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你我他-人生64个怎么办(46-4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37:35
46 当你在升进的时候怎么办?
从形象的意义上讲,地中生木,为之升。
地里生出树木,不断长大升高,这就是升的含义。如果哪一天树停止了生长,那么它也许快枯死了。
《易经》告诫人们,要效仿树,谨慎自己的德行,不断进修,由小处着手,积累而成高大。
在16个浙江之大的新疆,在那渺渺茫茫的戈壁滩上,我看见过向上的典范――胡杨。
热,热到摄氏四十多度;冷,冷到零下三十多度。
沙漠上,胡杨居然发芽了,扎根了,向上伸展着。
一排排卫士般勇敢的胡杨,一排排将军风度的胡杨-----
以自己的风采,向人们默默诉说:怎样全副身心汲取沙漠底层的水分,怎样不动声色地抗拒铺天盖地的冰雪,怎样顽强地承受能烫熟鸡蛋的阳光……
那里的人们告诉我,胡杨能在沙漠上蓬勃生长一千年;枯萎以后,也能站立一千年;倒下去,也不腐烂,还能躺上一千年!
沙漠中的胡杨,使人懂得怎样成长
从事理上讲,聚而上者,为之升。
聚集了学识,道德,以及力量之后,而又有进去之心,升的迹象就该出现了。
升进的时候,一定是通达的。所以这个时候,不应当有什么疑虑,只管大步前进。
升进从性格和形态上讲,柔为升,顺为进。
柔顺,可以得到上升的机会;《易经》并没有说聪明得到上升的机会。
《易经》认为,柔顺,可以见到大人物,得到援引。所以升进。
如果你在最低层,没有上升的机会,也没有上升的能力。这时候,你要追随你周围的能人,正气之人,就能上升。
如果这个时候,你说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升进。这是痴人说梦,这是傻瓜想法。
在升进的过程中,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同志,不讲究形式,要注重本质。
这个时候,高大不一定伟岸,而在于顽强。
我在戈壁滩上见到的,被当地人誉为沙漠之王的梭梭草,身材矮小,高不过尺把,当就是这些短小的梭梭草一寸寸向沙漠挺进,在荒漠中逐渐展示绿的希望。
一位植物学家告诉我,梭梭草,别看它高不过尺把,但根系异常发达,向沙漠深处伸展的正根有一丈多,向四周伸展的旁根却是几丈,并且分上下层。
为了节省所需要的水分,梭梭草的叶子上有一层蜡膜,当水分奇缺时,它可以让部分老枝暂时佯枯,待霜雪融化之后再度回绿….
为了生存,为了伸展,梭梭草在生命的旅途中,抑制了多少安然,放弃了多少舒适。
信心十足,又能吃苦,这是升进的本钱。
平地总是熙攘。
高处就呈静穆。
你越往高处走,你越往前头赶,前方的人就越少,如入无人的村落。
先进,总是少有阻碍。不需要缩手缩脚。
但到了高处,就应当正当,不可胡作非为。如果高处得意,头晕目眩,就会摇摇欲坠。君不见许多高官,因了一个“贪”字,一个“色”字,纷纷落马。
升进,在前面说比较多的是援引。
其实,升进要有坚实的基础。
没有援引的手,你有梯子,也一样能够攀升的。
而你的梯子,其实就是群众。
用贤,得到辅助。
有了辅助,就能够升进。
47 当你穷困潦倒的时候怎么办?
坎多必困。
这是难而穷困,不得已。
升而不已,也困。
这是好而穷困,物极必反。
困,当然是进退不得,潦倒。
如果从《易经》“困卦”的性格来说,是阳被阴淹没了,亦即君子被小人穷困;如果从卦象来说,是泽中无水,泽中无水。鱼自然穷困,走投无路。
当你穷困之时,要想没有灾难,要想通达,必须做到冷静相对。虽然身陷穷困,仍然自得其乐,不心急火冒,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守中正的原则。
另外,要沉默,要隐忍。因为在穷困之时,说话不会有人相信。你说了也等于白说,多言巧辩,对实际无补。
什么样才算困难?困难是什么样子?
《易经》说,“入与幽谷,幽不明也。”
你进入了深山老林,困在幽暗的深谷中,三年都走不出来;又见不到光亮,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坐在一个树庄上,屁股又不舒服,难以长久地忍受。
这比喻穷困到了极点;另外,还有反问你自己的意思,你怎么来到这么一个地方?本身智慧不明,昏昏庸,就是穷困。
广州人骂人的话:难呀!教唔真。
“教唔真”本身就是困难。
这个时候,要明智,要思索,要极端隐忍,不可浮躁。
过于丰盛,也是一种困难。
《易经》里说,酒菜过于丰盛,也会造成困扰,让人苦恼。过度丰盛的酒菜,只适合于祭祀,平时享用,过于招摇,就会凶险。应当慎守本分,才会没有灾难。
现代官还有一难,面对过于丰盛的酒席,你想守本分不吃,但这样就使下属难堪。这样你会脱离了下属,而下属通常是你晋升官阶的时对你考核的“群众”。而下属之所以准备这样的丰盛,就是把你当神祭祀,以祈求福禄。如果你要保持与“群众”的亲密关系,你就得吃,
吃了当然凶险;但不吃你也凶险,因为会得罪下级。
吃了凶险,不吃也凶险。
结果就是吃了。
过度丰盛会造成困扰。
困难,还来自于锦上添花。
意外获得高贵的地位,又有人送钱送物。
而贺新贺喜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你怎么好拂人家的好意?你怎好有升官就不认兄弟众生?
放松自己,或者得意忘形,也会困难,甚至是灾难。
困难潦倒的时候,不要轻言突破,或者妄言前进。
《易经》里描述了一个因困难急得团团转的人。他想前进,碰到大山,没有路可走;他想后退,后面全是蒺藜,难以立足;转回家去,又不见妻子。
找不到出路,是困难。
但找不到安身的处所,就是凶险了。
由此可见,困难之时,千万要冷静,冷静才出办法。本来有办法解决的事情,最后弄得也没有办法了,这就是困难。
不应当穷困而穷困,名声必定受到羞辱;
不应当占据的占据了,那就是危险。
困难时所受的痛苦,那还不是真正的困难。
困难时被人许以高官厚禄,被安逸收买了,那才真正的困难。
困难时,被割鼻砍脚,虽然不完整了,但还有自己;如果被利益所收买,连自己都没有了。
雪花纷飞,逆风蒺进的鸟,艰难但并不穷困;
如果飞鸟落入了金丝笼,戴上了金脚圈,那是真正的穷困了。
困难之时,经得起考验最重要。
云南热带雨林里有一中树,叫“将军生美人”。
一棵树好好的,一只鸟飞来在树上拉下粪便,那粪便里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在树上发芽以后,就缠着老树生长起来。几年后老树被缠死了,新的蔓树就取而代之了,导游把这种现象叫:“将军生美人”。美人成长起来,将军就死了。
《易经》里也有这样的例子。说小人像藤蔓,缠住你,你挣脱不了,那就危险了。
被小人包围,也是一种困难。
我们应当有所反省,要不就会越陷越深。
如果我们说得文学一些,形象一些,可能更助于我们的理解。
当最后一丝晚霞在黛色的远山后面消失,世界落入了黑夜贪婪的胃口。
阳被阴淹没了!
------这可谓之穷困。
哥白尼最清楚他脚下的地球,他却被地球上的同类谋害了。
只剩下他那伟大的“日心说”。
哥白尼之死,是君子被小人陷害。
------这亦谓之穷困。
中国一个古老的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螳螂为捕捉到一只蝉而高兴的时侯喜欢吃螳螂的黄雀已经悄悄站在它的后面了。黄雀本该高兴,可树下又有一张拉开的弓在等候它。
满足欲望,往往将自己置于死地。
------这可谓之穷困。
面对大海,人造出了帆船。
面对高山,人造出了缆车。
面对饥饿,人种出了粮食。
面对寒冷,人织出了布匹。
-----只要本分,只要明智,只要创造,就没有穷困
48 当你是老板的时候怎么办
当你是老板的时候怎么办?
你也许会说,开心花钱!或者说,大吃大喝!
说这话的人,一定还没当过老板。
当老板的人,就不会这样说了。他首先想到的,也许是用贤。
现在的人最时髦的一句话也是:人才的竞争,是最高级别的竞争。
古人为了说明用贤的道理,用井来比喻。
井,在古代不仅是汲水的地方,而且是重要的场所。
有一个人与朋友打睹,说他可以吻遍村里的姑娘。别人不相信。他就说,那你们等着瞧。一大清早,他就到井边对打水的人说,我家老爷昨天晚上丢了一只羊,你们谁家偷了吃?老爷说,要闻闻大家的嘴。别人没有偷他家的羊,当然不怕他闻。于是,他就把一个个挑水的姑娘的嘴都吻遍了。
------这是个古老的故事。
《孟子》说到井田法的时候,主张将一里见方的田划分成井字形的九份。四周八份是私田,中间一份是公田和宅基地,并且掘井公用。
《司马法》中说,四处井田合成一邑。全邑的人都到井边汲水,形成了交易场所。古人说的“市井”就来源于此。
所以,古代人说用人,用贤的事,就用井来理喻。
到底怎么样用贤呢?
就要像瓦罐汲水一样,要小心慎重,并且始终如一。不要功亏一篑。如果你的绳子不够长,瓦罐才到井壁的一半,晃来晃去,瓦罐就被井壁打破了,水就打不到了。
象征用人,你如果没有耐心,又没有长远的眼光,你就会打烂了罐而打不到水。凶险。
古人说-----
树木茂盛,是根部汲收了水分。
水能灌溉田,是因为水车的作用。
你是老板,你想事业之树常青,你就要有根须;
你是老板,你想庄稼田亩常绿,你就得有水车。
井有泉常涌。能饮人,能养畜。这样的井,人就常用。
如果井有泥,不能饮,就被舍弃了。
人如井。没有新泉新知,不合时宜,就会被淘汰。
而井里的水不能全在井里。水会从井壁的裂缝中流失许多。有时候,井里的水全跑掉了,剩下的水只能养些小鱼,你想打水只打到一点点泥水。
也就是说,贤人不全在你的视野之内。许多贤人流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求贤,应当挖掘。
井重新挖深了,水又流回来了。
水为什么流失呢?
古人说,井壁不好。所以你要把井壁修好。
也就是说,充实完善提高自己,以吸引贤人。
如果你有了涌泉般的水,你就可以造福人民了。
所以要把井水保护好,不让水被污染了。
现在说:爱护干部。
这样一来,井的含义就深刻了。
井之所以甘、清爽,是因为选准了一点深入进去的缘故。
---井也是立人立学立业的典范。
井中甘冽之泉,滋润着人类,繁衍着人类。
---井也如圣贤。
然而,井壁如果脱落,泉眼淤塞,也会变成废井。
---不经常自新,圣贤也会被淘汰。
甘泉为爱井者所享。经常掏淤,疏通泉眼,会得取之不尽之富址。
《易经》说,圣贤为明君所用。
用贤者,得天下。
废贤者,天下失。
49 当你想改变自己的时候怎么办?
有人说,男人要改变自己的形象,首先从“三件头”开始。
所谓“三件头”,是皮鞋,皮带和手表。男人的富裕和高贵,就看这三样东西。意大利的“老人头”,泰国的鄂鱼皮带,还有瑞士的金表,这三样顶级的身份象征,能让浅薄的女人的眼睛越来越亮。但如果再加一条手指粗的金项链,你就是黑社会老大了,而不是什么公司大老板。
皮鞋、皮带,和手表,深究起来,也是改革了原来的牛皮、猪皮和钢铁而来的。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你,而是整个世界,都是充满变革和改革的。既然世界都在变,你不可能不变。
所以,改变自己,是正确的,是正常的。
皮毛变成皮衣,鲜果变成果脯,牛肉变成罐头;乃至葡萄变成酒......
变革根据需要,变革使事和物再生。
《易经》说,兽皮经过加工,制造成柔软的皮革,就含有改革和变革的意思。兽皮要经过水泡,火烤,然后才能成为适合各种用途的皮革,不再是原始的带毛的兽皮。
人也同理。要经过熏陶,甚至水与火的考验,才能更有用。没经过教育和考验的人,只能适合一些低级的用途。
老虎强悍,但老虎也改变自己。
当霜雪还躲在飘渺的云层,当朔风还躲在遥远的山峦,老虎早早就换毛了。他要使自己更加丰厚,毛色更加斑斓;连眼神也变了,变得深沉刚毅......
因为它预测到,考验可能来了,前面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皇帝至高无上,但皇帝也要改变自己。
人们认为,天子受天命而成为天子。但天命的有无,显示在人心的向背。违反了民心的天子,就丧失了天命。
皇帝老子,也要改变自己的独断专横,倾听民众的呼声。
如果你不改变,别人替你改变(而你终将被淘汰)。这种改变,也就是变革,或者说是改革和革命。
英国的圈地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都是这样的一些变革。只是中国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无法扫清皇朝老树的落叶,无法斩落缠绕老树荆刺。救树者反而淹没在枯叶之中,他那单薄的身躯难以耕梨一个弱肉强食的荒野。
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意外的嫁接成功,日本因此像一棵杂交的树种,洋溢着青春,生机勃勃伸向深远碧静的天空,以自己的圆熟精致林立于色彩纷呈的世界。
欧洲的改良,也使那片遥远大陆,吐露出一种典雅的气息,在世界之林中飘逸着芬芳而美妙的韵味。
几千年前,《易经》就说:“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君子应当随着时代的演进,革新自己,改变自己的品位和文化。就像豹的斑纹,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使其更加光彩夺目。而普通老百姓呢,也要改变自己一些固有的陋习和无知,以善良温顺的德性,去追随革新的潮流。
无论社会或者人,改变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可是,如何改变?
改变自己,先要有基础。
先巩固自己的长处、优点、然后去改变自己的短处、缺点。俗话常说,扬长避短。长可以扬,但短往往避不了。有尾巴总要露出来,尽管很短。取长补短,最可取。短的补成长的了,没有短了,就什么时候都露不出来。这个“补”,就是改革。
改变自己,也要讲究时机。
你要种出大的瓜果,你可能要压蔓,要去掉多余的花蕾。这些都要讲究时机。慢了,就不奏效了。
你要清除树枝上的藤蔓,在春天你会多花很多力气;如果在秋天以后,树叶落了,你看清楚了藤蔓的走向,除掉它就很容易。
讲究时机,摸清脉络,对改变自己,会事半功倍。
改变自己,不要随风,要谨慎,要再三考虑。
改变自己,不是要你做变色龙,做墙头草,做风派。就像皮毛改变成皮革,只是改变了它的表面,而皮的坚韧,内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
改变的根本,是去掉不好的东西,增加好的东西。
如果是一个国家,可以移风易俗,可以提倡新的东西,但亲民爱民、治国的根本的原则不可以改变。
改变自己,要持之以恒,要有决心和信心。
旧与新,习惯与提倡,历来是水火不相容。
火旺了,水就干;水旺了,火就灭。
《易经》告戒我们:真要改变自己的人,属于革心者,肯定大吉。如果你的改变不到家,只是表面,只注重“三件头”,就像一个革面者,就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