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女老师“陪舞”:炫耀权力必然侵害权利(新京报 2007-7-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24:32
您的位置:新京报网 >评论频道 >社论 > 正文
女老师“陪舞”:炫耀权力必然侵害权利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7-6 0:23:36 · 来源: 新京报

哈佛商学院一位教授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上这样忠告他的学生:如果几年之后你接到母校的邀请,要求你回校参加五年一次的同学聚会,那是件危险的事,你不要去。
聚会会逼着你回头审视在刚毕业的短短几年你所取得的成就,而且是以你同学们的标准来评判你的成就与收入。你会变得很焦虑,甚至对自己理想及从事的事业产生怀疑。
4月27日晚上一场原本平常的同学聚会,因成为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局长龚某炫耀个人权力的舞台,而格外引人注目。在那个舞台上,一个基层官员(正科级干部)“无远弗届”的权力能量,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会令他的同学们“焦虑”,也令舆论“焦虑”。
在聚会的一周前,二三十名女教师就被要求准备节目,以教育局要准备一台晚会的名义。是日晚,女教师(还有两名男教师)一番歌舞后,被要求不要马上离开,一直陪到22时30分晚会结束。为保证气氛,甚至要求部分女教师要“热情点,主动点”。(《中国青年报》7月5日)要不是网络上“教育局长同学会找20余位女老师‘三陪’”一类耸人听闻的标题出现,此事未必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当地有关部门对事件的调查结论是,歌舞晚会“内容健康、高雅”,“整个过程遵纪守法,没有出现违背法律、道德、社会伦理的行为”。于是,龚某只落个“检查”了事,“公仆”照当。
然而,我们对此类事件的审视,若仅止于有没有“三陪”,那恐怕今后类似的“视觉污染”将无穷尽,老师们的委屈和愤懑将无穷尽,权力的炫耀和扩张更无穷尽。
当地的调查结论说:“4所学校表演的4个节目,全部是天元区教育局工会组织,代表天元区教育系统演出的节目,并非龚守仁以个人名义叫来的。”但若龚某不是教育局局长,怎么可能会有一群老师为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同学会献上精心准备的节目,并且陪舞、陪聊到深夜?这不是滥用公权是什么?这不是侵犯公民的个体自由又是什么?
耐人寻味的正在于此:对于教育局长的私人要求,从教育局工会,到学校,再到几十位教师,没有一个说不,局工会对此心知肚明且对下编了个谎言,下面则干脆没有人提出质疑,哪怕这个晚会无偿占用了教师们的业余时间。再退一步,假设这位局长做得更谨慎一些,以私人的名义邀请下属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局长大人和他的同学们奉献几个节目,又有多少人敢于拒绝和能够拒绝?
我们可以谴责这位局长,对权力和公民的权利没有足够的敬畏之心。然而,还有多少地方,权力在某些官员所辖疆域内无远弗届?正是由于权力没有边界,公民权利对于权力的入侵缺乏应有的抵抗能力,导致公权力在某些人手上可以成为为所欲为的炫耀工具。
好在,眼下社会对于公权力侵犯公私财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警惕和防范,然而对于滥用公权力侵犯公民的个体自由却仍然是如此麻痹大意。撇开“女教师”、“三陪”这些夺人眼球的字眼,回到更普遍的社会层面,无奈陪领导吃喝玩乐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映照出一些人对权力的依附,以及滥用的公权力对私权利的渗入和侵害。
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的深刻反思,没有对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界限分明的“楚河汉界”,下一个“三陪”甚至比“三陪”更可悲的事件还会重演。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28/2007/07-06/021@002336.htmhttp://news.thebeijingnews.com/0567/2007/07-06/017@274502.htm
社论:女老师“陪舞”:炫耀权力必然侵害权利(新京报 2007-7-6) 社论:“实属必然”:瓮安事件沉甸甸的警示(新京报 2008-7-6) 社论:2008:从个体的权利与命运出发(新京报 2008-1-2) 社论:加强税收,强调义务也要强调权利(新京报 2009-5-11) 新京报:权利本身,何罪之有 社论:财政不透明滇池治理效果不会好(新京报 2007-7-17) 社论:拒绝灾后自省比灾害更令人忧心(新京报 2007-7-28) 社论:保障“环境权”就是保障社会的安定(新京报 2007-6-8) 社论:收紧渎职犯罪的法网迫在眉睫(新京报 2007-6-23) 社论:拿什么保证“黑砖窑”不卷土重来(新京报 2007-6-20) 社论:吸纳“诤言”,仅靠奖励远远不够(新京报 2007-6-27) 社论:让弱势群体也能追赶经济增长的脚步(新京报 2007-6-30) 社论:重庆公布造假考生名单究竟有多难(新京报 2009-7-6) 社论:义务教育从此名副其实(新京报 2008-7-31) 唐俊:学香港惩治公共福利侵害(新京报 2007-1-30) 十年砍柴:警车闯红灯:可怕的“炫耀性违法”(新京报 2007-11-17) 权力不能当做“人情”送(新京报 2006-7-31) 新京报:中国足球需要洗清权力原罪 杨支柱:强行入户查证侵犯个人权利(新京报 2007-12-9) 社论:12年免费教育离我们还有多远(新京报 2007-8-4) 社论:环保负面人选公示有多元正面价值(新京报 2007-9-4) 社论:“记者节”属于所有追求真相的人(新京报 2007-11-8) 社论:“华南虎”真相逼近 当地政府怎能沉默(新京报 2007-11-18) 社论:少些“旧城改造”,多些“旧房改造”(新京报 200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