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证券内参2010-11-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12:52
首席证券内参 2010-11-10 以 下 目 录 【财经纵横】
煤炭,找不到下跌理由
券商,“牛”蹄一响,黄金万两
原油,下一个火药桶即将爆炸
棉花“接班人”,涨到勒令暂停交易 【热点聚焦】
加息又如何?周小川“敌不过”三大高手的启示 【首席视点】
加息预期“巩固”牛市根基(下)
加息预期“巩固”牛市根基(上)
加息预期“巩固”牛市根基(中) 【通胀预期】
“围剿”通胀:国储局“抛储备”
“围剿”通胀:行政调控将轮番上演
2011年首要“政治”命题就是通胀
“围剿”通胀:农产品涨价已令民众“不安”
“围剿”通胀:七部门紧急“稳棉”
“围剿”通胀:三大期交所联袂“限价”
“围剿”通胀:政府正筹谋“指定房价” 【新视野】
不要与美联储“对着干” 【新闻观察】
中国“围城”:人想出去,钱要进来 【财经纵横】 煤炭,找不到下跌理由

    中国从煤炭净出口大国变身为煤炭净进口大国之后,国内煤价与国际煤价的联动更为紧密,国际煤价及海运费的上扬将推动国内煤价继续走高。

    国际煤价处于大幅上扬的通道之中。最新统计显示,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南非理查德港和欧洲三港ARA动力煤最新报价分别为100.48美元/吨、96.58美元/吨和103.95美元/吨,分别较上周上涨1.45美元/吨、2.62美元/吨和2.19美元/吨。

    来自秦皇岛煤炭市场的最新统计显示,全国港口地区动力煤价格继续上行,当前秦皇岛港口地区优混原煤价格在850-860元/吨。

    南方重要煤炭港口——广州港因亚运对进港船只加大安检力度,但这无碍于其在秦皇岛港的煤炭运输,电煤需求的旺盛也加速了该地区煤价的上涨速度。

    煤炭市场的消费旺季已经来临,国内煤炭下游产业出现复苏是第四季度以来煤价上涨的重要原因。此外,煤炭资源税率可能提至3%-5%,也对煤炭企业的成本起到一定的抬高作用。


    T O P ↑
券商,“牛”蹄一响,黄金万两

    与二级市场走强前呼后应的是,上市券商10月业绩也大幅飙升。截至11月6日,统计显示,14家上市券商(包含子券商在内)10月合计 实现营业收入79.56亿元,较9月58.78亿元大幅增加20.78亿元,增加了35.36%;累计实现净利润也从9月末的22.39亿元快速提升至 10月末的37.71亿元,环比升幅高达68.41%。从净利润增速上看,今年10月14家上市券商净利润环比翻倍的券商家数达到了6家。

    西南证券10月净利润环比增速位列所有券商之首,当月净利润环比飙升763.14%,从9月末的3429万元猛增至10月末的29597万元。此前,西南证券9月净利润环比大降69.59%。

    长江证券在9月净利环比大幅下降56.74%的情况下,10月以184.82%的环比净利润增幅居上市券商第二位。今年9月,长江证券单月实现净利润7439万元,10月净利润则大幅攀升至21188万元,猛增13749万元。

    上市券商龙头中信证券10月业绩也较9月环比巨降80.88%大为改观。中信证券10月实现净利润从9月末的23696万元增加至51690万元,增加了27994万元,环比增幅达118.18%。

    国金证券是唯一一家当月营业收入环比下降,净利润却获得大幅增长的券商。国金证券当月净 利润从9月末的2287万元上升至10月末的5865万元,环比升幅达156.45%。从其三季报披露情况来看,国金证券在该季的营业支出显现出快速增 长,业务及管理费率甚至高达87%。从其10月经营业绩来看,其高费用率的情况或有所改善。

    招商证券10月实现净利润42481万元,较9月末的17438万元大增25043万元,环比增幅达143.61%。此前,招商证券9月净利环比下滑24.35%。

    10月刚登陆上交所的兴业证券也扭转了前三季业绩下滑的不利局面,10月净利润大幅提升。从9月末的4119万元提升至10月末的9335万元,大幅提升了126.63%。

    宏源证券成为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10月净利润环比下滑的券商,当月净利润环比下降幅度为15.31%,从9月末的14385万元下降至10月末的12183万元,减少了2202万元。

    受股票市场交易量放大和股市上涨的推动,料四季度上市券商经纪和自营业务业绩仍将实现大幅增长。特别是经纪和自营业务占比高的券商,整体业绩有望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

    如果未来6个月内市场重心提高10%-15%,并且日均股票成交额保持在2400亿-2800亿元的区间内,在那么券商股仍会有15%-30%的上涨空间。

    2010年前三季度,长江证券、宏源证券、广发证券的经纪与自营证券投资业务收入占比达到了70%以上。


    T O P ↑
原油,下一个火药桶即将爆炸

    据CFTC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日当周,基金持有NYMEX原油期货多头头寸33.67万手,空头头寸20.66万手,净多头头寸为13.01万手,为9个月新高,显示基金看好原油后期走势。

    更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市场需求在缓慢复苏,近来 OPEC、IEA、EIA等机构纷纷上调原油需求,原油市场基本面正在转好。

    从当前基本面来看,原油有可能成为货币贬值引发商品资产泡沫的最后一个价值洼地,因此吸引基金们纷纷入驻。


    T O P ↑
棉花“接班人”,涨到勒令暂停交易

    棉价暴涨拉动其替代品价格上涨,PTA期货价格最近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市场多数卖家持续封盘不报,国内华东所有工厂均再度做出封盘决定。

    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布通知称,因PTA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等10个合约出现连续3个涨停板单边市,根据规定,11月9日,上述10个合约暂停交易一天。

    PTA的扩张速度远远不及下游扩张速度,进入秋冬旺季和备货阶段之后,高库存只存在于PTA供应商、中间贸易商流通环节,目前聚酯工厂产品库存普遍较低。PTA供应紧缺的情况将维持至明年下半年。


    T O P ↑
【热点聚焦】 加息又如何?周小川“敌不过”三大高手的启示

    9日,公开市场一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意外走升逾5个基点,业内认为这是加息信号;同日,上证综指微跌0.78%,坊间流传的版本是,加准备金。

    那么,加息又如何?加准备金又如何?

    博览研究员确认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在数量工具动用的空间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价格工具动用无可避免。加息与否不改A股中期趋势,但加息频率影响斜率坡度,目前有三个结论:

    1、加息是对通胀高企和经济复苏的官方确认。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防通胀,而非保增长。M2、信贷等货币投放在保增长的诉求下没有太多收缩空间,加息不影响经济复苏之势,但体现决策层管理通胀的决心。

    2、小幅、低频加息(周期为两个月以上)是A股牛市的确认。虽然博览研究员尚未形成充分探讨后的共识,但我个人认为——第二次加息绝不会是压垮“疯牛”的最后一根稻草,相反,低频加息从通胀预期、权重利好和经济复苏的角度来说,对A股从来都是正面刺激,上调准备金对短期行情的杀伤力反而更大

    3、目前加息信号释放的频率有些超出市场预期。高频加息(周期小于1个月)会放缓A股向上的斜率,当前预期将成为行情短暂调整、回补缺口(3087)的理由。

    总的来说,加息与否已无需探讨,频率的高低也只是影响上升斜率的问题,从一个带戏说意味历史总结来看,周小川同学从来“敌不过”的三大高手就注定了A股必须“牛到底”的唯一结果。

    ●周小川“敌不过”伯南克:虽然中国已经贵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央行在影响力上来看,美联储世界央行的地位,令周小川和伯南克之间的差 距,要比中美两国经济总量上的差距要大的多。美联储释放QE2,在世界范围内搅起流动性和通胀预期,我们只能批评“你做可以,但必须先和我讲清楚…”中国加息无力改变美元流窜和大宗涨价之势,而这恰恰是本轮流动性通胀行情的发端

    ●周小川“敌不过”索罗斯:除了香港那次折戟之外,索罗斯们从来所向披靡,这次高调进驻香港,更是有了美国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政治压力以及 二次量宽之“弱美元”的火力支持。流动性通胀预期令世界重估资产价格,索罗斯们则“重估中国”。我们预计10月份中国的外汇占款仍会在9月的基础上大幅增 加。倘若中国进入高频加息周期,押注中国资产升值的高收益将令海外热钱“重估中国”的源动力更是有增无减

    ●周小川“敌不过”游资:说到底,央行加息最主要的就是控制国内的通胀形势,从棉花到绿豆,从股市到房地产,有哪一个资产价格的泡沫不是被 游资炒起来的?有哪一次通胀周期之内,利率能跑得赢CPI、尤其是人民群众的通胀感受和预期的?我们一再强调,A股的流动性通胀行情,第一阶段是有海外热 钱点火,第二阶段是国内热钱在通胀预期下,完成资产价格重估的再确认。在QE2的确认令海外热钱的刺激迈入顶峰之际,国内热钱在通胀预期下向资本市场的聚 集之势将接过行情的主导权。每一次加息,都将是通胀预期的确认!只要最高决策层不对资本市场的价格重估表示忧虑,并像四月份调控楼市那样动用舆论和政策工具密集打压,则资产价格重估之势不改,资金入市趋势不改

    周行长的“池子”说,楼市及其他游资可炒作领域的管制,我们都视为对国内热钱流向虚拟经济的推波助澜。加息靴子落地之时,就是A股结束调整之日。牛市第二波,即将拉开帷幕。


    T O P ↑
【首席视点】 加息预期“巩固”牛市根基(下)

——美元“退位”、人民币“登基”,通胀加剧

    按照上文的逻辑,人民币故事接棒美元故事,是推动A股下一波强势上涨的内在动力,但在实现“交接棒”之前,美元故事的“续集”,则掩护了“处于高位”的A股暂时避免明显的调整压力。

    虽然这两天美元指数连续反弹,但当美元遇到一个“比它更强势”的人民币的时候,美元指数反弹对A股的负面作用,必将淹没于再度窜起的人民币升值、热钱涌入的预期之下,这也是近来中国有关方面“高调”宣传严防热钱的一个背景(11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市场收升0.51%,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单日最大涨幅。同时,492点的盘中波幅亦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昨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1美元对6.6580元人民币,较上日大涨112个基点)。

    换言之,作为美元故事和人民币故事的“过度”,升值与热钱起到了为美元故事“善后”,而为人民币故事“打前站”的作用。

    自10月下旬以来,一度备受关注的人民币升值问题,被美元本身的走势所“掩盖”,二次量宽规模的大小,成为主宰投资人预期的关键,但随着二 次量宽规模的“兑现”,虽然其“超预期”的效应,使得国内人民币泛滥问题取代美元泛滥成为决定行情主导因素的进程被“迟滞”,但这并不能阻止前者最终取代 后者的大趋势。

    而博览研究员之所以这么认为,关键在于,本内参上周的研究当中明确指出了这样一层关系——通胀及其预期,才是决定此轮行情发展的“内核”, 初期的美元故事(更多是“点火”效应,至多算是“一级火箭”),和接下来的人民币故事(二级火箭),不过是通胀预期这个“内核”,在不同阶段所更换的不同 “马甲”而已,但无论行情穿着哪件“马甲”,只要通胀预期占据着决定阶段性行情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的地位,其推动资产价格炒作的方向是不会逆转的

    按照博览研究员此前的划分,流动性通胀行情在完成了对二次量宽的“预期确认重估”之后,就将转向其第二阶段——国内因素主导的阶段。

    但由于二次量宽规模超预期,使得此次“预期确认重估”的过程,变得相对“复杂”,美元故事凭借“超预期的规模”暂时巩固了其主导地位,一时半会不愿意“退位”,人民币故事夺权的进程被迫“推迟”;

    但二次量宽“超预期的规模”虽然从“定量”上推迟了美元故事“交权”的时间,但并不能逆转其“退位”这一“定性”上的趋势,一旦二次量宽 “超预期的规模”被市场快速“消费”完毕,其所剩无几的“剩余价值”,将难以支撑其长期霸占A股行情主导地位,从美联储第一次透露要搞“二次量宽”起,到 11月3日正式兑现,在此期间,全球资本市场对这一预期已经做了相当、甚至过度充分的演绎,对作为预期市场的股市而言,“利好”的出尽意味着“利空”,当 美元故事一时半会再难以找出更多新的演义,来“锁定”A股投资人的预期之时,“屈居亚军”多时,又早已攒足了劲的人民币故事(国内的通胀预期,以及与之相 对应的货币紧缩预期的斗争),将加速其“倒阁”的运动。

    博览研究员强调,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始终是在其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掌控之下,但主要矛盾(或其主要方面)的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归根到底,是各种因素的力量对冲后的动态均衡,是力量博弈的结果。

    当原有主要矛盾(或其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的控制力衰减,而原来居于次要矛盾(或次要方面)的力量,壮大到足以压制旧有主要矛盾(或其主要 方面)对事物发展的控制力的时候,主次矛盾的地位将“逆转”,或其发展的阶段性也将随之而“更新”——不同的只是,如果这一对主次矛盾对事物发展方向性的 影响是“一致”的,则主次矛盾地位“逆转”后,不会改变事物发展的趋势、大方向,但会改变事物发展的节奏、力度或阶段性的特征;反之,如果二者的方向性是 “不一致”的,则主次矛盾地位的“逆转”,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方向、重点的根本改变。

    在博览研究员此前的研究体系当中已经明确指出,美元也好、人民币也罢,都不过是通胀预期故事的季节性“马甲”,到时候就要“换装”,他们从根本上讲,不过是通胀预期故事,以及牵扯在这一故事所构筑的利益链条上的“皇帝新装”。从方向上说,美元泛滥、人民币过剩,都直接指向通胀预期的发酵,具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因此,他们彼此之间的地位转换不会打断行情上涨的大趋势,矛盾转换后将更加坚定行情的方向,因为这种“切换”是发动机的升级换代,是燃料的再次加注,而非对既有“航道”的颠覆


    T O P ↑
加息预期“巩固”牛市根基(上)

——加息预期或放大调整波幅,但为新的上涨“蓄势”!

    本文原是本系列研究的最后结论部分,但鉴于央行近期的异动,加剧了市场对货币紧缩预期的担忧,进而出现会否是“中期见顶”的担心,因此,博览研究员决定将此结论部分“提前”论述,下面两文再做详细的“逻辑推导和理论阐述”。

    博览研究员此前定性的流动性通胀行情,其核心是“通胀”,推手是流动性,在远未进入“终极裁决”之前,它基本上“脱离”了经济基本面束缚,更多是一种对通胀、对流动性趋势的“预期”。因此,如果担心加息影响经济发展前景而忧虑行情的“终结”,显然是没有理清楚此轮行情的内在逻辑;如果担心加息打压了国内流动性刺激通胀预期的能力,则又是对中国内部庞大流动性的潜力和通胀趋势的不可逆转趋势的认识不够充分

    相反,如果中国央行迫不及待的在10月19日后不到一个月之内再度出手(无论是动用加息,还是准备金率工具),只会进一步刺激投资人对通胀的憧憬,放大国人对通胀形势的忧虑。

    因此,博览研究员才强调,  加息预期是在“巩固”,而非削弱牛市的根基(也即增强了对通胀严峻形势的预期)!

    美元对A股影响力的衰减,或者说A股的“去美元化”,正在因为中国央行的频繁动作和言论而加速,央行行长周小川刚刚抛出“吸纳热钱的‘池子 论’”,股市投资人的“对号入座”尚在自我炒作的时候,昨日央票利率的“突然上涨”,又使得国人对央行再度紧缩货币政策的预期快速抬头——无论是预期再次 提高存款准备金,还是预期不到一个月内再度加息,在令人感觉到政府对管制通胀的“坚决态度”的同时,却也在强化投资人对“通胀预期”这一行情内核的“高度 重视”,实际上,正是对央行会否再度启动数量或价格管制工具来收紧货币的“担忧”,再次将市场关注的焦点,从外部的美元涨跌问题,转移到国内的人民币故事——通胀预期之上

    博览研究员此前曾经“定性”——当前的市场正处在由流动性通胀行情(或曰牛市)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渡期”,虽然通胀预期是贯穿 整个行情全过程的“价值内核”,但必然要经历从第一阶段的“外因主导(美元)”到第二阶段的“内因主导(人民币)”,这一切换的过程,在我看来,此次央行 释放出的再次紧缩货币政策的信号,正是加速这一切换的推动力。

    而这种内外因的切换、决定行情的主次矛盾(或主次方面)的博弈和争夺,体现到A股上,必然会增加行情的波动性,但根据博览研究员的分析,推 动行情的发动机切换的过程,不改变行情方向,但必然导致行情演化的节奏、斜率的调整(因此,博览研究员才判断,即使短期内再次加息,也不会立即逆转流动性 通胀行情的大方向)。

    需要强调的是,所谓的流动性通胀行情的“过渡阶段”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它存在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主要就是三点——

    第一,把决定行情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对外“锚定”在美元的涨跌上,“进化为”对内“锚定”在人民币问题上(通胀预期PK货币紧缩预期,当然,通胀预期问题在中国决不仅仅只是个“货币现象,或者货币问题”,这个方面,本内参今后再深入探讨);

    第二,把目前仍然更多的“停留”在实体经济领域的通胀,和人们对现实生活当中“涨价”担忧,真正“引导、发展”为金融市场当中,投资人对通胀预期的“货币贴现”,演变成虚拟经济当中的“核心故事”,让流动性通胀行情的“价值内核”外部化、显性化、货币化

    第三,通过“标志性事件”,把以上二者“关联起来”以形成“共振”,以便有足够的动能把行情“推入”其第二阶段。也就是,借类似央行释放 的、或者市场自我猜测的“加息预期”等,一方面,转移市场关注的焦点,用人民币故事取代美元故事,另一方面,把国内通胀压力问题“凸现出来”,以占据投资 人预期的“高地”,当“推进剂”(通胀预期)和“氧化剂”(人民币故事)碰撞到一起,“二级火箭”就可以成功点火。

    综上所述,当前央行再度传递给市场的“货币紧缩预期”,非但不是“终结”流动性通胀行情的“撒手锏”,反倒成为加速行情“过渡阶段”主次矛 盾(或主次方面)切换的推手,早已蓄势待发的“氧化剂”、“推进剂”被“国内的货币紧缩预期”给积聚、压缩到一起,人民币故事取代美元故事成为决定A股行 情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进程被加快。在此过程当中,虽然切换本身会放大行情调整的波幅,但却是在为新的上涨“蓄势”

    因此,博览研究员再次强调,通胀预期的“价格发现”之旅才刚刚开始,人民币故事相较美元故事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尚未充分发掘,短期的调整 即是行情内在的主次矛盾切换的必然过程,更为外在的投资人提供了再次“介入”的机会。还是那句话,通胀预期的“内涵价值”不得到夸张的兑现,人民币故事不 经过过分的演绎,流动性通胀行情难言“终结”!


    T O P ↑
加息预期“巩固”牛市根基(中)

——《裂变级牛市》露出“人民币本色”

    10月8日,博览首席研究员李宏图先生及时指出A股面临“流动性通胀行情”这一趋势,并且通过稍后的《对当前行情背景、成因、变数的解答》,系统的阐述了博览研究员对此轮“流动性通胀预期行情”的理论辨析,进入11月,博览高级研究员朱茵女士明确提出《裂变级牛市》这一概念后,本内参更多在研讨此轮行情的持续性问题,以及其发展的阶段性演变过程。

    而在上周的研究当中,博览研究员揭冲先生明确指出《牛市将是严重超发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战争》,根据他的分析,“通胀,及其预期”是贯穿此轮大级别上涨过程当中的“价值内核”,而在其发展的初期或者前半部分,二次量宽及其所推动的美元下跌,是这个“价值内核”的华丽外衣,但总有“新桃”换“旧符”的时候——当A股此轮行情的发展,已经将“二次量宽、美元下跌”故事充分演绎,或者说将其“剩余价值”榨取干净之后,《裂变级牛市》将逐步蜕去“美元”这层外壳,露出“人民币”这层包裹在“通胀预期”内核之外的“本色”

    上周的研究表明,随着二次量宽的规模超预期,使得原本即将接近尾声的“二次量宽、美元下跌”故事,被编排了“续集”,市场一度重新燃起对美元下跌—推动大宗商品上涨—带动相关资源板块上涨—进而推动股市大盘上涨,这一炒作逻辑的欲望。

    但必须承认,这一旧有逻辑已经被炒作日久,剩余价值虽然还有那么一点,但并不能够持续太久,更难以形成如10月中上旬那样推升A股火箭起飞 式的飙升、暴涨,但至少,关于美元下跌预期的“回归”,一度避免了A股因为暴涨多时之后的技术性调整——甚至是“暴跌”的风险。

    旧有的主要推动力——美元下跌,其对行情的支撑作用日渐衰减,甚至近几日的美元是连续反弹的,但博览研究员对行情的未来发展并不感到特别担忧,因为行情的第二级火箭早已“叫阵”多时——隐藏在美元全球泛滥格局下的人民币在境内的泛滥,其对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而言,其冲击力和“破坏力”,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当现在国内除了股市之外,楼市和农产品等领域相继受到“严格限制”,A股几乎成了国内早已泛滥的资金的“唯一选择”,甚至是“必答题和唯一标准答案”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国内资金的过剩程度,以及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免疫能力”,绝不亚于美国,虽然中国政府对回收流动性的“态度”较之美国“积极”,但中国政府对“通胀容忍度”的提升,则基本可以抵消市场对回收流动性的忧虑。

    如此,当国内流动性泛滥的形势,以千钧之力集中作用于A股这一“点”上时,其“瞬时压强”会有多大,可想而知

    实际上,A股作为资产价格的一个集中表现市场,推动其“爆发”,绝不仅仅只有流动性这一个“外力”,中国经济、社会变化的“内力”,也在逐 步显现,只不过暂时还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有关这个问题,博览研究员今后还将深入探讨。目前阶段,市场把目光主要锁定在“钱多了”的故事上也就够用了。


    T O P ↑
【通胀预期】 “围剿”通胀:国储局“抛储备”

    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已经开始出售在2008年末至2009年初价格崩盘时购进的部分金属。根据公告,第一批96000吨铝于上周出售, 第二批标售50000吨锌。除了心理影响外,国储局出售金属对市场影响有限。不过,国储局出售的时机受到关注。政府现正严格要求重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导致铝和锌的生产行业都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成为推高CPI的因素之一。

    2008年年末,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制造业萎缩,金属价格大幅下跌。当时,中国国储局公开收储59万吨铝和15.9万吨锌,一方 面吸收本土冶炼厂的部分未售存货,帮助了这些企业,另一方面,国储局相当于为国内金属价格设立了一个底线。而目前金属价格已经开始走高,国储局料可获利丰 厚。

    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揣测国储局可能出售铜。铜价目前交投于每吨8000美元上方,接近2008年初创下的纪录高位。在2008年12月铜 价大跌至每吨2800美元时,国储局曾大量补充铜储备,但没人知道国储局购入了多少铜。不过,与铝和锌不同的是,铜对中国工业化进程至关重要,被归类为战 略物资。


    T O P ↑
“围剿”通胀:行政调控将轮番上演

    ●央行提高央票收益率。央行周二(9日)发表声明说,已出售320亿元的一年期央行票据,收益率为2.3437%,高于过去两个星期所售一年期票据2.2913%的收益率。

    ●央行副行长∶不会放任通货膨胀出现。央行副行长马德伦9日表示,央行对货币总量有总的调控目标,不会放任通胀的出现。马德伦在国际金融论坛2010全球年会上指出,央行在密切关注外汇大量流入等情况,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流动性状况。

    ●外管局:严打热钱跨境流动。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消息,为合理引导跨境资金流动,应对打击"热钱"违规流入,维护我国涉外经济和金融安全,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委首次表态今年CPI将超过3%。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9日表示,估计今年的物价指数比3要稍微高一点。这是国家部委有关负责人第一次表态认为今年物价会超过3%。张平说,今年有几个方面我们感到矛盾比较突出,其中之一就是物价,年初国家制定的物价目标是3%,但现在看来,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一些。

    ●行政手段调控价格将轮番上演。继多部委酝酿联合制定措施控制物价上涨后,目前有关部委正着手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价格主管部门将可以对房价进行直接行政调控。


    T O P ↑
2011年首要“政治”命题就是通胀

    从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再由社会问题一步步走向政治问题——也许你会认为我所描述的是楼市?不,是通胀。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权,面对通胀预期高涨都会万分警惕——通胀是为数不多“能够转为政治问题”的经济问题。历史证明,当通胀持续或恶性通胀出现,必然危及执政的“稳定性”。

决策视角:“防通胀”、“楼市调控”的差异

    我认为,2011年首要“政治”命题:不是楼市,是通胀。“楼市调控”作为2010年的首要“政治”命题毋庸置疑。不过,一旦通胀“点火”,政策方向必然以“防通胀”为核心,而“楼市调控”则为其次。

    从政策决策者的视角来看:

    ——以“房价上涨过快”为代表的楼市问题,在“住”的层面上“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令社会财富二次分配不均的矛盾凸显”,从博弈角度来看,整个社会被划分为“得利群体”与“损利群体”。

    ——以“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存需求受到威胁”为代表的通胀问题,是一轮全社会的财富“稀释”,对国民财富历史积累的“掠夺”,从博弈角度来看,整个社会均被划入了“损利群体”,利益集团成为唯一的“得利者”,那么政府就将很“被动”。

    预期结果决定目标选择。因此,为了保障执政基础的稳定性,“防通胀”优先于“楼市调控”。

残酷现实:“更低”增长、“更高”通胀

    如果让经济学家来做决策者,未来一年“最可能”的选择是,调低增长预期心理底限,调高通胀预期忍耐上限。

    “假定”粗放式增长模式走到尽头,结构调整尚需时日,在没有找到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之前,增长预期底限的下调“合情合理”。

    “假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生命力依然顽强,发达国家面临通缩,发展中国家面临通胀的宏观背景保持不变,中国政府“主观”界定一条不可能完成的CPI“红线”,反而不利于通胀预期的管理。因而,适度调高通胀预期忍耐上限同样“合情合理”。

    问题是,两条“假定”是否牢不可破?问题是,经济学家不可能代替政府决策。

    从政策决策者的视角来看:

    ——下调经济增长心理底限的前提条件是:GDP增长1%所创造就业岗位数目开始递增。

    ——上调通胀预期忍耐上限的前提条件是:GDP增长1%所需的生产成本(人力、资源、管理)开始递减。

    站在决策者的角度,若高增长带来高通胀,那么增长必须“减速”,若结构调整带来高通胀,那么调结构也必须“减速”。

    重温国策,温总理多次强调了“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调整结构和管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事实上,这句话揭示了作为决策者考虑经济转型所需支付对价时,必须考量的三个变量之间的联系。经济增长、结构调整、通胀预期三者“平衡”的重要性要高于一切。

    如果说,通胀还只是经济问题时,“权衡”好坏还仅限学术探讨;

    如果说,通胀成为社会问题时,“权衡”好坏就开始涉及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纠葛;

    如果说,通胀走向政治问题时,那么,“权衡”好坏恐怕就会涉及到执政基础的稳定性。

    这将是货币政策“不可承受”之重。


    T O P ↑
“围剿”通胀:农产品涨价已令民众“不安”

    面对31种价格监测商品中近80%价格上涨的现状,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一位官员表示,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中央政府多个部委正在联合制订相关的价格控涨措施。

    最近一段时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已经令民众陷入一种不安的状态。一向以高物价著称的香港,大量生鲜农产品的价格已经低于内地一些大城 市,深圳市民在双休日蜂拥进入香港扫购基本用品。在上海,一个番茄已经卖到1.20元,上海市民只能把习惯食用的番茄蛋汤改为卷心菜汤。

    这股来势凶猛的物价上涨势头,还将直接影响到将于本周公布的10月份CPI数据,有多家机构预测这个月的CPI同比涨幅可达到3.8%-4 %,这将使得上月刚刚因加息而有所缩小的银行储蓄负利率的口子,再一次拉大,短期内启动加息似乎已箭在弦上。民众希望能控制住物价,政府更希望能够控制住 物价。

    多部委酝酿联合制订价格控涨措施,这一消息似乎让民众看到了期待。但是,政府能够出什么招来遏制住这股涨价势头,却是很让人疑惑的。发改委人士表示,这些措施将是多部门联合制订,现在还不便透露。


    T O P ↑
“围剿”通胀:七部门紧急“稳棉”

    针对9月以来国内棉花价格的快速上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稳定棉花市场价格。

    要求切实做好新棉购销工作,维护棉花市场秩序,稳定棉花市场。对于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有关部门要予以严厉查处。

    9月以来受国际市场棉价上涨、部分产区不利气候和市场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国内棉花价格出现快速上涨。郑商所棉花期货1105合约收盘涨幅高达6.29%,至每吨32970元,再创上市以来的新高。新疆的现货棉花价格锐升至每吨29000元。

    今年下半年,棉花被大肆爆炒,虽然有关部门抛售100万吨储备棉,但仍未能遏制其涨势,棉花1105合约在6月30日的收盘价为17280元/吨,截至目前的涨幅为90.8%,几近翻倍。


    T O P ↑
“围剿”通胀:三大期交所联袂“限价”

    继国内两大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先后出台文件监管异常交易后,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期所)于11月5日正式发布《上海期货交易所异常交易监控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

    至此,在短短两周内,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仅剩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商所)尚未出台相关文件。据接近交易所人士透露,此次各大交易所均是应监管层要求而先后出台细化文件。大商所的异常交易监控新规也会慢慢跟进发布。

    更有消息人士透露,监管层近期频繁邀约期货公司相关负责人传达“强化风险管理、维护市场稳定”的意图,以配合多部委联合控制物价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的官员指出,包括发改委在内,多部委正联合制定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近日已派员走访全国各地,调研粮食和工业原料价格。新一轮价格控涨政策,亦会对商品市场炒作进行控制。


    T O P ↑
“围剿”通胀:政府正筹谋“指定房价”

    据悉,有关部委正着手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价格主管部门将可以对房价进行直接行政调控。

    据了解,该办法的核心内容包括:当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时,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省级物价部门有权直接出手限制商品房销售价格,如直接限制利润水平、直接限定销售价格等。

    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评价称,国家有关部门如发改委通过有形之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并不为奇。因为按照现行《价格法》,价格部门采取上述措施完全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价格法》规定有五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其中有三项分别为:一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二是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三是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价格法》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有所尝试。在今年9月1日起实行的《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 法》中就明确规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剧烈波动等异常状态的,价格综合管理部门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公告、会议、书面通知、 约谈等方式给予提醒告诫,对经提醒告诫仍未规范价格行为,违反价格法律法规的,由价格监督执法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早在5月,就有媒体称,发改委正在牵头起草一部比“国十条”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该政策涉及政府在楼市中该起到何种作用。在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意见中,“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栏,住建部为牵头单位,发改委则位列第二。


    T O P ↑
【新视野】 不要与美联储“对着干”

    “Don't fight the Fed.”(不要与联储对着干),是一句时常在华尔街上听到的说法,这是集几代华尔街精英经验及惨痛教训后得出来的锦囊。

    伯南克出手了,不要和他对着干。

    以伯南克为首的联储,于11月3日宣布重启资产购买计划,QE2正式出炉。市场争论联储的6000亿美元流动性注入计划是大过预期还是小过预期,笔者认为这根本是枝节问题。

    6000亿不过是一个概数,如有需要随时可以加码。11月3日联储声明的意义在于,新一轮印钞运动已经启动,流动性狂宴变得更疯狂。

    这次联储会议的重要性,还在于联储设立出一个新的政策平台,藉此影响市场的运作、经济的发展。

    在可预见的未来,笔者估计1000亿美元流动性注入已成为新的政策基准,就像过去央行以25个基点的利率调整作为政策变化的基准。联储每次开会均会根据最新的数据和发展在1000亿之上作出增减,藉此昭示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的解读,引导市场的心理与动向。

    量化宽松以细水长流的形式进入经济生活,影响资金流动性。QE2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政策平台,是联储在利率政策已经弹尽粮绝之后的新的政策工具,QE2的初始规模并不重要。

    当伯南克宣布QE2开始那一刻,他便是过河卒子,注定只能前进,不可后退了。

    如果说QE1乃危机时刻的权宜应急之策,QE2明显是伯南克的个人选择──将流动性过剩常态化。利用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刺激信贷、刺激汇率、 刺激就业、刺激资产价格,以非常规的、激进的政策,不惜后果地避免重蹈日本式通缩的覆辙。伯南克为此赌上了个人的职业生涯,赌上了世界第一央行行长的声 誉。

    那么QE2会不会有效?QE1对平复市场恐慌、稳定金融体系是有效的,但是对加速经济复苏、刺激就业便显得力有不逮。由于银行的借贷功能未 能恢复,联储制造出的天量流动性全部聚集在金融经济层面,实体经济受惠有限。QE2的运作模式与QE1几乎一模一样,笔者难以想象银行为什么突然愿意贷 款,企业为什么突然愿意雇人。

    不过QE2应该会带来新一轮美元贬值。QE2对实体经济的帮助不大,其实伯南克对此心里是有数的,只是他的面前只有一个控制钮,除了印钞票 外,没有其它货币政策选择。而美国的财政扩张已经越来越不可持续,更不得人心。QE2通过大量增加美元的流通数量,起码可以拉低美元汇率,这样既可减轻债 务负担,又能吸引海外资金,还利于出口。联储在引导美元有序下滑的意图和步骤,在笔者看来相当清晰。

    美元是否继续走低、贬值多少、多久,不尽取决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取决于经济(尤其是就业)恢复的情况,更取决于其它国家的政策取态。 QE2出炉后,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并未推出自己的量化宽松政策来反制美国。但是美元一路走贬,对日本、德国出口 影响颇大,相信几个大的发达国家采取制衡措施只是时间的问题。中期看来美元转势可能并非源自QE2退出,而是其它国家出事(如日本出口、欧洲债务)。

    QE2对市场,不啻为一剂强心针。美元贬值利好几乎所有的风险资产。量化宽松下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基本消失,迫使资金攀爬风险曲线以寻求回 报。流动性过剩,对市场参与者带来增杠杆的空间。美元套利交易鹊起,令商品、农产品及商品货币飞腾。超低按揭利率支持下,新兴国家房地产受到追逐。从黄金 到垃圾债券,从商品到ETF,从中国到巴西,从澳元到棉花,低资金成本带来炽热的投机炒作。

    联储将QE2与就业、通货膨胀挂钩,意味着超宽松的货币环境会长期维持下去。美国的就业市场,根本就存在着结构性错位,就业机会其实在上 升,但是失业人士的技能、经验并不符合要求。相信美国3-4年内难以回到5.5%的失业率。就业市场不改善,工资比重颇高的美国CPI便难大涨。估计 QE2三年内都难退出,出现QE3、QE4的可能性也不低。

    QE2的特点是,细水长流。6000亿美元的初始扩张验证了“细水”,联储在今后会用缓慢、稳定的货币扩张堆积出“长流”,最终的总额可能相当地惊人。

    联储正在举办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流动性派对,所有人都被邀请参加。Don't fight the Fed, join it。不要与联储对着干,去参加他的流动性狂宴,不过同时小心宿醉后的头痛。


    T O P ↑
【新闻观察】 中国“围城”:人想出去,钱要进来

    第三拨更大规模的移民潮来袭,就像朝新兴国家奔涌而来的热钱,挡也挡不住。不同的是,前者是要往外跑,后者是千方百计往里钻。各种数据显示,近年来投资移民申请人数较2008年增长数倍,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正成为我国大多数投资移民的目标国家。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么多人在我国经济日益向上的时候,奔向国外投资移民?

专业精英及富人移民国外的动机是什么?

    一是提高“幸福感”指数。不少中国移民认为,国内的自然环境,空气和水的质量与美国相比差距大,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时有出现,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健全。在国内生活,激烈的竞争、强烈的危机感和焦虑情绪导致个人"幸福感"降低,而美国相对稳定、平静、有秩序的生活成为他们的选择。

    二是对“平等”的向往。很多此前在国内从事商业活动的中国移民说,国内一定程度存在机会不平等、办事靠关系、政策连贯性不够等问题。

    三是为了下一代。多数中国移民认为,到了美国子女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美国,如果不选择私立学校,移民子女可以享受免费的基础教育。这也成为美国吸引中国移民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是享受“超国民待遇”。作为手持美国护照的美国公民,出国经商、旅游和探亲相对更为方便,很多国家对美国公民“网开一面”,甚至免签证。

把“二奶”以“高管”名义送到美国

    有些则借“亲属高管”、“生育移民”、“留学洗钱”等“灰色”途径转移财富。

    一是亲属高管。美国政府为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发L-1签证,主要发放对象为外国公司在美国所设分公司的经理人员或行政主管。一些中国企业的领导和私营企业主通过这一渠道,将自己的亲属甚至“二奶”等以“高管”名义送到美国并获得永久居留身份。

    二是“生育”移民。由于美国在新生儿国籍问题上实行“出生地原则”,据悉,仅美国加州专门接待中国产妇的月子中心就有数十家,这些月子中心为来美的中国产妇提供办理签证、机场接送、联系医院以及孩子出生后办理出生证、美国护照等一条龙服务,一般收费在2万美元左右。

    三是留学“洗钱”。现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赴美自费留学,其中一些并非在美国正规大学就读,他们在国内的亲属却可能利用宽松的外汇管理政策,将大笔资金以资助留学之名汇往国外。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的一位官员说,中国宜冷静和理性地看待中国富人热衷移民美国现象。因为这是中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在不断与国际接轨、愈加自信和成熟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而且国与国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军事、外交和科技等领域,也包括吸引人才和资金等方面。


    T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