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期·广州旧闻篇] 历史精神 一个军阀的思想和理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47:09
2006-04-19 10:23:25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中山纪念堂是在总统府原址上建的。原总统府和粤秀楼
之间有段天桥在六·一六事件中被炸毁。 本报记者 黄皓 摄
1933年,陈炯明病死香港,死前家中一贫如洗,家人竟无钱备棺入殓。这位曾主政广东、在中国现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晚年如此凄惨倒,让实在难以让人想象。
时间回归10多年前,陈炯明率两万五千人马从闽南回师广东,一举击败号称十万之师的桂军,孙中山当即任命陈为粤军总司令兼广东省长,那时,陈何等意气风发。当省长后,陈严禁赌博,大兴建设和教育,还写了《建国方略》,高呼联省自治,组织中华民国联省政府,军民分政。
然而,这一切在1922年6月的一天晚上改变了。他的部下叶举炮轰总统府,孙中山慌然出逃,宋庆龄受惊流产。从此陈炯明的一生发生了180度的转折。这件事对孙中山的伤害实在不小。孙根本没想到“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跟随自己十多年的部下竟对自己开炮。在上海,孙发表“告党员书”,说:“文率同志为民国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缕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阴毒凶狠(指陈炯明),凡敌人不忍为者,皆为之无恤,此不但国之不幸,抑亦人心世道之忧也。”痛心之情,溢于言表。正是这一点,不少史学家盖馆定论:陈炯明背叛了孙中山。
而陈并不这么认为。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陈炯明号啕大哭,并送上一副挽联:惟英雄能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历史学家唐振常说,这分明是一腔怨气喷薄而出。
陈炯明似乎问心无愧,谁是谁非,青史自有公论。但青史怎会轻易定论?
如今在学术界对这一事件也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应客观看待陈炯明的功过是非,不能因他的部下攻打孙中山,就将此人钉在叛徒的天花板上。陈炯明毕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军阀,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理想。
陈炯明的一生,从晚清秀才到广东法政学堂最优等毕业生,从广东咨议局议员到黄花岗之役中的敢死队长,到反袁护法,再到一手创办广东正式陆军。孙中山两次在广东建政,都是利用和依靠陈的部队。孙中山的理想是,实行国民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削平各派军阀,建立正式政府。陈炯明则主张“联省自治”,先在广东建立模范试点,建设两广,联络西南,再和其他军阀妥协和平统一。
在政治主张上的不同是导致孙陈分裂的主要原因,偏偏两人都是固执自负之人,矛盾就不可避免产生了。孙陈分裂后,不少人试图调解两人的矛盾,但孙中山坚持要陈写悔过书,陈就是不写。陈死后,好友吴稚晖写了挽联:一身外竟能无长物,青史流传,足见英雄有价:十年前所索悔过书,黄泉送达,定邀师弟如初。其中下联说的就是此事。
真实的陈炯明不是一个草莽军阀。这位热心新文化运动,声称喜欢社会主义的“军阀”头脑中,有着民主思想。他反对军治、党制,提倡民治,举办地方自治,民选县长,这未必为国民党人以及孙中山所同意。而因受无政府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陈炯明提出,“创造新生活,新组织,到达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的境地”,并声称要创造一个新世界,首先要改造人的思想。
纵观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道路,在探索民族独立、国家统一问题上,几代人都走得格外艰难。摸着石头过河,注定会有交锋和碰撞,因为路在何方,没有定数。幸好,成王败寇从来就不是历史本来的面貌。而“模范试点”,在我们看到的一幕幕经济大剧中显出了其璀璨的意义。
旧闻回眸
1922年6月
陈炯明炮轰总统府
1922年6月16日凌晨3时,陈炯明部下叶举炮轰位于今天中山纪念堂旧址的大总统府。此时孙中山和宋庆龄就住在总统府北面的粤秀楼。慌乱中,卫士保护孙中山逃走,登上停靠在珠江的军舰上。而已有身孕的宋庆龄在脱险过程中受到惊吓,不幸流产,从此终身未孕。当时,广东省长伍廷芳闻知此事,生气住院,随后病死在医院。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坚守40多天后,离粤赴沪。
孙中山扮医出逃
由于陈炯明反对孙中山北伐,孙撤去陈炯明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等职,只保留陆军总长一职。陈极为不满。后来陈炯明令驻防广西的叶举一部返回广州,自己也退到老家惠州。6月13日,陈下达了对孙的总攻击令,并扣留财政厅长廖仲恺。这时,有关陈炯明叛变的消息,不断传到孙中山那里。15日晚,叶举一部在白云山召开秘密会议,确定次日凌晨3时动手。
半夜时分,风声越来越紧,叛军已包围总统府。孙中山的秘书林直勉等人力劝孙赶紧离开粤秀楼,宋庆龄也力劝,让孙先走。于是,孙中山扮成医生,身穿白夏布长衫,戴起黑眼镜,手携药箱,与林等一起离开粤秀楼。经过敌军重重布哨,几个人走小路到天字码头登上宝壁舰。路上遇到陈军盘查,林直勉就说是母亲急病,请医生去看病,并给哨兵一些茶钱。
临走前,孙中山交待警卫团长陈可钰和卫士队长姚观顺,要保护好夫人和总统府,并约定第二天中午,以炮声为号,发动突围。孙离开后,叛军发动总攻,一直打到天亮。
宋庆龄受惊流产
当时,警卫团有两营留守,叶挺一营守总统府前门,机关枪连长张猛率战士配合防守前门,薛岳一营保卫总统府后门。天亮后,孙中山的副官马湘和黄惠龙搀扶着宋庆龄由粤秀楼过天桥,避入总统府,刚过天桥,天桥就被敌炮击中,顿时起火烧毁了。到下午五点,还未听到海军鸣炮响应,情况十分危急,警卫团在陈可钰的带领下决定突围。马湘背起宋庆龄越过马路,转入华宁里,进入长洲要塞的军官家中。后又避入岭南大学石室。
张猛的夫人88岁的潘景晴女士告诉记者说,当时宋庆龄已有7个月的身孕。因为脱险受惊流产,“这是大家(指孙中山的卫士)都知道的事情”。
何香凝曾撰文回忆说,何在岭南大学见到宋庆龄,宋小产了。而张猛撰文回忆则说,后来宋庆龄去了香港,是在香港流产的。
本文根据当时上海民国日报和后人回忆文章写成。
祸患生于肘腋 干戈起于肺腑
当晚,叶挺营守总统府前门,在现在的东风中路和连新路布防成弧形防势,张猛的机关枪连配备在前门。据张猛说,叶举部队20000(另有说法是4000人)人围攻总统府,总统府1000多人顽强防卫一天半。

陈炯明
(1878-1933),广东海丰人。晚清秀才,黄花岗战役敢死队队长,陈曾与孙中山一起反袁护法,创办广东正式陆军。和一般军阀不同的是,他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六·一六兵变后,陈与孙分道扬镳。后陈部队在国民革命军东征中被灭。

叶举
陈炯明部将,1922年,带兵围困总统府。后其子叶葆定为中山大学捐建“叶葆定堂”。有意思的是,离“叶葆定堂”不足百米的地方,就是当年宋庆龄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前身)避难时所住的石室。

伍廷芳像。
伍廷芳气死在医院
叶举部队占据广州城后,把守各主要路口,禁止来往行人走动。惠爱(今中山路)、永汉(今北京路)等路上主要商店已关门,叛军四处抢劫,并骚扰各政府机关,商人恐慌。
6月17日,孙中山下令攻击叛军,在白鹅潭上向叛军据点发炮轰击。双方激战多时。19日,陈炯明致电外交总长兼省长伍廷芳,希望他劝孙中山下野。本来,因陈军叛变,伍廷芳受惊生病,住进东山公医院。听说叛军大肆淫掠,愤怒而至病势日剧,又读陈炯明电,搥床大骂,驯至不起。6月23日晨,大外交家伍廷芳逝世。他在弥留时说,中山尚存,国命未绝,我死无妨。又说,陈炯明还不肯死,看他会活得怎样。
孙中山闻此噩耗,悲痛晕绝,醒后欲亲往视敛,被卫士劝阻。海军及长洲各炮台均下半旗致哀。
本文根据当时上海民国日报和后人的回忆文章写成。
专家解读
六·一六兵变主要有三个原因
段云章(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认为六一六兵变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孙中山和陈炯明政治主张不同,二是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三是孙中山和陈炯明两人的性格特点都过于相信自己。
孙中山和陈炯明的政治主张总体上来说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希望中国独立,建立统一国家。但是在具体实现的途径上不同,孙中山主张通过国民党的领导,实行国民革命,削平所有军阀;陈炯明则希望采取妥协办法,和国内其他军阀以谋求和平妥协的方式,一步步实现统一,但前提是首先把广东建设为全国的模范省,再推行全国。陈炯明主张把军阀和军队分开,这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军阀本来就是靠地盘生存的。孙陈的分歧主要在途径,而不是理想和目标。
此外,孙陈的分裂和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关系。当时英美是倾向于陈炯明的。日本也插手广东事情,日本驻广东的领事和孙中山政府的许多高官都有来往,日本想从东北扩展到南方,因此希望广东能成为其立足点。苏俄也是支持孙的,希望在中国建立稳固的政权,让中国成为他们的盟友。就国内而言,中国的军阀和外国势力都是有联系的。陈炯明也和吴佩孚等人有合作。
在性格上,孙中山和陈炯明都比较自负,都相信自己的选择。兵变之后,当时有人这样分析说“中山的质性,近于高明,陈的质性近于沉毅,若论刚愎自用,两人都是有这种特点,而陈尤甚”。
其他旧闻
教育局开展扫黄活动
女伶不准唱淫剧,西洋女唱淫剧罚30元
广州市教育局发现,在宝华路一家游乐场,有唱戏的正在演唱黄色戏剧。附近居民对此也很反感。经调查,该游乐场为招揽生意,让一些女唱戏的和一些西洋女子,在开场前,上演涉及淫荡内容的曲子。而在前几天晚上,竟开演胭脂色艳、夜探淫霄等淫剧,吸引了很多男女青年观看,有伤风化。
据悉,早在去年,教育局会同公安局就曾严厉禁止此类淫剧,现该游乐场置禁令不顾,再次上演,公安局已将女唱戏的拘捕罚款,并永远不准这些唱戏的在广州演出。而公安局在对那些西洋女罚款三十元后释放了。
——摘自1922年6月23日上海民国日报
家婆虐待儿媳 酿成自杀惨案
1922年6月4日下午,住在广州小东门外的谭宝山的妻子卢氏,突然手持菜刀,往脖子上使劲一抹。此时,正在阳台上晾衣服的小姑看到,大声疾呼,邻居急忙跑来。可惜,卢氏已命归西天。随后,检察院前来现场验尸备案。并传讯谭宝山去派出所录口供。谭称,妻子有精神病,不时发作,这次估计就是精神病又犯了。但谭的母亲钟氏却说,儿媳没有神经病,她向来很守妇道。小姑也如此说。
据邻居反映,谭母钟氏是妓院中人,常收买良家女子逼良当娼,当作自己的摇钱树,不过,平时待她们很好。但钟氏对儿媳却完全不同,稍有不顺,鞭打脚踢。谭宝山又非钟氏所生,一向害怕钟氏,不敢为妻子声张。所以,卢氏才气愤异常,觉得还不如死去。
——摘自1922年6月11日上海民国日报
广东筹建新式监狱
广州准备建一所新式监狱,定名为:广东全省模范监狱。
据称,新监狱可能在东郊划地百5亩为地址。其建筑详细规划为:两层西式办公楼一座;西式犯人宿舍楼五座,可住犯人约三千名;西式工厂三间,另房屋一间,用于存贮粮食和存放文件;又西式两层楼一座,上层为训诲室,下层为调养室;西式兵房二间,分东西设立,两旁为驻兵之用。
另外,还有黑房四间,如果囚犯懒惰,就禁入黑房。囚固室两间,对于定死罪的犯人,提前两周投入囚固室,保证吃好喝好。电气房一间,犯人处死均用电气,停尸房一所。还有厨房、浴池和保良局。
——摘自1922年6月13日上海民国日报
结婚三月不满可离婚
北京一新女子反抗旧式婚姻
北京有位叫杨淑青的女士,因被专制婚姻所迫险些死于自杀。据悉,当日自杀未遂。全家从此严加防备,监视杨一举一动。但杨父终日怒目怪言。幸好,其母爱女心切,请来多人劝解,并征求其婚姻意见。
据说,杨淑青已向其父提起三项要求:一是家长指定婚姻,须双方认可后,方能决定,否则不嫁;二是如自己遇有心上人,即时禀明家长,举行大礼,他人不能干涉;三是正式结婚三月内有不满意处,至不得已时,准予提出离婚。
据了解,对于前两项要求家长同意,对第三项极力反对,目前还在进一步协商。
——摘自1922年6月18日上海民国日报
报刊剪影

《各国消息》刊登广州商品价格
1838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和奚礼尔在广州创办了中文月刊《各国消息》,内容以外国新闻和广州的商品市场价格为主,但仅出版了几期就停刊了。目前大英图书馆藏有该刊的两期,其中一期内容有广州的商业资讯。
(文字和图片来自卓南生著《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

广告选登
卓别林新影片在沪上演
此广告刊登于1922年6月22日上海民国日报。预告上演当年卓别林新影片《发工资的日子》。该片讲述了一个杂工查理有超人的工作技术,但他无论怎样努力都被工头克扣薪水,余下工资还要上缴妻子,然后靠妻子给的零钱打发日子。
影片引进中国时,广告并沿用了1915年卓别林创造的夏尔洛形象。有意思的是,影片被译成《怕老婆》。

这是美国印地安纳新款货车广告。
——摘自1922年6月10日申报广告

兜安氏是当时一家美国制药厂。它在中国推出的产品不仅有药品,还有牙膏。
——摘自1922年6月20日上海民国日报广告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宋金绪
本专题由本报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合作编写。
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提供馆藏报纸资料线索。
感谢孙中山副官张猛的夫人潘景晴女士提供资料
责任编辑:杨拂玄 何洁
[第03期·广州旧闻篇] 历史精神 一个军阀的思想和理想 [第77期·广州旧闻篇] 自绝,怎一个“厌世”了得 [第115期·广州旧闻篇] 花边新闻让一个时代活色生香 [第01期·广州旧闻篇] 为广州播下现代种子的人 [第30期·广州旧闻篇] “大姑,买番鬼佬嘢” [第18期·广州旧闻篇] 快意于世俗的刀口,时尚的浪尖 [第48期·广州旧闻篇]默片时代的影戏审查 [第28期·广州旧闻篇] 一种东方式爱情表达遭遇的尴尬 [第29期·广州旧闻篇] 粗陋的文明时代,粗陋“有理” [第108期·广州旧闻篇] 今天的旧西关马路 当年可能只是窄巷 [第60期·广州旧闻篇] 他们是创造艇仔粥的人 [第08期·广州旧闻篇] 国共合作框架下的沙面罢工 [第27期·广州旧闻篇] 把“读书”叫“读赢”的年代 [第49期·广州旧闻篇] 把汽车叫“市虎”的年代 [第20期·广州旧闻篇] 市井浮华的“洋为中用” [第40期·广州旧闻篇] 扎在商业“脑袋”上的耀眼“头巾” [第55期·广州旧闻篇] 1924,盗贼横行无忌的年份 [第09期·广州旧闻篇] 泰戈尔在中国的冰火两重天之旅 [第101期·广州旧闻篇] 对待疯癫,民国广州依然官僚 [第88期·广州旧闻篇] 78年前,广州下大雪了 [第92期·广州旧闻篇] 铁桥飞架,“河南”“河北”都是广州人 [第95期·广州旧闻篇] 年初二,吃“无情鸡” [第62期·广州旧闻篇] 狗岭腾“龙气” 炮轰两百载 [第39期·广州旧闻篇] 一头一时尚,一发一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