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伊利湖之战:一场影响美国海军200年的海战(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07:02:38
伊利湖之战爆发的时期正是火炮装上帆船后比较成熟的时期
 
舷侧火炮的配置形式在当时已是主流
 
18世纪的英国海军一等战舰,参加伊利湖之战的军舰都是些"小个子"
 
在美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一场海战能像1813年9月10日的伊利湖之战那样在国家道德层面上留下持久的印记了。总司令奥利弗•哈泽德•佩里那条事后消息--“与敌遭遇,但已是囊中之物”--和他“不要弃舰”的旗语正是早期美国海军最鲜活的景象。事实上,那面旗在美国海军学院被供奉了好多年,已然成为海军物化的座右铭。但它对海军第一次编队作战的意义远大于它的象征意义。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检验后勤、指挥和舰只操控方面的问题,以及直到今天都在影响海军作战的勾心斗角问题。
后勤,后勤,后勤
房地产经纪人将会告诉你,一份房产的价值有赖于三个条件:地段、地段、地段。因此海战或陆战的胜利也取决于同样的句式:后勤、后勤、后勤。陆军指挥和参谋学院那句格言--“票友讲战术,专家讲后勤”--就是沿用这种理念。而正是依靠这个理念,美国赢得了伊利湖上的的水上控制权。
1812年夏,随着底特律的陷落及美国军队在尼亚加拉边境被击败,华盛顿意识到夺得安大略湖(Lakes Ontario)和伊利湖的水面控制权对取得旧西北部(Old Northwest)和上加拿大(Upper Canada)的胜利至关重要。海军派出艾撒克•强西准将(Commodore Isaac Chauncey)前往安大略湖,并授意他在那里建造必要的舰只控制该地区及伊利湖区。很快强西就在他自己位于纽约萨克特港(Sackets Harbor)的造船基地和英国人位于上加拿大金士顿(Kingston)的造船基地之间展开了“造舰竞赛”(shipbuilder's war)。到1814年末,双方都在建造有100多门炮的军舰,但双方都不能在安大略湖上获得优势。
而在伊利湖,情况就有所不同了。1812年夏,英国人依靠“夏洛特皇后”号战舰(Queen Charlotte,18门炮)、“亨特将军”号双桅战舰(General Hunter,10门炮)、“普雷沃斯特夫人”号纵帆战舰(Lady Prevost,12门炮)和一艘属于英国毛皮贸易西北公司的双桅帆船“加里多尼亚”号(Caledonia,3门炮)控制了整个湖区。随着1812年夏麦基纳克岛(Mackinac Island)和底特律的陷落,英国人增加了一艘用于美洲贸易的单桅帆船“朋友好运”号(Friends Good Will,后来改名为“小贝特”号,Little Belt),而美国则补充了一艘双桅帆船“亚当斯”号(Adams,后来改名为“底特律”号,Detroit),但直到这2艘船被捕获时都没有被武装起来。当时所有在湖区的美国人都只有一些没有武装的商船,后来其中2艘单桅帆船被武装起来用于在伊利湖的战斗--“特立普”号(Trippe)和“萨莫斯”号(Somers)。
由于美国人试图改变这个湖及更南方的尼亚加拉瀑布区的控制局面,他们必须建造并武装起能组成一支舰队的上述舰只并为之配备足够的人手。在1812年秋到1813年春,强西准将终于赢得了安大略湖的水上优势,美军可以有效控制尼亚加拉河两端英国人的乔治要塞(Fort George)和伊利要塞(Fort Erie)之间的邮路了。同时,美国人还控制了下湖和上湖之间的后勤补给线,因此可以开辟一条线路用于从东海岸到大湖区运送海军装备、武器和人员。而另一方面对英国人而言,尼亚加拉水陆交通线的丢失意味着从安大略湖节省下来的可怜的物资和人员供应将不得不通过一个简陋的道路网运送--从伊利湖西北的波林顿湾(Burlington Bay)一直到位于伊利湖长角(Long Point)的多佛港(Port Dover)。这也意味着在上加拿大阿莫斯特堡(Amherstburg)和底特律河南端建造的用于伊利湖的新战舰将不得不依靠该地区残存的材料和造船工人来完成,而得不到安大略湖区的装备和人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