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消弭核战的博弈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13:09
消弭核战的博弈论
作者:提姆哈福德(Tim Harford)
10月13日 星期四

“20世纪后50年最重要的事件是有一件事情没有发生。” 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的这句话,指的是50年没有爆发核战争这一“非凡的成就”。
这一成就不能归功于哪一个人,但在帮助避免世界末日的大决战(核战争)方面,谢林先生的贡献不逊于任何人。之所以说他为避免战争作出了贡献,是因为他对战争有着透彻的理解,并作出了精辟的阐释,是他改变了知识潮流,影响了一代战略思想家,同时,几乎是在无意之间,使诞生初期的博弈论学科不至纠缠于细枝末节。

本周一,谢林与数学家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分享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奖项姗姗来迟,但将它颁发给谢林先生这样一位几乎不从事研究的学者,也有些令人纳罕。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们要问他何以谋生,我只能这样回答:凭借他的智慧。”
如果你也想不作什么技术研究就赢得诺贝尔奖的话,谢林先生的成功秘诀其实很简单:去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中别人没能总结出来的方法或思路,展示如何利用它们说明当时最重大的问题,并用最绚丽的笔法加以详尽阐述。
在谢林先生之前,博弈论是对相互影响的结果进行数学分析——工会是否号召罢工,取决于工会领袖是否认为管理层会因此给工人加薪;我是否会在打扑克牌时作弊,取决于我是否觉得你有可能识破这一伎俩。博弈论和原子弹几乎同时诞生,都得益于同一位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早期的博弈论理论家曾试图用这一理论来理解核战争。但当时他们的分析缺乏说服力。诺伊曼就曾经向《生活》(Life)杂志表示:“如果你问为什么不在明天轰炸敌人,那我要说,为什么不是今天呢?”
谢林1960年出版的《冲突的战略》(The Strategy of Conflict)一书,使战略思想和博弈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谢林摒弃了同行们的数学方法,将博弈论的严谨思想应用于更为丰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超级大国们力图理解对方威胁与承诺背后,彼此心照不宣的信号。谢林指出,即使是再不共戴天的战争,也包含着敌对双方共同利益与合作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冷战一直没有演变成真枪实战这一惊人的事实,正是20世纪各方合作的结果。
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曾建言其他经济学家,将他们的数学理论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阐述。我们往往忽略了马歇尔的建议,但是谢林却身体力行。
为了解释稳定威慑与非稳定威慑之间的差别,谢林设想出一幕开拓西部时的对峙场景,对峙双方弹在膛中,一触即发。然后他评论道:“如果双方都确信自己有把握在临死之前进行准确的还击,那么先开枪的一方将无任何优势可言,这样也就无须害怕对方会先开枪。”
美国一改对苏联侵犯实施大规模报复的既定政策,转而采取保持可靠的二次打击能力以避免对方突袭的策略,这中间上述思想起到了一定作用。结果表明,这种对峙的稳定程度之高,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谢林先生的横向思维极富跳跃性,以至于他的同事们有时认为他脑子出了问题。在一次长途飞行中,他在信手圈圈点点之后发现,即使没有极端的种族歧视,现代城市中常见的极端种族隔离现象也可能出现。当一些家庭试图避免被一个不同种族的群体所包围时,在一个人们都满足于不同种族真正混居的城市里,也可能出现鲜明的界线。这种事态结果与其产生的动机大相径庭。30年后,谢林先生的方法论被输入功能强大的电脑系统,并成为一项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基于代表性主体的 (agent-based modelling)建模。
谢林先生也不曾把自己局限于严肃的政策问题:他曾研究犯罪团伙勒索钱财的有效途径、圣诞贺卡联系人名单不断拉长的问题,以及在陌生城市如何找到失散的旅伴。这些古怪的论题,与他那种通过不寻常的类推中发现真谛的能力密不可分。
谢林先生是经济学思想的一位伟大交流者;许多人也认为如此。我只是希望更多的经济学家能效仿他的方法。唯一的原因在于:他本人是无法效仿的。
作者为《金融时报》撰写《亲爱的经济学家》专栏,他还著有《卧底经济学家》(The Undercover Economist)一书,该书将于11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译者/梁彦柳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