决。

    但新兴市场难道不是更容易产生泡沫吗?与发达世界的超级泡沫,或无法通过适当的国内政策解决的泡沫相比,情况并非如此。

    鉴于目前投资新兴市场的主要动机应该是,这些地区比没落(发达)市场更安全,人们应该先看一下新兴市场的固定收益。因此更确切的问法应该是:新兴市场债务有泡沫吗?没有。实际上情况正好相反。新兴市场非但没有泡沫,反而刚刚启动一场势头强劲的结构性转变。 新兴市场债务总额高达9.2万亿美元,规模看似庞大,但与有关国家的潜在GDP相比,则是小菜一碟。在这些地区,资本严重匮乏。因此,除了极短期内,债务 供给是完全富有弹性的。如果未来6个月有1万亿美元的新需求,就会有1万亿美元的新供给——主要用于构建国内主权债务收益率曲线,以及公司债务发行。

    因此,新兴债务市场的规模受到需求的驱动,而由于行为约束,需求又以循环往复的形式增长。我是GDP加权的坚定拥护者——公开上市证券的市值加权指数,很难反映出全球投资机会。一个衡量全球经济活动(因而也是所有投资机会)的更好指标,是过往收入,即GDP,而这意味着,要将50%的资本配置给新兴市场

    此外,可以说,机构投资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会造成大规模羊群效应的不当激励机制。正是由于上述两种缺陷的共同作用,对新兴市场的偏见,加上风险和不确定性概念存在不可宽恕的缺陷,才导致了资本配置的转变只能逐步进行。

    一位养老基金经理最近对我说:没错,他赞同GDP加权是明智之举,而他对新兴市场的投资比重严重偏低;他也承认,整个行业都饱受羊群效应之 苦,每个人都盯着同行,但他还是必须呆在羊群里,虽然他能走在羊群边缘。其结果是,机构投资者只将自认为合适的资金的一小部分投入新兴市场债务,直到其他 同行赶上来,从而导致资本逐步配置的时间跨度长达许多年。全世界许多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团体目前都在这样做。因此,我们目前经历的是逐步的结构性转变,而不 是暂时性的可逆调整。

    目前,美元正处于汇率错位的危急时刻,美国出现经济萧条的风险也在与日俱增。

    发达世界声嘶力竭地呼唤更多投资资本,可问题在于:投资者是会把资本投给它们,还是会反思一下风险和陈腐的资产配置惯例,并进行一番独立思考呢?(Jerome Booth安石投资管理公司研究主管)


    T O P ↑
【焦点透视】 比亚迪的两难选择:理想还是现实?

    比亚迪的利润下降是经销渠道和产品单一造成的,但从根本上反映了比亚迪面临的两难选择——到底是集中精力投入传统汽车研发,还是重点发展电动汽车?

    这也是比亚迪一直以来给广大投资者出的一道谜题。无论是在公开场合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在投资者会议上,比亚迪总是将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故事,当成是其在电动汽车领域处于先进地位的例证。

    实际情况是,比亚迪汽车目前的利润仍然主要来自于传统汽车领域,其真正竞争力不是新技术领先实力,而是将中国劳动力优势发挥到极致所创造的特定生产研发方式。受制于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掣肘,比亚迪的电动汽车还远未达到量产的水平,短期内还不能为公司创造利润,可以说电动车和新能源概念已经被比亚迪透支。

    根据比亚迪的三季度报告,投入研发成本就达到10亿元,占到全部成本近25%。但是,这些投资究竟是投入电动汽车领域,还是传统汽车领域, 尚不得而知。仅从比亚迪缺乏后续车型角度推断,其在传统汽车领域投入不够大。如果没有传统汽车领域的投入,失去盈利来源,比亚迪所押宝的电动汽车和储能电 站,也将缺乏后续的支撑。


    T O P ↑
王传福“政治转身”,比亚迪峰回路转?

    当大家都在说比亚迪神话破灭,比亚迪光环褪色,关于比亚迪的好消息越来越少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的消息却令人眼前一亮。

    原来王传福已不声不响地把比亚迪汽车出口到了朝鲜!

    不得不说,这一政治意味浓厚的举动,对于近期备受非议的比亚迪来说,可谓意味深长!从中亦可见王传福作为企业领导者,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独到高明之处。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如果说此前有关“比亚迪三季度盈利骤降99%”的坏消息,是令比亚迪在市场竞争上的“经济护城河”优势面临褪色的话,那么,类似将汽车出口到朝鲜这样的“准政治”举措,无疑是比亚迪积极争取“政策护身符”(得到政策的支持)的高明之举

    有媒体看到,比亚迪F3轿车,同奔驰、三菱这样的世界品牌一同行驶在平壤的大街上。

    此前有报道称,4月15日(朝鲜一重要节日的前两天),有100辆中国国产新车通过辽宁丹东的“中朝友谊桥”驶进了朝鲜新义州,其中指名道姓的是30辆比亚迪F3轿车。

    中国汽车出口到朝鲜,其中的政治意味往往大于市场意义

    令人好奇的是,王传福的比亚迪为何要搭上朝鲜这班车?如果说此次出口是出于中朝两国的友谊,难以想到这样的事情会落在比亚迪身上?为什么不是奇瑞、吉利、长城等其他国产品牌呢?

    王传福在创造了一系列别人几乎不敢想的神话后,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再次令人侧目。

    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长足发展,从长远来讲,加固“政策护身符”(政策重点扶持对象)的重要性,可能并不亚于巩固和扩大“经济护城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优势的重要性。或者说,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特别是在被国家列为未来重点培育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在行业本身尚不成熟,对政策和资金的依赖性较强的情况下,如果选择与政策疏离,甚至孤军奋战,对于成长初期的企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现在看来,王传福是明智的!懂政策、讲政策,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或许是比拓销路、塑品牌更需要去做的事情。

    几年前,国家有关部门召开了一个关于民营企业发展方向的研讨会,会上有三个主要嘉宾:王传福,唐万新,顾雏军。几年之后,主导当时中国最大 民营企业“德隆系”的唐氏兄弟轰然倒下,风靡一时的格林柯尔老总顾雏军被判了刑。而王传福,不仅成为当时三大民营大佬中的唯一幸存者,而且由于沾了“新能 源”的光,更是红得发紫。

    如果再看看房地产龙头万科与央企华润“联姻”后是如何如虎添翼,比亚迪或许更能找到未来的发展壮大之路!

    不管怎么样,对于懂得“讲政策”的王传福,不可过于“看衰”他的比亚迪。


    T O P ↑
【热点聚焦】 全球“33小时”议息潮

    从北京时间3日凌晨2时15分开始的33个小时内,将先后有美国、英国、欧元区以及日本等几大西方经济体的央行宣布最新利率决策;此外,澳大利亚等央行也将在本周公布议息决定。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联储本周将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并可能迫使英国、欧元区等本不打算继续大规模放松银根的经济体被动跟进。  

    ●美联储可能让市场失望。汤森路透的一项调查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在新计划下将每月购买800亿-1000亿美元的资产以提振疲弱的经济。摩根大通认为,美联储的措施有可能让市场失望,政策力度可能不够大。

    ●日本央行亦步亦趋。而上月初刚宣布降息的日本央行,则很有可能视美联储的政策而采取行动。日本央行决定将原定于11月15至16日召开的下次会议提前到11月4日至5日,以实时应对美联储的举措。

    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上周重申,如果经济状况恶化,日本央行可能考虑将资产购买计划规模在目前5万亿日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同时还打算收购指数型股票基金(ETF)和不动产投资信托,以对抗通货紧缩。

    ●英国和欧洲央行或按兵不动。市场人士预计,英国央行不太可能在本周四的议息会议上采取突然举措。一项来自汤森路透的调查显示,分析师认 为,随着经济放缓,英国央行可能会在明年初扩大宽松措施,而英国央行首次将利率自纪录低点0.5%调升的时间可能会在2011年四季度。

    此外,欧盟统计局10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9月失业率意外升至10.1%,且欧元区10月通货膨胀率同比意外上扬1.9%,创两 年来最大增幅。但由于该数据仍符合欧洲央行在中期内将通胀率控制在略低于2%水平的目标,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将在本周四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欧洲央行 行长特里谢亦认为,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立场“合适”。

    ●IMF称澳大利亚需进一步加息。澳大利亚可能需要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因矿业繁荣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IMF表示,澳大利亚的通 货膨胀率很快将接近2%至3%目标区间的高端,并指出,澳大利亚的房价过高,如果该国经济继续如预期般扩张,货币当局需要将基准利率上调。

    自去年10月以来,澳大利亚央行已经六次上调利率,累计幅度达150个基点,这令该国在退出刺激政策方面遥遥领先。但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令澳央行一直以来快速的“退出”步伐不得不在今年6月暂告一段落。


    T O P ↑
【新视野】 盖特纳和伯南克“不知羞耻”

    中国提高利率后,美元大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甚至人民币不交割远期市场(NDF)也出现了下跌。(看来一旦提高利率,“热钱”的能量 也不过如此)现在,巴西和韩国都在采取措施,限制“热钱”流入。除非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他们的措施会升级。美国的联储和财政部正向新兴经济体释放流动 性,催生资产泡沫,借此对重组过程中的美国经济起到支持作用。但一旦美国经济复苏,这些新兴经济体又会像1998年那样经历一场危机。新兴经济体已经吸取 了过去教训,为了自己的生存打这场战争。

    为什么中国提高利率后美元会飙升?用金融术语来说,就是“热钱”对风险资产的偏好下降了,意味着泡沫被吓了一跳。投机者正应美国财政部的号 召,拉高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和资产市场。泡沫可以创造需求,抵消美元强势对出口的阻力,美国得以有机会扩大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从而提振美国经济。这种情况 以前发生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发生存贷危机之后,在较小的范围内用过同样的策略。结果是,1997年-2000年之间,新兴经济体遭受了一场可怕的 危机。

    盖特纳和伯南克这样的人不知羞耻。他们信奉或支持的政策招致了1929年以来的最大泡沫,摧毁了美国经济。然后,他们花了数万亿纳税人的钱 来拯救金融体系,理由是:金融体系崩溃将导致另一次大萧条,救助才能将经济带回正轨。因此,对于纳税人来说,出手救这些损害他们养肥自己钱包的人,仍然是 为自己好。目前,金融体系已被保住,比以前更精简。但它们不贷款,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当然,大银行从来不贷款给中小企业。历来都是小银行贷款给中小企 业,而且一直活的不易。中小型企业雇用大多数人。失业率那么高,难道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吗?盖特纳和伯南克这些人的救市政策促成了失业危机。现在,他们试图 通过美元贬值解决问题。不管美元能走得多低,新兴市场泡沫变得多大,首先必须要能够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

    新兴经济体正在反击。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阻止“热钱”流入。金融界的人士总是说,你无法对抗市场,反正是诸如此类的话。但是,一旦他们在你的 国家出现,你就把他们关进监狱,或者就把这些钱没收,市场还能赢吗?是的,主权国家可以做到这一点。同样,这些人会回来玩同样的游戏。

    新兴经济体可不像以前那么愚蠢了。这回,他们不会唯美国马首是瞻了,他们反击了,控制泡沫,阻止货币升值。由于他们保持本国货币稳定,货币 市场的波动将会消失。世界上大部分投机资本在货币市场。如果货币市场不太波动了,这些钱会去别的地方。目标很可能是大宗商品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一旦提高,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就像是多交税。美联储的弱美元政策将导致通货膨胀,却没有好的增长。美联储的政策可能会偷鸡不着蚀把米。

    每个国家在经历巨大泡沫后都会进入长期的经济衰退,因为它需要时间来调整。美国也不会是一个例外。应该接受这个现实,采取真正调整经济结构的实质性措施,这将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也对每个人有益。任何妄图速胜的计划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世界的混乱。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曾因同一目的实行贬值的政策。它导致了世界各地的混乱,也让美国经济长期陷入滞胀。也许,整个世界可以通过对货币的干预,阻止美国重复同样的错误。这不是货币战争,只是给美国的一剂良药。

    这一次,不应再让美国转嫁祸水,要让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谢国忠)


    T O P ↑
盖特纳和伯南克“不知羞耻”

    中国提高利率后,美元大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甚至人民币不交割远期市场(NDF)也出现了下跌。(看来一旦提高利率,“热钱”的能量 也不过如此)现在,巴西和韩国都在采取措施,限制“热钱”流入。除非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他们的措施会升级。美国的联储和财政部正向新兴经济体释放流动 性,催生资产泡沫,借此对重组过程中的美国经济起到支持作用。但一旦美国经济复苏,这些新兴经济体又会像1998年那样经历一场危机。新兴经济体已经吸取 了过去教训,为了自己的生存打这场战争。

    为什么中国提高利率后美元会飙升?用金融术语来说,就是“热钱”对风险资产的偏好下降了,意味着泡沫被吓了一跳。投机者正应美国财政部的号 召,拉高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和资产市场。泡沫可以创造需求,抵消美元强势对出口的阻力,美国得以有机会扩大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从而提振美国经济。这种情况 以前发生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发生存贷危机之后,在较小的范围内用过同样的策略。结果是,1997年-2000年之间,新兴经济体遭受了一场可怕的 危机。

    盖特纳和伯南克这样的人不知羞耻。他们信奉或支持的政策招致了1929年以来的最大泡沫,摧毁了美国经济。然后,他们花了数万亿纳税人的钱 来拯救金融体系,理由是:金融体系崩溃将导致另一次大萧条,救助才能将经济带回正轨。因此,对于纳税人来说,出手救这些损害他们养肥自己钱包的人,仍然是 为自己好。目前,金融体系已被保住,比以前更精简。但它们不贷款,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当然,大银行从来不贷款给中小企业。历来都是小银行贷款给中小企 业,而且一直活的不易。中小型企业雇用大多数人。失业率那么高,难道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吗?盖特纳和伯南克这些人的救市政策促成了失业危机。现在,他们试图 通过美元贬值解决问题。不管美元能走得多低,新兴市场泡沫变得多大,首先必须要能够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

    新兴经济体正在反击。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阻止“热钱”流入。金融界的人士总是说,你无法对抗市场,反正是诸如此类的话。但是,一旦他们在你的 国家出现,你就把他们关进监狱,或者就把这些钱没收,市场还能赢吗?是的,主权国家可以做到这一点。同样,这些人会回来玩同样的游戏。

    新兴经济体可不像以前那么愚蠢了。这回,他们不会唯美国马首是瞻了,他们反击了,控制泡沫,阻止货币升值。由于他们保持本国货币稳定,货币 市场的波动将会消失。世界上大部分投机资本在货币市场。如果货币市场不太波动了,这些钱会去别的地方。目标很可能是大宗商品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一旦提高,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就像是多交税。美联储的弱美元政策将导致通货膨胀,却没有好的增长。美联储的政策可能会偷鸡不着蚀把米。

    每个国家在经历巨大泡沫后都会进入长期的经济衰退,因为它需要时间来调整。美国也不会是一个例外。应该接受这个现实,采取真正调整经济结构的实质性措施,这将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也对每个人有益。任何妄图速胜的计划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世界的混乱。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曾因同一目的实行贬值的政策。它导致了世界各地的混乱,也让美国经济长期陷入滞胀。也许,整个世界可以通过对货币的干预,阻止美国重复同样的错误。这不是货币战争,只是给美国的一剂良药。

    这一次,不应再让美国转嫁祸水,要让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谢国忠)


    T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