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2.1亿网民:理性的力量才是主流(新京报 2008-1-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34:17
2.1亿网民:理性的力量才是主流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1-19 1:47:08 · 来源: 新京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宽带网民数1.63亿人,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人,预计到2008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
虽然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6%,比全球平均水平19.1%低3.1个百分点,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中国网民基数越来越大,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这意味着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其非凡的速度,足以使其成为站在时代最前列的、引导和推动国家进步、社会民主、个体自由的伟大力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过: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两件最深刻的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古老的中国,正好处在新技术革命和城市化这个双重剧变的中心,这正是千年未有之机遇。
诚然,网络中有愤青,有口无遮拦,有“很黄很暴力”,有欺诈和犯罪,有偏激和牢骚,有无端的仇恨与谩骂……但那并不是网络运用和表达的主流,绝大多数网民都珍惜、爱护网络这一公共生活平台,理性地探讨、热情地建言、负责任地批评。如果从更开阔的视野上来看互联网,会发现20多年来,能够摆脱传统官商经济特征的新经济,基本上都脱胎于互联网,可以说互联网对于纯洁中国的商业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经济尤其是文化产业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娱乐功能成为网民快速增长的拉动因素之一。
当互联网、手机像家常便饭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要想割舍它、放弃它已经绝无可能。而当它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将信息传遍全球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它前所未有的“网聚全球的力量”。它带来了表达和信息传递方式的巨变。这一点,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国人当有深刻的体会。这一年,无论是陕西镇坪“华南虎”事件,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厦门PX事件,等等,都充分见证了网络民意表达的理性、执着和不可遏止,见证了信息的“无知之幕”在互联网下的土崩瓦解。也正是在这一年,十七大将“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整提出。顺时应势的为政之道,令人赞许。
面对井喷式的网络表达的时代,不必有丝毫的惊慌,各种言论都必然、必须经过网络的“正负对撞”,达到自然平衡,只有那些有事实支撑、符合逻辑的理性声音,才有可能在残酷的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成为民意的代言。当下网络的一些乱象的确需要治理,网络管理的法治化势在必行,但是,网络最大的挑战,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网络外部,管理部门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管理它?还有,我们有一些基层官员,把自己关在网络的门外,甚至还在那儿做着小国寡民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美梦,演出一出又一出彭水诗此类的“当代文字狱”事件,徒增笑柄。
互联网以完全开放的姿态向国人打开了越来越多彩的世界,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管理者部门,更当以更开放、善意的心态对待互联网。人类文明之大势,浩浩荡荡,识时务者为俊杰乃恒久不变之真理。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shelun/2008/01-19/014@014708.htm
中国网民数已达2.1亿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1-18 9:21:04 · 来源: 新京报

去年增长7300万,普及率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带动互联网相关产业大幅增长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昨日发布第21次互联网全行业调查报告,目前中国网民数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根据计算,2007年每天增加网民20万。在2007年我国网民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带动了电子商务、硬件、宽带、网游、网络广告、搜索等业务也同时大幅度增长。 新京报制图/丁华勇
截至2007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2.1亿人,近期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这是昨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针对互联网全行业第21次调查报告所公布的数据。在2007年我国网民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带动了电子商务、硬件、宽带、网游、网络广告、搜索等业务也同时大幅度增长。
普及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7年,我国内地网民数首次突破2亿,全年增长7300万人,为CNNIC进行10年互联网调查报告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按照这个速度推算,2008年初我国的网民数量将会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
不过,尽管我国网民数的增长使得互联网普及率提高至16%,但仍低于19.1%的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网民整体上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农村网民数量增长仍然只有5000万。
从地域上看,北京和上海的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已经分别达到46.6%和45.8%。增长量上,广东网民增长率最高,一年增加了1500万网民。我国网民目前正以平均每天20万的速度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的宽带网民数量增长迅速。2007年12月的宽带网民数已经达到1.63亿,占网民总数的77.6%,比2007年6月增加了4094万人,比2006年12月的1.04亿增加了5938万人。
宽带的快速发展是众多互联网应用快速扩大发展的基础。以手机为接入方式的无线窄带正在快速发展。目前已有5040万人在使用其他上网接入方式的同时,还选择使用手机上网,已经占到总体网民的24%。
网游用户“三低”特征明显
调查显示,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是16.2小时,网民对互联网有一定的依赖性。很多网民表示上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搜索等。而在不上网的人群中,没有时间和设备是最主要原因。
调查还有一个显著的数字颇有特点,目前我国1.2亿人玩过网络游戏,有73.7%的人集中在未成年网民中,低年龄、低收入和低学历是网络游戏用户的三个突出特点。
正是有鉴于此,在前日举行的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的官员表示,要严厉监管网游行业,防止黄赌毒对青少年的影响,而国内外如金山、搜狐、暴雪等公司都表示欢迎政府部门的举措。
互联网资深观察家吕伯望表示,对于互联网的监管加强应该持之以恒,不能有间断,同时还应该发动全民对此进行监管,而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力量。
2亿网民推动多行业发展
此次的最新一次互联网数据调查,显示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几大趋势:一是互联网呈现向下兼容的趋势,逐渐由高素质高收入人群向低学历低收入甚至农村人群拓展;二是网络基础资源发展势头仍然强劲,IP地址和域名的增长异常迅猛;三是数字娱乐成为中国网民网络应用的重心,网络音乐、影视、通讯、游戏等成为网民的主要使用方向。
那么在如此巨大的用户群面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否因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而有所促进呢?
CNNIC信息中心主任毛伟表示,2亿网民的巨大数字,也带动了电子商务、硬件、宽带、网游、网络广告、搜索等业务同时大幅度增长。这其中对很多行业的财富创造起到了推动作用。
而互联网资深观察家吕伯望则对此进一步解读,他表示网民的爆炸式增长“肯定会带动GDP的增长,只要用户多花钱了,国民消费本身就会带动增长”。“但互联网对GDP的推动,主要不是看用户在网上花了多少钱,而是因为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生产力,是一种新型生产工具,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主要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贡献主要在这里。”
“比如网游对传统经济的影响不大,消费者在这上面花的钱比较少。但却带动了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用户使用宽带平均每个月花费七八十元,超过了固定电话的收入。又比如阿里巴巴公司,用户在它上面只交了2800元年费,但大量贸易进行后却带动了出口,使中国的财富增长了很多”。
本报记者 焦集瑩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economy/2008/01-18/018@092104.htm
我国网民数增至1.62亿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7-19 6:55:45 · 来源: 新京报

上半年每分钟新增近100个网民;24.6%的网民对互联网资费标准满意
从1997年开始每半年发布一次的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互联网调查报告,昨日发布了第20次的互联网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增长至1.62亿,成为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与互联网有关的各种应用如网游、网上炒股等也都成为半年来的焦点。

上半年新增网民2500万
本次CNNIC调查对网民的定义进行了修改:过去泛指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如今这一概念则修改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相比较原统计范围增大了许多。
昨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目前已达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按照最近几次报告的平均增长速度,我国网民数量有望在2008年超过2亿人,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互联网国家。
CNNIC报告认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正跨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阶段。与2006年年末相比,半年新增网民2500万。上半年中国网民增长量接近2006年全年增长量,相当于半年内,每1分钟就新增接近100个网民。其中,农村上网人数比2006年年底增加了51%,这一增长速度超过了平均水平。
在网民中,宽带上网比例已经占到75.6%;无线接入(含手机上网)比例已经超过34.3%,其中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比例达到27.3%.我国手机上网人数达到4430万人,创历史最高水平。
网吧上网比例多于单位
与前几次报告相比,本次CNNIC调查报告最大变化是网民上网地点的变化,网吧比例明显上升,已经超过单位成为除家庭外的第二大地点。
目前已有37.2%的网民表示经常去网吧上网,比2006年12月的32.3%高了5个百分点。在家上网和在单位上网的比例较稳定,分别为73.8%和31.2%.与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网民在网吧上网的比例偏高。
在网民使用互联网的用途中,网络新闻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比例已达76.3%.即时通信和电子邮件是沟通工具功能的代表性应用,69.8%的网民都使用即时通信功能,超过一半的网民使用电子邮件。此外,网络音乐使用率已经超过68.5%,玩过网络游戏的网民也已经接近一半,达47.0%.对于网游用户的调查数据,业内有专家指出,其中应该细分出大型收费网游和普通休闲类小游戏的类别,以便衡量出中国的网游市场到底有多大的价值。
对于一些在西方应用非常发达的功能,比如找工作、旅游等功能,我国数据增长仍然不高,仅有15%的网民通过网络找工作,25.5%的网民使用网络购物,3.9%的人进行网上旅行预订。随着股市的火爆,我国已经有大约1/5的网民涉足网上炒股和网上银行,其中的信息安全再次成为头等大事。
仅24.6%网民满意资费标准
我国网民对互联网的总体满意度是60.5%,与2006年年末相比,总体满意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网民对互联网内容丰富性的满意度大幅上升,超过8成的网民表示满意,与2006年年末相比,上升了27个百分点。但是对互联网资费标准的满意度在下降,仅有24.6%的网民表示满意,半年内下降了3个百分点。
业内评论家吕伯望认为,是网通和电信等运营商过于看重局部利益而牺牲了整体网民的效率,这点迫切需要改善。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网民,他们对于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持肯定的同时,最大的意见仍然集中在电信服务商身上,这其中,服务质量和上网费用是他们意见最大的两个方面。
除了资费问题外,网民对互联网的安全性以及内容健康性也是满意程度较低的项目。调查显示,29.2%的网民对安全性满意,这仅比去年底的水平提高了0.4个百分点。
CN域名总数继续领先COM
数据显示,内地域名总数已达到918万个,半年增长了507万,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623万。增长主要动力来自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截至2007年6月,CN域名总数已达到615万个,年增长率高达416.5%,占到我国域名总数的58.9%.
业内人士分析,此举与去年的亚太地区海底光缆断裂影响COM域名注册事件有关,很多国内用户从此更加信赖CN域名,同时,国内域名注册商连年的价格战,也使CN域名的普及价位降到了1元的历史最低水平。
我国网站数量与网络内容丰富程度存在相关性,网站数量越多,网民可以接触的信息越丰富。截至2007年6月,我国网站数量已经达到131万个,半年内增加了47万个,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52万个,年增长率达到66.4%.
■报告分析
“网民人数井喷式增长不会延续”
专家提出对互联网调查报告的三点质疑
每隔半年发布一次的互联网调查报告是我国互联网发展“晴雨表”。昨日,互联网行业资深评论家吕伯望解读了今年CNNIC的第20次报告后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跟以往相比有很大改进,结构比较清楚,抽样调查和在线调查分开了。同时,吕伯望也提出对一些内容的质疑。
吕伯望指出,CNNIC的调查报告中有部分数据存在误差。“报告中显示平均玩网络游戏的人占了网民一半左右,平均每月金额花费在84元左右,按照此推算,中国网游市场规模在800亿元左右,而实际上这个数字只有100亿左右。”
“谈到互联网使用率,利用率时,只有曾经用过互联网,没有经常使用互联网的用户数字。指标设置缺少了这一项,使计算方法不是很科学。对于企业来说,经常使用的用户才是真正的用户,如果累计了曾经使用的用户都算做网民,那其中打了多大的折扣并不知道”。
吕伯望对于CNNIC报告的最大一点质疑,存在于对于未来我国网民增长速度的预测上。他表示CNNIC看好我国网民继续呈现井喷式增长,但毕竟刚开头的时候容易增长,现在非网民当中农村中的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不太容易增长,因此持有怀疑态度。未来一阶段,我国网民不会大规模增长。“按照我的推测,增长的比例甚至有可能会下降的。井喷式增长将不会,未来的增长将是平缓的。”
他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如今的互联网应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互联网的深层次应用是未来热点,而在受众群体中,新网民的增加不如老网民身上商机的开发重要。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焦集莹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economy/2007/07-19/018@065545.htm
社论:2.1亿网民:理性的力量才是主流(新京报 2008-1-19) 2.1亿网民理性的力量才是主流 2.1亿网民理性的力量才是主流 社论:以司法理性保障“三鹿”破产的公正(新京报 2008-12-26) 社论:放下金牌包袱方可强化民族理性(新京报 2008-8-21) 社论:总书记在线交流:重视网络 关注网民(新京报 2008-6-21) 社论:以人性的名义,理解刘翔的退出(新京报 2008-8-19) 社论:“干干净净”为官是对国民的郑重承诺(新京报 2008-3-19) 社论:2008:从个体的权利与命运出发(新京报 2008-1-2) 社论:该重新思考城管的集中执法问题了(新京报 2008-1-11) 社论:好社会的起点从关怀孕产妇开始(新京报 2008-1-20) 石嘉:家乐福门前的理性危机(新京报 2008-4-19) 曹悦平:竞价排名:网民的砒霜 百度的蜜糖(新京报 2008-11-19) 新京报社论:以理性和法律平息乌鲁木齐7-5事件 社论:先还网民实利制,再谈实名制(新京报 2009-5-2) 社论:灾后重建应开创新的社会监督机制(新京报 2008-5-24) 社论:两会理应多些辩论的风气(新京报 2008-3-11) 社论:批准“民权公约”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新京报 2008-3-20) 社论:涉黑砖窑官员复出,揭开尚未痊愈的伤疤(新京报 2008-4-16) 社论:立一座刻着遇难者名字的纪念碑(新京报 2008-5-21) 社论:“实属必然”:瓮安事件沉甸甸的警示(新京报 2008-7-6) 社论:以强力监管杜绝食品业“公开的秘密”(新京报 2008-10-31) 社论:“抢劫求监”:社保的步子大点,再大点(新京报 2008-11-28) 社论:三鹿公关成功是媒体责任感的缺失(新京报 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