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公禅师劝世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17:41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
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
朝走西、暮走东,人生恰似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一场辛苦一场空。
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
从头仔细看将起,便是南柯一梦中。
不信但看桃李树,花开能有几时红。
直饶做到公卿相,死后还归泥土中。
身归土、气随风,一片顽皮裹臭脓。
败坏不如猪狗相,何不当初问志公。
生有一、死无二,休向人前跨伶俐。
在生置下万顷田,死后只得三步地。
宽八尺、长丈二,仔细思量真个是。
若人死后带得去,志公与你亲书契。
心字笑呵呵,工夫不用多。一勾如月样,二点有偏颇。
禽畜皆由此,成佛也是他。世人高著眼,一点是弥陀。
天地覆载我   多生消不得   父母养育我   终身报不得
人人愿百岁   个个求不得   个个要富贵   勉强求不得
终日事茫茫   要闲闲不得   直待老来时   万事做不得
道理十分明   说得行不得   头须白茫茫   要黑黑不得
好事都该做   钱财舍不得   骗积起家财   子孙守不得
无常二字到   个个免不得   切莫结冤仇   累世解不得
咽喉三寸气   断了接不得   心下千般事   对人说不得
鬼判来拿时   半刻推不得   大小哭啼啼   有耳听不得
骨肉正团圆   要留留不得   冤家相遇时   有路躲不得
相识若干人   有眼认不得   气断不多时   容颜看不得
四大冷如冰   浑身动不得   六片棺材木   人人少不得
家资千万贯   临行带不得   空手见阎王   有钱用不得
思量懊悔迟   要回回不得   未曾过七日   鼻孔闻不得
阎王不顺情   佛也救不得   灵前好供养   起来吃不得
从前不肯修   而今说不得   经典积高山   无缘看不得
黄泉独自行   儿女伴不得   不孝忤逆儿   天地容不得
酒醉打死人   醒了悔不得   王法重如山   犯了饶不得
自作还自受   别人替不得   尔若做好人   他人分不得
修行证果时   六亲俱度得
劝你修桥砌路及放生,有也无。祸事临门使万千。无也有。
看经念佛修因果,不得闲。有日阎王寄信来,忙也去。
中峰国师净土偈
报君今日是初一 前月因循又过讫 请君从此念弥陀 如救头然须跳出
报君今日是初二 此身莫作千年计 置得田园百万顷 死后只埋六尺地
报君今日是初三 本性弥陀正好参 参去参来参得透 超生脱死有何难
报君今日是初四 中国难生佛难值 为人若不念弥陀 如到宝山空手去
报君今日是初五 弥陀一句无今古 生前若不早皈依 死后徒劳叫冤苦
报君今日是初六 劝君休吃众生肉 吃他八两还半斤 阎王且是无面目
报君今日是初七 日用头头要真实 真实不使使虚花 阴司铁棒教谁吃
报君今日是初八 要念弥陀须戒杀 汝杀他时他杀汝 轮回路上如油滑
报君今日是初九 求生净土须戒酒 若还把酒劝僧尼 五百劫中无脚手
报君今日是初十 百岁光阴如箭急 身安若不念弥陀 有病来时悔不及
报君今日是十一 前路茫茫黑如漆 自家主见不分明 失却此身何处觅
报君今日是十二 得势之时休使势 饶君一箭到天边 力尽元来还落地
报君今日是十三 切莫将身入闹蓝 一个利名烦恼海 何妨却与别人担
报君今日是十四 日用多行方便事 弥陀处处放光明 岂分俗舍并僧寺
报君今日是十五 遥观落日如悬鼓 收拾身心归去来 莲花世界无诸苦
报君今日是十六 念佛须当戒淫欲 淫欲断时生死断 便是如来亲眷属
报君今日是十七 谁无一灾并半疾 杀猪杀羊祭祈神 雪上加霜讨苦吃
报君今日是十八 弥陀念得口头滑 念得口头是心头 自家生死连根拔
报君今日是十九 早访明师寻善友 莫教一盲引众盲 牵向轮回道路上
报君今日是二十 朝富暮贫难保得 快乐有钱作好事 莫待无钱叫可惜
报君今日是廿一 父母在堂莫忤逆 敬他便是敬弥陀 死后哭他有何益
报君今日是廿二 莫与儿孙生巧计 有朝一日阎王请 十个儿孙也难替
报君今日是廿三 他短我长不须谈 一心念佛求成道 莫学呆郎看戏衫
报君今日是廿四 一个心主休放恣 提起分明有万般 放下元来无一事
报君今日是廿五 念佛参禅戴角虎 现世便得为人师 来世应当作佛祖
报君今日是廿六 熟处放生生处熟 自家行得劝人行 便是如来亲付嘱
报君今日是廿七 过了一日又一日 今朝又等到来朝 火宅如何跳得出
报君今日是廿八 莫道修行心未达 但闻一念不能忘 便是人间活菩萨
报君今日是廿九 娘生屋子看看朽 主人若不自惺惺 如何出得阎王手
报君今日是三十 月尽明朝又初一 识得弥陀念念空 摩诃般若波罗蜜
永明禅师劝世念佛
浮世生身事若何   犹如春燕垒巢窠   波波役役营家计   不如随分念弥陀
文章俊辩应高科   朱紫荣身志气多   高官谁免无常至   不如方便念弥陀
飞枪走射势难过   骏马骑来疾似梭   力敌万夫输老病   不如习善念弥陀
富贵资财不厌多   朝昏计算恐差讹   忧烦不觉头如雪   不如知足念弥陀
音声清响善讴歌   一曲新词格调和   直饶唱得行云坠   不如净口念弥陀
柳眉星眼赛嫦娥   玉体时新著绮罗   华容岂可长年少   不如及早念弥陀
棋夸敌国智谋多   打劫争先在切磋   光阴大半因兹废   不如端坐念弥陀
商人经纪最奔波   远地他乡到处过   江湖风浪危中险   不如归去念弥陀
惯会官方损陷他   巧装词讼逞喽罗   家财渐破招人怨   不如省事念弥陀
杀业冤家渐积多   将何情理见阎罗   劝君一路超生法   不如知悔念弥陀
普庵祖师戒杀文
堪叹诸人不较量,却将造罪当烧香。处处神坛社庙,尽是作业之场。个个烧鹅煮鸭,每每宰杀猪羊。巧者持刀出血,拙者便去烧汤。向前起来下手,推毛破肚搜肠。煮得半生半熟,诸人斗割分张。一似夜叉罗刹,犹如虎豹豺狼。祭赛邪神野鬼,正神岂肯来尝。鬼又何曾饱满,反遭触犯天堂。猫儿无人杀吃,收拾被下安藏。猪羊广有人杀,只见成队成行。禽畜时时遭戮,杀者定去承当。因此三荒雨旱,为人岂不思量。若要报答天地,除非斋戒贤良。诸仁者:杀他一命还他杀,一念回光免祸殃。偈曰:畜生本是人来做,人畜轮回古到今。不要披毛并戴角,劝君休使畜生心。
佛印禅师戒杀文
鳞甲羽毛诸品类,众生与佛心无二。只为当初错用心,致使今生头角异。
水中游、林里戏,何忍将来充日计。须臾活杀在砧床,口不能言眼还观。
或捶磕、或刀刺,牵入镬汤深可畏。推毛将羽刮皮鳞,剖脊剜心犹吐气。
美食可喉夸好味,劝子劝妻同啖食。只知恣意纵无明,不惧阴司毫发记。
命才终、冤业至,面对阎王怎改讳。从头一一报无差,炉炭镬汤何处避。
劝贤豪、须戒忌,莫把众生当容易。贪他一脔须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上品会。
庆生报本戒杀文
真歇禅师作
人之生日到来 应当持斋戒杀 或是买命放生 或是诵经念佛
修桥砌路施茶 随意奉行善事 报答生身父母 乳哺三年大德
今日长大成人 当报四恩惠泽 大圣三复叮咛 我且拈来作则
堂上有佛二尊 懊恼世人不识 不用金彩装成 亦非旃檀雕刻
但看现在爹娘 便是观音弥勒 但能孝敬得他 何须别作功德
多见世人不依 反杀生灵造作 迎宾待客安排 恣意欢喜饮嚼
堂上聚集亲朋 堂下喧喧鼓乐 恣其一世奢华 不觉千生堕落
一朝命尽报终 索命冤家寻捉 直饶抵讳分舒 其奈鬼神执缚
或上刀山剑树 或入焰炉沸镬 依次偿他宿债 却被刀伤斧斫
此时痛苦自当 人情都使不著 纵然受苦出期 未免透入别壳
若非啣铁负鞍 必定披毛戴角 奉劝诸善男女 各自回头自度
何如改悔身心 庶免沉沦三恶 若教错却路头 万劫难为转脚
但念阿弥陀佛 求生西方极乐
利益亡人戒杀文
问曰:为亡人追修冥福,乃是忏悔生前罪业,追修殁后津梁;或为出丧殡葬,或为寄库化灵,多见有人杀生害命,以为超荐者何也?
答曰:地藏经云,阎浮提人,命终之后,甚勿杀害,拜祭鬼神,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亡人,在生修善,应得超升,遇此阳眷杀生,反落恶道,何况不修之人。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故寒山云,昨日方设斋,今朝宰六畜,一度造天堂,百度造地狱。苦哉痛哉!既为子孙者,其心安乎?其理当乎?企高贤者鉴之转劝,亦复功德无量。
诫烧冲天护生文
问:作蒙山焰口,已是济物利生之功德,为何烧冲天伤害生命之类若干,此有出处否?
答曰:吾为此事,细观焰口注文,并无出处,甚为有损无益也。三教经书,以好生为德,以爱护生命,为慈悲种子。岂不闻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汝今既作佛事,为求福故,立此冲天彻夜烧然,伤害生命,不知几何,漫道无福,诚为有罪。我今奉劝惜福者,切宜禁止。须用灯笼护生,功德至大矣。
诫施食饭粥不得倾在污地
问:每见人将施食清净饭粥倾在污地,令人一见,心生讥嫌者如何?
答曰:此事甚为大错,奈缘僧道不理其事,未尝教人,如法散去。今准施食仪,当施此食时,不得散于桃树、柳树之下,鬼神惧怕。当散于洁净石上,或置石台上或散于长流水中可也。再者凡诸佛圣坛中,不得以酒供佛,熏污经像。佛尚戒人勿饮,人何著佛而吃?岂非朦胧太甚也!
问:世人无故,除灭蚊虫蚤虱之类,飞空著地细微众生,故意杀害,不以为过者何也?
答曰:世俗之行,且置勿论,颇见持斋守戒者而恒故杀,何以故?不看经律,不信佛言,蠢动含灵,皆有佛性。《戒经》云:一切万般虫蚁,是人作业之报身。经云:冬月生虱,竹筒盛之,棉絮暖之,垢腻养之,春暖放之,其余之类,方便救之。古云:误杀误伤,尚有余殃,故杀故伤,命当填偿。经云:不信佛言难出世,毁谤正法堕沉沦。此语真重矣。
链接: 宝志禅师
宝志禅师塑像
宝志禅师(418--514),亦称保志,南北朝齐、梁时高僧,金城(今甘肃兰州)人,俗姓朱。
目录[隐藏]
传闻轶事历史记录荣誉附:《志公和尚大乘赞》十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传闻轶事历史记录荣誉附:《志公和尚大乘赞》十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传闻轶事
相传一位朱姓妇人听见鹰巢中婴儿啼哭声,从树上把他抱下,扶养长大,所以经中描述他的长相说:“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此外,志公一生的事迹也充满着传奇色彩,例如以丹青驰誉于南朝的张僧繇,曾受梁武帝的诏请,为宝志禅师画像,宝志一时兴起,以指端轻轻地朝面门一剺,竟现出十二面观音像,妙相殊丽,或慈或悲。使素有第一佛像画家之称的僧繇,竟无法成笔。世人除了称宝志为禅师外,因为他的种种神迹及慈悲行,亦尊称他为宝志公、志公或宝志大士。
历史记录
宝志禅师七岁时,追随僧检出家,善于修习禅观,集三论宗大成的嘉祥吉藏的师父法朗,就曾经向宝志禅师学习禅法。在刘宋泰始初年,宝志禅师的行迹忽然僻异,居无定所,饮食也无定时,经常长发赤足,手执锡杖,上挂剪刀、拂扇、镜子等物,游行于街头巷尾间。
齐建元年间,宝志禅师更是屡现神迹,几天不进食,也不觉得饥饿;又常讲一些他人不能理解的话,但事后发现他所说的话都一一应验了,所以江东一带的官员、百姓都很尊崇他。可是齐武帝却认为宝志禅师妖言惑众,于是将他囚禁在牢狱之中。神奇的是,人们仍旧见到他在街市上游走,前往探监时,却又看见他的确是在牢狱中。一日,宝志禅师对狱卒说:“门外有人用金钵盛饭来,你赶快去取!”狱卒犹豫地走到狱外一瞧,果真是文慧太子送饭来给宝志禅师。当这件事传到齐武帝的耳中,他才将宝志禅师迎入宫中,居于后堂,但仍然禁止他自由出入。
直到齐亡,梁武帝即位,立刻下诏:“大士宝志,迹拘尘垢,游甚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之上;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岂可以俗法常情空相疑忌?自今中外,任使宣化。”在两位武帝之间,地位截然不同的宝志禅师,从此悠然自在,游化世间。他与梁武帝之间的事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这是形容佛教法服海青缝合的广袖。据说广袖的缝合,便是宝志禅师的杰作。梁武帝信佛虔诚,然而夫人郗氏却是生性忌妒,不信佛法。某日,郗氏准备了许多肉包子,请宝志禅师及其弟子们前来应供,心想:“和尚们若吃了肉包子,便是犯戒;若拒绝不吃,便是违逆后旨。”想要陷僧众于两难之中。宝志禅师早已知晓郗氏心怀不轨,在临行前,要众僧将海青广袖的袖口缝合,袖筒中暗藏馒头。当入宫应供时,一手把包子放进空袖筒内,一手取出馒头来吃,终使郗氏的诡计无法得逞。
梁武帝曾经藉由志公禅师的神通力,见到地狱众生的种种苦相,宝志公告诉他,钟声可使地狱众生暂免受苦。武帝于是下诏天下寺院,击钟之时,要舒缓其声。又梁武帝在即位之初,采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政,宝志公透过神通力,让梁武帝亲眼见到先王在地下受苦的怵目惊心惨状,终于废除锥刀之刑。这无非是以宗教力量影响君王,令行仁政,以发扬佛教慈悲的宗旨。
荣誉
宝志禅师圆寂后,梁武帝为他兴建开善寺,并在锺山立塔纪念。宝志禅师留下许多赞颂诗偈,收在《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分别是:<志公和尚大乘赞>十首、<志公和尚十二时颂>十二首和<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其中<志公和尚十四科颂>中的菩提烦恼不二、持犯不二、佛与众生不二、事理不二、静乱不二、善恶不二、色空不二、生死不二、断除不二、真俗不二、解缚不二、境照不二、运用无碍、迷悟不二等,最能显示这位神异禅师洒脱自在的本地风光。
志公和尚大乘赞》十首
(一)
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
若欲悟道真体,莫除声色言语。
言语即是大道,不假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
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
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
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
生死业常随身,黑暗狱中未晓。
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
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
但能不起吾我,涅盘法食常饱。
(二)
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
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
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
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
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
烦恼 因心有故,无心烦恼何居。
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梦时梦中造作,觉时觉境都无。
翻思觉时与梦,颠倒二见不殊。
改迷取觉求利,何异贩卖商徒。
动静两亡常寂,自然契合真如。
若言众生异佛,迢迢与佛常疏。
佛与众生不二,自然究竟无余。
(三)
法性本来常寂,荡荡无有边畔。
安心取舍之间,被他二境回换。
敛容入定坐禅,摄境安心觉观。
机关木人修道,何时得达被岸。
诸法本空无著,境似浮云会散。
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热病得汗。
无智人前莫说,打尔色身星散。
(四)
报尔众生直道,非有即是非无。
非有非无不二,何须对有论虚。
有无妄心立号,一破一个不居。
两名由尔情作,无情即本真如。
若欲存情觅佛,将网山上罗鱼。
徒费功夫无益,几许枉用工夫。
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
一切不憎不爱,遮个烦恼须除。
除之则须除身,除身无佛无因。
无佛无因可得,自然无法无人。
(五)
大道不由行得,说行权为凡愚。
得理返观于行,始知枉用工夫。
未悟圆通大理,要须言行相扶。
不得执他知解,回光返本全无。
有谁解会此说,教君向己推求。
自见昔时罪过,除却五欲疮疣。
解脱逍遥自在,随方贱卖风流。
谁是发心买者, 亦得似我无忧。
(六)
内见外见总恶,佛道魔道俱错。
被此二大波旬,便即厌苦求乐。
生死悟本体空,佛魔何处安着。
只由妄情分别,前身后身孤薄。
轮回六道不停,结业不能除却。
所以流浪生死,皆由横生经略。
身本虚无不实,返本是谁斟酌。
有无我自能为,不劳妄心卜度。
众生身同太虚,烦恼何处安着。
但无一切希求,烦恼自然消落。
(七)
可笑众生蠢蠢,各执一般异见。
但欲傍鏊求饼,不解返本观面。
面是正邪之本,由人造作百变。
所须任意纵横,不假偏耽爱恋。
无著即是解脱,有求又遭罗羂。
慈心一切平等,真即菩提自现。
若怀彼我二心,对面不见佛面。
(八)
世间几许痴人,将道复欲求道。
广寻诸义纷纭,自救己身不了。
专寻他文乱说,自称至理妙好。
徒劳一生虚过,永劫沉沦生老。
浊爱缠心不舍,清净智心自恼。
真如 法界丛林,返作荆棘荒草。
但执黄叶为金,不悟弃金求宝。
所以失念狂走,强力装持相好。
口内诵经诵论,心里寻常枯槁。
一朝觉本心空,具足真如不少。
(九)
声闻心心断惑,能断之心是贼。
贼贼递相除遣,何时了本语默。
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
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
头陀阿练苦行,希望后身功德。
希望即是隔圣,大道何由可得。
譬如梦里度河,船师度过河北。
忽觉床上安眠,失却度船轨则。
船师及彼度人,两个本不相识。
众生迷倒羁绊,往来三界疲极。
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
(十)
悟解即是菩提,了本无有阶梯。
堪叹凡夫伛偻,八十不能跋蹄。
徒劳一生虚过,不觉日月迁移。
向上看他师口,恰似失奶孩儿。
道俗峥嵘聚集,终日听他死语。
不观己身无常,心行贪如狼虎。
堪磋二乘狭劣,要须摧伏六府。
不食酒肉五辛,邪眼看他饮咀。
更有邪行猖狂,修气不食盐醋。
若悟上乘至真,不假分别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