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互联网自由的代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1:49:00
互联网自由的代价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帕提•沃德米尔(Patti Waldmeir)
2005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许一点诽谤是捍卫互联网自由所需付出的微小代价。这是美国国会与这个数字“恶魔”在互联网时代早期达成的妥协:那些帮助人们在网上互相联系的公司不应对这些人彼此之间发表的言论承担责任——即使那是恶毒、恶意或造谣中伤的言论。
十年之后的今天,田纳西州一位现已退休、名不见经传的报纸出版人案例却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信息时代这个最基本的契约: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和经营留言板及各种互动型网站的公司对用户在网上的所作所为均不承担责任。如果没有这种免责保护,就没人敢冒险让人们在这个数字时代进行交流了。但不可避免的是,一些人成了这种免责保护的受害者:约翰•塞根塔勒(John Seigenthaler)就是其中之一。
最近,塞根塔勒发现,有人在维基百科(Wikipedia)有关其生平一栏中添加了戏弄性的条目,构成了对他的诽谤。维基百科是一种由普通人撰写和编辑的免费网上百科全书。此事引起人们对网上信息的准确性产生严重质疑——不仅维基百科上的信息,也包括网上所有地方的信息,同时更引发了在更大范围内就政府监管互联网问题的辩论。

事件的起源是塞根塔勒发现在维基百科有关他的生平介绍中被加入了诽谤性的谣言。这位经验丰富的新闻工作者倡导自由言论,并曾担任传奇人物博比•肯尼迪(Bobby Kennedy)的助手。
塞根塔勒对此自然是愤怒不已,并在《今日美国》(USA Today)上撰写了一篇文章抨击维基百科。此举却让这种互联网集体智慧的试验性做法在数百万美国人当中迅速成名,而在此之前,他们甚至还不知道维基百科的存在。
熟悉互联网科技的人们多年来一直在使用维基百科:它收集了250万篇各式各样的文章,并已成为学生、记者以及那些想了解日常生活以外世界的人们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
但维基百科的模式却备受争议:这种网上百科全书完全由志愿者撰写,每一条目都要不断接受大众的对等评估。任何人都可以编辑任何条目(只需先进行简单的注册,甚至无需提供电子邮件地址),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率先发表文章。这听上去就像一个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式无政府主义梦想,然而,维基百科毕竟以这样的方式成功发展起来了。今年9月,单在美国就有1300万人参阅过这种另类的百科全书,更有数百万人访问了具有200多种语言的维基百科网站。
维基百科是全世界最庞大的百科全书,也是互联网上最热门的网址之一。人们经常称赞它为数字时代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像开放源代码软件一样,它证明了运用网上集体智慧力量的可行性。
然而,这种陈词滥调未能给予塞根塔勒等人任何安慰。维基百科寻找真理的这种革命民主方法(依靠普通用户和志愿编辑人员在短时间内纠正错误)在这里并不奏效。关于他的恶意谣言(本文不在此重复)在维基网址上停留了数月之久而没有得到纠正。
他本可以自己在上面纠正那些错误,因为按照维基百科规则,任何人都可以编辑任何条目。但是,正如他所指出,编辑过程的开放性(任何用户都能看到文章修改前的版本)意味着所带来的伤害不会真正消除。
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也是非常困难的。根据互联网法律,维基百科不用对任何错误、甚至是诽谤性言论负责,因为它仅仅是集合了其他人的言论(1996年《通讯传播正当行为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使它获得了这样的豁免)。个人编写者要对其网上言论负责,但要找到他们实非易事。保护互联网隐私的法律使人们难以将用于发帖的电脑地址(网际协议地址)与实际录入者的姓名和地址联系起来。
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公平了:但如果塞根塔勒在互联网的其它地方受到诽谤,他将更难处理。“这不是个新问题,”纽约州Touro法律中心(Touro Law Centre)商业、法律及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Business, Law and Technology)负责人乔纳森•埃泽(Jonathan Ezor)表示。至少维基百科允许任何人即时更正错误,而在网上其它地方,消除错误难上加难,甚至绝无可能。
耶鲁大学信息社会项目(Information Society Project)研究员迈克•戈德温(Mike Godwin)表示:“这一问题自互联网诞生时就产生了;任何有关维基百科的问题都是老调重弹。”
但从塞根塔勒事件可以看出,这一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法。在某种层面上,它善意地提醒人们:在没有其它消息来源对事实进行复核的情况下,不能完全依赖维基百科上的内容。维基百科首席法律顾问让-巴普蒂斯特•苏弗隆(Jean-Baptiste Soufron)表示,这非常简单,“只要用Google搜索一下就行了!”由于遭到批评,维基百科正在寻找改进准确性的方式,包括将于明年测试一套在线评级系统。
塞根塔勒表示,面对此类事件,政界人士可能有兴趣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尤其是如果有关他们的背景资料在明年大选期间可能遭到篡改,就更是如此。但苏弗隆表示,这么做有很大风险:如果没有免责保护,“维基百科将不会存在——但同时也不会有聊天室,甚至根本不会有互联网。”埃泽教授同意这一说法:“允许人们发表评论的每一位博客也将面临风险。”
遭到诽谤的人应该得到平反赔偿,但不是以削弱互联网的互动潜力为代价。为了获得更大的公众利益,容忍少量的诽谤行为是值得的。
译者/梁艳梅 梁鸥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