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讨论录四十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47:00

哲学讨论录四十六

(2010-02-19 18:11:09)转载 标签:

杂谈

     看了先生的见解,深感不安。

    第一,关于官产阶级的问题。先生认为:“如果说官产阶级在其形成的最初阶段,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的话,那么现在,这个阶级已经在阻挡社会的进步”。先生当如何来铲除这个“官产阶级”呢?是用和平的手段还是用暴力的手段呢?!是否需要进行一次用暴力荡涤官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呢?!抑或进行一次新的类似六七十年代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和打到走资派的文化大革命呢?!

    第二,先生认为:“纵观国际共运,横观那些已经改变了颜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哪个问题不是出在“国有制”上?国有制必然产生官产阶级,必然走向社会主义的反面,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的歧途,高度的国有制就是高度的垄断和专制,它既能导致战争又能导致亡国,前苏联就是前车之鉴。”那么,先生又将如何来消除“国有制”呢?!抑或如何用先生式的“公有制”来取代“国有制”呢?!谁又是这个取代的执行者或革命阶级呢?!

    第三,看来先生是期望通过新的阶级分析,明确谁是敌对的阶级,谁是革命的阶级,谁是可以联盟的阶级,通过阶级斗争的动力结构,在当代中国引动一场新的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大规模的社会行动。如此,引发的后果又将会如何呢?

 

    政治改革需要我们提前做理论探讨。

      我同意对政治改革需要提前作理论探讨。然而我觉得在这方面,第一,要对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作全面的分析;第二,要引入世界发展的新的社会进程的思考。

    我不赞成先生以官产阶级和共产阶级的两大阶级对立来分析中国当代社会。这将造成新的阶级斗争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治国理论。如果现时的中国真的存在官产阶级和共产阶级的两大阶级和阶级对立,那么,中国的问题就将要诉诸于阶级斗争了,而不是靠社会主义民主所能解决的。先生从中国社会形态分析到阶级分析,很容易使人感到,先生在内在地诉诸于新的阶级斗争理论,而先生的社会主义民主则是一种以新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主导的民主。列宁在他的《国家与革命》中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民主是一种政治范畴,在阶级社会的对立中,民主只是一种阶级斗争的方式。

    

    是阶级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提得非常关键,抓住了要害。

 

    做理论研究的人都是理想主义者,没有一种万能的理论。

    确实不存在一种万能的理论。

    至于做理论研究我以为,既要充满理想,又要思虑现实。比如,当我们谈论公有制时,就要考虑这种公有制的具体实践方式,当我们谈论公有制民主时就需要考虑:这是怎样的一种公有制民主,这种公有制民主将如何来具体建构和操作,这种公有制民主在现实的复杂环境中有没有实际建构和操作的可能,它的本身将会带来什么新的社会重大问题和可能的灾难,在实际操作中会不会走向它的反面。例如,讲公有制民主或共产阶级民主,会不会走向新的共产阶级政党的集权等等,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而政党又是以若干领袖为核心的。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它的另一面就是国家的统治。以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来处理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和推进中国的政治改革,只会带来新一轮的社会动乱和新的集权统治。因此,做理论工作光有理想不行,还必须深入地考虑现实中的问题,要从方方面面的综合权衡中想问题。我在阅读二月河写的《康熙皇帝》时,其中读到治国之道时,康熙帝有一个很深刻的见解,即凡兴一利,必随一弊。也就是说凡做一事总是利弊相随,是需要作相当的综合权衡的。当我们要出台一项管理规定或措施时,必须先思虑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它所将产生的问题,如果它将产生的问题比所要解决的问题更为严重时,就要在综合权衡中对这项管理规定和措施进行调整,甚至另行思路和方法。理论研究也是这样,当一种理论脱离实际操作的可能,或这种理论将会带来更大的问题或社会灾难时,就需要自我勇敢地对这种理论进行新的审视和扬弃。

 

    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立论是没有问题的。如何解读?本人困惑已久。

    本人以为,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以阶级斗争为立论是很成问题的。

    第一,中国社会当今的问题是发展起来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社会问题,但不是阶级问题。社会问题和阶级问题之间没有等号,如果我们以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学说去处理中国当今的社会问题并付之于行动,其结果将会导致的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动乱,而这种动乱只会造成新的集权和专制制度。在历史上,专政这个东西总是和阶级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希冀通过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来建立“公有制民主”,只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

    第二,阶级斗争并不会造成一种新的社会建构。在中国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中曾发生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往的教科书上一直赞美这些农民起义推进了历史的发展。然而,冷静地观察,这些农民起义推翻了一个封建皇朝,又建立了一个封建皇朝,并没有能够改变土地私有基础上的宗法小农经济,并没有能够改变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建构。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一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建构的变革,其内在的原因在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式,只有当一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式切入进来,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它才会带来人们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政治、文化和道德的种种变革。在这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观是正确的。阶级斗争的本身并不会孕育和产生一种新的社会,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建构。阶级斗争只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时期社会变革的助产士。

    第三,阶级斗争的学说并不是一种放至一切社会皆准的绝对真理。它同其他任何学说一样也有自己的界限。例如,对原始社会的发展就不能运用阶级斗争的学说。对中国当今社会和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起来的国家也不能再运用阶级斗争的学说。阶级斗争曾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动力结构,这种动力结构是建筑在人类生活总体贫困的生产力基础上的,正是这种总体的贫困才造成了各个时代少数人富裕和大多数人穷困的阶级划分、阶级对立、阶级统治和阶级斗争。当今时代,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就整个世界范围而言,工业革命和科技文明的发展,使整个人类社会在其主导层面上改变了人类的总体贫困。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改革开放,引入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源和市场化的运作,短短数十年就改变了困扰中国数千年的短缺经济,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驱动机。中产阶层已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南方广阔的城乡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并向北方和内地辐射。如果看不到这一大势而谈论中国的社会形态分析,就必将会离开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发展主流。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和财富创造能力在主导的层面上改变了人类的总体贫困状况,少数人富裕和大多数人穷困的阶级划分、阶级对立、阶级统治和阶级斗争,已在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起来的国家被消除。阶级斗争曾是以往若干社会形态历史发展的动力。而在今天,随着人类总体贫困状态的改变,社会生产力和财富的创造能力则移去了这个历史发展的动力结构。在当代中国再用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来处理社会问题,必将使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走向谬误,走向倒退,是极其要不得的。

    第四,是阶级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我之所以非常赞同,是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极为重要,当今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发展起来的社会问题而不是阶级问题。我们应当看到这是一种发展起来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公平、开放和透明的方法,通过市场和社会自治的培育和法规,通过政府职能的调整,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通过分配、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提高和调节,等等来予以解决和缓和,使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稳定、有序的进一步发展。只有把当前的中国社会问题同阶级问题界分开来,才能离开思想和政治上的误区,才能获得正确的观察和思考,才能提出切实的建议和方案,才能获得新的历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