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期·广州旧闻篇] 为广州播下现代种子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36:15
2006-04-14 12:23:06   来源:南方都市报

1921年,位于南堤的广州市政厅。
开栏语
听报纸讲过去的事情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报纸,是社会的一只眼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刊出“广州旧闻”栏目。把目光投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纸,回眸那些曾经走在广州街头的人、发生在街头的事,记忆那些曾经生动曾经流淌的旧闻,回味那二十年里,可爱的广州,广州的可爱。
历史精神
现代广州,激情下的蛋
1973年8月底,82岁的孙科因呼吸困难住进了台北一家医院,经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脏衰竭,两周后,他病逝于这家医院。除了留下一些书籍和照片之外,没有留下什么遗产。
孙科,孙中山之子,读过美国两所大学,三任广州市市长,历任国民政府三院院长,这可能是他最简短的档案材料了。不过,反观他的几个社会角色,发现无论是与出类拔萃的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国民政府三院院长相比,他做广州市长毫不逊色。
“今当就职伊始,谨矢此大公无我之心,与市民相见以诚,一切权衡要结之术均无所取。”1921年2月,留学美国多年的孙科宣誓就任广州市首位市长,此时他30岁,30岁的市长,意气风发、血气方刚,这注定要使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容颜得以改变。
而当廖仲恺坚挺孙科出任市长一职时,孙中山并不同意。知子莫如父。广州这个市长并不是个美差,主要就是筹款和拆城修路,得罪人的差使。后来孙中山在胡汉民的劝说下才打消了疑虑。
可以想见那时孙科的精神状态。他激情迸发,一夜之间赶出《广州市暂行条例》。凭借自己在美国念书期间对美国各城市市政的考察,加上自己对广州市政的理解,大刀阔斧地干上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新市制诞生在南粤。
一个不可忽略的细节就是,孙科手下掌管市政事务的六位局长,大多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海归派”主持了广州的第一个城市规划。
如果说,工业革命让世界的重心向西方倾斜,是西方走向现代的原动力,那么,孙科那群海归派,就是驱动古老的广州城,奔向现代的车轮。他们中西结合,为广州城市现代化发展种下第一粒种子。毫无疑问,在这颗种子里包含着对西方先进的近代化城市的借鉴,更包含着对广州的热切改造。
孙科任市长后,力邀自己的同学兼同乡程天固出任工务局局长,主管市政规划和建设。在孙科的支持下,程天固大举拆城修路。
孙科还请了美国设计师茂飞,此人于189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三十多岁来到中国,到北平、南京等地提倡“中国复古设计”。他为广州设计了以市政中枢(后来的市政府)为传统宫殿式的公共建筑,还设计了执信中学。
厉行市政是现代人对当时的一个肯定评价!这句话跳过了很多历史细节,看上去很美,但很模糊,我没发现“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此类野蛮拆迁事例,但可以想见的是,激进的革命时代估计更难有今天的耐性。
城建,更多的是让人感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80多年后的今天,历史场景略显模糊,而街道和当初的思路,清晰可见。从1921年到1938年广州沦陷,共有10人担任过广州市长,其中孙科和林云陔都曾三任市长。这些人多数受过现代教育,热心于市政建设。到了30年代,南天王陈济棠主政广东的八年,那是广州发展较好的一个黄金时期。1980年,邓小平会见陈济棠的儿子陈树柏时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怀念他。”
当然,不能不提的是,新和旧有时很难统一。在建设的过程中,也拆除了很多旧有东西,给现代留下了一些遗憾。
誉满天下,谤亦随之。一个搞市政建设的能得到后人这样的评价,那也相当不错了。
旧闻回眸
1921年2月
陈炯明发布通告:广州设市
广州七十二行商报1921年2月17日讯 广东省长陈炯明发布通告:行政区域的划分,应依据当地人口多寡、生活程度的高下和行政事务的繁简为标准,且要顺应发展要求,不能墨守成规。现查明广州为省会所在,人口、生活水平、商业交通、行政事务,都在全省占据首位,而地域上属于番禺和南海县管理,行政权不能统一,进行各项建设也遇到多方阻碍。因此,将省会地方化为广州市行政区域,制定《广州市暂行条例》,任命孙科为广州市长,魏邦平以广东全省警务处处长兼任广州市公安局长,蔡增基等人分任各局局长。
专家解读
广州设市原因
倪俊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史专家)
我认为广州设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近代广州工商业的繁盛、城市人口的增加为设市提供物质的基础;其次,广州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正是以广州为重要基地,这为设市提供政治的基础;第三,还有人才方面的因素,孙科、程天固等一批留学欧美的专家,为设市提供人才的保障。因此,广州能开风气之先,率先设立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广州设市的过程大致是这样。原广州一直隶属南海、番禺分管,1918年10月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后,虽然行使有关市政事宜,但广州城区仍归南、番两县管辖,直到1921年2月15日设立广州市市政厅,广州才算正式设市,以原警察区域为市区的区域范围。
延伸阅读
广州设市过程
从1918年9月开始,广州有正式专办市政机关,10月22日,广州成立市政公所,地址在禺山关帝庙,此为广州创办市政的萌芽。10月29日,广东督军署及广东省公署再发指令,广州开始了设市前的准备。
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州正式建市。
1921年2月16日,广东省长公署发出布告,委任孙科为广州市市长。魏邦平为广州市公安局局长,蔡增基为广州市财政局局长,程天固为广州市工务局局长,黄垣为广州市公用局局长,胡宣明为广州市卫生局局长,许崇清为广州市教育局局长。

孙科其人
孙科(1891-1973),字建华,号哲生,1891年10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后来改名为中山县),是孙中山与原配卢慕贞婚后6年所生。5岁时,孙科随母亲赴檀香山,投奔孙中山的大哥孙眉。
1912年8月,孙科考入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主修政治、经济及理财。1917回到广州,先在大元帅府任秘书,后改任非常国会参议院秘书,同时办了一份英文报纸。
1921年,陈炯明组建广州市政厅,他是广州市的首任市长。
孙科草拟了《广州市暂行条例》,规定市政厅下设公安、工务、财政、教育、卫生、公用六局,广州市行政事务由市行政委员会执行,并成立参事会予以监督。“公安”与“公用”两局名称为孙科首创,后来广被各市沿用。前者包括警察、自卫、消防等;后者包括公车、交通、电灯、自来水等,这些实则都是现代城市的市长所应办理的公共事业。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孙科任政府委员,第二年5月第三次任广州市市长。此后担任过铁道部长、考试院副院长和南京政府行政院长、立法院长。1949年以后,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4年回到台湾。1973年病死于台北。
20年代穗沪比较
在中国上世纪20年代的城市中,广州是第一个由中国人主持规划市政建设并取得成就的大城市。孙科进行的新市制改革和20年代前7年的有计划的市政建设,使广州逐渐具备了现代城市的雏形。
上海由中国人主持市政改革和建设是从1924年8月“上海市政公所”设立时才真正开始。

林云陔(1883-1948)
三任广州市市长,虽任期不长,却有不少建树,如架设海珠桥,装置自动电话,改良自来水、电灯,均在任期内陆续完成。

伍朝枢(1887-1934)
在职期间,爆发省港大罢工,十余万罢工工人在广州吃住,他将查禁的烟馆、赌馆、妓馆腾出做工人宿舍,历时17月,解决了罢工工人生活问题。

程天固(1889-1974)
广州首任工务局局长,主管城建。在孙科支持下,厉行市政,拆城约6.5英里,建起16英里的水泥路、柏油路。1931年当市长后,推行电力化、水利化、交通化。
广州市区范围变化
广州设市后,在原来划定区域面积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两次划区工作:一次是1923年12月,市政厅拟定广州市权宜区域范围;另一次是1924年1月,权宜区域进一步拓展。
广州市第一次划定区域(即警界)面积(连水面)为23.83平方公里,第二次划定区域面积(连水面)为61.33平方公里,第三次划定区域面积(连水面)为193.33平方公里。
至2005年底,广州市辖10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7263平方公里。

旧闻回放
广东女子第一场就业考试
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2月讯 广州社会生机勃发,女子职业首次开放。广三铁路招收女售票实习生和女查票员。
1月27日下午,该局举行了第一次考试,考生156人,考场气氛严肃,从二点到五点,连续进行了三小时。试题分为论文、问答题、算术和英语四种。论文题目为:新妇女与旧家庭如何解决女子生活的问题,要求字数两百,白话文言均可。
据悉,参加这次考试的,有许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产阶级的妇女,还有一些受过中等教育的妇女。初试共录取80人,四天后进行复试,录取售票女生10名,查票生20名,准备录取实习生16名,还有两名女生因字写得端庄秀丽,被该局录为书记员。
该局有关人士称,这是广东开放女子职业第一声。该局局长非常重视,谢绝一切熟人关系。复试时,更要看重考生的身体素质。
广三铁路局首开风气,一时社会各界闻风而起,相继效仿。国会参议院秘书厅考试结果已经出来了。据了解,该局准备录用文理清顺、字书端正的二三个女子为书记员,以此作为任用女子职员的试验。而电话局也准备酝酿此举。
马路一通 广州人力车暴增
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2月13日讯 目前,广州路政发展很快,正在修一条从广九车站到东沙的路,两边还要种树,市政厅长孙科正在工地上督促,四个月后可以完工。随着马路增多,交通工具也跟着发达,人力车由以前的一千辆增加到现在的三千辆,女工也趁机作些搬运砖瓦之类的活。
不过,广州目前仍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如电灯不亮,自来水不清。
广州拟建白云路
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2月22日讯 广东省交通事业蒸蒸日上,官方和民间共同参与修筑公路铁路。商人马如麟准备修建一条从番禺通向新会等地的铁路。广州至澳门的铁路也正在工期中。
此外,广州准备向市外扩展,计划从沙马路到白云山修建一条120英尺宽的白云路。
史家简评
30年代广州经济发展较快
邱捷(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广州城从古代城市转变为近代化城市,主要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进行的,拆除城墙、修建街道、排水渠道等。拆除过程中,旧东西也拆得太多。
三十年代陈济棠主政广东的时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现在从广州到县城再到小镇,民国期间留下来的标志性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那个时代建成的。

报刊剪影
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这是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中国教徒。中国首个基督教传教士梁发常把此刊物带回广州。该刊物基本上每月出一次,主要刊登宗教、天文地理知识。
 
广告选登
红屋和老刀牌香烟广告
图一是申报1924年2月16日刊登的红屋香烟广告,印有“美国制造,烟叶精良”、“大美烟公司”的字样。
红屋香烟是大美烟公司生产的老牌香烟。大美烟公司是1890年建立。红屋是该公司生产的一种品牌香烟。
图二是申报1924年2月15日“老刀牌”香烟广告,该香烟是烟民熟知的一个品牌,在描写解放战争的影视剧中,背景经常出现吆喝叫卖“老刀牌”香烟的群众角色,吆喝声或是用作地下党接头的暗号,或是借以发出有敌情的信号。
“老刀牌”香烟诞生于1902年,并在同年开始了其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的历史。

讽刺封建制度压制下的旧妇女只想着生子当婆婆以取得家庭权力。
摘自《申报》1921年2月15日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报纸
漫画与时评
中国妇女,要求社会地位吧
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2月18日时评文章:西洋女子在社会上的地位虽不能与男子同等,但职业早已开放,其地位较之东亚姊妹高出数倍;日本近年也步西方后尘,女子也获得一定的社会职业。惟有这老大的中国,受数千年三从四德之调教,至今仍把妇女放逐在社会外,除少数有机会在学校担任教务者外,简直没有职业上谋活动之地位。
前天,看到一条载有广三铁路局招考女子作实习生的新闻,不禁狂喜,这是妇女地位提高的征兆。
中国妇女!快趁此机会要求社会地位吧! (太朴)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宋金绪
本专题由本报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合作编写。
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提供报纸资料。
注:程天固照片摘自金羊网,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责任编辑:杨拂玄 何洁
[第01期·广州旧闻篇] 为广州播下现代种子的人 [第92期·广州旧闻篇] 铁桥飞架,“河南”“河北”都是广州人 [第60期·广州旧闻篇] 他们是创造艇仔粥的人 [第38期·广州旧闻篇] 买烟只为收集公仔画片 [第44期·广州旧闻篇] 夜班街头打鼾 所为毁誉参半 [第30期·广州旧闻篇] “大姑,买番鬼佬嘢” [第18期·广州旧闻篇] 快意于世俗的刀口,时尚的浪尖 [第48期·广州旧闻篇]默片时代的影戏审查 [第03期·广州旧闻篇] 历史精神 一个军阀的思想和理想 [第28期·广州旧闻篇] 一种东方式爱情表达遭遇的尴尬 [第29期·广州旧闻篇] 粗陋的文明时代,粗陋“有理” [第108期·广州旧闻篇] 今天的旧西关马路 当年可能只是窄巷 [第08期·广州旧闻篇] 国共合作框架下的沙面罢工 [第27期·广州旧闻篇] 把“读书”叫“读赢”的年代 [第49期·广州旧闻篇] 把汽车叫“市虎”的年代 [第20期·广州旧闻篇] 市井浮华的“洋为中用” [第40期·广州旧闻篇] 扎在商业“脑袋”上的耀眼“头巾” [第55期·广州旧闻篇] 1924,盗贼横行无忌的年份 [第09期·广州旧闻篇] 泰戈尔在中国的冰火两重天之旅 [第101期·广州旧闻篇] 对待疯癫,民国广州依然官僚 [第88期·广州旧闻篇] 78年前,广州下大雪了 [第95期·广州旧闻篇] 年初二,吃“无情鸡” [第77期·广州旧闻篇] 自绝,怎一个“厌世”了得 [第62期·广州旧闻篇] 狗岭腾“龙气” 炮轰两百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