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散记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39:13

泉城济南

 

离开古都西安飞到济南,已经是下午四点了。

老天爷好象发了疯,弄得南方暴雨成灾,长江发大水,子弟兵开进了抗洪第一线。而这里的太阳却挂在天上,万里无云,没有一丝遮拦。公路两旁是一幅干旱的景象。在出租车上,我给山东省电力局电机学会的王可伟秘书打电话,拨通了三次都没有人接,不知他能不能在家?

我与王可伟先生是“ABB动力大学”四期的同学。曾经一起到瑞士、德国、波兰等国家考察了二十多天。他的音容笑貌和感人的朴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浑身散发着耿直和真情。一双浓眉大眼,宽直的鼻头,厚厚的耳垂,长了一脸福相。特别是他那浑厚纯正的山东话,让我想起童年时代邻居里那些可亲可爱的山东人。

出租车把我们送到一个老式宾馆,距离大明湖公园的侧门不足百米。位置还算可以,只是卫生条件不好。住下以后,我拨通了王先生家里的电话,耳机里传来“我是王可伟呀!”那熟悉的声音。在我通报了姓名以后,他高兴地喊起来,让我原地不动,他要立即过来见我。果然,过了不足30分钟,他就风风火火地赶来了。接着是紧紧地握手、相互的问候、还有对国外那段美妙生活的回忆。原来,王可伟先生已经离开了电机学会,到山东省退役机组发电公司任书记。这是个让人瞩目的位置,工作没有太多压力,待遇却异常丰厚。就在大家开怀叙旧的时候,司机小周已经退掉了我们原来的房间,安排到山东省纪检干部培训中心。这是标准的三星级宾馆,干净舒适,服务周到,收费低廉。据说只有熟人引见才能住进来。

第二天的早餐,由于司机小周事先作了安排,服务员把我们领到小餐厅,吃得很好。八点钟,王先生带着小周来了,告诉我已经安排了游览计划。今天先游市区,明天再去泰山和曲阜。盛情之下我只得“客随主便”了。

济南市地处鲁中南,是一座古城。它的北部是低平的黄河冲积平原,南面是峰峦起伏的泰山山脉,群山连绵,苍翠千里。靠近城区的山,古时候叫历山。春秋战国时,这里是齐国的属地,称作历下城。到了汉文帝的时候,撤了县制,扩为济南府。1929年改称济南市至今,1990年列为开放城市。

济南以泉水众多而著名,素有“泉城”之称。据历史记载,有72个名泉,主要分布在旧城南侧,大体可以分为趵突泉、五龙潭泉、黑虎泉和珍珠泉四大泉群。其中以黑虎泉群的涌水量为最大,趵突泉次之。各泉日涌水量之和为29万立方米,常年水温在1718度,泉水清澈,喷洒如莲,质洁甘美,大都顺着护城河流进大明湖。

大明湖位于旧城的北侧,面积46.5公顷。公园大门的横匾上是乾隆皇帝的御书“大明湖”。只是明字的“日”多了一横,写成了“目”。据王先生介绍,这是乾隆故意造的笔误,因为他忌讳前朝的国号“明”字。进了公园,游人如织。在绚丽的阳光下,湖波荡漾,游船竞渡。微风吹来,岸边的棵棵垂柳,摇摇摆摆,婀娜多姿。条石甬路,把我们带到一座亭子跟前。亭柱上悬挂了一副对联,写的是杜甫的诗句“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我笑着对王可伟先生说:“难怪老弟博学多才,原来杜工部早就给你做过结论了。”

大家站在湖边,朝南望去。远处的千佛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再看湖面上,影影绰绰闪动着一些倒影。据王先生说,如果赶上大雨过后,空气异常清新,光线特强的时候,我们能从湖面上看到千佛山的美丽景色。

司机小周买了船票,让大家登船游湖。浩翰的湖面,飞翔的水鸟,一片片荷花,还有小岛上的水榭和回廊,处处都是画,比比皆是情。在船上,可伟先生遇到一位朋友,两人谈论起了书法协会的活动云云。可见这老兄的业余爱好涉猎颇多,兴趣广泛,不只能当书记、当电机学会的秘书长,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我想,在我游西安碑林的时候,若与可伟同行,那该多好啊!

乘船返回码头,顺着湖边的游廊,来到铁公祠。只见大门楹柱上也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王可伟先生说:“你看这不是一幅画吗,象不象?只是今天的济南可是大变样了”。闭目吟咏,细细玩味起来,这副对联确实写得十分贴切,真有身临其境不忍离去的感觉。

铁公祠堂的东面,是一片荷池。微风中,粉红淡雅的花,滚动着水珠的荷叶,摇逸欲仙的莲蓬,自有一番风情。王先生领着我们,通过曲折幽静的回廊,来到了“古水仙祠”。这里有几个工匠正在粉刷油漆。祠前那副已经破旧的对联,正有人在用水枪冲洗。斑驳中依稀可见:“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的联语。正是一幅浓淡相间的水墨画。在要离开大明湖的时候,王可伟先生让大家看一只蹲在荷叶上的青蛙,问我我看出了什么异样?我认真地看了看,只见它鼓着一双圆眼睛,悠闲地看着我们,那神气好象它是一位来自远方的课座教授。王先生说:“中国的动物习性变异有三大怪,其中有两个在山东。一是济南的青蛙只要进了大明湖,就不会叫了;二是在孔庙树上喧嚣不已的白鹭,从不飞进只有一墙之隔的孔府。好象它们都遵守着冥冥中的规矩,不肯扰滥那里的宁静”。我问王先生,“是不是济南的青蛙没有声带?”在旁边的司机小周抢着说:“不,不,从这里抓一个,带出公园,它就会叫的”。在深感怪异之余,猛然想起,昨天晚上宾馆周围确有蛙鸣。

乘车顺着泉城路和护城河参观。沿途看见旧城墙保存得比较完整。河边是一条很宽的绿化带和街心公园。老人们在下棋,孩子们跳跃嬉戏,穿红戴绿的男男女女在树阴下的长凳上尽情地享受着夏日的舒展与闲适。

我们来到旧城的西南角,陆续游览了趵突泉公园、五龙泉、黑虎泉、珍珠泉。可惜由于干旱,泉水已经几近枯竭,那些喷泉的石龙石虎,没有了往日的威风,用石雕栏杆围起来的一个个泉池,大半可以见底。据王先生说,只有等到秋天雨水大的时候,这些泉眼才能获得再生。接着他领我们去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故居。

李清照是济南人(10841155),曾经住在风景秀丽的珍珠泉畔。自号易安居士。她写的词被称作“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法。据说她的《漱玉词》等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足见其影响之大。在言谈中,可以看出王先生深为有这样的同乡而骄傲。

李清照故居里正在举办展览。她的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学识渊博,是齐鲁颇负盛名的才子。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知书而善文。李清照就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深受熏陶,自幼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她18岁与太学的学生、吏部侍郎之子赵明诚结婚。他们夫妻志同道合,除著文立说之外,还多方搜集名人的诗词书画和历朝古器,是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家。靖康元年,金人攻入汴梁,朝廷南迁。李清照携藏书及文物十五车,逃难到洪州。后来丈夫故去,书籍文物也尽行散失。她颠簸流离,境况极其悲惨。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萧》,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婉转曲折,轻巧尖新,是宋代词坛之精品。

展品中有一幅书法,“常记溪亭日薯。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细细审视这三十三个字,词人所描绘的不正是她在珍珠泉旁那片荷池里悠闲、风雅的经历吗?

下午,王先生陪我们游商业区,一排排商店,一幢幢高楼,一条条繁华的街道,让人眼花缭乱。有一个商业大厦为了扩张势力范围,竟然建起宽敞的过街天桥,把买卖做到了对面街上,很有气魄。王先生说,这几年山东电力局的三产业发展很快,在北京搞金融赚了不少钱,这条街上的大商场就有电力局的股份。现在是市场经济,不转变观念,光靠发电是不行了。

晚上,王可伟和他的搭档刘总经理设宴招待我们。席间,大家交流对三产业的看法。我很赞赏山东电力局参与大市场的气魄,敢于让基层富起来的政策。我看这是他们能够调动积极性,超常规发展的诀窍之一。那种只会喊口号,不知培育市场,看见基层有点效益,就统管起来,甚至“杀鸡取卵”的办法,是发展不了第三产业的。

山东原本是个穷省。自古以来,数不清的天灾人祸,让山东人携儿带女闯关东。所以,东北几乎都是山东老乡。这些年靠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山东富起来了。富得让世人羡慕,让过去的“盲流”厚着脸皮想要重归故里,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啊。

我家的老邻居里,有一位很漂亮的王大妈,就是济南人。记得她经常给我们讲大明湖、趵突泉,讲山东的大枣和大白菜。如今这位大妈可能早已做古了,她若知道济南大明湖的今天,一定会非常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