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十年的一个大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43:00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easyzhuan.blogbus.com/logs/48047102.html

后三十年的一个大问题

——“知识的量度问题”系列文章之五

 

上文受篇幅所限,表述不完整,故本文开头要再分析一下大学的性质。

唐朝大教育家韩愈《师说》一文传世千年,定义教师为传道、授业、解惑。现在规定一个教师有两项任务,传授知识和创新知识,或者说教书育人。不否认这是教师的本份。当然,要增加一项,或减去一项,也可以讨论。本文要强调的是,做这些事不必有大学,可以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或者有人说大学的存在是为了学者的交流。无可否认,学者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有相互激发的奇妙效果。但也不必有大学,只要一个聚会的场所,比如茶馆,就可以了。事实上也有这样的实例,有茶馆因学者聚会而闻名。小范围频密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在茶馆,江阁,山亭,长距离的交流和讨论则是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

大学存在的理由,就是要利用同行学者作为一个群体的紧密存在,内含有知识权衡的功能。同行学者可以互为参照,作为一个群体的紧密存在,在日常接触中会积累多个维度的信息,这些信息具体,直接,大量是过程信息。因为此故,同行评价是一种比较精确,成本又比较低的知识之衡。另外还必须特别强调一点,同行评价的行为是有成本约束的,因为同行权威是以己衡人,如果滥评的话,自己会贬值。不过这种成本约束限于内部权威。因此大学最基本的一种性质,它是一种特殊的知识量度和评价制度,即同行评价。其他制度安排的存在都是这个基本条款的延伸。比如大学独立于行政,教授治校,是为了屏蔽外部因素对学术尺度的干扰。

向外寻找客观量度的种种努力是不明白大学为何物的表现。如果真有那样一种客观尺度的话,大学不会存在。同行评价(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量度和评价制度,是哈耶克反复强调的那种经过长时间演化出来的自发秩序。这其中凝聚了多代人的智慧,是人类宝贵的知识资产。这就是说,这种有很多人智慧集结的制度是任何一个单个的头脑想出来的办法所无法比拟的。后者有很多隐性的问题,是单个的头脑根本想不到的。但是有社会工程主义倾向的人总想摆脱这种习惯规则,从零全盘构建,被哈耶克称为理性致命的自负。制度演化事实上给哪怕最有智慧的头脑也只留下很小的空间,就是你只可以尝试在边际上作某些改变。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美国的大学开始出现向外寻找客观量度的倾向,尽管没有取代同行评价制度,但还是产生了一些实质的影响。比如说在评价的时候更偏重于发表作品的信息,过程信息的重要性下降。这种细微而悄然的变化有重大的影响,大的创新的生产周期被破坏,产生了技巧化的倾向。从基础研究到变成产品有一个时滞,在克林顿时期出现的新经济,是七十年代以前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美国人靠生产新知识谋生,这个国家是世界新知识的一个主要源头,而大学又是新知识的主要来源。大学研究技巧化以后,大的创新出现知识断流。在新经济之后看不到新新经济。这就使得美国人在新经济时期形成的收入预期是错的,没有料到后面有如此大的创新波动。收入预期一错,选择全错,房子买错,车子买错。这些汇总到一起,就是一堆烂债。所以金融危机的性质是因创新波动引起的一种收入预期错误,而创新波动同大学的评价制度出现某种改变有关。因为我的资料不够充分,这种推测一直不敢写出来。这里大胆一博,让方家证伪。

还是回头来分析中国自己的问题。规则约束和引导人的行为。因为并没有同行评价这个基本规则,直接使用了替代指标的量度方法,因此产生的问题就不是技巧化这么简单,而是衍生出上几篇文章讨论过的一系列学术腐败行为,并使知识生产和传授都出现某种程度的噪音化。但是大学存在的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最近十几年是大学出现问题最多的时候,可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这又如何解释呢?

除资源型经济以外,任何经济发展都是知识积累和普及的结果。中国最近三十年经济奇迹般发展,是民众知识体系更新的结果。但是这一次民众知识体系的更新有这样的特点,笫一,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外源知识,具体的办法是引入外资企业。外资企业是外源知识(包括加工知识和契约知识)最完整的载体,含有大量被文本过滤掉的细节知识。而且我们引入了多个来源地的外源知识,知识的种类非常丰富。笫二,知识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活动这条途径。这种传播方式有一个特点,对于接受知识的人来说成本低。比如农民工刚从农村出来的时候,没有积蓄使他可以参加职业培训得到知识,而且还要养家糊口,接单工厂成为一个入口,首先凭力气挣血汗工资养家糊口,然后边于边学,几年下来学到一门技术,如此一来,知识是活动的副产品,免了培训费用。正是因为找到这样一条低成本的传播途径,使知识得以大面积普及,几亿农民工通过这一途径完成知识更新。也正因为这样,这三十年来大学的作用不大,既不是知识的源头,也不是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所以你出问题,经济照样发展。

但是学习型经济的一个局限是,从外源引入的知识,流量是越来越小的,以至于出现明显的发展动力衰竭,表现出来是增长减速,甚至停滞。我们现在已开始碰到这种情况。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后续发展的知识源头在哪里?当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也有新知识产生,但是新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大学。因此大学评价制度的取舍就不仅是影响教师晋升的局部问题,而是关系到大学能不能成为中国经济后续发展知识源头的大问题。据此推测,大学改制会成为中国笫三轮改革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