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霜庆诸禅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27:10
石霜庆诸禅师悟道因缘
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石霜山庆诸禅师,道吾宗智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庐陵(今江西吉安)新淦(gan,今江西清江县)人。十三岁时依洪州西山绍銮禅师落发,二十三岁赴嵩岳受具足戒,后诣洛下学习毗尼。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庆诸禅师感所学毕竟是渐教,与自己出家志求顿悟成佛之愿有相当距离。于是终止所学,回到江西,投沩山灵祐禅师座下,充当米头(专门负责舂米)。
有一天,庆诸禅师正在筛米,沩山禅师道:“施主物,莫抛散。”
庆诸禅师道:“不抛撒。”
沩山禅师于是从地上拾起一粒米来,说道:“汝道不抛撒,这个是甚么?”
庆诸禅师无言以对。
沩山禅师接着说道:“莫轻这一粒,百千粒尽从这一粒生。”
庆诸禅师便问:“百千粒从这一粒生,未审这一粒从甚么处生?”
沩山禅师一听,便呵呵大笑,归方丈室去了。
到了晚间上堂的时候,沩山禅师道:“大众!米里有虫,诸人好看。”
庆诸禅师仍然不明白沩山禅师的意旨。
后来,庆诸禅师又参礼道吾宗智禅师。
庆诸禅师问:“如何是触目菩提?”
道吾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唤一位正在附近执侍的沙弥的名字,这沙弥答应了一声“诺”。道吾禅师道:“添净瓶水著。”
过了很久,道吾禅师才回过头来,问庆诸禅师:“汝适来问甚么?”
庆诸禅师正要重复刚才的问话,道吾禅师却起身走开了。
庆诸禅师于是豁然有省。
道吾禅师临圆寂的时候,为了勘验徒众的悟境,召集大众,问道:“我心中有一物,久而为患,谁能为我除之?”
当时,庆诸禅师从大众中走出来,回答道:“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禅师一听,非常高兴,赞叹道:“贤哉!贤哉!”
庆诸禅师悟道后,有相当一段时间,过着隐修的生活。他混俗于长沙浏阳陶家坊一带,与村众朝游夕处,人莫能测其深浅。
后有一天,洞山良价禅师座下有位僧人前来参礼。庆诸禅师问道:“和尚有何言句示徒?”那僧道:“解夏上堂云,‘秋初夏末,兄弟或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良久曰,‘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庆诸禅师又问:“有人下语否”那僧道:“无。”庆诸禅师道:“何不道‘出门便是草’?”那僧回去后,把庆诸禅师的答话告诉了洞山禅师。洞山禅师道:“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语。”
从此以后,庆诸禅师才开始“囊锥始露,果熟香飘”,住石霜山,开法接众。一时学侣云集,常住僧众多达五百余人。
一天,庆诸禅师在丈室静坐,有位僧人在窗外问道:“咫尺之间为什么不睹师颜?”庆诸禅师道:“遍界不曾藏。”那僧后来去问雪峰禅师:“遍界不曾藏,意旨如何?”雪峰禅师道:“什么处不是石霜?”那僧回来后,便把雪峰禅师的答语告诉了庆诸禅师。庆诸禅师道:“这老汉著什么死急(这老汉著什么急,迫不急待地就答话)!”雪峰禅师听说后,说道:“老僧罪过。”
庆诸禅师住石霜山二十年余。其徒众有长坐不卧、屹若株杌者,天下谓之“枯木众”。唐僖宗听说庆诸禅师的道誉之后,曾遣使赐他紫衣,庆诸禅师坚辞不受。后寂于光启四年(888),春秋八十二。敕谥普会大师。
【石霜庆诸禅师】
潭州石霜山庆诸禅师,庐陵新淦陈氏子。依洪井西山绍銮禅师落发,诣洛下学毗尼教,虽知听制,终为渐宗。回抵沩山,为米头。一日筛米次,沩曰:「施主物,莫抛撒。」师曰:「不抛撒。」沩于地上拾得一粒曰:「汝道不抛撒,这个是甚么?」师无对。沩又曰:「莫轻这一粒,百千粒尽从这一粒生。」师曰:「百千粒从这一粒生,未审这一粒从甚么处生?」沩呵呵大笑,归方丈。沩至晚,上堂曰:「大众!米里有虫,诸人好看。」后参道吾,问:「如何是触目菩提?」吾唤沙弥,弥应诺。吾曰:「添净瓶水著。」良久却问师:「汝适来问甚么?」师拟举,吾便起去。师于此有省。吾将顺世,垂语曰:「我心中有一物,久而为患,谁能为我除之?」师曰:「心物俱非,除之益患。」吾曰:「贤哉!贤哉!」师后避世,混俗于长沙浏阳陶家坊。朝游夕处,人莫能识。后因僧自洞山来,师问:「和尚有何言句示徒?」曰:「解夏上堂云:‘秋初夏末,兄弟或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良久曰:「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师曰:「有人下语否?」曰:「无。」师曰:「何不道:‘出门便是草’?」僧回,举似洞山。山曰:「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语。」因兹囊锥始露,果熟香飘,众命住持。上堂:「汝等诸人自有本分事,不用驰求,无你是非处,无你咬嚼处。一代时教,整理时人脚手。凡有其由,皆落今时,直至法身非身,此是教家极则。我辈沙门全无肯路,若分则差,不分则坐著泥水,但由心意妄说见闻。」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空中一片石。」僧礼拜。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赖汝不会,若会即打破汝头。」问:「如何是和尚本分事?」师曰:「石头还汗出么?」问:「到这里,为甚么却道不得。」师曰:「脚底著口。」问:「真身还出世也无?」师曰:「不出世。」曰:「争柰真身何!」师曰:「琉璃瓶子口。」问:「如何是和尚深深处?」师曰:「无须锁子两头摇。」师在方丈内,僧在窗外问:「咫尺之间为甚么不睹师颜?」师曰:「遍界不曾藏。」僧举问雪峰:「遍界不曾藏,意旨如何?」峰曰:「甚么处不是石霜。」师闻曰:「这老汉著甚么死急!」峰闻曰:「老僧罪过。」﹝东禅齐云:「只如雪峰是会石霜意不会石霜意?若会,他为甚么道死急。若不会,雪峰作么不会?然法且无异,奈以师承不同,解之差别。他云:‘遍界不曾藏。’也须曾学来始得会,乱说即不可。」﹞
裴相公来,师拈起裴笏问:「在天子手中为圭,在官人手中为笏,在老僧手中且道唤作甚么?」裴无对,师乃留下笏。示众初机:未觏大事,先须识取头,其尾自至。疏山仁参,问:「如何是头?」师曰:「直须知有。」曰:「如何是尾?」师曰:「尽却今时。」曰:「有头无尾时如何?」师曰:「吐得黄金堪作甚么?」曰:「有尾无头时如何?」师曰:「犹有依倚在。」曰:「直得头尾相称时如何?」师曰:「渠不作个解会,亦未许渠在。」僧辞,师问:「船去陆去?」曰:「遇船即船,遇陆即陆。」师曰:「我道半途稍难。」僧无对。僧问:「三千里外,远闻石霜有个不顾。」师曰:「是。」曰:「只如万象历然,是顾不顾?」师曰:「我道不惊众。」曰:「不惊众是与万象合,如何是不顾?」师曰:「遍界不曾藏。」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乃咬齿示之。僧不会,后问九峰曰:「先师咬齿,意旨如何?」峰曰:「我宁可截舌,不犯国讳。」又问云盖,盖曰:「我与先师有甚么冤仇?」问僧:「近离甚处?」曰:「审道。」师于面前画一画曰:「汝刺脚与么来,还审得这个么?」曰:「审不得。」师曰:「汝衲衣与么厚,为甚却审这个不得?」曰:「某甲衲衣虽厚,争柰审这个不得。」师曰:「与么,则七佛出世也救你不得。」曰:「说甚七佛,千佛出世也救某甲不得。」师曰:「太懵懂生!」曰:「争柰[渐/耳]!」师曰:「参堂去。」僧曰:「喏!喏!」问:「童子不坐白云床时如何?」师曰:「不打水,鱼自惊。」洞山问:「向前一个童子甚了事,如今向甚处去也?」师曰:「火焰上泊不得,却归清凉世界去也。」问:「佛性如虚空,是否?」师曰:「卧时即有,坐时即无。」问:「忘收一足时如何?」师曰:「不共汝同盘。」问:「风生浪起时如何?」师曰:「湖南城里太煞闹。有人不肯过江西。」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落花随水去。」曰:「意旨如何?」师曰:「修竹引风来。」问:「如何是尘劫来事?」师曰:「冬天则有,夏天则无。」师颂洞山五位王子。诞生曰:「天然贵胤本非功,德合乾坤育势隆。始末一朝无杂种,分宫六宅不他宗。上和下睦阴阳顺,共气连枝器量同。欲识诞生王子父,鹤冲霄汉出银笼。」朝生曰:「苦学论情世莫群,出来凡事已超伦。诗成五字三冬雪,笔落分毫四海云。万卷积功彰圣代,一心忠孝辅明君。盐梅不是生知得,金榜何劳显至勋。」末生曰:「久栖岩壑用工夫,草榻柴扉守志孤。十载见闻心自委,一身冬夏衣缣无。澄凝含笑三秋思,清苦高名上哲图。业就高科酬志极,比来臣相不当途。」化生曰:「傍分帝位为传持,万里山河布政威。红影日轮凝下界,碧油风冷暑炎时。高低岂废尊卑奉?玉裤苏途远近知。妙印手持烟塞静,当阳那肯露纤机。」内生曰:「九重密处复何宣,挂弊由来显妙传。秪奉一人天地贵,从他诸道自分权。紫罗帐合君臣隔,黄阁帘垂禁制全。为汝方隅宫属恋,遂将黄叶止啼钱。」师居石霜山二十年间,学众有长坐不卧,屹若株杌,天下谓之枯木众也。唐僖宗闻师道誉,赐紫衣,师牢辞不受。光启四年示疾告寂,葬于院之西北隅,谥普会大师。
[五灯会元 - 宋·普济]
【庆诸禅师《缁门崇行录》】
唐石霜庆诸禅师,得法于道吾,后隐浏阳洞山,有浏阳古佛之语,学者多依之。道吾将化,弃其众从诸,诸迎居正寝,行必掖,坐必侍,备极敬养之礼。
龙湖普闻禅师
明尧  明洁 编著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不得印制销售
邵武军(今福建邵武县)龙湖普闻禅师,石霜庆诸禅师之法嗣,唐僖宗之太子。太子自幼就不吃荤腥,长大以后,心向林泉,无经世之意。唐僖宗非常钟爱他,曾经想尽种种办法来培养他,希望他将来能够很好地继承帝业。可是终究没有能够挽回太子的出世之志。中和初年(公元881年),僖宗幸游于蜀地。太子趁此机会,剪掉头发,远游他方,再也没有回来,宫中也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太子出家后,法号普闻。有一天,他前往参礼石霜庆诸禅师。
初礼石霜,普闻禅师即问:“祖师别传事,肯以相付乎?”
石霜禅师道:“莫谤祖师。”
普闻禅师道:“天下宗旨盛大,岂妄为之邪?”
石霜禅师反问道:“是实事那?”
普闻禅师道:“师意如何?”
石霜禅师道:“待案山点头,即向汝道(等到寺前的案山点头,我再告诉你)。”
普闻禅师一听,言下大悟。
普闻禅师悟道后,即离开石霜禅师,来到福建邵武城外。在那儿,他发现有一山,风景绝佳,林木郁然深秀,于是便拨草深行。在一个有炊烟飘起的地方,他发现有一位苦行僧住在那儿。苦行僧见普闻禅师来了,便告诉他说:“上人当兴此。”说完深深地作了一个揖,便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于是,普闻禅师便隐居此山,修行十余年,无人知晓。
忽然有一天,有一位奇怪的老人前来拜访。
普闻禅师问:“住在何处?至此何求?”
老人道:“住在此山,然非人,龙也。行雨不职(不尽力),上天有罚,当死。愿垂救护。”
普闻禅师道:“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虽然,可易形来。”
刚一说完,老人就不见了。
普闻禅师发现禅座傍边有一条小蛇,于是便把它放进衣袖里。
到了晚上,果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尽管雷霆震得山摇地晃,普闻禅师却危坐于室,稳如泰山,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晨,天气放晴了。普闻禅师方垂下衣袖,小蛇终于落到地上,溜走了。
过了一会儿,小蛇变作老人,前来拜谢,老泪纵横地说道:“自非大士慈悲,为血腥秽此山矣!念何以报斯恩(若不是大士慈悲,我恐怕早就变成了一滩血水,将此山污染了。我在想该如何报答师父的救命之恩)。”
说完,老人为普闻禅师从穴岩下引出一眼清泉,说道:“此泉为他日多众之设。”
如今,这眼泉被称作龙湖。普闻禅师所居之山,被称为龙湖山。
此事后来慢慢地被传开了。当地的人都纷纷出钱出力,为普闻禅师建立了一座道场。从此以后,四方衲子,云趋参学。
普闻禅师住在龙湖,开法化众,时间长达三十余年。临入寂时,普闻禅师鸣钟集众,说偈曰:
“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
住山聚众三十年,寻常不欲轻分付。
今日分明说似君,我敛目时齐听取。”
说完,安然而逝。塔于本山,谥圆觉禅师。
唐长沙石霜山庆诸传(洪諲令达)
释庆诸。俗姓陈。庐陵新淦玉笥乡人也。乃祖厥考咸不为吏。清言放荡焉。诸始十三礼绍銮禅翁为师。于洪井西山剃?。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便就东洛学毗柰耶。既知听制。终谓渐宗。回抵南岳入大沩山。次届云岩遇道吾。垂问知意方为二夏之僧。得石霜山便议终焉之志。道吾躬至石霜山日勤执侍往还问答。语在别录。诸貌古气真世无能识。时洞山新灭。俄为远方禅侣围绕。因入深山无人之境。结茅宴坐。时众追寻。倏有见者皆号哭交请出为吾曹。诸将安往。由是晨夕被游学者扣击。可无希声以应之乎。如是二十年间。堂中老宿长坐不卧。屹若椔杌。天下谓之石霜枯木众是也。南方谓之丛林者。翻禅那为功德丛林也。为四方清则者无出其右。以光启四年戊申岁二月己亥示疾终于山院。享龄八十二。僧腊五十九。越三月十五日葬于寺西北隅二百许步。门弟子等结坟塔作螺髻形。夏四月一日广化寺释子处讷。追慕往德恐遗美声。命南岳玄泰纂录言行。诸方弟子分行其道焉。敕谥普会大师。塔曰法相。次余杭径山院释洪諲。俗姓吴。吴兴人也。年才十九于开元寺礼无上大师出家落饰。精加佛事罔怠巾瓶。二十二遣往嵩岳会善寺受满足律仪。俾诵大比丘戒。匝七日念终。遂习毗尼寻传经讲。自谓为僧有逸群事业。而归礼本师。曰汝于十二时中将何报答四恩三有。諲闻斯诘怃然失措。三日忘食。本师却招诱提耳方明本事。如是往还云岳次沩山。各为切磋。蔚成匠手。俄而会昌中例遭黜退。众人悲泣者。惋叹者。諲晏如也。曰大丈夫钟此厄会。岂非命也。夫何作儿女之情乎。时于长沙。遇信士罗晏。召居家供施。盖諲执白衣比丘法初无差失。涉于二载若门宾焉。大中初除灭法之律。乃复厥议。还故乡西峰院。至咸通六年上径山觐本师。明年无上大师迁神。众请諲嗣其法位。始唯百许僧。后盈千数。于时四众共居肃然无过。僖宗皇帝赐院额曰乾符镇国。中和三年仍赐紫袈裟。景福二年吴越国王尚父钱氏奏举登赐法济大师。光化四年九月二十八日辞众而卒。霅溪戚长史写貌。武肃王为真赞传法弟子庐山栖贤寺寂公。临川义直。功臣院令达。达于两浙大行道化。卒谥归寂大师焉。初諲有先见之明。武肃王家居石鉴山。及就戍应募为军。諲一见握手。屏左右而谓之曰。好自爱他日贵极当与佛法为主。后累立战功为杭牧。故奏署諲师号。见必拜跪。檀施丰厚异于常数。终时执丧礼念微时之言矣。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庆诸禅师(807-888年),俗姓陈,庐陵新淦县玉笥乡人。十三岁依南昌新建西山绍銮禅师落发,二十三岁往嵩山受具足戒,旋诣洛下(东洛)学毗奈耶,虽知听制,终为渐宗。回抵沩山,为米头。一日筛米,沩曰:“施主物,莫 抛撒。”师曰:“不抛撒。”沩于地上拾得一粒曰:“汝道不抛撒,这个是甚么?” 师无对。沩又曰:“莫轻这一粒,百千粒尽从这一粒生。”师曰:“百千粒从这一粒 生,未审这一粒从甚么处生?”沩呵呵大笑,归方丈。沩至晚,上堂曰:“大众!米 里有虫,诸人好看。”后参道吾,问:“如何是触目菩提?”吾唤沙弥,弥应诺。吾 曰:“添净瓶水着。”良久却问师:“汝适来问甚么?”师拟举,吾便起去。师于此 有省。吾将顺世,垂语曰:“我心中有一物,久而为患,谁能为我除之?”师曰:“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吾曰:“贤哉!贤哉!” 师后避世,混俗于长沙浏阳陶家坊。朝游夕处,人莫能识。后因僧自洞山来,师 问:“和尚有何言句示徒?”曰:“解夏上堂云:“秋初夏末,兄弟或东去西去,直 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良久曰:“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师曰:“有人 下语否?”曰:“无。”师曰:“何不道:“出门便是草”?”僧回,举似洞山。山 曰:“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语。”因兹囊锥始露,果熟香飘,众命住持。上堂:“ 汝等诸人自有本分事,不用驰求,无你是非处,无你咬嚼处。一代时教,整理时人脚 手。凡有其由,皆落今时,直至法身非身,此是教家极则。我辈沙门全无肯路,若分 则差,不分则坐着泥水,但由心意妄说见闻。”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 空中一片石。”僧礼拜。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赖汝不会,若会 即打破汝头。”问:“如何是和尚本分事?”师曰:“石头还汗出么?”问:“到这 里,为甚么却道不得。”师曰:“脚底着口。” 问:“真身还出世也无?”师曰:“不出世。”曰:“争柰真身何!”师曰 :“琉璃缾子口。”问:“如何是和尚深深处?”师曰:“无须锁子两头摇。”师在 方丈内,僧在窗外问:“咫尺之间为甚么不覩师颜?”师曰:“遍界不曾藏。”僧举 问雪峰:“遍界不曾藏,意旨如何?”峰曰:“甚么处不是石霜。”师闻曰:“这老 汉着甚么死急!”峰闻曰:“老僧罪过。”﹝东禅齐云:“只如雪峰是会石霜意不会 石霜意?若会,他为甚么道死急。若不会,雪峰作么不会?然法且无异,奈以师承不 同,解之差别。他云:“遍界不曾藏。”也须曾学来始得会,乱说即不可。”﹞裴相 公来,师拈起裴笏问:“在天子手中为珪,在官人手中为笏,在老僧手中且道唤作甚 么?”裴无对,师乃留下笏。示众初机:未觏大事,先须识取头,其尾自至。疏山仁 参,问:“如何是头?”师曰:“直须知有。”曰:“如何是尾?”师曰:“尽却今 时。”曰:“有头无尾时如何?”师曰:“吐得黄金堪作甚么?”曰:“有尾无头时 如何?”师曰:“犹有依倚在。”曰:“直得头尾相称时如何?”师曰:“渠不作个 解,会亦未许渠在。”僧辞,师问:“船去陆去?”曰:“遇船即船,遇陆即陆。” 师曰:“我道半途稍难。”僧无对。 僧问:“三千里外,远闻石霜有个不顾。”师曰:“是。”曰:“只如万象历然 ,是顾不顾?”师曰:“我道不惊众。”曰:“不惊众是与万象合,如何是不顾?” 师曰:“遍界不曾藏。”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乃咬齿示之。僧不会,后问 九峰曰:“先师咬齿,意旨如何?”峰曰:“我宁可截舌,不犯国讳。”又问云盖, 盖曰:“我与先师有甚么冤雠?”问僧:“近离甚处?”曰:“审道。”师于面前画 一画曰:“汝刺脚与么来,还审得这个么?”曰:“审不得。”师曰:“汝衲衣与么 厚,为甚却审这个不得?”曰:“某甲衲衣虽厚,争柰审这个不得。”师曰:“与么 ,则七佛出世也救你不得。”曰:“说甚七佛,千佛出世也救某甲不得。”师曰:“ 太懵懂生!”曰:“争柰[渐耳]!”师曰:“参堂去。”僧曰:“喏!喏!” 问:“童子不坐白云牀时如何?”师曰:“不打水,鱼自惊。”洞山问:“向前 一个童子甚了事,如今向甚处去也?”师曰:“火焰上泊不得,却归清凉世界去也。 ”问:“佛性如虚空,是否?”师曰:“卧时即有,坐时即无。”问:“忘收一足时 如何?”师曰:“不共汝同盘。”问:“风生浪起时如何?”师曰:“湖南城里太煞 闹。有人不肯过江西。”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落花随水去。”曰:“ 意旨如何?”师曰:“修竹引风来。”问:“如何是尘劫来事?”师曰:“冬天则有 ,夏天则无。”师颂洞山五位王子。诞生曰:“天然贵胤本非功,德合乾坤育势隆。 始末一朝无杂种,分宫六宅不他宗。上和下睦阴阳顺,共气连枝器量同。欲识诞生王 子父,鹤冲霄汉出银笼。”朝生曰:“苦学论情世莫群,出来凡事已超伦。诗成五字 三冬雪,笔落分毫四海云。万卷积功彰圣代,一心忠孝辅明君。盐梅不是生知得,金 榜何劳显至勋。”末生曰:“久栖岩壑用工夫,草榻柴扉守志孤。十截见闻心自委, 一身冬夏衣缣无。澄凝含笑三秋思,清苦高名上哲图。业就高科酬志极,比来臣相不 当途。”化生曰:“傍分帝位为传持,万里山河布政威。红影日轮凝下界,碧油风冷 暑炎时。高低岂废尊卑奉?玉裤苏途远近知。妙印手持烟塞静,当阳那肯露纤机。” 内生曰:“九重密处复何宣,挂弊由来显妙传。秪奉一人天地贵,从他诸道自分权。 紫罗帐合君臣隔,黄阁帘垂禁制全。为汝方隅宫属恋,遂将黄叶止啼钱。”师居石霜 山二十年间,学众有长坐不卧,屹若株杌,天下谓之枯木众也。唐僖宗闻师道誉,赐 紫衣,师牢辞不受。光启四年示疾告寂,葬于院之西北隅,谥普会大师。
禅林僧宝传卷第五。
宋明白庵居沙门惠洪撰。
潭州石霜诸禅师。
禅师名庆诸、庐陵新淦陈氏子也。
生而神俊、标致闲暇。年十叁、独游南昌。爱西山、往游览忘返。
沙门绍銮与语奇之。谓人曰、此儿自奋如此。
他日未易量也、容纳之。诸事之、十年如一日。乃剃发、诣嵩岳受具。
时洛下尼之学盛。诸睨视讲席、良久而去。
有劝之者、诸不答。闻湘中有南宗法道、往造大沩。
时佑禅师、席下万指。诸愿籍名役作、勤劳杵臼间甚久。
佑见之簸处曰、檀信物不可抛撒。曰不敢。
佑俯拾得一粒曰、此非抛撒者耶。诸拟对之。佑曰、勿轻此一粒。
百千粒从此粒生。曰即如是、此粒从何生乎。佑为大笑。
明日升座曰、大众米有虫。然诸疑终不决。
至道吾智禅师所依止。问曰、和尚百年後。有人问极则事、如何向伊道。
智唤沙弥、沙弥至。智曰添净觑水着。
却问诸曰、汝适何所问。诸理前语、智即起去。诸於是悟其旨。
时方为二夏僧。去隐於浏阳之陶家坊、人无知者。
有僧自洞山来。诸问、公比有何言句。曰洞山曰、初秋夏末。
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然对之者、多不契。
诸曰、何不道、出门便是草。洞山旋闻其语、惊曰。
浏阳乃有古佛耶。自是僧多往依之。乃住成法席、号霜华山。
山去道吾密迩。智公将化、以诸为正传、弃其众从诸。
诸迎居正寝。智行必掖、坐必侍。智殁时、众巳辐凑如云。
谓众曰、一代时教。整理时人手脚。凡有其由、皆落在今时。
直至法身非身、名为极致。而我辈沙门、全无肯路。
若分即差、不分即坐着泥水。但由心意、妄说见闻。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曰空中一片石。僧礼拜、曰会麽。
曰不会、诸曰、赖汝不会。汝若会打破汝头。
诸坐室中、僧窗外问。咫尺之间、为什麽不见师颜。
诸曰、我道界不曾藏。僧至雪峰、举似存禅师而曰。石霜意旨如何。
存公曰、什麽处不是石霜。後传此语至诸。
诸笑曰、老汉有什麽死急。诸不出霜华二十年。
学者刻意、师慕至堂中。有不卧、屹然枯株者。天下谓之枯木众。
唐僖宗闻其名。遣使赐紫伽梨、诸不受。
光启四年戊申二月二十日巳亥。安坐而化。
阅世八十有二、坐五十有九夏。全身於寺之西北隅。谥普会、塔曰无相。
有得法上首两人。龙湖闻禅师。九峰乾禅师。
石霜庆诸门下新罗僧有钦忠、行寂、朗禅师和清虚禅师。石霜的嗣法弟子中又有九峰道虔、云盖志元、谷山藏三位高足门下嗣法于新罗僧。道虔禅师的新罗弟子为清院和尚,志元的新罗弟子为卧龙和尚,谷山藏的新罗弟子为瑞岩和尚、泊岩和尚、大岭和尚等。石霜庆诸的另一法嗣道缘禅师,有新罗弟子竞让,归国后获“证空大师”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