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课程大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55:14
大纲说明:
师范生物课程是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定的。现行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每个模块38学时、2学分。 高中生物课程的学分要求是:必修学分为6学分, 学生在修满本课程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根据兴趣和志向学习选修模块,获得更多的学分。每个选修模块为2学分,每个学分19学时。
因此师范生物课程按排学习两年,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为“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每个模块46学时、2学分。共获得8个学分。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选内容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一、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1、知识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
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4、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5、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能力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3、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根据证据做出合理判断等。
三、教材内容的选定及使用处理
(一)教材说明
生物1:分子与细胞 (46课时)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也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获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
生物2:遗传与进化 (46课时)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六部分。
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通过进化形成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
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学习有关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应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生物3:稳态与环境 (46课时)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
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高等多细胞生物和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各种活动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保持稳态,并作为一个整体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适应多变的环境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群落也处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作用,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对稳定,形成稳态。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
关于个体水平的调节与稳态,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态环境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实验、调查和搜集资料等活动,特别是了解当地生态系统、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活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46课时)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四部分。
迅速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育种、有害生物的防治、生物工程制药、生物净化技术等。生物科学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思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等等。本模块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和技术;能帮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师应注意结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调查、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处理
生物1:分子与细胞   (46课时)
第一章  走近细胞(4课时)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同一性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8课时)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 教学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 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4.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 教学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教学难点
(1)多糖的种类。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结合水的概念。
(2)无机盐的作用。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6课时)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 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
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7课时)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 教学目标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 教学目标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给和利用(12课时)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教学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
(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第4节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9课时)
第1  节细胞的增殖
一、 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一、 教学目标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3.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教学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2)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生物2:遗传与进化  (46课时)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7课时)
第1节  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教学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0课时)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 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2.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
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第3节  伴性遗传
一、 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6课时)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 教学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第3章  DNA分子的复制
一、 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2.教学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6课时)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 教学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 教学目标
1.解释中心法则。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中心法则。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教学难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7课时)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教学难点
(1) 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一、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3.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教学难点
(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2课时)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教学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2.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8课时)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讨论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生物3:稳态与环境 (46课时)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4课时)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0课时)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4.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3.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4.认同毒品危害健康,应远离毒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第三章  植物生长激素调节(6课时)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8课时)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 (选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4课时)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教学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教学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4课时)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  (46课时)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健康(12课时)
第1节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一、 教学目标
1.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合理使用抗生素。
2.教学难点
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第2节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基因诊断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原理。
2.描述基因诊断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突出作用。
3.简述基因芯片的基本含义及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4.说出基因治疗的基本含义、基本步骤、优点及其前景。
5.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认同每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都有逐步完善的过程、都有可能带来相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诊断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原理、基因芯片的基本含义及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基因治疗的基本步骤及其优点。
2.教学难点
基因诊断的原理、基因芯片的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步骤
第3节  人体的器官移植
一、 教学目标
1.概述器官移植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历史。
2.评述器官移植在一些重大疾病救治中的突出贡献。
3.关注供体器官短缺问题,认同解决这个问题的个人社会责任,以及制订相关法律规范的必要性。
4.描述组织工程技术在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方面的前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根据肾移植的实例,对器官移植的必要性以及移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加以说明。
对目前供体器官短缺问题的讨论与思考。
2.教学难点
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问题。
组织工程技术实施的基本原理。
第4节  生殖健康
一、 教学目标
1.概述生殖健康的含义。
2.举例说明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施的基本过程。说明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3.简述各种避孕方法的原理。
4.简述性传播疾病,关注性病的预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殖健康的含义;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
各种避孕方法的原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避孕措施。
2.教学难点
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
各种避孕方法的原理。
第二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14课时)
第1节  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
一、 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栽培和家畜饲养中的繁殖控制技术及其意义。
2.认同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3.形成关心农业发展、热爱农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杂种优势的应用、植物微型繁殖、动物人工授精、试管家畜和胚胎分割等技术,以及它们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大作用。
2.教学难点
植物微型繁殖技术流程中各环节的科学道理。
胚胎分割技术与不同阶段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第2节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转基因技术育种和细胞杂交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
2.列举现代育种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探讨其前景。
3.关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引发的社会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转基因技术育种。
细胞杂交育种。
2.教学难点
植物转基因技术流程。
第3节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一、 教学目标
1.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2.认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
3.调查当地主要农作物某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并作出评价和提出建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植物病虫害预防原理和方法。
新型农药的使用。
2.教学难点
新型农药的概念及开发。
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
一、 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疫病的类型和防治措施。
2.关注动物疫病对社会生产、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确立控制动物疫病人人有责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动物疫病的类型和危害。
动物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对动物疫病的控制。
2.教学难点
如何控制动物疫病。
第5节  绿色食品的生产
一、 教学目标
1.识别绿色食品并描述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
2.调查绿色食品的生产或消费情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绿色食品的含义。
绿色食品的生产管理与普通食品生产管理的显著区别。
2.教学难点
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的资料分析。
第6节  设施农业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各种具体的设施农业,说明各种设施农业的优点、局限性。
2.形成关心现代农业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设施栽培、设施养殖的实例。
说明各种设施农业的优点、局限性。
2.教学难点
智能农业。
第三章  生物科学与工业(8课时)
第1节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本过程。
2.举例说出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
3.参与有关微生物发酵的调查活动。
4.通过发酵工程发展的历史,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发酵工程史话。
发酵的生产过程。
2.教学难点
发酵的生产过程。
第2节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酶家族的概况及酶制剂的生产方法。
2.举例说明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尝试分析和收集有关酶的专利文献资料。
4.认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离不开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酶的方法。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酶的方法。
第3节  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
2.举例说明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的生产原理和意义。
3.举例说明生物技术疫苗的生产原理和意义。
4.进一步体验科学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及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的生产原理和意义。
生物技术疫苗的生产原理和意义。
2.教学难点
细胞工程药物的生产原理。
第四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12课时)
第1节  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一、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入侵,指出生物入侵的危害。
2.简述生物性污染的概念,识别生物性污染。
3.尝试提出解决身边的生物性污染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识别生物性污染。
2.教学难点
生物性污染的防治。
第2节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 教学目标
1.简述生物净化的概念,概述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2.举例说明生物净化。
3.尝试搜集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物净化的原理。
2.教学难点
污水处理的原理。
第3节  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应用
一、 教学目标
1.列举生物资源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
2.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3.模拟对某个环境事件或资源利用计划做出决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2.教学难点
模拟对某个环境事件或资源利用计划做出决策。
第4节  倡导绿色消费
一、 教学目标
1.简述绿色消费的兴起,说出绿色消费的概念。
2.评价自己的消费行为,认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行为。
3.参与倡导绿色消费的宣传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认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行为。
2.教学难点
绿色消费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