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24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11:01
你们看刘心武的揭密红楼梦中有个不容易察觉的漏洞,他一直说书中曹家不是雍正抄家前的曹家,而是雍正抄家后的曹家,一直坚持曹家在雍正打击后已经[家道复初]了,曹家人根本没有被[或打或杀或卖],曹寅的遗孀贾母甚至比在南京时还要威武。可是他又妄批高鹗的[兰桂齐芳,家道复初]说,似乎程高续书不该让曹家再度飞黄腾达,而他刘心武却可以任意让曹家忽荣忽衰,程高就没权利这样大胆发挥。而且他在揭秘中常常引证曹家在雍正被抄前的家事来为其揭秘服务,更常常引用李煦被抄来佐证书中情节,根本没有把书中贾家与南京曹家切割开来,根本分不清书中是康末雍初还是雍末乾初,连[朝代年纪地舆邦国都失落无考了,更何论事体情理哉!]书中的贾母为什么能得到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的敬重?难道因为她是曾被雍正抄家的曹寅妻子吗?根本不是,而是因为她的生活原型是康熙皇帝的乳母啊!正因为她是以曹家孙太夫人为原型的,才能得到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的敬重的。书中有句话就是指这些事,[贾府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所以尤氏凤姐儿等只管地下站着,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妈妈告个罪,都坐在小杌子上],你们应看成[清皇族风俗,年高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所以南安王妃北静王妃等只管地下站着,那曹家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妈妈告个罪,都坐在小杌子上了]才对。在曹家孙太夫人因为哺育过小康熙,康熙当皇帝后特别尊敬她,所以曹家儿孙才象孝敬康熙那样特别孝敬这老封君的,所以书中的贾母才能象曹家这小朝廷的康熙皇帝似的说一不二、人人景仰的。更有一个我早就说过的原因,作者本来就不是借贾家写曹家,而是借贾家写皇家,这才把书中贾族分成大房二房长房偏房的,这才让贾母伤心于诸子不和各房相争的。这样一来你们就知道贾母为什么在南安太妃要见众女孩子时只叫探春出来、故意冷落迎春惜春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了,一则贾母如康熙、在贾族有这权威,二则贾母如康熙,能决定贾家大权的传承,三则邢夫人王夫人赵姨娘如康熙诸子,贾母的偏向能决定她们未来在贾家的地位,更能决定她们未来的生死啊!这些光看曹家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若上纲到皇家就非同小可了。康熙皇帝偏向哪个儿子,哪个儿子就能继承皇位了,日后就可以将整个江山据为己有了,其它兄弟就得臣服于自己、任自己[或打或杀或卖]了,这能不争吗?一个[女孩子出迎南安太妃]虽然是小事,但这意味着贾母对各房的好恶啊!只叫探春出来就是肯定探春的行止见识、就是故意贬低大房与长房,这才引发贾赦贬嫁迎春、引发惜春要[矢孤介杜绝宁国府]的。这些事体情理刘心武一点儿也看不出,还妄说贾母是要向南安太妃推荐未嫁姑娘,妄说南安太妃看中了探春做孙媳妇,这也太文不对题了,探春的婚事自有王夫人赵姨娘操心,连迎春的婚事贾母都说[自有其父母做主,自己何必多事,因此只说知道了],难道探春会例外?可见刘心武没有[文本细读]嘛。 理解红楼梦最难处就在深论到皇家,理解探春悲剧事体情理的最难处也在深论到皇家。仅就曹家事而论,作者根本没必要把探春结局升华到[昭君出塞]的高度,也没必要让探春对贾家前景忧心忡忡,她只需对自己的前景忧虑就行了,而且曹家也根本不会在自杀自灭中一败涂地,没有来自皇家的外部打击,曹家是不可能'树倒猢狲散'的。但是皇家就不同了,受争储连累的皇女们纷纷[矢孤介杜绝东宫],受争位连累的众女眷们更恨不得远嫁的远嫁、出家的出家,那才真是[康熙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啊!在那争储争位的[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的大祸中,康熙皇帝这[真母]的女儿们孙女儿们中间和受此大祸牵连的各大家族女儿孙女儿中间出现象书中[钗黛湘妙元迎探惜凤巧纨秦]这样的悲剧是必然的、普遍的,其中有些象探春这样机敏的女孩子恨不得远嫁以摆脱牵连更是肯定的,作者在这些悲剧中安插个类似[昭君出塞]的故事可以说毫不费劲,这就是探春悲剧最广泛的生活素材啊,你们又何必拘拘于曹家一家一族这狭窄的小圈子里呢?你们看书中的贾母象仅仅为曹家后事担心的孙太夫人吗?孙太夫人在世时的南京曹家并不族大人多,曹寅一门甚至人丁稀少,她也早就死了,不可能等到康熙死后才过世的,她更无需为曹寅兄弟不和忧心,因为她的儿女都分家了,而且还分在北京和南京两地了,她根本用不着为[大房二房正房偏房互相争夺]而操心,自有固定的传承秩序决定这些事,无需她说了算,因此她也没必要偏心!至于孙女儿们的婚事更有其父母做主,她又何必多事?但皇家的真母就具备了书中贾母的一切要素,而且比书中贾族还要族大人多,康熙又喜欢让众孙儿常聚膝下,他的儿子们更是[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可见探春这些感慨根本不可能是针对曹家发的,只能是针对皇家发的,只有深论到皇家,才能明白探春悲剧的深层意蕴。
这样一来你们就知道探春为什么要[自请和番]了,在作者的构思中她本来就是公主的化身嘛,这一点刘心武当然想不到了。更绝的是作者还把她设计成飘洋过海的悲剧,一个女儿家只要嫁了夫家就算夫家人了,与娘家基本脱离干系了,若远嫁异乡就更能彻底摆脱牵连了,用得着飘洋达过海客死异国吗?但是皇家女儿就不同了,在本国范围内都不算异乡,对于大清朝而言,甚至远嫁蒙藏都脱不了牵连,因为蒙藏都是大清的藩国,与清皇室来往频繁,无法彻底脱离干系的。但下南洋下西洋下东洋就不同了,人们都抱定了[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的信念才下南洋的,每个下南洋的人都因为对这个国彻底绝望了、恨不能一去永不回归、永远不受牵连才飘洋过海的,这意味着憎恨整个国家呀!你们问问每个下决心客死异国他乡的人,中国人最讲究死后回归故土的,若不是对整个国家都彻底绝望,她们肯飘零异国、永不回头吗?可见探春结局蕴涵作者对整个大清国的彻底绝望啊!
回头再谈[清明涕送江边望]、[清明妆点最堪宜]中的清明节,这并不意味着探春是在清明节这一天出嫁的,而是一因清明前后是最适合放风筝的时节,二因清明节不光是下南洋的人们在海外祭奠祖宗的日子,而且是在国内的亲人们思念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的日子,因为亲人远在天涯、音信全无、生死不明,所以都在清明这一天到江边或海边祷祝他们的平安,这才有将下南洋的活人和亡灵都都放在清明前后这几天思念的习俗的,当然还有清明前后的季风最适宜出海远航,下南洋的人一般也是选择清明前后远离故土,以至于一去不还,因此清明节也成了东南五省家中有人下南洋的亲属的伤心日。这些常识都是刘心武不想去探究的,他只对探春做王妃的宫闱秘事感兴趣,哪里想得到这些事体情理?高鹗倒是明白了八九分,但是他却不同意探春对贾族的诅咒,不同意作者用伏笔、判词、曲词、灯谜对探春结局的按排,这才在续书中修补探春结局成嫁给镇海总制儿子、并在一年后归宁的。这仅从伏笔上看不正好合宝玉续的探春柳絮词[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吗?可见刘心武连对前八十回中伏笔的解释都[自取所需],根本没有[取其事体情理],不及高鹗多了。高鹗不同意原作关于贾族结局的伏笔、因此也不同意原作关于探春结局的伏笔,这是他在理解了原作原意后才修补成续书中结局的,手法光明磊落,不失为一种合理的续书宗旨。而刘心武根本没有理解原作原意,仅仅因为续书不完全合原作伏笔就批驳续书续得不像,这就象小学生临描名家书法帖一样,只知形似不懂神似,如何能与懂得了原作精神但不求神似、自求另树一帜的书法高手相提并论?严格讲红楼梦作者是超前于乾隆时期文人的高人,而程伟元高鹗则是合乎乾隆时代潮流的文人,但刘心武却是不识理不入流的文人,他只知按[伏笔、明写、暗示、隐寓和脂批]来生搬硬套八十回后具体情节,连这些伏笔脂批的精神都没吃透,还不如程高懂前八十回红楼梦呢,哪能续好红楼梦?当然在没理解高鹗为什么不按伏笔续红楼梦是什么原因的情况下,就更没资格批评续书不合原意了,因为他还没看出高鹗就没打算完全按伏笔续写红楼梦啊。
至于刘心武说的两个凤凰风筝绞在一起,根本就不是指南安太妃和元春皇妃这两个凤凰争夺探春,这两个凤凰风筝只是指王夫人与赵姨娘。你们没看过放风筝时两个风筝甚至三个风筝互相争斗这种游戏,两个人各放一个风筝,这两个风筝又由双方放风筝人控制着在空中互相拉扯,你想把我拽走、我要把你拖来,最后以一方线断、风筝跟另一方风筝跑了而告结束。红楼梦里写的[两个凤凰风筝绞在一起,又有另外一个带响的门板大的喜字风筝飞来,把这两个绞在一起的凤凰风筝统统带走了],这是放风筝游戏过程的描述,虽然兼寓探春远去和亲,但不能据此考证探春在八十回后远嫁的具体情节,因为这毕竟是游戏嘛,先要符合放风筝游戏的场景,然后才能顺便隐高寓探春结局,这就不可能与探春结局完全吻合。你们看这两个凤凰风筝都被绞走了,难道可以理解成探春和惜春姐妹两个都去和亲吗?难道可以理解成王夫人和赵姨娘都被卷入和亲之事中了吗?难道可以理解成南安太妃和元春皇妃都拗不过皇上吗?我在上面说过了,探春悲剧的本质在她受不了嫡庶两股势力操控,在于王夫人和赵姨娘互相牵制探春,弄得探春象两个人用两根线放的风筝,当然因无所适从而跟第三个大风筝而去了。但这在放风筝游戏中是看不到的,不可能有两个人用两根线放风筝这种事发生,于是作者只好描写成两个凤凰风筝绞在一起了。可见作者创作有多难,而刘心武根据这些隐寓伏笔暗示来附会探春结局的具体情节又多么可笑了。
问题的关键不在这些细节可信不可信,而在你们有没有理解探春结局的事体情理上。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即使没猜中其具体情节也不要紧,如果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即使猜中其具体情节又有什么用呢?高鹗好歹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即使没猜中其具体情节也没关系,因为他本来就不完全同意这些道理、本来就不打算猜中其具体情节、本来就要根据自己的道理修补这些情节嘛。而刘心武连道理都没弄明白就妄猜具体情节,猜出来的情节明显不合情理,当然没资格说高鹗续书不合原意了,一则他自己还不明白原意呢,二则他更不明白高鹗根本就不象他这样死搬硬套原作,人家有自己的主见嘛,为什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见修补红楼梦呢?反正人家高鹗并没有申明自己的续书完全符合原意,而且还在第一百二十回明确说[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这是明显表示续书不完全合乎原作、不完全同意原意嘛,刘心武有什么理由指责人家不合原意呢?更不能用高鹗的不合原意来证明只有他自己合乎原意了。
有关刘心武的揭密探春我也不想再罗嗦下去了,接下来驳他的解密凤姐巧姐。先让你们看个刘心武在揭秘探春末尾处留下的所谓[悬念],他说凤姐曾在八十回后[扫雪拾玉],照一般常识看,读者会以为是拾到贾宝玉的通灵玉,实际上并非如此,那么刘心武这不是故弄玄虚、吸引读者看下一节吗?这种拙劣的手法已经玩过好几次了,不道德啊!
刘心武既然在揭密探春结局的末尾说凤姐曾[扫雪拾玉],那么在揭秘凤姐这一讲的开头文就应该先讲这件事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这才是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可他在这一讲却把这件事搁下,先讲凤姐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判词是什么意思,讲了半天才讲到这[王熙凤扫雪拾玉]。如果这[王熙凤扫雪拾玉]果真拾到的是通灵玉,那么这情节肯定是比较重要的情节,八十回后会有相关交代的。但是如果这[王熙凤扫雪拾玉] 拾到的是一块不怎么重要的玉,八十回后有必要交代吗?再说这脂批如果写明是指八十回后[王熙凤扫雪拾玉],那这情节不管是不是拾的通灵玉都有探讨的必要,但这条脂批注明[这便是[[八十回后]]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了吗?脂批没有说是[八十回后],那刘心武能仅凭凤姐八十回以内不可能[扫雪]、八十回后被贾琏休弃了才会[扫雪],就料定这脂批是指[八十回后王熙凤扫雪拾玉之处]吗?须知脂砚斋这些批书人不但看过八十回后残稿,而且还看过八十回内未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初稿,安知这[良儿偷玉]不是被曹雪芹删去的初稿情节呢?同样安知这【庚辰双行夹批: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不是指被曹雪芹删去的初稿情节呢?刘心武会说凤姐在八十回以内用不着[扫雪],只有在八十回后[与平儿掉个个儿]才会去[扫雪]。先不论凤姐[与平儿不可能掉个个儿],凤姐在八十回以内就不可能扫雪吗?她背着贾母王夫人当然不会扫雪,但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会什么事都抢着干的,更何况这[扫雪]不一定指凤姐亲自扫,也可能是她命丫头们扫雪时发现玉的呢。中国人词汇的含义太丰富了,得结合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词义,不能根据[凤姐在八十回以内不可能亲自扫雪],就料定这不是指八十回以内情节,更不能根据[凤姐在八十回后只得去扫雪],就料定这肯定是指八十回后的情节,这些大胆发挥都不合乎逻辑嘛。从常识来看,这[扫雪拾玉]若拾的是块没什么了不起的玉,若仅仅指误责[良儿偷玉]那块不起眼的玉,那就没蕴涵什么了不起的事体情理,至多只能说在贾府做丫头容易象茜雪金钏儿晴雯那样被冤枉罢了,王熙凤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的女当家人是不可能因此而自责的。更何况从[良儿偷玉]到八十回后抄家时不知过了几个冬春夏秋了,在[正房穿堂门前]这样一个人进人出的地方,会有一块玉长期存在吗?刘心武解释说是抄家的兵丁胡乱丢失的,那么这块玉先在贾府库房里也长期存在了,这些库房的保管人会不记账不上报吗?可见这种说法太牵强了。实际上连刘心武前面都说抄家时是相当可怕的,会吓死人、吊死人的,凤姐在抄家后还会在[正房穿堂门前]雪地上[扫雪拾玉]吗?早就与宝玉等人一起被抄家官员吴关进[狱神庙]了。可见刘心武说法的不可信。照事体情理看来,只能说[良儿偷玉]这段情节在八十回初稿中曾存在过,其中包括[凤姐扫雪拾玉]的片断,后来在[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时考虑再三被删除了,脂砚斋看过这段情节,故有此批。刘心武不明底里,以为自己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于是拿着这鸡毛当令箭,企图号令广大读者,太可笑了。
刘心武仅凭这样一条看不出是指八十回以内还是以后的脂批,就料定脂砚斋看过全部红楼梦原稿,如此轻率的考证根本不成其为学术考证,只能算不着边际的猜想,我也不想与他多纠缠了,还是先丢开来,认真分析凤姐的悲剧根源吧。说到探寻凤姐悲剧根源,首先就应该先把刘心武的红学俗套撇清才行,因为正是周汝昌刘心武的[乾隆曹学]妨碍了大家探寻凤姐悲剧根源。说这话你们会不以为然,但却是千真万确,因为正是周汝昌刘心武的[乾隆曹学]确定了贾母即曹寅夫人、贾政即曹頫本人,贾宝玉是曹頫儿子,这才把凤姐挤到曹頫妻子的内侄女儿这位子上去的,这样一来周汝昌刘心武不但把曹学从康末雍初推后到雍末乾初,而且把曹家事从南京推到北京、从孙氏、曹寅、曹顒这亲祖孙三代间推后到李氏、曹頫、曹頫儿子这过继祖孙三代间、从康熙、雍亲王、弘历这亲祖孙三代间推后到乾隆皇帝、允禄弘皙、乾隆宠妃间,这样当然把凤姐在曹家事的发挥空间中挤开了,更把皇十四在皇家事的发挥空间中挤开了,这一点是刘心武根本想不到的。
你们都看过我前面的呆解了,知道凤姐的生活原型应该是曹頫老婆,这样就能解释书中凤姐为什么被贾琏[一从二令三人木]了,因为当初曹頫老婆也曾有过[一从二令三人木]的经历啊!但是到了乾隆初年的曹家却决不可能再有这些独特的历史背景了,曹寅的老婆都不可能再象书中贾母那样做老封君了,曹頫老婆的内侄女儿怎么可能还象她姑妈那样骑在丈夫头上做雌凤呢?说这话的根据女就是第五回凤姐的判画:[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大家都知道冰山是不可能长久的、是要融化的,一旦冰山融化了,却叫这只雌凤何处容身呢?说这话的意思是凤姐能骑在贾琏头上拉屎,全仗的背后有靠山,在内是有贾母做靠山、在外是有娘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做靠山,这才能在贾琏面前威风凛凛的。但是贾母和娘家实际上是快要融化的冰山,一旦这两个靠山倒了,凤姐当然要[壮士反被恶犬欺]了。这在书中前八十回看不出来,但你们想想八十回后贾母死了凤姐怎么办?万一王子腾再被抄家了怎么办?贾琏肯定会反过来欺负凤姐的,因为他前面所惧者根本不是凤姐的雌威,所惧者其实是贾母和王子腾啊!这在书中贾家如果看不出来,那挪到康熙末年的曹家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了,康熙皇帝一死,曹頫老婆的娘家李煦先倒了个靠山,接着李煦也被抄家了,那曹頫老婆不就成了失去靠山的雌凤了吗?曹頫不就可以反过来欺负她了吗?你们要知道苏州织造李煦是在雍正元年先被抄的,而江宁织造曹頫却是在雍正六年才被抄的,曹頫有五年的功夫可报复李氏老婆,因为她娘家先倒台五年嘛。这一点只有在雍正初年才具备条件,乾隆初年不可能再具备条件的。因此理解凤姐悲剧的前提就是推翻周汝昌刘心武的[乾隆曹学]。
熙凤悲剧决不仅仅是个性的悲剧,她决不是仅因个性强而要骑在贾琏头上,贾琏也不是仅仅因为怕老婆而任由凤姐骑在自己头上。王熙凤悲剧也不仅仅是恶有恶报的典型,她决不是仅因触犯法规而被贾琏休弃,贾琏也不是仅仅因为凤姐触犯法规才能转过来欺负老婆,从前八十回你们可以看出,凤姐只要有靠山,任怎么触犯法规都不要紧,甚至还玩弄法规和都察院于股掌之中,可是一旦失去靠山,即使不触犯任何法规也没有用,贾琏所惧者根本不是老婆,而是老婆背后的靠山,法规无奈何凤姐也是因凤姐背后有靠山啊!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那还配解密红楼梦吗?凤姐之所以从山上凤凰沦为落地凤凰,不就是因为失去靠山吗?所以解读凤姐靠山才是解读凤姐悲剧的关键。但是仅从书中看来还不容易看出凤姐与贾琏之间因失去靠山而此消彼涨的微妙关系,因为书中的各房关系不同于现实中曹家的各房关系,已经被作者改动过了,不容易看出曹家在康末雍初经历的传承危机了,因此你们当然不容易理解贾母王夫人支持凤姐压住贾琏的根本原因了。
在书中荣府的家事结构里,贾政还在世,二房还有贾宝玉贾环贾兰这两子一孙,贾琏仅仅是从大房过来帮二房料理家务,凤姐在名义上也是大房二奶奶,只是替王夫人这姑妈料理二房家事,迟早也要回大房去的,她也要认邢夫人为正宗婆婆的,。因此你们不容易看出凤姐仗着贾母王夫人、仗着娘家势力在荣府一手遮天的内幕。但是你们看康末雍初的曹家就清楚了,曹顒突然病死后无子可继,曹寅一房陷入传承危机,不得已将曹頫过继到寅房任织造,但此时马氏已有身孕近六个月,若产下遗腹子则曹顒有后矣。于是曹頫向康熙皇帝上奏折奏明此事,明确表态[若有幸生男],待遗腹子长成后仍将江宁织造一职交给曹顒遗腹子续任、自己仍归原房。可见在曹家内部有关传承问题是有过激烈地较量的,四个月后既然马氏果真生下遗腹子,李氏马氏的主要任务就成了确保遗腹子的平安长大了,就成了如何在遗腹子未成年期间抑制曹頫的独霸荣府了,不抑制曹頫的大房势力,就谈不上遗腹子的顺利接班啊。于是李氏与李煦兄妹二人合计把李煦的女儿、李氏的内侄女儿嫁给曹頫做老婆,用李氏娘家势力压住曹頫,这就是书中凤姐能压住贾琏的特殊背景。可刘心武的[乾隆曹学]把曹家事整整推后一朝一代了,那还怎么理解凤姐欺压贾琏的事体情理呢?
书中的凤姐之所以要欺压贾琏,是因为生活中的曹頫老婆要欺压曹頫,是因为曹家孙氏李氏支持曹頫老婆压住曹頫,因为曹頫实际上代表大房势力,而曹頫老婆实际上是在维护寅房利益,孙氏李氏马氏为了遗腹子的顺利接班,为了与大房势力抗衡,当然要支持曹頫老婆、打击曹頫了。在娘家李煦看来,支持曹頫老婆不光是支持自己的女儿,而且是支持自己的妹妹,更是支持曹寅死后的苏宁杭三织造三位一体 [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统治架构啊!连康熙皇帝自己都瞧不上曹頫这[无知小儿],都以维护曹寅曹顒亲生骨肉为第一要务,可见曹頫老婆欺压曹頫是符合大潮流、有大靠山的。在这种情况下曹頫当然只好向老婆屈服了,因为他是向老婆背后的孙氏李氏屈服,更是向孙氏李氏背后的康熙和李煦屈服啊!反映到书中,就成了贾琏怕凤姐这表面现象了,你们只有透过这表面现象看出贾琏怕贾母怕王夫人、看出贾琏更怕元春和王子腾,才能理解凤姐骑在贾琏头上的事体情理。这事体情理就是
[雌凤能发威、全仗有靠山,冰山一消融、雌凤不如鸡!]
果然到了康未末雍初局势大变,雌凤背后的冰山消融了,先是康熙架崩,接着是李煦被抄,此时曹家的孙氏肯定不在世了,李氏因为娘家势力的倒台,也不好与曹頫多计较了,而曹頫反而因比李煦多当了五年织造,多了五年在曹家内部报复李姓娘家势力的机会。他不好对李氏这继母过于放肆,但却完全可以对自己的李姓老婆大加挞伐,此时曹頫老婆纵有英雄气性也只能任他欺负了。这能叫[恶有恶报]吗?只能叫[失去靠山则失去一切]啊!推之于书中八十回后的凤姐,贾母死后,内部还有人替她做主吗?王子腾被抄家后,外部还有娘家势力作她后盾吗?她当然要[凤落平阳被犬欺]了,这就是书中凤姐悲剧的根源。可以说贾琏能够反压凤姐,全取材于曹頫能够反压李姓老婆,而曹頫能够反压李姓老婆,全得益于李煦先他五年而倒啊。若苏州织造南京织造几乎同时被抄,曹頫有这空闲休弃妻子吗?这种独特的背景决定了书中凤姐独特的悲剧结局,这种独特的背景在乾隆初年是不可能再出现的,因此用周汝昌刘心武的[乾隆曹学]是没法解释凤姐悲剧的,这就是我劝刘心武不要妄谈凤姐之谜的根本原因。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作者对书中贾宝玉可以掺假,但对凤姐决不可以掺假,因此读不懂贾宝玉还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作者在贾宝玉形象上的寓意太深奥了,但读不懂王熙凤确实是大问题,因为凤姐形象的事体情理太浅显了,读不懂她就太笨了。刘心武受[乾隆曹学]所限,先天不足,应该对凤姐悲剧知难而退,才算有自知之明。
我在前面曾讲过,曹家在曹寅死后曾发生小范围的传承危机,因为那时曹寅突然曹顒还很年轻、没有正常供职,更没有官场阋历,幸亏康熙开恩,让曹顒直接继任织造,才解消了这次传承危机。可三年后曹顒又突然病死了,而且还没有留下现成的儿子,这场传承危机对每个大家族都是致命打击啊,因为没有儿孙就只好过继侄儿,这等于是拱手让大房吞并自己这一房,谁甘心啊?但是此时若曹顒的遗孀马氏果真生下遗腹子,那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你们看第三十九回中的[刘姥姥便又想了一篇,说道:"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这一夕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这就是说的曹家事,好不容易把曹顒[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因为[绝后]了,当然[哭的什么似的]了,可是这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果然马氏生下的是男孩子,孙氏李氏绝处逢生,当然大喜过望,要把这遗腹子当全家的命根子来抚养了。此时听这姥姥一说,[实合了孙氏李氏的心事,连李氏也都听住了。]这就是曹家当时的真实情况啊。
你们想想,曹家原来该绝后的,如今得了个孙子,当然要重新按排曹頫的过继任务了,这就使曹頫成了临时代撑门面的[假琏],而且还对他不放心,再给他娶个李姓妻子看住他,防止他在遗腹子的成长过程中独霸曹家,形成尾大不掉的既成事实,影响遗腹子长大成人后的顺利接班,这就是李煦女儿兼李氏内侄女儿嫁给曹頫做老婆的主要原因,也是书中凤姐嫁给贾琏做老婆的主要原因。
这样你们就该知道产生凤姐这独特艺术典型的独特背景了,这就是曹寅死了三年后曹顒又突然病死了,而且还没有留下现成的儿子,于是不得已仓促将曹頫过继到曹寅这一房,不曾想几个月后曹顒的遗孀马氏生下遗腹子,曹顒有后了,用不着曹頫继承了,但遗腹子有个漫长的成长过程,这期间还需要曹頫占着江宁织造的位置替曹家撑门面,于是才让曹頫在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继续干下去的。但是又怕曹頫代表大房排挤李氏马氏孤儿寡母,这才由李煦做主,把李氏的内侄女儿嫁给曹頫做老婆,用李姓娘家势力箝制曹姓大房势力,于是才有书中凤姐辖制贾琏这怪现象出现的。这些话前面已经说过了,为什么要重复一遍呢?是因为其中蕴涵了曹家传承危机得已成功化解的事体情理、也蕴涵了凤姐能骑在贾琏头上的事体情理。曹家李氏一个没有儿子又没有现成孙子的寡妇,能顶住家族中曹姓大房的强大压力,替此时未出生的不知是男是女的遗腹子争得传承位置,全仗的有康熙皇帝和娘家哥哥李煦这强硬的靠山,曹頫老婆能在夫权社会中骑在丈夫头上耀武扬威,也仗的有强硬靠山,因此[有靠山就有一切],反过来[失去靠山就失去一切],这就是曹頫老婆悲剧的事体情理,也是书中凤姐悲剧的事体情理。从这一点你们应该想到,只要有靠山,尽可以拿国法家规当儿戏,尽可以骑在丈夫头上吆五喝六,失去靠山,死守国法家规也无济于事,只有听任丈夫欺负。可见刘心武说的贾琏[怕老婆]多么荒唐,这一对夫妻之间拼的是实力、拼的是靠山,更重要的不光是他们夫妻俩在拼,关键是曹家的大房二房、正房偏房也在拼,他俩只不过分别是大房二房、偏房正房的代理人罢了。这大房二房、正房偏房的拼争,也不是拼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有子立子、无子立侄、男尊女卑、夫唱妇随]这些所谓封建伦理,而是[有实力拼实力、有靠山拼靠山],既然李氏马氏孤儿寡妇有康熙和李煦做靠山,当然拼得过曹姓大房势力了,既然曹頫老婆的艺术形象凤姐内有贾母王夫人撑腰、外有元妃和王子腾做靠山,当然拼得过曹頫的艺术形象贾琏了。这样你们还有必要计较书中凤姐那些劣迹吗?有靠山劣迹再多也不怕,失靠山即使象书中平儿那样安分守常也照样被人欺啊!读《红楼梦》如果连这点事体情理都读不懂,那真是枉读了,看凤姐悲剧如果连这点事体情理都看不出,那简直是白字先生!
自古经典著作都是借事阐理,从没有就事论事不讲理的,即使象[史记]这些史书也概莫能外。话本小说虽然是以叙事为主、论理为辅,但有眼界有水平的作者也是借叙事阐情理,只有粗制滥造的流言家才借揭秘宫闱秘事发财,四大经典名著都是借事阐理,红楼梦尤其如此。如今有水平的读者也从不拘拘于具体情节,他们只为明理而读书,更是只为悟出红楼梦里的事体情理而研究红楼梦。红楼梦作者若不是为阐明千古至理,决不会沤心沥血十几年撰此红楼梦的,因为他一不图名二不为利,仅仅为传播些宫闱秘事值得弄得一贫如洗、半生潦倒吗?即以书中凤姐为例,若仅为记叙她[恶有恶报]的传奇故事,值得如此精心描绘吗?若仅为形容她是个泼妇、醋缸,仅为形容贾琏怕老婆,用得着描述八十回后贾琏如何欺凌她吗?若仅为形容她[扫雪拾玉]时良心发现,用得着在第十五回让她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吗?若仅为形容她将来会与平儿[掉个个儿],作者用得着借宝玉借众人替平儿[抱不平]吗?反正将来会摆平的啦。你们看刘心武这些揭秘有哪一点合情理的,[扫雪拾玉]既然不是拾的通灵玉,这情节有那么重要吗?八十回后肯定有这情节吗?然后是贾琏会对凤姐一开始听从、第二次就命令她、第三次就休弃她吗?没有[冷落]她的中间过程吗?更重要的是,会在凤姐靠山未倒的情况下。贾琏就由[怕老婆]变成[命令老婆][休弃老婆]吗?还有,作者仅凭李纨说过[你两个很该掉个个儿],就是暗示八十回后平儿会与凤姐掉个个儿吗?照这样说高鹗续书也是让平儿扶正了,刘心武怎么又说续书不合原意呢?书中曾明确指出凤姐被休弃后[哭向金陵事更哀。]也就是说被休弃后哭回娘家了,怎么可能甘愿[与平儿掉个个儿]做贾琏的通房大丫头、还被贾琏或平儿所迫去扫雪呢?再说凤姐用全府女眷的月例银子放高利贷的事,连贾母王夫人都睁一眼闭一眼,这比起凤姐做的其它事小多了,值得拿出来说吗?作者写这事本不为写家事,而是为写官事嘛,在大家族中用月例银子放债能有几家?但压在官场上用官银放债获利则是屡见不鲜啊,作者写这件事根本不是用它来揭凤姐之贪,而是用它来揭众官员之贪,这有回末诗对为证:[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用[裙钗一二]来讥讽[金紫万千],这才是作者写这些事蕴涵的真情理,刘心武能想到这一层吗?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24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2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3-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4-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5-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6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7-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8-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9-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0-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1-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2-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3-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4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5-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6-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7-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8-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9-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21-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22-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23-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24-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