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血战---四平之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21:35:58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7-04-09  1947年初,东北国民党军四攻临江失利,锐气不再,战争形势开始逆转。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乘机发动了强劲的夏季攻势。经过两个阶段的猛烈攻击后,克城40余座,歼灭国民党军近4个师6万多人,可说所向披靡。东北解放区初步连成一片,国军则被分割在了四平、长春、吉林、沈阳等地。在结束攻势前的最后一战中,林彪将目标锁定为四平城。缘。当年黄埔军血战惠州时,他第一个奋勇登城。战后,蒋介石亲令陈明仁立于城墙之上,接受全军的敬礼。陈明仁一生别无他好,只痴迷于军事,因此熟读兵书,勇谋兼备。在抗战中,陈明仁率军参加滇西反攻,与日军血战松山、龙陵等地,得到蒋介石亲令嘉宾,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此次孤军坚守四平,他已抱定了与全城共存亡的决心,甚至抬出了为自己准备的棺材。

早在当初进驻四平时,陈明仁就料定这里一定会成为决战之地。他细致地勘察了四平全城的地形,发现散布各处的俄国哥特式建筑和日本东洋建筑非常适合于构筑城市战防线,于是下令部队日夜不停地抢修工事,终于在民主联军攻城之前完成了布防。四平全城已经成为一座坚固的防御堡垒:点面结合的集团地堡群遍布市区,都是钢筋水泥和土木钢板结构。地堡的核心支撑点是各部队的驻地大楼。为了便于联络和输送兵员弹药,各核心的支撑点之间以及各地堡群之间全部打通。重要的核心阵地军、师、团部大楼则筑地道和地下室、弹药库、指挥所以及发电照明设备。楼内则遍布火力点。市区周围又布设三道防线,广布障碍物,有陷脚坑、绊脚架、带铃铁丝网、鹿砦、土围墙、护城河、地雷阵等。各个守备区依高低层次不同配备轻重火炮和各种轻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网。全城基本上做到了每幢建筑都是火力点,形成了一个防御整体。

陈明仁的这套东西并不全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四平的布防很大程度上是他借鉴了当年日军守卫松山的经验而来。日军那种蜂窝式守备结构使进攻的中国军队伤亡惨重,给陈明仁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这次陈明仁借花献佛,决心给学弟林彪狠狠上一堂城市战教育课。[

从6月11日起,民主联军的攻城部队开始扫清外围。同时,攻占飞机场,断绝国民党军空运兵员。而陈明仁也利用了这几天时间,再次加强了全城守备。双方都在为最后决战积蓄着力量。

林彪下达了攻击部署:1纵1、2师从四平西南实施主要突击,打击敌88师和54师结合部;辽吉纵队的

四平位于东北中部平原,处在中长、四洮、四梅三条铁路的交叉点上,是通向东西南北满的咽喉要地。当时是一座拥有十余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四平原来只是一个小集镇。在日俄战争前,四平只有7000余人。由于俄国人在此开商埠,修筑铁路,使得洮南、洮安一带的皮毛与辽河一带的谷物,在这里集散物流,从而带动了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商业逐渐繁荣起来,人口很快增至3万。日俄交战,俄军败北,日本人占领四平,商业更为发达繁荣,人口由3万增至6万。“九一八”事变后,伪满划区设四平省,此地为省会,于是,人口增至11万。四平的市区也随着形势及人口逐次扩张,在国共血战之前,已有南至北长达9里,东至西长达8里的面积,总共约近20平方公里。一条铁道贯通全城,把城区分为道东和道西.

对于林彪来说,四平城是他的一个心结。在一年多前,1946年4月至5月间,林彪曾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坚守四平,与优势的国民党军进行了32天的血战。最后终于功亏一篑,伤亡万人,弃城而去,成就了东北国军指挥官杜聿明的英名。更让林彪耿耿于怀的是,四平败后,东北民主联军站脚不住,连连后退,新近扩建的部队叛逃失散大半,竟被国民党军一直撵过了松花江,可说一溃千里。如果不是蒋介石判断错误,暂时满足了攻占江南之地,从而使共产党军队有了喘息之机,说不定林彪等人就会被撵到苏联去了。因此,林彪决心还以颜色,借大胜之机收复四平。

为攻克四平,林彪集中了民主联军1纵全部、辽吉纵队(后来的7纵)全部、6纵17师附加东总直属炮兵5个营,共7个师7万多兵力组成攻城集团,由1纵司令员李天佑统一指挥。林彪则亲自指挥2纵、3纵、4纵(欠第11师)、6纵(欠第17师)、独立1、2、3、4师、东满独立师、骑兵1、2师共17个师的兵力,部署在沈吉线和中长路附近,以阻击沈阳北援四平和长春南援四平之敌。

根据战前得到的情服,林彪估计四平守敌只有陈明仁指挥的71军不到2万人,以三倍以上优势兵力进行围攻,必是胜券在握。而实际上,四平守军是71军87、88师加13军54师共3个正规师,再加上5个保安团以及公主岭保安大队的地方武装。另外,战斗开始前,陈明仁将城内政府官员、警察、铁路警、兵站、医院、车站的公职人员加上逃进城内的外地保安队、还乡团全部编入部队,实际作战人数已达到了3.5万人之多。这一判断失误使得林彪没有集中使用攻城兵力,从而埋下了最终失利的种子。

四平守将国军中将陈明仁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是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与林彪有师兄弟之主力从四平西北实施突击,打击敌88师和87师结合部;1纵3师从四平东南实施辅助突击,相机攻入四平东区;6纵17师为总预备队。

林彪的意图是,首先打击守军主力及核心守备所在的四平西区,集中兵力打掉陈明仁的精锐部队。然而,部署在东区的攻城部队只有1个师,兵力明显不足,很难起到使守军顾此失彼的作用。而主攻方向的部队同样有兵力不足的问题。辽吉纵队司令员邓华曾提议将6纵拉上来加强城东的攻击方向,以形成三面突击的局部优势,但未被采纳。

1947年6月14日晚20时,民主联军对四平发起了猛攻。近百门各式火炮一起怒吼,密密麻麻的炮弹飞向四平城。这些火炮大部分是日式山炮和野炮,还有一小部分是缴获的美式榴弹炮。四平的国军防线一时山摇地动、火光冲天,城墙被打出了一块块缺口,阵地前准备进攻的所有的民主联军战士都不自觉地堵耳张口。如此猛烈的炮火攻势,在共产党军队的历史上,这还是头一次。

炮火准备足足进行了17分钟,然后开始向前延伸。攻击部队从道西的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向城区发起了进攻。民主联军先头突击部队的进攻队形成“三三制”结构,就是每个步兵班编成三个战斗组,每组三四个人,列成三角队形冲锋。当突击队冲到城墙前,许多射击孔吐出火舌,士兵们纷纷倒下。后续部队用平射炮和60炮打,死角的地方用爆破手爆破。在冲天火光和不断的爆炸声中,突击队不顾伤亡地奋勇冲击。靠近城墙的的道路上,几乎铺满了一层尸体。 为堵塞城墙上的缺口,国民党军将坦克开上去当作活动堡垒。民主联军用大炮轰,又用炸药炸,将国军的坦克炸烂,继续扩大城墙的突破口。后续部队涌入缺口,与守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格斗。20时40分,1纵2师首先突破外城。15日凌晨2时,1纵1师也冲破守军阵地。攻城部队士兵随着炮火前进,炮弹落在哪里,士兵冲向哪里,他们紧追着炮弹,冲向国军纵深。城中大街小巷里布满了沙袋,楼台窗口到处是喷射的火舌……双方开始逐街逐屋地争夺,刺刀拼得嘁哩喀嚓,手榴弹冰雹样乱飞,喊杀声与惨叫声震天动地……

这次四平之战,林彪前所未有的集中了80余门火炮,连炮纵的12门高射炮都被调往前线。他是在苏联见识过苏军的“大炮兵”威力的。林彪坚信,当密集的覆盖性炮火扑天飞来时,任何军队的意志都会被强烈震撼。共产党的军队再也不只是小米加步枪,战争之神的威力会使其如虎添翼。[ 转自铁血社区

如此猛烈的炮火也深深震动了陈明仁。他甚至走上城墙观看,只见天空被眩目的火光映红,城区内外炸点遍地此起彼伏。陈明仁感慨地说:“我打了20多年的仗,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猛烈的炮火。林彪的身子骨硬了!”不过,陈明仁仔细观察了炮火的弹道,发现呈大面积散布状,并没有集中一点进行突破。他判断,民主联军还不大善于进行步炮结合,这在极大程度上消减了炮火的威力。因而更加坚定了守下去的决心。

在攻击道路上遍布着红砖建筑的大楼,每座楼都是国军的火力点,周围的射界已全部打通,到处都喷射着死亡的火焰。因为突破口狭窄,首先攻入城内的1纵部队使用了集团冲锋战术,往往集中了整团攻一条街,因此立即暴露在扑天弹雨下,一批批倒在楼前,死伤惨重。偏偏民主联军的炮弹已现不足,不能有效地进行炮火清障,只好用爆破组进行爆破。因守军火力猛烈,而大楼又极为坚固,爆破组伤亡巨大,几乎每一栋楼都要经过连续爆破。即便爆破成功,冲进楼去的战士又和反扑的敌军打成了交手战,一轮轮的刀劈枪刺,到处是打断骨头的噼叭声,整座楼成了尸楼血楼。

整整两天的凶猛恶斗,1纵部队付出巨大伤亡,进展缓慢。而辽吉纵队和1纵3师的进攻却未能达成突破,也没能吸引守军兵力,致使陈明仁组织反击部队集中封堵1纵的突破口。一直打到了6月17日,1纵1师已几乎打残。林彪急令辽吉纵队调独2师加入1纵方向,总预备队6纵17师换下1纵1师继续进攻。

18日凌晨,辽吉纵队独1师终于突破守军阵地。师长马仁兴立即展开部队扩大突破口。国民党军拼死反击,双方反复争夺,在倒下了几千人后,辽吉纵队冲入市区。同样的攻击大红楼之战又展开了。辽吉纵队的士兵也不断进行爆破,然后又是你死我活的肉搏战,每前进一步都是尸横遍地。

东北的白天特别长,从早上4点到晚上8点天都是亮着的。地面上,两军犬牙交错地拼死厮杀着。天空中,国民党的飞机猛烈地轰炸民主联军的占领阵地,每天都要飞来十几架次,使民主联军后续部队开进缓慢。沈阳方向还出动了大量运输机,空投到四平的军械弹药物资达305吨之多,有力支持了四平守军。在得到不断补给后,国民党军苦苦坚守着城中的每一条大街、每一条小巷、每一栋楼房、甚至每一堵废墟。民主联军则一寸一寸向前推进,突击队往往上去半天就伤亡过半,只好不断轮换。

19日,6纵17师形成了突破。17师曾在一年前的山海关大战中一败涂地,此次是抱着雪耻之心而来。17师吸取了1纵进攻兵力过于密集的教训,采用一个营攻一条街及“四组一队”的战术,并且以缴获的7门美式火箭炮进行清障,不断推进。战至20日,17师的三个团已进展至守军核心阵地。

仗打到这个份上,铁路西区大半已失陷。陈明仁转移到铁路以东继续指挥战斗。20日下午,6纵17师和独1师接近了陈明仁在西区的军部大楼。这座楼原是日本小学校教学楼,非常高大坚固。现在由陈明仁的弟弟陈明信率军直属特务团守卫,守军近千人,火力强大。17师和独1师不断组织爆破组进行爆破,攻击路上到处躺着爆破队员的尸体。几次爆破成功却对大楼损伤轻微,进攻突击队一次次打进去,又一次次被打出来。楼前的街道上一滩滩的血水,冲击部队不小心就会滑倒。17师51团1营3连不断发起冲锋,最后全连134人打到只剩10人。而独1师1团则打到只剩4个班。一直血战到傍晚,在马仁兴的指挥下,独1师部队连续往返12次,在大楼的缺口处塞入2000斤炸药,这才将大楼炸倒。攻击部队冲上去肃清了残敌,陈明信也被俘虏。

战至6月21日,四平西区守敌全部肃清,战斗转入东区。民主联军再次发起猛攻,而陈明仁在利用地堡高楼大量杀伤进攻部队外,又不断组织反冲锋改善防御态势。

道东的核心阵地有一座水塔,1纵以一个团的兵力发起猛攻。塔上的守军是71军参加过远征缅甸的老兵,枪法极准。攻击部队不断冲锋死伤遍地。调上60炮打,却只能在塔身上打出一个个小坑。民主联军参谋长刘亚楼的电话甚至打到了前沿,严令限期攻下水塔。最后1纵的爆破队员不怕牺牲反复爆破,终于将水塔炸塌。

独1师向东攻击铁道公园。在突破3个地堡后,冲上了铁路天桥。然而攻击部队谁也没注意天桥上边悬吊着两只大麻袋。当部队冲上去时,两个麻袋突然张开了大口,黄澄澄的坚硬滚圆的黄豆倾泻而下,撒满了街面。突击队的战士猝不及防,全部摔了跟头,武器摔出老远。他们爬起来再跌倒,手刨脚蹬却根本站不起来。这时国军的火力如雨泼下,突击队员站不起来,无法撤退,鲜血随即流满了街道。冲锋在前的团政委也摔倒在地,眼睁睁地被一排子弹打成了蜂窝。后面的进攻部队看着这一切目瞪口呆,有的战士当即痛哭起来。这一招正是陈明仁从19路军在上海抗战时学来的。当时19路军也是撒豆成兵,然后战士们冲上去用大刀片砍日本鬼子的脑袋。

打到22日,1纵2师和辽吉纵队独1师、独2师都已伤亡过半,失去了战斗力。林彪不得不将这3个师撤下,从阻援方向上增调6纵18师加入17师方向作战,6纵16师加入辽吉纵队独立3师在四平东区的攻击作战。6纵司令员洪学智也接替李天佑担负对攻城部队的统一指挥。

在独1师撤出战斗时,师长马仁兴被一颗流弹打中身亡

此时,四平守军也已伤亡过半,陈明仁压上了全部力量。为以防万一,他准备好了自杀用的手枪。林彪在这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便是仍然逐次将部队投入战场,而没有决定性的将重兵集团压上去。战机稍纵即逝。当沈阳、长春方向的援敌逼近时,便再也无法抽调阻援部队攻击四平了。

杜聿明方面,在四平被围后就积极调集兵力准备解围。蒋介石也极为重视,调华北的53军北上,同时严令杜聿明在6月30日以前进至四平与陈明仁会师。杜聿明从沈阳方向抽调了新6军14师、新22师、169师,93军暂20师、暂22师,52军195师,53军116师、130师;长春吉林方向抽调了新1军新30师、50师和保安团队一部。共计5个军10个师的兵力,由郑洞国统一指挥,向四平逼来。

最后关头,四平城内的混战进行得空前激烈。双方抵近对射,刀劈枪刺,甚至用拳头牙齿进行拼搏。到了夜晚,四平上空飞满了照明弹、燃烧弹。被炮弹打着的民房和建筑物熊熊燃烧,满城火光,如同白昼。四平城的大街小巷,到处是残肢断臂的尸体,横七竖八地铺满了路面;到处是流淌和喷溅的鲜血,黑红黑红的积成大块大块,粘得人拔不出脚。

这场仗,实在太血腥了。因为攻击部队作亡巨大,撤下休整的辽吉纵队独1师又拉了上去。一直打到6月26日,道东被占领了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四平全城已接近占领了四分之三。此时,很少有人怀疑民主联军是这场战斗的胜者,林彪自己也不怀疑这一点。然而,风云突变。

6月17日,南北两路国民党军一起出援。20日,北路郑洞国指挥53军攻入本溪,民主联军4纵11师被迫撤离。 23日,南路援军占领开原。24日,北路援军新1军新30师、50师进至陶家屯地域,在民主联军独立3、4师、西满骑兵师和东满独立师发生激战。同日,南路援军进至昌图一线,猛攻正面阻击的民主联军2纵阵地。在此情况下,林彪改变了战役决心,将战役的核心目标由攻占四平转为打援。这一改变决定了战役的命运。四平攻坚打到23日时,陈明仁已没有多余部队发动反冲击了,只能固守各个支撑点。此时林彪如能孤注一掷再压上一个纵队猛攻,陈明仁就真的要成仁了。然而林彪改变决心调兵南下进行打援,攻城力量有耗无补,终至功亏一篑。

6月25日,北路新6军169师在空军与炮火支援下,突破4纵在八棵树的阻击阵地;93军也占领昌图;新6军14师、新22师从左翼绕过八棵树一线进至马市堡、貂皮屯一线,并继续向威远堡、莲花街前进。26日,93军从昌图正面发起进攻,与阻击的2纵进行了猛烈战斗。而敌53军和52军195师开始向2纵队右翼四平以西的八面城方向迂回运动。[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鉴于严重敌情,林彪不再看重攻击四平,而是抽调了攻城的6纵16师、辽吉纵队独立1、2师南下参加打援。这样,进攻四平的部队只剩下了1纵3师、6纵17、18师、辽吉纵队独3师共4个师,战斗力受到大大削弱,已无力最后拿下四平。

在打援方向,林彪集中了3纵3个师、1纵4纵各2个师、6纵1个师加独立1师共9个师的兵力,力求歼敌右翼新6军,先断敌一臂;而以辽吉纵队独立1、2师加入2纵队阻击正面援敌93军。

就在民主联军打援各军赶往预定阵地之时,28日晨,郑洞国亲率93军向泉头一线2纵阻击阵地发动猛烈进攻。阻击部队伤亡很大。下午,向左翼迂回的敌53军开始向八面城进攻,威胁2纵右翼。93军在空军和战车配合下突入了2纵主阵地,双方进行了短兵肉搏。这时,林彪又做出了一个错误决定,这就是命2纵撤出战斗,转去夺回昌图。这样一来,93军的态势不但是迅速向四平靠拢,而且也接近了右翼的新6军。而准备歼击新6军的9个师却又没有集结到位,分割围歼打成了一面平推,战役企图实际上已经破产。

突破泉头后,郑洞国指挥93军前进速度更快。6月29日,其先头部队占领了四平市区以南的忙牛哨,而53军和52军195师占领了四平以西的八面城。同日,新6军14师先头部队一个团也进至莲花街,与1纵形成对峙,有了迂回四平的态势。四平攻城部队已处于两面受敌的威胁下。无奈之下,6月30日,林彪下令攻城部队撤出四平。

这场惨烈的攻坚战至此结束,陈明仁终于死里逃生。在钻出多日不见阳光的地下指挥部后,陈明仁已是满面胡须,他声音哽咽地叹道:“当了28年丘八,从来没有打过这样激烈的仗!” 四平血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国军伤亡1.7万余人,民主联军伤亡数字不一,有1.3万、2.1万、4万的不同说法。6纵17师在这一战中迅速崛起,博得了“东北野战军中攻坚能力最强的部队”之美誉。

此战之后,四平的血城就成为了林彪心中的梦厣,使他对城市攻坚战产生了畏惧心理。在一年后的辽沈战役中,林彪先是对打长春徘徊不定,后是对打锦州犹豫不决,都因此而起。而四平守将陈明仁,则被蒋介石通令嘉奖,成为了国军的英雄。后来陈明仁叛变,在1955年成为中共57位上将之一。多少年之后,参加过四平攻坚的共军老兵,提起陈明仁,张口就是:“陈明仁这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