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中印经济缺人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7:55
中印经济缺人才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乔•约翰逊(Jo Johnson)、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
2006年7月24日 星期一


伊什梅尔•哈瓦拉(Ishmael Chawla)在新德里登广告招聘软件开发人员时,他做好了受挫的准备。“在我们的候选者中,一半以上不会前来接受事先约好的面试。”他表示,“即便在前来面试的人中,可能每20个才有一个合格的——而所谓合格,我的意思也只是‘可以培训的’。”哈瓦拉今年33岁,管理着在线职业咨询提供商LiveCareer的印度业务。该公司总部设在旧金山。
在中国,某些领域的技能短缺情况非常严重,甚至连中国的本土企业,也被迫要从海外物色合适的员工。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同,比如说,长期以来它一直能满足本国在民用飞机飞行员方面的需求。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外籍飞行员的80万人民币年薪

 
 
中国西部新成立的私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公司(United Eagle Airlines)管理人员黄梅(Huang Mei,音译)表示,要是没有外国飞行员,该公司就无法按时投入运营。她表示:“虽然我们需要为他们支付80万元人民币(10万美元)的年薪,但相对于从头开始培训飞行员,总体成本还是合理的。”
所有这些,造成了一种两难境地。印度和中国提供着全球40%的劳动力,拥有大量缺乏技能的劳动者,失业人数令人担心。联合国(UN)预计,未来5年中,印中两国将分别再向全球劳动力市场输送7100万和4400万劳动力,在人口结构增长中占最大比例。同期美国劳动力总数将增加1000万人,欧洲不会增长,而日本则将下降300万。
然而,熟练劳动力短缺问题,正制约着中印两个经济体中越来越多领域的发展,对全球商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关这两国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廉价人才的想法,正与一种全然不同的现实发生碰撞。为节约成本而在那里进行离岸外包生产的公司现在发觉,劳动力市场趋紧的速度比预计的要快得多。聘用并留住熟练员工,正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艰难,也更为昂贵。
“当初你登一份招聘广告,就能找到一位愿意为了微薄的薪水,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毕业生,现在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哈瓦拉表示。“我们不得不在教育水平、技能和英语水平方面降低要求。难度令人难以置信。问题不止出现在招聘阶段——曾有一名员工,在我们这里工作了10天,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估计是又找了一份工作。”哈瓦拉打算在未来两年内,至少将员工数量增加一倍,目前该公司有8名员工。
中国:切合跨国公司需要的毕业生不足十分之一
尽管中印两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但就切合雇主需要的技能而言,拿这些原始数字当作衡量标准是误导的。例如,中国大学每年培养的的工程人员为60万人,这个数据经常被援引来证明,中国将势不可挡地崛起为科技强国。但麦肯锡(McKinsey)对工程师、会计和医生等9种职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资格为跨国公司工作的人不足十分之一。
中国学生是建立在死记硬背基础上的教育体制的产物。在工程学方面,过于注重理论的课程,使他们缺乏解决问题或团队合作的经验。麦肯锡称,其结果是,适合为跨国公司工作的工程师人数只有16万左右,不到毕业生人数的三分之一,与英国大体相当。雇主企业称,这种情况在印度更为极端。
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每年有300万学生从印度各大学毕业,但业界认为,只有约25%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和10-15%的普通毕业生适合直接就职于离岸IT及业务流程外包行业。这个游说团体警告称,到2010年,印度IT业将面临50万专业人员的缺口,这将威胁该国在全球离岸IT服务领域的主导地位。
尽管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表示,规模达3000亿美元的“可开发的”全球离岸外包市场,如今只开发了10%,但人员短缺的问题已开始显现。整个行业都在苦于应对每年近40%的员工周转率,与此同时,工资涨幅也越来越大。翰威特(Hewitt)咨询公司的《全球薪资计划报告》(Global Salary Planning Report)显示,去年印度工资的平均涨幅为13.5%,在亚太国家中居于首位。在IT领域,预计今年工资的涨幅将达到近20%。
“一方面,一些濒临挨饿的年轻人绝望地寻找工作,另一方面,雇主几乎带着同样的绝望,也在寻觅合适的人手,来填补数以万计的职位空缺,”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主席基兰•卡尼克(Kiran Karnik)表示。“市场发出了强烈的信号,表明了我们教育体系的失败。这一体系没能造就足够多的、具备我们经济所需的技能组合的人才……这会严重妨碍印度经济的增长。”
就连每年收到140万份求职信的印度IT集团——信息系统公司(Infosys)最近也透露,明年4月起,它将把新员工的薪金水平提高12.5%,至27万卢比(5750美元)。这家公司的“首席导师”N•R•纳亚纳•穆尔蒂(N.R. Naryana Murthy)警告称,如果印度不能提高人才供应量,那么中国IT业的水平将在五年内赶上印度。“中国正快速追赶着印度,”他表示。“中国人比我们坚定得多。”
“不出现人才短缺问题才是怪事”
经济高速增长和变革也是人才紧缺的原因之一。教育和培训制度完全无法跟上这种速度。“如果不出现人才短缺问题,才是怪事,”麦肯锡(McKinsey)上海分公司的欧高敦(Gordon Orr)表示。“不过,就打造成功企业而言,这的确是一个制约因素。”
在这两个国家里,许多企业怀疑自己能不能以一种成本高效的方式扩大规模。上个月,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和英国电力公司Powergen宣布,关闭它们在印度的后台支持业务。随着利用劳动力成本差别获利的机会越来越少,可能还会有更多业务被关闭。
18个月跳槽一次的“冒牌者”
在中国雇用当地经理人,也存在着这种风险。由于人才供应的短缺,许多人得到过高的职位,享受过高的薪水。猎头集团海德思哲国际咨询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驻上海的石力(Steve Mullinjer)表示:“看出他们无法胜任工作,需要大概18个月时间,但由于人才紧缺,到时他们又以更高的价格跳槽到另一个职位上了。”
但是,在某一家公司决定关闭印度业务、把呼叫中心放在国内的同时,另外数十家公司在忙着招聘。印度最大的业务流程外包公司Genpact首席执行官帕拉蒙•哈辛(Pramod Bhasin)表示:“争夺人才的战争才刚刚打响。”
“在一些地方,有太多的企业四处网罗人才。大都市已经没有空间了。现在到了建设二、三线城市的时候,以便使它们具备足以吸引企业的当地基础设施、酒店、机场和生活质量。”
熟练劳动力的短缺,远远不仅限于一些相对较新的职业,如IT业和由IT带动的服务业。印度主要移动通讯公司Bharti Airtel首席执行官、亿万富翁苏尼尔•巴帝•米塔尔(Sunil Bharti Mittal)也面临着与鹰联航空类似的问题:他找不到足够的飞行员,来驾驶他和其他高管共用的两架喷气机。“我以前曾参加一个当地飞行俱乐部,当时那里的飞行员都为失业发愁,”米塔尔说。“突然间,一名廉价飞行员的月薪从10万卢比涨到了100万至120万卢比,尽管这样,都找不着飞行员了。我们需要6名飞行员,但只找到了4名,其中两名还是外国人。”
甚至在建筑业等传统行业,也出现了人才短缺问题,这是贷款推动的住宅建设热潮和疯狂开发购物中心项目所造成的结果。大型建筑公司称,它们面临着工头和监理人员长期短缺的问题。
总部位于新德里的Chawla Techno Construct董事长坎瓦吉特•哈瓦拉(Kanwarjit Chawla)表示:“与其说技能短缺问题刚开始产生影响,不如说它们已构成严重制约。”为了保证向客户提供服务,该集团决定对所有技术熟练的工头和监理人员加薪60%,以便留住他们。
在传媒和金融行业,类似的情况也在发生。当总部位于新德里的时事通讯《石油观察》(Petrowatch)执行总编迪帕克•梅赫塔(Deepak Mehta),面临手下10人团队中有第二个员工要跳槽到路透社(Reuters)时,他不得不为这位28岁的员工加薪一倍。他表示:“当然,这个消息传了出去,我不得不给全体员工加薪。”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今年创下了印度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毕业生的年薪纪录,开出了19.3万美元的起薪——这个数字是印度人均收入的250倍以上。
中国管理人员短缺严重
在中国,经理人短缺是一个大问题。中国最大的私营汽车制造商吉利(Geely),在准备打入国际市场的车型时,聘用了韩国大宇(Daewoo)的一位前高管。“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我们推出了几款最新的车型,”吉利新闻发言人张晓东表示。“我们仍缺少工程师和研发经理人,因此我们将需要更多的海外员工。中国工程师在专业技能和知识方面比较落后。”
经理人无法通过速成培训课程迅速培养出来,也不能指望总有现成的人才可供聘用。“多数公司的增长瓶颈都在于领导人才,而它们都在吸收同一个人才群体,”海德思哲的石力表示。“企业高层或中级管理层的深度不够,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海尔(Haier)、联想(Lenovo)和华为(Huawei)等拥有全球发展雄心的中国企业,正在全面调整管理团队,并追逐跨国公司寻找的同样人才。
其结果是经理人的薪酬更为高昂,这一现象使许多跨国公司的本地化战略碰壁。本地化原本是为了节省资金——用成本更低的本地员工,取代待遇丰厚的外籍人员,但优秀的中国经理人如今也获得了类似的高薪。“中国涌现了一些能力极强的领导者。”石力表示。“我做过很多猎头工作,那些家伙和西方派驻人员的薪酬没什么区别。有时候,他们甚至拿得更多。这和五、六年前的情况有天壤之别。”
由于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仍极为迅猛,人才短缺问题尚未反映到它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但是,这种短缺将削弱两国正在崛起的经济实力。人才紧缺将威胁到印度以知识为基础、服务驱动型的增长模式。而对于中国而言,它妨碍了政府改良经济模式的目标:即打造服务产业,减轻对出口制造业的依赖。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获取“人口结构红利”可能都比它们预想的要艰难得多。
译者/ 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