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之漫画管理(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24:44
哈佛商业评论之漫画管理(中)

一招不能致胜
唐·莫伊(Don Moyer)


遇到问题时,你就该想办法解决——这是每位领导者都会接受的教育。但是,想必你也注意到了许多所谓的“解决方案”根本就行不通。这是因为问题往往比想象中更复杂,很少有人足够聪明或足够幸运,能够立马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正如小约瑟夫·巴达拉科(Joseph Badaracco,Jr.)在《沉静领导》(Leading Quietly,中译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3年1月出版)一书中所说:“投石问路、审时度势和逐渐推进,往往是最好也是最快的改善世界的方法。”他倡导“行动-学习-再行动-再学习”的方法,让领导者通过谨慎的尝试来看清所处困境的本质。“他们并不妄想通过一针见血的洞见、鼓舞人心的话语,或是坚决果断的行动就能解决问题。与那种试图一招致胜、一击即中的做法相反,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与途径。”
我们在思考解决方案时,往往只想到一种可能性,而没有意识到情况可能千变万化。但是正如约翰·加尔(John Gall)在Systemantics:The Underground Text of Systems Lore一书中所说:“在面对纷繁芜杂的乱象时,明晰主干、理清头绪方能从容应对。”可惜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对日积月累的种种线索熟视无睹。

经验为王
唐·莫伊(Don Moyer)


英国幽默讽刺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曾写到:“在所有生物中,人类具有一项较为独特的能力,就是能够学习其他人的经验。可是大多数人都不肯学习别人的经验,这一点也令人称奇。”亚当斯的话,一语中的。
我们常常只看重自己的经验,把它当成唯一的老师。不可否认,直接体验的确有效力,但从中导出的经验教训有时会将我们引入歧途。《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刊登过一篇名为The Experience Trap的文章(2008年2月号),作者指出,经理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总是依赖他们从以往经验中养成的心智模式,这往往会阻碍他们从新的角度来思考眼前的事情。而一旦问题变复杂,经理人“要么忽略它,要么就是用一些只在单纯环境中才管用的简单办法来解决”。
领导者在逐步晋升到高级职位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智慧也许来自经验,但是当今的经理人不可能总是只靠经验来应对复杂的挑战。

发怒有害
唐·莫伊(Don Moyer)


有些领导者把发怒作为一种工具,但你在用这一招时必须十分小心。哈佛商学院副教授斯科特·斯努克(Scott A. Snook)认为:“领导者如果十分严厉和专制,甚至有粗鲁之举和侮辱人的言辞,仍然有可能赢得人们尊敬——前提是他真诚,而且真心地关心那些为他工作的人。”显然,要把握这个微妙的平衡可不那么容易。
领导力专家马歇尔·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在他的一本畅销书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中谈到发怒的杀伤力。他认为,你在工作场合耍性子、发脾气,不但会失去员工的尊重,同时也会丧失管理他们的能力。发怒给人的信号是:你其实不关心你的员工,对你讲实话是要付出代价的。更严重的是,一旦你的喜怒无常出了名,人才就会对你敬而远之——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过去,人才还能够忍受一些粗鲁的对待。但在将来,他们会扭头就走。”戈德史密斯这样提醒道。你的地位越高,人们摔门而去的概率就越大——个中原因很简单,人们对领导者的期待原本就高。该死的领导!

风险厌恶
唐·莫伊(Don Moyer)


回避风险当然很有必要,但我们往往反应过度,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不善于识别真正的危险。我们总是过分关注最近的经验、新闻和接下来几个星期要发生的事,却忽视了真正的危险。正如戴维·迈尔斯(David Myers)在他所著的《直觉》(Intuition)一书中所指出的,“在我们的头脑中挥之不去并影响我们判断的,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其实,最大的威胁往往来自我们想象不到或很久以后才会发生的事情。
我们犯的另一个错误,是在预防可能发生的危险上花费过高。跟我们直觉相悖的是,经济学家建议我们进行风险评估,以避免“过于安全”的投资活动。迈尔斯是这么说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消除一些不应有的恐惧。如果投入的成本远远大于被挽回的损失,那我们还是先仔细思考一下所面临的风险和将花费的成本。让我们后退一步静思,不要被恐惧和过激的情绪所控制。”

口是心非
唐·莫伊(Don Moyer)


人们在买一样东西时宣称的理由和实际理由总是很不一样。他们为什么会口是心非?你可能会说买产品和买解决方案是两码事,做市场的如果只关注产品那就太傻了。没错,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会对他在哈佛的学生们说:“人们要买的不是四分之一英寸的钻孔机,他们要买的是四分之一英寸的钻孔。”但是,拜托你暂时忘掉这个伟大而又传奇的理论吧。
换个思路,想想帕科·昂德希尔(Paco Underhill)在Why We Buy一书中对购买行为的描述——购买是人们“更新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手段”。但很少有人向市场调研人员承认这点,甚至自己心里面也不肯承认。因此,昂德希尔建议不要再去问顾客为什么要这样那样做了,而是要观察他们。
想观察,守在办公桌旁肯定是不行的。Thoughtless Acts?一书的作者简·富尔顿·苏瑞(Jane Fulton Suri)呼吁:搞商业创新的人应该多出门。“灵感来自对人们行为的悉心观察。像洗衣、买咖啡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举动,其实都蕴藏着很多你以前没留意的机会。”

上情下达
唐·莫伊(Don Moyer)


领军人如果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下属,队伍就会陷入混乱。在《领导者必须阐明的五类信息》一文中(本刊2008年6月号),约翰·哈姆(John Hamm)解释了这一现象的缘由:“由于交流不畅,员工凭空揣度上司的想法,揣度出来的意思五花八门,结果他们就会草率行动、各行其是,最后使公司蒙受巨大损失。”那么,领导者为什么不把话说清楚呢?答案令人咋舌:“他们之所以不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觉得在跟下属谈话时,介绍一些看似没有必要的细节或背景会让对方感到他们居高临下。”
战略正确固然重要,但如果阐述不清,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能把所思甚至所感清晰地传达给下属的领导者,最有可能取得成功。吉姆·柯林斯说:“激情、信念和说服力是生动描述的精髓。”它们能推动人们行动,使领导者的信息从平凡升华为非凡——有如使一场平庸的音乐会脱胎换骨,变成一台华美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