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散记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12:57

日出韶山

 

蓝天白云,骄阳似火。旅行车离开长沙,正在向韶山疾驶。车里虽然开着空调,大家依然热得汗流浃背。那几个年轻人在“诅咒”这所谓的空调和无法躲避的燥热。我试着将车窗开了一条缝,滚烫的热风吹拂着面颊。放眼窗外,几头老牛躲在路旁的池塘里,只露出大嘴喘着粗气。田里没有人耕作,大树底下有几个乘凉的人。

导游小姐为了平缓人们对空调的怨气,主动要求给大家讲个故事。她指着汽车前窗上挂的毛主席像说:“你们知道司机为什么在车里挂毛主席像章?我给讲讲这个典故。

那还是1993年初,为了纪念毛主席百年诞辰,国家决定重新装修韶山的毛主席纪念馆,并在上海铸造了一尊毛泽东的全身铜像。铸成之后,装上巨型长板汽车封固妥当,在护送小组的监护下,开始秘密地向湖南进发。

一路上,车队日夜兼程,歇人不歇马,爬大山过大河,行车十分安全,也非常顺利,大家都很高兴。可是一进入江西省南昌地界,车队就象着了魔法,本来平整光滑的路面,云遮雾障,如同遇上了“日全食”。车队走走停停,经常“搁浅”。到了晚上,更是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寸步难行。带队的人没有办法,跟大家商量之后,只得去找当地的“能人”请教。经过咨询,原来是革命老区阵亡将士们挡的“驾”,他们让毛主席的金身在此留住一宿,以便与几十万旧时的部下集聚一堂,叙叙旧。

据说指挥部“批准”了报告,车队在大山坳里停了下来,安排宿营。转眼间,雾消云散,雨过天晴。朗朗夜色里,苍茫的山顶上挂起一轮明月。路旁的树林中,百鸟齐鸣,溪水叮咚。山风送来了醉人的花香。司机们似乎听到千军万马会师的喧嚣,朦胧中还有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声……

从那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各地的汽车司机开始在车里悬挂毛主席像章,寄托人们对伟人的怀念,把毛泽东当作安全行车的保护神。

旅行车驶过湘潭,向北穿行,一色的丘陵和山地,苍莽逶迤,绵延起伏。据说南岳有七十二峰,其中的韶峰,相传是舜帝南巡路过此处,奏了一曲高雅的韶乐,引来凤凰起舞,因此而得名。如今的韶山,虽然已经升格为县级市,却依然朴实无华,没有多少高层建筑。沟沟岔岔的街道上,大都是宾馆、招待所和毛家饭店的招牌。看来这里的人们已经转变了观念,懂得靠接待游客赚钱了。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位于引凤山麓。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典雅肃穆,气势恢宏,为苏州园林式的建筑,内设六个展区,瞻仰的人群络绎不绝。新立的毛泽东铜像就在纪念馆的前面。顶天立地,仪态威严而慈祥。我们站在像前深深地三鞠躬。缅怀毛泽东的文韬武略,抒发由衷的怀念之情。为了永远纪念他,我们在附近的纪念品销售处,恭恭敬敬地请了一尊毛泽东铜像。

毛泽东同志的故居位于韶山嘴南岸的上屋场,傍山临水,坐南朝北,是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总面积为473平方米。宅子一分为二,东边是毛泽东家,中间的堂屋为两家共用。18931226日,毛泽东就诞生在这里。

站在故居前,俯视前面碧波粼粼的溪水和池塘,再看看屋后郁郁葱葱的山林,确有藏龙卧虎、气吞山河的感觉。难怪这间茅屋孕育了一位举世无双的世纪伟人。

离开故居,导游把我们领到一个放映厅,门票3元一张,演的是毛泽东百年诞辰盛典实况录像。可能由于放映场次太多,图象不够清晰。只见日出韶山、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香烟缭绕和顶礼膜拜的场面,隐隐约约地还能看到烂漫的山花。画外音告诉我们:“迎春花数九寒天为毛主席开放……”。正在这时,进来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怎么又放这盘录像?真是乱弹琴,你们就知道宣传迷信!”一顿批评之后,放映也就此打住。当大家慢慢走出放映厅的时候,似乎感到他们是在演“双簧”。但是,这里的人们把毛泽东说成神,并不奇怪。除了感情和利益的驱动之外,还有发自内心的崇拜、敬仰和一种宗教式的虔诚。应该承认,我们现在依然是站在毛主席的巨大光环下,他还在护佑着我们。

午饭安排在附近的一家毛家饭店。据说拿手的风味菜是毛泽东爱吃的红烧肉,还有烧辣子、豆豉之类。我在餐厅点了四样菜以后,贸然地走进了后面的灶房,发现两个妇女正蹲在地上摘菜,那位厨师则围着一口大锅翻炒红烧肉,看样子已经炒糊了,他还不肯罢休。我虽然已是饥肠辘辘,但这笨拙的烹调技术和卫生状况,确实夺走了我的食欲。吃饭过程中,大家议论说,不知导游小姐又得了多少回扣。

下午,导游带我们去参观滴水洞。这是韶山的一个风景区,虽然范围不大,但构筑精巧,很是幽静。19596月,毛泽东“荣归故里”的时候,曾经在这里游泳,十分眷恋这里的景色,让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为他在这里建一处“茅庐”,以备“退休”来韶山时有个住处。经过精心筹划和紧张施工,1962年建起了如今这座别墅。

这别墅一派水榭式的建筑。宽大的挑檐式回廊旁边,是汉白玉砌的水池。周围的参天大树,散发着清凉。踏上石阶、扶着栏杆、走过拱桥,俯视池中的浮萍和倒影,让人感到宁静、舒适、超然自得,也产生无边的遐想。

沿着回廊,透过大玻璃窗可以看到毛泽东夫妇的两间大卧室、餐厅、会客室,还有供常委开会的大会议室。一应设施,大方而简朴。在转到后面的时候,经过卫士们的生活区,即进入一条山洞。洞里有九道防原子的铁门,工程浩大,设施齐全。可能这就是“深挖洞,广积粮”战略思想的缩影。据说毛主席在文革之初,曾经在这里住了十几天,那封著名的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信,就是在这里写的。

离开韶山,已是霞满西天了。随着汽车的颠簸,心绪久久不能平静。记得有一本书的名字叫《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似乎讲的是反对个人迷信,还有毛泽东的功过是非。我对它不以为然。因为“神”原本也是人,而且并非“完人”。中国是个造神的国度,五千年文化塑造了多少神,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的先人在博大中仍感不足,又从国外请进了佛祖释迦牟尼和五百罗汉。如今成千上万的庙宇、寺院里摆满了神位。比西方的天主耶酥要有过之无不及。应该说,老百姓需要一个崇拜、一种信仰,作为精神的寄托,这并非是迷信。我们把毛泽东当做神来供奉,弘扬其思想之精华,惩恶扬善,照他的《老三篇》做人,总比去信耶酥读圣经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