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义务教育从此名副其实(新京报 2008-7-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4:11
义务教育从此名副其实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7-31 7:53:48 · 来源: 新京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新华社7月30日电)
对我国的义务教育来说,这无疑是继1997年年初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后,又一令人高兴的事。这意味着,我国的义务教育,从今年秋起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义务”教育。这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扩大义务教育普及率。2005年年底,国务院部署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国家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由国家财政5年新增500亿元推动的“两免一补”政策,惠及1.5亿农村孩子,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这不但出现择校热影响教育公平,同时加重家庭的教育负担,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2006年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从法律角度明确了政府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显然,实行全面免费的义务教育,为政府合理配置资源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政府从均衡教育发展出发,解决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设施、办学环境等问题。事实上,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些地方已经尝试教师轮换制、教育券制、高中升学名额分配制,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城市、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还为解决2000万流动儿童的城市求学问题,创造了条件。虽然有关经费拨付制度尚在研究之中,但城市义务教育全免费意味着,农村流动儿童在城市享受义务教育,也应该按规定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由政府统一支付学杂费。2007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依据学籍信息管理制度,每个适龄儿童,在全国任何地区的任何实施国家义务教育的学校都可入校接受教育。换言之,就可以采取义务教育经费随着学籍走的方式,解决流动儿童的异地求学问题。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推进全面教育改革。由于教育经费由政府埋单,学校将把办学的精力转移到关注办学质量上,这为推进全面教育改革打下了基础。事实上,除推进9年义务教育全免费之外,一些地方已尝试12年制免费教育。12年制免费教育,尤其是9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的3年免费职高教育,将会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和学生的升学焦虑,也将转变义务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与基本素质。这对提高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素质、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免缴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迈出了发展义务教育的重要一步。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shelun/2008/07-31/018@075348.htm
城市义务教育今秋免学杂费(新京报 2008-7-31)  08.07.31
社论:义务教育从此名副其实(新京报 2008-7-31) 城市义务教育今秋免学杂费(新京报 2008-7-31) 社论:以强力监管杜绝食品业“公开的秘密”(新京报 2008-10-31) 社论:教育投入连年亏欠当以何为解(新京报 2008-1-7) 社论:纠错机制失灵放出“周老虎”(新京报 2008-7-1) 社论:“实属必然”:瓮安事件沉甸甸的警示(新京报 2008-7-6) 社论:违规“最牛局处级墅群”仅给警告处分?(新京报 2008-7-14) 葛剑雄:义务教育当有全国统一标准(新京报 2008-3-8) 新京报:免费义务教育是基本人权(2005-11-28) 社论:灾后重建应开创新的社会监督机制(新京报 2008-5-24) 社论:让义务教育成为一种“国家义务”(南方都市报 2008-7-7) 社论:让义务教育成为一种“国家义务”(南方都市报 2008-7-7) 社论:晋冀争水:该正视水库的反作用了(新京报 2009-12-31) 社论:2008:从个体的权利与命运出发(新京报 2008-1-2) 社论:西丰拘传案:警惕对记者滥用诽谤罪(新京报 2008-1-8) 社论:该重新思考城管的集中执法问题了(新京报 2008-1-11) 社论:保护公民隐私 必须“监控”监控者(新京报 2008-1-17) 社论:许霆案:应对取保候审制度进行改革(新京报 2008-1-18) 社论:2.1亿网民:理性的力量才是主流(新京报 2008-1-19) 社论:好社会的起点从关怀孕产妇开始(新京报 2008-1-20) 社论:突破雨雪困局 信息公开尤为迫切(新京报 2008-1-29) 社论:灾区冰雪非美景 他人愁时君莫舞(新京报 2008-2-13) 社论:“虎照事件”完全可以进入“问责”程序(新京报 2008-2-22) 社论:公路收费乱象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新京报 20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