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华南虎事件还不能画上句号(新京报 2008-6-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34:20
华南虎事件还不能画上句号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6-30 8:10:18 · 来源: 新京报

■ 社论
6月29日,陕西省政府终于对外公布了关于“华南虎照片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卷入此事件的13名政府机关相关人员受到行政处分,公安机关则确认周正龙造假,已经以涉嫌诈骗罪提请检察机关批捕。尽管对虎照的质疑已持续8个多月,但陕西省政府的处理还是比较负责任的。
这一群官员大约也没预料到,自己的行为会招致今天的结局。周正龙究竟是基于什么动机造假,基层官员最初出于何种动机轻易相信这些照片为真,这些疑问的解开,还要寄望于调查的进一步深入。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官员绝没料到,自己参与制造的这样一个在偏远地方发生的事件,会引起媒体和舆论的强烈关注,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使之迅速演变为一场全国性公共事件。
媒体最初关注的是照片的真伪问题。去年10月份陕西省林业厅公布周正龙提供的照片后,很多民众即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但当地有关部门却无意照片真伪鉴定。于是,民间社会就启动了一个鉴定程序。摄影、环保、森林等领域的多家机构和专家,先后从其各自的专业角度发表看法。
而且,这些鉴定程序十分类似于法庭上的举证。部分专家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照片,论证其为假。但也有专家认定其为真。当然,当事人,从周正龙到陕西省林业局相关人士,一直坚持这些照片的真实性。这次被处理的陕西省林业厅官员关克还开设博客,与怀疑派辩论。可以说,“挺虎派”与“打虎派”在媒体和网络上,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证据和意见,公众则是陪审员。
随着辩论逐渐深入,专家们的看法渐趋接近,尤其是去年12月初,来自六个方面的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汇总认为,虎照为假。应当说,对于虎照真伪,公众至此已经作出了判断。今年1月初,年画虎生产厂商负责人骆光临向浙江义乌市人民法院递交诉状,状告周正龙与关克侵犯名誉权,这进一步使公众确信虎照造假的结论。
可以说,正是在相对开放的信息与舆论环境中,对公共事务的关心,促使各方面人士分散地运用其知识、专业技能和智慧,对虎照之真伪作出了细致确凿的鉴定。这再一次证明了,开放的媒体乃是民众监督的有力工具之一,也证明了网络时代的公民“报道者”,具有以最快速度发现治理过程中的问题的能力。
此后,尽管一直有人呼吁相关政府机构鉴定虎照真伪,但公众的关注点已经转移,舆论一直在追问,有关地方政府部门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轻易相信周正龙所提供的造假照片?在多个权威机构和专家已经作出确凿结论后,又为什么不愿意面对这些鉴定结果?这些官员公然袒护假照片,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在舆论关注之下,地方政府启动了调查程序。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向公众致歉。但很显然,地方政府的反应与公众的期望,仍有相当大距离。从现在陕西省政府公布的信息看,它从2月份以后就已经开始调查,但这期间,并没有将相关进展及时向公众透露。另一方面,国家林业局也缺乏相关具体信息的披露。
持续8个月的华南虎事件的历程表明,在媒体相对开放的环境下,作假的人包括官员都无法掩盖真相,因为公众的监督无所不在,开放的媒体终究会戳穿“周老虎”实为“纸老虎”的真相,让造假者最终接受法律的审判。而越是公众特别关心的问题,政府部门在处理时,越要特别注意公开;任何拖延,都会损害公信力。
现在,作为“纸老虎”的“周老虎”终于现形了。但是,华南虎事件还远不能就此画上句号。周正龙造假的手段并不高明,但他之所以能在多个政府部门之间“过关闯将”,从最初的草率鉴定,到陕西省林业厅草率召开新闻发布会;从起初对媒体和公众采取信息公开的“拖”字诀,到受到社会舆论强烈质疑后,漠视公众的知情权,在媒体的持续追问下,又念起了“默”字诀……直到硬生生将一个涉嫌诈骗的普通案件,一步步演变成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使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严重受损,当地政府及国家相关部门在一系列问题的处理上,违反了相关工作程序,并严重滞后于公众的追问。
这些教训也都需要认真省思,由此涉及的所有单位与个人,也都应该受到问责。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华南虎事件的调查与反思,并没有结束,媒体与公众也依然需要睁大监督的眼睛。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shelun/2008/06-30/011@081018.htm
社论:华南虎事件还不能画上句号(新京报 2008-6-30) 华南虎事件还不能画上句号 - 特别关注 - 最新文章 - 宣讲文库 - 宣讲家 张培元:“华南虎事件”的公信力成本(新京报 2008-6-30) 社论:中国银行业还不能陶醉于“全球第一”(新京报 2009-4-14) 社论:“实属必然”:瓮安事件沉甸甸的警示(新京报 2008-7-6) 王敏:该由谁为“华南虎”之争画上句号?(新京报 2007-11-21) 华南虎事件还不能大快人心 - 生活辞令 - 网易博客 社论:“虎照事件”完全可以进入“问责”程序(新京报 2008-2-22) 社论:奶粉事件:是“危机”,也是“契机”(新京报 2008-9-23) 社论:周正龙案落幕,“虎照事件”反思未已(新京报 2008-11-19) 社论:“六连号”事件:弄虚作假为何一路绿灯(新京报 2009-6-24) 社论:公路收费乱象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新京报 2008-2-28) 社论:哈尔滨命案:不能让“身份”干扰司法(新京报 2008-10-18) 社论:“华南虎”真相逼近 当地政府怎能沉默(新京报 2007-11-18) 石嘉:家乐福事件:惩罚别人不能伤害自己(新京报 2008-4-19) 杨涛:调查“举报人死亡事件”不能撇开媒体(新京报 2008-5-8) 五岳散人:深圳涉嫌猥亵女童事件不能成“谜案”(新京报 2008-11-3) 社论:政府“还路于民” 民众参与是关键(新京报 2007-12-23) 社论:先还网民实利制,再谈实名制(新京报 2009-5-2) 社论:总书记在线交流:重视网络 关注网民(新京报 2008-6-21) 社论:让弱势群体也能追赶经济增长的脚步(新京报 2007-6-30) 社论:义务教育从此名副其实(新京报 2008-7-31) 新京报社论:以理性和法律平息乌鲁木齐7-5事件 社论:世遗保护不能变成一场“拆建游戏”(新京报 20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