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学研究→民间艺术→蛟川走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6:28:44
蛟川走书
蛟川走书是宁波地方曲艺艺苑中一个乡土气息浓郁、独具风格的曲种。追溯渊源,据蛟川走书老艺人口碑所传:约在距今100多年的光绪年间,一个住在镇海县城小南门一个叫谢阿树(又名谢见鸿)的艺人,因他家所住的小南门拱形城墙上刻着“蛟川”两字,遂以此为名,称“蛟川走书”。艺人们都认为他是“蛟川走书”的创始人。再往上溯他的师承关系,已无可靠资料可查。
早期的蛟川走书仅一人演唱,没有乐器伴奏,也无后场和唱,艺人只用两只酒血,一根竹筷,有节奏的敲打,自唱自和。抗日战争前夕,逐渐演变成以一唱一和的形式,在庙宇、祠堂或晒场地用木板搭成一个小平台,演唱者开始用静木、纸扇、手帕等作小道具,伴奏都也改用竹板、竹鼓打出有板有眼的节奏,并在落调时用清口唱和“哎哎哩啊……”的基本调。到抗战胜利前夕才使用二胡、扬琴等乐器进行伴奏。解放后,发展到多档形式,有时还增加琵琶三弦、箫、笛等多种乐器伴奏,但至今还保留着落调时的和音。
蛟川走书的曲调有30余种,常用的有20余种。如:小起板、基本调(蛟川本调)、赋调、杭调、词调、平湖、一字沙袋、五彩沙袋、娃娃调、乱台、哭调、水底反、正平湖、三顿、清丝二簧、流水、一根藤、五更调、武林调、急板等。
蛟川走书大多唱演义类长篇大书。传统书目主要有:《东汉》、《西汉》、《隋唐》、《反唐》、《飞龙传》、《大明英烈传》、《杨家将》、《紫金鞭》、《包公案》、《七侠五义》、《宏碧缘》、《平阳传》、《天宝图》、《白鹤图》、《粉桩楼》、《乾坤印》、《麒麟豹》、《红袍》、《双珠球》等。现代书目方面主要有《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黑凤》等。
蛟川走书艺人过去大多半农半艺,农忙时耕作,农闲时演唱,仅有少数专靠演唱为生。解放以前从事专业演唱的艺人虽然为数不多,但像谢阿树、胡纪福、费仁金、舒瑞昌、朱阿根、陆尧林、乐祖赓等早在镇、鄞一带以及舟山地区成为有名的艺人了。其中有:唱做俱佳的谢阿树,天赋嗓子的朱阿根,“马嘶鸡叫”口技一绝的陆尧林在听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放以后,在政府的领导下,于1956年组织了集体性质的曲艺队。50年代至“文革”前,曲艺队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编演了不少现代书目。主要有:1956年以上阳乡干部贺玲娣抗台的事迹编演了《抗台英雄贺玲娣》(张亚琴演唱)、《养猪姑娘张芸香》(张亚琴演唱)在省首届曲艺调演中获一等奖;《互助合作是方向》(虞友甫演唱)在省首届曲艺调演中获优秀奖;1965年,农业学大寨时,根据本县三山公社干部群众围塘造地的事迹,编演了双档走书《三山创业记》(虞友甫创作),演唱者足迹遍及全县。同时,镇海曲艺队创作的中篇走书《闯海》和李蔚波创作的短篇走书《斗天斗地三山人》,1966年1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全队演唱员学习的宣传节目。1978年重建曲艺队时,吸收了一些青年演唱员,经过培训和学习书目,曾演出过一些书目,如林小明、李丹艳演唱的《金殿除奸》(张亚琴整理),在市走书调演中获青年演员优秀演出奖;江亚华演出的《戴口罩的姑娘》(钱洁编写)获浙江省新曲目创作比赛优秀奖等。
蛟川走书音乐
蛟川走书音乐与宁波走书音乐,除基本调和演唱(奏)风格不同外,大体相似。
演唱部分
语言、语音:操吴语系宁波方言,文、白兼用;因人物或情节需要,也偶用他处方言。
蛟川走书腔系:有[基本调]、[基本调悲调]、(慢中板)和[快基本调](又称)[急板],早期统称[四工火]。
[基本调](四工火):1=F或G。2/4拍。主胡定弦5、2。文体为七字(包括增减)奇言对偶句式。曲体为较定型的上、下句式,以四句为一段者,较常见,开场时必唱。首句:前二字散唱,第三、四字上板,定速,第五、六字共唱两小节,末字落音“2”(在强拍上),过门据“2”韵变奏。第二句:第一、二字唱一小节,第三、四字唱一小节(在强拍上,而后休止一拍),第五、六字各唱二小节,末字在强拍上唱“3”音,过门据“3”韵变奏。第三句与第一句相似,但前二字不散唱,行腔也略有差异,唱完无过门,接唱第四句。第四句(结煞句):前四字共唱二小节,第五、六、七字各唱两小节,并加入伴唱,落音“6”,而后伴唱加腔10小节,落音为“2”结束。有时,也可六句为一段,则第四句腔同第二句,第五句腔同第三句,第六句结煞,腔同四句为一段的第四句。
[基本调悲调](慢中板):1=F或G。2/4拍。主胡定弦5、2。用于悲伤处。速度稍慢,行腔低沉。第二句低腔低走,落音“3”,之后有“3”韵过门。如此上、下句可多次反复唱。至结煞句之前的一个上句,唱腔高走然后落“2”转“6”接唱结煞句,结煞句同[基本调],只是行腔低回,情感沉重,伴唱同基本调。
[快基本调](急板):1=F或G。1/4拍。主胡定弦5、2。多用于紧张、急促之处。文体为七字(包括增减)奇言对偶句式。曲体为句数不限的单乐句重复,结煞句之前的上句末三字散唱,转结煞句(同[基本调])。一板一个字位,不论上、下句,落音都是“1”,之后都有一句伴唱,中间,为了紧凑,也可少加或不加伴唱。结煞句(同基本调),加腔伴唱为早期基本调和该曲种都被称作[四工火]是否缘此伴唱?待考。
四明南词腔系:吸收自四明南词,常用曲调有[平湖调]、[紧平湖调]、[赋调]、[紧赋调]、[慈调]等,以[赋调]运用最多。
乱弹腔系:从四明南词中间接吸收而来,常用曲调有[三顿]、[快二簧]、[三五七]等。曲体、功能和用法,同四明南词。
与四明南海词一样,以上三个腔系的各种曲调可以相互转接。
其它曲调多吸收自戏曲:如甬剧或杭剧的[清水二簧]、[大陆调](武林调)、[一根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