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怀志禅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48:14
石头怀志庵主
南岳石头怀志庵主,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俗姓吴,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人。十四岁从智慧院宝偁(cheng)禅师出家,二十二岁试经得度,后讲习经论,长达十二年之久,深得宿学之敬慕。他曾经想会通诸宗之法义,以正一代时教。
一日,有一位禅者问他:“杜顺乃贤首宗祖师也,谈法身则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此偈合归天台何义邪?”
怀志庵主被问得无言以对。从此他便放弃讲经,游方参学。
怀志庵主后至洞山,投克文真净禅师座下请益。
初礼真净禅师,怀志庵主便问:“古人一喝不作一喝用,意旨如何?”
真净禅师一听,便呵斥。怀志庵主正要退出,真净禅师却笑着招呼道:“浙子斋后游山好!”
怀志庵主一听,忽然领悟。
于是他便留在真净禅师座下继续请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辞去。
临行前,真净禅师告诉他:“子所造虽逸格,惜缘不胜耳。”
怀志庵主当即明白了真净禅师的言外之意。
此后,怀志庵主便到南岳石头,卓庵隐居二十余年,不与世人相来往,即便是士大夫登门拜访,亦不稍顾。诸方信众虽竭力邀请他出世接众,但是都遭到了怀志庵主的婉言谢绝。
怀志庵主曾有一首偈子,描写了他的隐居生活:
“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
曾有人问怀志庵主:“住山多年,有何旨趣?”
怀志庵主道:“山中住,独掩柴门无别趣。三个柴头品字煨,不用援毫文彩露。”
北宋徽宗崇宁改元(1102)冬,怀志庵主曳杖到龙安。从悦禅师曾在此住过。当地的人想留他住山,却没有留成。
第二年六月三十那一天,怀志庵主问侍者:“早暮?”
侍者道:“已夕矣。”
怀志庵主便笑道:“梦境相逢,我睡已觉。汝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说完便于最乐堂示寂。
石头怀志禅师(1039—1103年),南岳怀让派下第十四世法嗣,宋朝婺州金华人,俗姓吴。年幼的怀志就心怀出世之志,十四岁时礼拜智能院的宝称禅师为师父,从此在宝称座下参禅。二十二岁,经过严密的考功之后,终于披剃出家。后于1103年坐化于蒲团,世寿六十四岁(宋仁宗宝元二年至宋徽宗崇宁二年),戒腊四十三。
宋.石头怀志悟道诗  《嘉泰普灯录》卷七
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菴。
石头怀志(一○四○——一一○三),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浙江金华人。得法于宝峰克文。示寂前,以“梦境相逢,我睡已觉,汝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示侍僧。
南岳石头志庵主公讳怀志、出于婺州金华吴氏。性夷粹、聪警绝人。年十四、去依智慧院宝称为童子。二十二试所习落发。预讲肆十二年。宿学争下之。尝欲会通诸宗异义、为书传世。以端正一代时教之本意。有禅者问曰。杜顺乃贤首宗祖师也。而谈法身、则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此偈合归天台何义耶。志不能对。即行游方。晚至洞山、谒真净文禅师。问、古人一喝、不作一喝用。意旨如何。文公呵叱之。志趋出。文笑呼曰、浙子、斋後游山好。志领悟。久之辞去。真净曰、子禅虽逸格、惜缘不胜耳。志识其意、拜赐而行。至袁州。州人请居杨岐、挽留之。掣肘而去、游湘上。潭牧闻其名、请居上封北禅、皆不受。庵於衡岳二十馀年。士大夫经由、造其居、不甚顾答。人问其故。曰、彼富贵人、辩博多闻。我粥饭僧耳。口吻迟钝、无可说。自然憨痴去。有偈曰、万机俱能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又问曰、师住山多年、有何旨趣。对曰、山中住、独掩柴门无别趣。三块柴头品字煨。不用援毫文彩露。崇宁元年冬。遍辞山中之人、曳杖径去。留之不可。曰、龙安照禅师、吾友也。偶念见之耳。龙安闻其肯、来使人自长沙迎之。居于最乐堂。明年六月晦、问侍者日早莫。曰、已夕矣。笑曰、梦境相逢、我睡已觉。汝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言讫而寂。茶毗收骨石、塔于乳峰之下。阅世六十四年、坐四十三夏。
赞曰、石头道人、以夷粹之资、入道稳实。其去新丰、而游湘西也。以水声林影自娱。谨守其师之言、不为世用。譬之云行鸟飞、初无留碍。故当时公卿贵人、莫能亲疏之。岂常人哉。彼视咿嗄取容、卖佛祖以渔利者。顾不太息耶。甘露灭、既论撰其出处之详。又列之林间录中。盖有所激云耳。补禅林僧宝传终。【补禅林僧宝传舟峰庵沙门庆老撰】
【南岳石头志庵主〔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公讳怀志,出于务州金华吴氏。性夷粹,聪警绝人。年十四,去依智能院宝称为童子。二十二试所习落发。预讲肆十二年。宿学争下之。尝欲会通诸宗异义,为书传世。以端正一代时教之本意。有禅者问曰:杜顺乃贤首宗祖师也。而谈法身,则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此偈合归天台何义耶。志不能对。即行游方。晚至洞山,谒真净文禅师。问,古人一喝,不作一喝用。意旨如何。文公呵叱之。志趋出。文笑呼曰:浙子,斋后游山好。志领悟。久之辞去。真净曰:子禅虽逸格,惜缘不胜耳。志识其意,拜赐而行。至袁州。州人请居杨岐,挽留之。掣肘而去,游湘上。潭牧闻其名,请居上封北禅,皆不受。庵于衡岳二十余年。士大夫经由,造其居,不甚顾答。人问其故。曰:彼富贵人,辩博多闻。我粥饭僧耳。口吻迟钝,无可说。自然憨痴去。有偈曰:万机俱能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又问曰:师住山多年,有何旨趣。对曰:山中住,独掩柴门无别趣。三块柴头品字煨。不用援毫文彩露。崇宁元年冬。遍辞山中之人,曳杖径去。留之不可。曰:龙安照禅师,吾友也。偶念见之耳。龙安闻其旨,来使人自长沙迎之。居于最乐堂。明年六月晦,问侍者日早莫。曰:已夕矣。笑曰:梦境相逢,我睡已觉。汝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言讫而寂。茶毘收骨石,塔于乳峰之下。阅世六十四年,坐四十三夏。
〔惠洪〕赞曰:石头道人,以夷粹之资,入道稳实。其去新丰,而游湘西也。以水声林影自娱。谨守其师之言,不为世用。譬之云行鸟飞,初无留碍。故当时公卿贵人,莫能亲疏之。岂常人哉。彼视咿嗄取容,卖佛祖以渔利者。顾不太息耶。甘露灭,既论撰其出处之详。又列之林间录中。盖有所激云耳。
青山绿水是吾家
依 空
万机休罢付痴憨,
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
几生梦在绿萝庵。
《维摩诘经》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熄灭一切嗔痴渴爱,妄想无明,自然不滞不染,云游自在,飘然与万化冥合,与糜鹿为侣。
石头怀志禅师(1039—1103年),南岳怀让派下第十四世法嗣,宋朝婺州金华人,俗姓吴。
年幼的怀志就心怀出世之志,十四岁时礼拜智能院的宝称禅师为师父,从此在宝称座下参禅。二十二岁,经过严密的考功之后,终于披剃出家。
怀志辩才无碍,学兼八宗,为十方释子所敬重,各地请他讲经说法的人非常多。出家后,便于天下丛林大转法轮,作狮子吼,前后达十二年之久,四海来请益佛法的缁信不绝于途。怀志有心将大乘各宗的教义会通融和,以端正一代的时教,因此对于贤首、天台二宗的教判,特别下功夫钻研。有一天,一位禅者慕名来请教:
“听说禅师你对于华严、天台的教理有深厚的造诣?”
“学人略通一二。”怀志谦逊地回答。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禅者睑上闪烁着诡异的笑意。
“有什么疑情,但问无妨。”怀志笃定地回答。
“华严宗的初祖杜顺禅师谈到佛的法身的时候,就说:‘怀州的牛吃稻麦,益州的马却肚子胀’。这首偈语不知道和天台宗的什么教义相贯通?”
怀志冷不防禅者有此一问,哑口无言,无法应答,于是把经箧收藏起来,芒鞋竹杖云游四海,参访高禅,要寻找那经典文字以外的答案。有一天,来到了洞山,去拜谒真净文禅师道:
“请问禅师,当古人一喝不作一喝用的时候,究竟有什么含意?”
真净禅师听了,向怀志招手说:“仁者,你过来!”
怀志趋身走到真净的座前,真净禅师突然天坼地裂地大喝一声,然后问道:“你了解吗?”
怀志言下憬然省悟,毕恭毕敬礼拜真净禅师,真净禅师语意深长说道:“你的禀质虽然隽逸聪颖,可惜因缘不契合,你要好自为之,照顾自性家业。”
怀志辞别真净禅师,一心想寻找清净的石窟草庵,好好参究自家本来面目。一路来到了袁州,袁州的信众请他驻锡杨岐,弘扬禅宗,接引十方学人,怀志坚辞不就。后来游于湘水,州牧仰慕怀志高行,请他挂单止对,教化群机,但是怀志都予以婉拒,并且结草于南岳,二十年间木食草衣、烟霞相伴,不下衡山。其间有不少的士大夫千里迢迢来造访他的山居,请怀志下山拥抱众生,但是怀志都拒之于门外,甚至不与应答。有人问禅师何以如此无情拒绝大众盛意,怀志淡然回答说:
“这些士大夫们,个个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他们博闻强记,世智辩聪滔滔不绝,我只不过是一个云居山野的粥饭僧罢了,我口舌迟钝,心智憨痴,无法结交如此富贵朋友。”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且做了一首诗偈说:
万机休罢付痴憨,
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
几生梦在绿萝庵。
有人又问怀志禅师道:
“禅师!你住在南岳有多少年了,有什么体会吗?”
“我在此山中,只见青山转黄,枯草变绿,不知春秋究竟过了多少。我每日独掩柴门,迎接山岚,别无其它的旨趣;天寒的时候,把柴薪堆成品字模样来燃烧,自然绘成庄严道场,不用假借毫文彩露来装饰。”
怀志禅师一派有“久在樊笼里,始得返自然”的天真古朴气度。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冬天,怀志告别山中的父老,曳引竹杖别去衡山,大家依依不舍挽留他住山,怀志洒然笑道:
“感谢各位的美意,我很想念我的同参道友龙安照禅师,我要到长沙去拜访他。”
龙安禅师听说怀志下南岳,往长沙来探望自己,喜出望外,赶快叫徒弟前去迎接,并且把怀志安单在最乐堂,二人朝夕论禅,亦师亦友。崇宁二年(1103年)六月,一日傍晚,怀志从禅坐中出定,抬眼望望昏蒙的天色,问侍者道:“天亮了吗?”
“报告禅师!已经日薄西山了。”侍者恭敬地回答。
“喔!太阳已经下山了!刚才我在梦境里与祖师相逢,我的睡梦已醒觉,你今后切莫辜负了十方丛林,如此便是报答浩瀚的佛恩。”怀志禅师平静地咐嘱侍者,语毕,坐化于蒲团,世寿六十四岁(宋仁宗宝元二年至宋徽宗崇宁二年),戒腊四十三。
人活在世上为了赢得所爱,往往用尽种种的心机去巧取豪夺,虽然摄取到了自己的欲求,但是却也被自设的机用所击缚。如果有一天人生不必再如商场般尔虞我诈,各怀心机,或如战场般血腥残酷,危机四伏,便是一片祥和宁静的世界。在禅师看来,一切妄想分别的机用是愚昧可笑的,熄灭有相有为的机用,如同香严禅师所说的“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便能与万物泯合,与糜鹿为友而同游绿水之间,枕疏石而徜徉青山怀抱,享受“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不思他,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吾家”的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