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之门——《比》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57:15

《周易》之门——《比》

《周易》之门——《比》

‘人才流失’的问题,使许多企业家感到困扰。时常听到‘有用的留不住,留下的用不成’之类的抱怨。
我们不妨讨论一下周公是如何与‘士’相交往的,这就是《比》卦阐述的观点。也许其中值得借鉴的作法,会帮助企业家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坎》本是古人缔约的一项程序。《坎》代表一项盟约的成立。
《坎》在下卦组成‘士典’,是法律的维护者。《坎》在上卦代表一种契约的存在。
‘坤下坎上’,神人之约,无须盟誓其结已固。


坤下坎上  《比》 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注:比:择善而从曰比。《谥法》吉:宜。原:始行者。筮:判断。元:善也。永贞:常仪。无咎:毋责。不宁:不能安宁。方:借为‘妨’。来:跟从者。后:以后。夫:虚助辞。凶:穷也。

卦辞释:坤下坎上,神人之约,卦名《比》,择善而从也。 ‘比,吉’,择善而从,宜也。‘原筮元,永贞,无咎’者,善待其原,以仪来者,毋责也。‘不宁方来,后夫凶’者,原筮不宁,妨其将来;后无继也。

彖释卦:‘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比就是比谁适宜,比的目的是择善而辅,下顺从之理就在于人皆有趋利避害之心,知择善而从。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者,善待其原,永无二仪,毋咎其过,可增强后来人的信任感。‘不宁方来,上下应,后夫凶,其道穷’者,原者是从者之鉴,来者以始者为筮,先来者不能宁,有妨其可信度,后来者必穷,是人道也。

象评之:地上有水,比,示象。‘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者,百姓比之则万国建,贤能比之而诸侯成。百姓不附,哪有国家?贤能不辅,哪有诸侯?

万国以“比”建,诸侯以“比”亲。《周易正义》

或言:前代帝王,知百姓有好《比》之性,以建万国示不私,以亲诸侯示有怀,故有能之士,趋之若骛。
《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比是为了求其宜,比是为了寻找依辅对象。《比》的实质就是择善而从。见所宜则知所辅,是以能‘下顺从’也。不能宁士,亦必无宁君,‘上下应’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
燕王曰:「寡人愿学而无师。」郭隗曰:「王诚欲兴道,隗请为天下之士开路。」于是燕王常置郭隗上坐南面,居三年,苏子闻之,从周归燕;邹衍闻之,从齐归燕;乐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楚归燕。四子毕至,果以弱燕并强齐;夫燕齐非均权敌战之国也,所以然者,四子之力也。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说苑》
子贡曰:“卫君之来也,卫国之半曰:‘不若朝于晋。’其半曰:‘不若朝于吴。 ’然卫君以为吴可以归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今子受卫君而囚之,又欲流之于海,是赏言朝于晋者,而罚言朝于吴也。且卫君之来也,诸侯皆以为蓍龟兆,今朝于吴而不利,则皆移心于晋矣。子之欲成霸王之业,不亦难乎!”太宰嚭入, 复之于王。王报出令于百官曰:“比十日,而卫君之礼不具者,死!”《淮南子》
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恶声美。是以圣人明乎物之性者,必以其类来也,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管子》

吴子使其弟蹶由犒师,楚人执之,将以衅鼓。王使问焉,曰:「女卜来,吉乎?」对曰:「吉。寡君闻君将治兵于敝邑,卜之以守龟,曰:『余亟使人犒师,请行以观王怒之疾徐,而为之备,尚克知之!』龟兆告吉,曰:『克可知也。』君若驩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无日矣。今君奋焉震电冯怒,虐执使臣,将以衅鼓,则吴知所备矣。敝邑虽羸,若早修完,其可以息师。难易有备,可谓吉矣。且吴社稷是卜,岂为一人?使臣获衅军鼓,而敝邑知备,以御不虞,其为吉,孰大焉?国之守龟,其何事不卜?一臧一否,其谁能常之?城濮之兆,其报在邲。今此行也,其庸有报志?」乃弗杀。《左传》

不宁方来,后夫凶。
召远不亲者危,昔有林氏召离戎之君而朝之,至而不礼,留而弗亲,离戎逃而去之,林氏诛之,天下叛林氏。《逸周书》
  孔子自卫将入晋,至河,闻赵简子杀窦犨鸣犊及舜华,乃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趍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犨鸣犊,舜华,晋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二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也,而杀之.丘闻之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其郊;竭泽而渔,则蛟龙不处其渊;覆巢破卵,则凰凰不翔其邑,何则?君子违伤其类者也.鸟兽之于不义,尚知避之,况于人乎.”遂还息于邹,作盘琴以哀之。《孔子家语》
非求贤务士而能致大名于天下者,未之尝闻也。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剐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焉,竭泽沥鱼则神龙不下焉,夫禽兽之愚而不可妄致也,况于火食之民乎?是故曰:待士不敬,举士不信,则善士不往焉。《尸子》
纣杀比干,箕子被发佯狂;陈灵公杀泄冶,邓元去陈以族从;自此以后,殷幷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泄冶,而失箕子邓元也。《韩诗》
    郑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礼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况不礼焉?郑不来矣。」《左传》
齐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会。及敛盂,高固逃归。夏,会于断道,讨贰也。盟于卷楚,辞齐人。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执蔡朝于原,执南郭偃于温。苗贲皇使,见晏桓子。归,言于晋侯曰:「夫晏子何罪?昔者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举言群臣不信,诸侯皆有贰志。齐君恐不得礼,故不出,而使四子来。左右或沮之,曰:『君不出,必执吾使。』故高子及敛盂而逃。夫三子者曰:『若绝君好,宁归死焉。』为是犯难而来。吾若善逆彼,以怀来者,吾又执之,以信齐沮,吾不既过矣乎?过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使反者得辞,而害来者,以惧诸侯,将焉用之?」晋人缓之,逸。《左传》

初六 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注:孚,称也。盈:满。缶:瓦器;或为‘正’之误。吉:宜。

意之要:初六,无本;‘有孚;比之,无咎’者,相称之《比》,义毋咎也。‘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者,实溢于器,待人厚也。待人厚则万民附也。
‘有孚;比之,无咎’是原则。‘有孚盈缶’是变通。
缶者,陋器;喻才能不足。盈之者,实也,喻爵禄有超。有孚盈缶,是因小而致大之术;终来有它吉,必效也。

象评之:比之初六,有他吉者,‘比之初六’,虚心接物能毋咎也。‘有孚盈缶’,厚以待人有它吉也。

有孚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说苑》

有孚;比之,无咎。
  人主之害,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荀子》
君子若从允怿(释)过,则先者余,来者信。《郭店简》

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上嫚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皆伏地。上封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赏未遍行,今封此,何功?”上曰:“非汝所知。陈豨反,赵、代地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邯郸中兵耳。吾何爱四千户,不以慰赵子弟!”皆曰:“善。”《汉书》
齐桓公设庭燎,为便人欲造见者,?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有以九九见者,桓公使戏之曰:“九九足以见乎?”鄙人曰:“臣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太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诗曰:‘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博谋也。”桓公曰:“善。”乃固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导而至矣。诗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以小成大。《韩诗》

六二 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注:内:我也。贞吉:仪宜。

形之要:六二,哲人;‘比之自内,贞吉’者,你是何等人,来的也是何等人。在汝之贞也。
象评之:‘比之自内,不自失’者,孔子曰:「审吾所以适人,适人之所以来我也。」

汤武者,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爵服赏庆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生民则致宽,使民则綦理,辩政令制度,所以接天下之人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是故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不愉者,无它故焉,道德诚明,利泽诚厚也。乱世则不然,污漫突盗以先之,权谋倾覆以示之,俳优、侏儒、妇女之请谒以悖之,使愚诏知,使不肖临贤,生民则致贫隘,使民则极劳苦。是故,百姓贱之如尪,恶之如鬼,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去逐之。卒有寇难之事,又望百姓之为己死,不可得也,说无以取之焉。孔子曰:「审吾所以适人,适人之所以来我也。」此之谓也。《荀子》
  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荀子》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孝经》

六三 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注:匪:非也。

节之要:六三,失道;‘比之匪人‘者,是不识真贤也。其所谓善者,非真善也。
象评之:‘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夫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源也。《韩诗》

桓公之举管仲,穆公之举百里奚,比其德也。今非比志义也,而比容貌,非比德行也,而论爵列,亦可以却敌服远矣。《尸子》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孔子家语》
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桀用于莘,纣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
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虽舜禹犹亦困,而又况乎俗主哉!《说苑》

六四 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用之要:六四,无势;‘外比之,贞吉’者,广开贤路,择善而从,其仪宜也。
象评之:‘外比于贤,以从上’者,亲附于贤,比于高人也。
孟尝君问于白圭曰:『魏文侯名过桓公,而功不及五伯,何也?』白圭对曰:『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此名之所以过桓公也。卜相曰「成与璜孰可」?此功之所以不及五伯也。相也者,百官之长也。择者欲其博也。今择而不去二人,与用其雠亦远矣。且师友也者,公可也;戚爱也者,私安也。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羽之也。』《吕子》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乘也。释父兄与子孙,非疏之也;任庖人钓屠与仇雠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比功效而知人数矣。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岂特船乘哉!《说苑》

九五 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戒;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中正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戒,上使中也。

注:显:显现。王用三驱,驱:除也;去也;三驱,除其三面。失前禽:失:当为‘矢’,陈也。禽:同‘擒’,取也。此爻用典:汤王教祝,网开三面,诸侯观其前行之所取,自愿归附于汤者四十国。

成之要:九五,君子。‘显比;王用三驱,矢前禽’者,汤王显其三驱之心,矢其仁及禽兽及义不尽利之德也。‘邑人不戒’者,仁义陈则民归心,欢之若赤子见父母,何须戒也,得其宜也。

象评之:‘显比之吉,位中正’者,比,宜示其中正之立也。‘舍逆取顺,矢前禽’者,人能择善而从源于舍逆取顺的动物本能。以显比为手段,矢其前取,使人有所效法而知道舍逆取顺,以达到使人们自愿归附于我的目的。‘邑人不戒,上使中’者,不戒之果,源于‘原筮元’之永贞,刚中也。观其前行,百姓心服,如赤子归于父母,‘无疑’何须‘戒’?
《君王论》之戒,浅也。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吕子》
桓公忧天下诸侯,鲁有夫人与庆父之乱,而二君弒死,国绝无后。桓公闻之,使高子存之。男女不淫,马牛选具,执玉以见,请为关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男女不淫,马牛选具,执玉以见。请为关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狄人攻卫,卫人出旅于曹,桓公城楚丘封之,其畜以散亡,故桓公予之系马三百匹,天下诸侯称仁焉。于是天下之诸侯知桓公之为己勤也,是以诸侯之归之也譬若市人。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使天下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齐以良马报,使诸侯以缕帛布、鹿皮四分以为币,齐以文锦虎豹皮报,诸侯之使,垂櫜而入,攗载而归。故钧之以爱,致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是故天下小国诸侯,既服桓公,莫之敢倍而归之,喜其爱而贪其利,信其仁而畏其武,桓公知天下小国诸侯之多与己也,于是又大施惠焉。可为忧者为之忧,可为谋者为之谋,可为动者为之动,伐谭莱而不有也,诸侯称仁焉。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正,廛而不税,以为诸侯之利,诸侯称宽焉。筑蔡鄢陵培夏灵父丘,以卫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牡丘,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劝于中国也。教大成,是故天下之于桓公,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管子》


上六 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注:无首:不先。

务之要:上六,失道;‘比之无首;凶’者,我不能先亲人,焉能得人亲我。
象评之:‘比之无首,无所终’者,亲比亲比,亲而后比,不以亲始,终无真比。
这与《归妹》是一个道理。归,先出后返;妹,媚也。《兑》之所务,通过我爱人,换得人爱我。


求而不能得,无始也。《邓析子》
公曰:「吾欲致诸侯而不至,为之奈何?」中妇诸子曰:「自妾之身之不为人持接也,未尝得人之布织也。意者更容不审耶?」明日,管仲朝,公告之,管仲曰:「此圣人之言也,君必行也。」《管子》
君子所复之不多,所求之不远,窃反诸己而可以知人。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成之闻之》
《礼志》有之曰: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人,罪也。《国语》



想来大家都能看懂所引之古文,《比》卦的意思就无须赘述了。

仅引申两点:
一、‘无咎’在卦中通解为‘毋咎’,取‘毋责’解之。随语境的不同,‘毋责’的意义是有区别的,其多样性类似今日用‘啊’字。《易传》有言:‘要在无咎’。

《比》卦卦辞及爻辞中的‘无咎’,讲的是‘毋责贤能之过’。
‘比之,无咎’,是说对于贤能之建议,你无须一概言听计从,择善而从可矣;但对于贤能之过错,千万不要去责备。‘君子如鸟,骇则举’,‘君子难进而易退,三揖而进,一言而退’,脸色不好他就会走人。

况且此卦驯服的是‘士’。 ‘士’有过错,决不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士’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说的温和一些,‘无咎’表现的是对‘士’的一种尊重。
说的激烈一些,‘士可杀,不可辱’。
至于厮役徒隶之人,求得只是一碗饭,‘颐使气指,责难漫骂’皆能忍。

二、《 比》卦之事,无须盟约既亲如家人,如同赤子归附于父母,其乐大矣。是以言‘《比》乐’。《师》卦考虑的是,如何为众人制订一个公共契约?一旦亲情要靠法律来维系,其忧深矣。故而说‘《师》忧’。 若将‘不宁方来’之‘方’,理解为‘方才’之‘方’,对应于‘原筮’之‘原’,同取‘始’之意,是否更符合古文的语法习惯?

我觉得把‘不宁方来,后夫凶’断为一句话,更接近《周易》作者的本意,它是对前句话从反方面的强化。

而依彖辞作者的表达,似乎是将卦辞理解为‘三个段落’; ‘原筮元,永贞,无咎’,第一句;‘不宁方来’,第二句;‘后夫凶’,第三句。 对于比卦系各卦系辞的解释,本道人有不同的观点,发表在《周易注解草稿》中,欢迎切磋。
《周易》之门——《比》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周易》之门53——《噬嗑》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周易》之门57--《未济》1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周易》之门61--《萃》2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周易》之门61--《萃》 西京闲居士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周易》之门03--《巽》 修订稿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周易正读>之八:龙是个什么东西,"勿用"不是"不用"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我的《周易》观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孔子为何看中了《周易》?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原易》之“大有”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原易》之“中孚”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原易》之“大过”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给研究《周易》者提供点基础知识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姑妄言之———给学《易》的朋友提个醒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易学之路多殊途-->不系之舟转移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易经四大圣人之三------孔子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中孚之“豚鱼”究竟是什么意思?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孔子错解了《易经》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洛书与后天八卦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六: 解读易经( )讼卦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如何理解"食旧德"?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既济的民主政治 解<既济>之一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尚书解读》(四)盘庚(中)(页 1)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 Powered b... <周易正读>之二:正确的读<易>方法[中华文化论坛 儒学禅学道家佛学中医易学万法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