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讨论录二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20:33

哲学讨论录二十

(2009-03-28 22:56:17)转载 标签:

杂谈

二十

  关于自在之物,康德谈了很多,康德的见解并不是不可拓展的。例如,黑格尔就以心灵规律就是自然规律进一步导向了“绝对理念”,并以他的“绝对理念”取消了康德的“自在之物”。恩格斯以实验和工业的成果,变“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从而使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完结了。这里且不论黑格尔和恩格斯的见解是否正确,只是说,我们对康德的“自在之物”是可以进行探讨和提出不同的见解的。
      在我看来,“自在之物”的存在,既包含了客体,亦包含了主体。例如,你,作为主体,亦是一种自在之物。当然,如果你信仰上帝就另当别论了,因为你可以说,人不是天赋之物,而是上帝用泥土捏出来的。无论是我们的主体,还是客体,都是天赋自物,都是自在之物。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说自从人类出现,自然界界分出了主体和客体,自在之物就是一个主客体的建构,我们关于世界的认知建构就是主客观的共建。
    “自在之物”不依赖主体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是这个见解,即,物自体不依赖我们的主体。但是更深入的思考,并通过海格德尔存在论的讨论,我感到原有的见解是有问题的。首先,当我问:“自在之物”不依赖主体吗?这个问题的发问和发问者的本身难道不是一种存在吗?!如果没有发问和发问者的这个主体,还会有:“自在之物不依赖主体吗?”这个问题的发问的出现和存在吗?!其次,“自在之物”是一个概念之物,或是一个信念的实在,离开了我们的主体还会有“自在之物”这个概念之物,或信念之物吗?!因此,无论从天赋之物的角度说,还是从概念建构的角度说,无论自在之物是作为天赋之物还是概念之物,都是和主体相关的。都是主客体共同建构的。我的这个见解和康德的见解确是不同。我想哲学总是不能停留在原点上,是可以进行新的思想穿越的,这才是哲学的灵魂。至于我的见解是否能确立,当然是可以提出不同见解的。如果你认为“自在之物”是康德的专利,一切都必须按照康德的框架来理解,那也是一种见解。
     按照黑格尔的见解,“自在之物”并不是超越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自在的概念,不存在在存在之后还有个自在之物。你认为自在之物是世界一切存在的基石,在概念上犯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逻辑错误。请仔细想想,“存在”是什么,或存在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你的“自在之物”是存在吗,如果你的“自在之物”是存在,那么,它又如何能够成为存在的基石呢?!难道可以说,存在的基石就是存在吗?!或者说一种存在高于一切存在吗?!显然,你所断然的“自在之物是世界一切存在的基石”是一点也经不起严谨的逻辑推敲的。此外,你一直将主体与自在之物分离,可是在这里你却偷偷地把主体塞进了自在之物。请问,主体是一种存在吗?你的一切存在包括主体的存在吗?既然你说自在之物是世界一切存在的基石,那么,自在之物这个基石是否也是主体这个存在的基石?!

  其实,康德早就告诉我们,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就是一种结构,一种成品,在制造它的过程中,心灵提供了模板,物质提供了刺激,两者同等重要。也就是说,无论离开了主体,还是客体,我们都不能进行认识的建构和制造。我非常赞成康德的这个见解,并由此提出我的主客观化合和主客体共建的见解,并进一步认为,我们的心灵方式亦是在主客观化合和主客体共建的长期的实践和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