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实属必然”:瓮安事件沉甸甸的警示(新京报 2008-7-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0:30:32
“实属必然”:瓮安事件沉甸甸的警示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7-5 8:13:33 · 来源: 新京报

种种信息表明,6·28瓮安事件正向理性和稳定的方向发展:事件本身已经平息,各种权威信息也已迅速公开,真相正一步步揭示;同时,有关部门的深刻反思和对主政官员的问责,也已雷厉风行地进行。
面对这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当地党政部门正视社会矛盾的态度和清醒认识,令人印象深刻。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指出:这起事件“看似偶然,实属必然,迟早都会发生”,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瓮安县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加之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职渎职,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基于对这起事件的清醒认识,当地在依法追究参与打砸烧的犯罪嫌疑人的同时,也问责了一些负有行政管理职责的相关官员,瓮安县县委书记、县长、公安局政委和局长等均已被免职。同样,信息的及时公开,听取各种意见的座谈会的举行,遗体鉴定的公众参与等,这些合法而理性的举措,使得这起事件渐呈平息之态势。
其实,瓮安事件是典型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事件,这类事件往往事前无明显征兆,一旦有个导火索,便会迅速演变,规模和行为的激烈程度都迅速扩大,处置起来难度很大。
防范类似的群体性事件,关键在平时。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能站稳中立的裁判者立场,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公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基本权利,建立起公众对政府的忠诚和信赖;同时,司法也要把政府和公众个人摆在平等的地位上,力避出现公民求告无门的境况。否则,如果平时的一些小事处理不好、处理不公,无数的小事,在无数群众之间口口相传,最终就会酿成影响当地社会整体稳定的大事。
然而,越是社会矛盾凸显,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往往越缺乏耐心、缺乏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乃至出了矛盾后,过分迷信“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如石宗源所说,“一些干部工作不作为、不到位,一出事,就把公安机关推上第一线,群众意见很大”。这样处理,效果可想而知:看起来问题解决了,事件平息了,但已经存在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矛盾没有解决,深层次的干群矛盾却在积累、在发酵。久而久之,在一些地方,社会主要矛盾就演变成了干群矛盾,为群体事件的爆发,埋下了诱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瓮安县相关官员被问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裂痕。但是,即便从瓮安县本身,这起事件所表现出来的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方面的遗留问题也需要尽快调查解决,而从更大的意义上看,显然不能仅仅满足于一个具体事件的平息,更应该举一反三,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革新,完善公民权利保护,使权力切实受到监督和制约,防范此类事件在异时异地重演。由此,“实属必然”的清醒判断,是瓮安事件对社会一个沉甸甸的警示。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shelun/2008/07-05/021@081333.htm
瓮安事件查获116涉案者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7-6 7:43:20 · 来源: 新京报

分属6帮派,排查出涉案者249名,警方掌握黑帮动向
事件当事人王某在当地宣传部门的带领下,接受省内外10余家新闻媒体采访。赵惠 摄

7月4日,施工人员正在对被毁坏的瓮安县公安局办公大楼进行修复。6月28日,瓮安县发生严重的群体暴力事件。
本报讯 据贵州卫视报道 昨日,“6·28”事件专案组新闻发言人透露,截至7月4日17时,专案组共查获涉案人员116人,通过查获涉案人员的供述,目前共排查出“6·28”专案涉案人员共计249名。
贵州瓮安县“6·28”打砸抢烧事件发生以后,贵州省公安部门迅速成立了“6·28”事件专案组,在第一时间赶赴瓮安对事件进行调查。
主要黑帮已查明
据专案组介绍,目前被警方抓获的黑帮分子,分别属于6个帮派,其中主要是在当地横行已久的“玉山帮”,这个帮派成立于1998年,共有大小头目50多人。这些黑帮团伙平时在当地就为非作歹,还经常威逼青少年加入帮派。在“6·28”事件当中,黑帮分子不仅直接参与了打砸抢烧,同时还组织、教唆、胁迫青少年参与。据了解,目前警方已经掌握了这些帮派的动向,并从省、州、县三级抽调精锐警力全方位展开侦破工作。
专案工作将分三步走
专案组新闻发言人表示,针对当前查获的案件情况,专案组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第一,进一步加大案件的侦查力度,全面查清“6·28”全案的情况和涉案人员;
第二,进一步加大追捕力度,尽最大努力将“6·28”案件的涉案人员,全部抓获归案;
第三,进一步加大案件的审理力度,查清所有涉案人员的违法犯罪事实,特别是要查清黑恶势力,煽动、组织、教唆、实施“6·28”打砸抢烧的违法犯罪事实。
■ 讲述
3名当事人首次露面
接受10多家新闻媒体集体采访
本报讯 据《贵州都市报》报道 7月4日上午,见证李树芬溺水死亡案的王某、刘言超、陈光权首次面对公众,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0多家媒体集体采访了他们。
王某说,出事当晚,她和李树芬、陈光权、刘言超在朋友家一起喝了米酒。大约11点,他们准备回家时,李树芬提出到西门河边玩。
“我们4人从一中步行到西门河边,李树芬坐在桥中护栏上,突然说跳河死了算了。刘言超急忙上前阻止她。”王某说,在刘言超的劝说下,李树芬平静了下来。过了10多分钟,陈光权先走了。不久,李树芬大喊一声“我走了”,便跳下河去。刘言超见状,跳下河去救李树芬。
王某急忙打电话给陈光权并呼叫救人。陈光权返回后,跳下河去将刘言超拉上岸。当他们准备再去救李树芬时,李树芬已经下沉河中不见踪影。
■ 相关新闻
省委书记鞠躬致歉瓮安百姓
石宗源称“好人怕坏人,党委政府有责任”
本报综合报道 6月30日,瓮安事件初步平息的第二天,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赶赴当地,指导处置工作。据媒体报道,石宗源期间曾三次向瓮安百姓表示歉意,其中两次还鞠躬致歉。
视察过程中,石宗源曾和县公安局旁的一家盲人按摩小店的店主人吕小丽聊了一次天。
石宗源:你当初为啥选在这里开店?是不是觉得靠近公安局,有安全感?现在还感觉安全吗?
吕小丽:感觉住在这里也不安全。这时吕小丽的丈夫一直在拉她的衣服。
石宗源:我理解你说话为什么吞吞吐吐的,不逼你说了。用贵州话说,不得安全,黑势力不除,瓮安不安。以后瓮安人拿出去,也不敢说自己是瓮安人了。这是我们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没有做好,瓮安不安,群众没有安全感,坏人越来越多。好人怕坏人。党委政府有责任,我向你们表示歉意。
在下午和晚上接连召开的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座谈会上,石宗源又两次起立鞠躬,向瓮安的父老乡亲真诚道歉。
瓮安公安局:尽快修补警民关系
新任局长政委上班首日即安排重建警察队伍
本报讯 据《贵州都市报》报道 根据黔南州委组织部和瓮安县委的任命:庞鸿为瓮安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周胜为政委。两人上任第一天即召开县局党委会,表示将下力气重建队伍,修补警民关系。
新局长维稳工作经验丰富
庞鸿履新前为贵州省公安厅国内安全保卫总队副总队长,维稳工作经验丰富。周胜原是省公安厅打黑专业队的小组负责人,打黑斗争经验丰富。
对于这次临危受命,周胜连称“意外”,原本他正在黔西南州开展打黑行动,7月2日晚突然被召回省厅,有关领导找他谈话,就任命事宜征求他的意见。
知情人说,周胜曾在省内打过不少黑恶势力,并且比较熟悉黔南州的治安状况。他和庞鸿将会是一个黄金搭档,显示了有关部门对铲除当地黑恶势力,改善治安面貌的决心。
据介绍,上任首日,两人就召开了县局党委会,就警察队伍重建和修补警民关系等方面的工作作了相应安排,提出将尽快恢复户籍办公,为老百姓提供便民服务。
新公安局长进被烧办公楼
7月4日中午,记者在瓮安县公安局看到,被焚烧的大楼已开始清理、维修,大楼前部已搭起维修竹架,农民工正在忙碌着。
一位值班民警表示,新任的局长和政委已经进入大楼四楼办公,并与他们见了面。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guonei/2008/07-06/021@074320.htm
社论:“实属必然”:瓮安事件沉甸甸的警示(新京报 2008-7-6) “实属必然”:瓮安事件沉甸甸的警示!!!!!!!!!!!!!! “实属必然”:瓮安事件沉甸甸的警示n 瓮安事件沉甸甸的警示 实属必然的瓮安事件 瓮安事件警示:确立科学的“稳定观”---《新京报》 社论:女老师“陪舞”:炫耀权力必然侵害权利(新京报 2007-7-6) 贵州瓮安事件的10大警示 社论:华南虎事件还不能画上句号(新京报 2008-6-30) 瓮安事件警示:确立科学的“稳定观” 瓮安事件警示:确立科学的“稳定观 樊夫:结石奶粉事件:以人为本必然要求信息透明(新京报 2008-9-13) 社论:义务教育从此名副其实(新京报 2008-7-31) 社论:“虎照事件”完全可以进入“问责”程序(新京报 2008-2-22) 社论:奶粉事件:是“危机”,也是“契机”(新京报 2008-9-23) 社论:周正龙案落幕,“虎照事件”反思未已(新京报 2008-11-19) 新京报社论:以理性和法律平息乌鲁木齐7-5事件 社论:“六连号”事件:弄虚作假为何一路绿灯(新京报 2009-6-24) 社论:灾后重建应开创新的社会监督机制(新京报 2008-5-24) 瓮安事件背后(《瞭望》 2008-7-12) 社论:以人性的名义,理解刘翔的退出(新京报 2008-8-19) 社论:2008:从个体的权利与命运出发(新京报 2008-1-2) 社论:该重新思考城管的集中执法问题了(新京报 2008-1-11) 社论:2.1亿网民:理性的力量才是主流(新京报 200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