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宁头大捷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34:55
古宁头大捷
  古宁头大捷,共军当局称为金门战役,发生在四年戡乱战争期间的一场歼灭战。
  共军于1949年7月上旬入闽,由第三野战军(三野)第十兵团负责。第十兵团司令为叶飞,先后发动了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漳厦战役等。
  共军连克要地、挡者披靡,以旋风之姿,迅速夺取了闽北、闽南各城,但主要弱点在缺乏海战经验且无海、空军掩护作战。
  1949年6月以前,国民党军根本未在金门岛上设防。直到6月中旬,“厦门要塞司令部”才成立金门要塞总台,从这时起才开始在岛上构筑工事铺设通信线路。
  8月起,随着福建战事的发展,国民党军开始逐渐增强金门防御。首先8月初国民党军第二十二兵团率领所部进驻金门地区,其中兵团部、第二十五军军部及第四十五师守大金门,第五军军部和第二○○师守小金门,第四十师守大嶝岛。
  9月3日,国民党军青年军第八十军之第二○一师师部及第六○一、六○二团(第六○三团调往福建马尾)、战车第三团之第一营(欠第二连)担任金门防务。其中第二○一师由师长郑果指挥,在台湾由孙立人训练后,担任金西第一线的防务,员额装备较第二十二兵团部队整齐。九月中旬第五军(欠第一六六师)归还第二十二兵团建制,担任小金门防务。
  东南军政长官陈诚见漳州已失,金门守军战力不足,乃派副长官罗卓英衔命亲往汕头,洽胡琏之第十二兵团接替第二十二兵团防守金门。胡兵团原属广州方面之作战序列,而十二兵团在国防部补给名单上仅二个军,但兵团实有三个军,遂以未列名的一个军调往金门,10月10日、14日第十八军两个师(第十一师、第一一八师)、(欠第四十三师)及兵团部由潮汕转移增防金门。在第十二兵团全部尚未到达接替防务之前,暂归第二十二兵团李良荣司令指挥。10月19日,第十九军刘云瀚部(下辖第十三师、第十四师、第十八师)奉公署命改驶金门22日晚抵达金门,因接驳效率不彰,直到24日晚才将部队一半接运上岸。
  由于三野渡江以来,并未遭遇国民党军大的反抗,一种骄傲心态,充斥登陆部队之中,未注意渡海作战种种隐忧,如搭载船只不足;另外情报不灵,在大、小嶝岛战役中,业已发现被俘国民党军中,已有胡琏兵团第十八军主力第十一师的俘虏,但主其事者仍然认为守军要逃跑,反怀疑供词不可靠。共军进攻部队为第十兵团下之二十八军,共三个团九千余人。
  10月15日共军占领广州,10月17日厦门弃守,25日凌晨1点30分共军开始登陆金门。
  第一日
  10月24日晚上九时,共军第一梯次二十八军八十二师的二四四团、二十八军八十四师的二五一团、二十九军八十五师的二五三团和二十八军八十二师的二四六团三营分别在澳头、大嶝、莲河登船完毕,原定于金门中央登陆,前进将金门一分为二。
  因潮流向西漂流,于二十五日约凌晨一时半抵达垄口、后沙、古宁头一带。为了掩护登陆,共军炮兵开始从大、小嶝炮击金门北岸官澳、西园、观音亭山、古宁头等地猛烈射击,但共军隔岸炮击火力有限。至共军上岸后,建制异常混乱,不能作有组织之战斗,但仍能各自为战,纷纷向岸上突击前进。最先在垄口登陆的共军二四四团面临装甲部队死伤惨重,二五一团在古宁头突破登陆,二五三团在在湖尾登陆,突破防线,这时共军叶飞将军接到登陆成功报告,以为胜利在望,但是由于不熟悉潮汐涨退的关系,结果造成了抢滩船只全部因为退潮所以全陷在沙滩上动弹不得。
  参与战役的国民党战车“金门之熊”M5A1,陈列于古宁头战史馆。国民党海军扫雷二零二与南安二艇于三时左右在古宁头西北海面,猛烈轰击搁浅的共军船只和军队。天亮后一百多艘共军船无一返回,第二梯次援军隔海望洋兴叹。
  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指挥第一一八师(欠第三五二团)配属战车第三连(欠一排)向共军攻击;第十九军之第十八师其已登陆进驻琼林之部队亦就近归十八军高军长指挥。该师尚未下船之第五十三团则转航小金门登陆,归第五军军长李运成指挥;第十九军军长刘云瀚与第廿五军军长沈向奎连络,指挥该军第十四师(欠第四十团),及第十三师之一部,由金门后埔向北推进,迎击由安岐、埔头南窜之共军,并积极向古宁头推进,另以第四十师之迫击炮全部配属第十四师,以加强其火力。战车营营长陈振威将预备队战车两排,进至琼林待命。
  25日共军二四四团一度占领双乳山,天亮时遭国军装甲部队反击退败。在湖尾登陆的共军二五三团占领观音山和湖尾高地,到二十五日中午被迫撤退,共军二五一团冲出包围前进到古宁头,固守林厝,被国军十四师和一一八师强力反攻,负责反攻古宁头的国军十四师其上校团长李光前阵亡。
  第二日
  26日凌晨,共军由二四六团团长孙玉秀率该团的两个连和共军第八十五师的两个连增援。二四六团在湖尾登陆;另两连在古宁头登陆。
  二四六团的两连,天亮时突破包围,在古宁头和据守该地人民共军会和,清晨六时三十分,国民党军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指挥反击,一一八师从浦头以北海岸线向林厝攻击。林厝战况激烈是因为共军据永久工事还击。九时多,国民革命军空军轮番炸射。共军采取巷战,双方战况惨烈,十二时国民党军攻下林厝,十五时拿下南山。十一时,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罗卓英偕第十二兵团司令官胡琏到达金门战场,胡琏接手指挥。
  国民党军已三五二团于十五时攻入北山,一一八师师长李树兰以三五三团接替三五二团,偕同战车继续攻击任务。
  第三日
  午夜时分,共军弹尽粮绝,突围到海边,一千三百余人困在古宁头以北断崖下沙滩,27日清晨国军猛攻,击毙四百余人,其余投降,上午十时,古宁头战役正式结束。又27日凌晨三时尚有共军第二五九团第三连约三十余人,乘汽艇一艘到达古宁头北侧海岸,登陆后亦尽为国民党军所俘。
  据闻当时共军28军副军长肖锋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面对叶飞失声痛哭。叶飞报告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并报中央军委,请求予处分。
  金门上的战斗直到28日才逐渐平息,零星战斗持续更长。此外金门岛上坚持战斗时间最久的是二五三团团长徐博,他在26日晚突出重围进入东部山区后,就一直隐蔽在北太武山的山洞中,靠挖食地瓜等植物充饥,等待共军第二次登陆。直到1950年1月,即金门战役结束三个月后才被国民党军发现俘虏。
双方损失
  古宁头战役共军共有三批登陆,首批为10月24日晚的二十八军八十二师的二四四团、二十八军八十四师的二五一团、二十九军八十五师的二五三团和二十八军八十二师的二四六团三营,共十个建制营;第二批是10月25日晚的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六团一营二连和两个机炮排,以及从全团抽调的30多名战斗骨干(共300多人)、二十九军八十七师二五九团三营的200多名战斗骨干(实际上岛100多人);第三批是10月26日晚二十九军八十七师二五九团一营二连的30多名(接应伤员撤退),合计9,086人,其中船工、民夫约350人。
  共军登陆部队大部牺牲,幸存投降者仅3,900余人,其中营长6人、连长5人、指战员1人,大部被送至台中干城营房实施新生训练;其他官阶较高,如二五一团团长刘天祥是用飞机运回。国军战史称俘虏共军7,364人,具体情况是二○一师俘虏1,495人,一一八师俘虏3,204人,十一师俘虏735人,十八师俘虏995人,十四师俘虏935人。两者之说法差异甚大。
  共军战史称毙伤国军9,000多人,国军战史称阵亡1,267人,伤1,982人,共3,249人。阵亡最高职务的是十九军十四师四十二团团长李光前上校。但1953年台湾方面收敛金门、大二担、南日岛三次战斗的阵亡及病故人员共4,500具尸体,其中大二担、南日岛战斗的规模远远逊于古宁头战役,可以粗略估算古宁头战役国民党军阵亡人数约在3,500人以上(结合国民党军自己公布的1,267人,加上就地补入金门守军的共军俘虏2,000人,大致相当),负伤者估计在5,000以上。
  战役影响;
  在共军渡江后,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古宁头战役规模并不大,只是师级规模,但其深远的影响,却远非普通的一场师级规模战斗可比。
  正因为共军在古宁头战役的惨重失利,加上11月3日的登步岛作战失利,使共军对登陆战的艰巨有深刻了解,共军积极加强海空力量建设,而不敢像过去无知无畏的单靠陆军发起登陆作战。而国民党军则幸亏有这场弥足珍贵的胜利,否则难逃失败之境。陈诚谓之:“是共军渡江以来碰到的第一个大钉子”; 而李宗仁谓:
  特急,台北陈长官辞修兄:
  金门守军奋勇应战,予以重刽,捷报传来,人心振奋,吾兄董督有方,将士用命,至足佩慰。希即传令嘉奖,查明有功将士,呈报国防部,分别奖赏,并盼再接再厉,晋建殊勋,无任企望。
  李宗仁
战后发展
  此战役后,守第一线的二零一师回台湾整补,而胡琏之第十二兵团则于12月1日奉命就地改为金门防卫司令部。汤恩伯代理总司令及李良荣兵团司令奉命赴台湾。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一直做到“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
  共军失败原因:
传统的渡海作战,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循:一,第一攻击波要具有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对渡海工具要求甚高;二,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今天对台作战,不上岛则另当别论,若上岛,依旧要循这两条原则。金门之败,恰败在这两条上,尤其是渡海工具。  先机制敌。蒋介石因为早下决心经营台湾,对船只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1949年9月,他命令汤恩伯:敌军若来犯,必在每月满潮之时,务必要派海空军在此之前不断搜索敌船,凡可通海口各内河之上游一百海哩内的大小船只,必须彻底炸毁。台湾飞机不光炸福建,连浙江、江苏沿海都炸了,甚至炸了上海造船厂。二十八军是采取把船沉在水底下的办法才保留了三百多条船的。国民党后来吹嘘:蒋介石的手谕对金门之战起了决定性作用,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我军高级将领中对此清醒者唯粟裕一人。一前辈对我讲:十兵团攻金门前,粟将军焦燥不安,在办公室里倒骑椅子,凝视军用地图,整整一日不动,后取口琴吹奏《苏武牧羊》,曲颇凄凉。  肖锋说粟裕对攻击金门有「三不打」指示:没有一次运载六个团的船只不打;敌增援不打;要求山东沿海挑选六千名久经考验的船工支援十兵团,船工不到不打。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都与渡海有关。今天,针对我对台攻势,陈水扁叫嚣:与大陆决战于境外,决战于岛外。据了解,所谓「外岛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在战争逼近之前集中优势海空力量摧毁我渡海工具。美国兰德公司曾向美军方提出一旦台海爆发战争时美军应采取的三个方案,其中B方案就是所谓「海峡战略」,即以中国的渡海能力和渡海部队为主要打击目标。选择在中国部队在渡海过程中给予毁灭性打击。  ②第一攻击波必须独立作战。第二梯队不能依赖第一梯队的船只返航接运,必须自备船只。二十八军进攻金门第一梯队三个团九千余人,如岛上敌情不骤然变化,取胜把握应当是有的。今天我对台作战,我认为第一梯队登岛人数必须在三十万以上,与台军总兵力大体相当,否则不足以制敌。美军判断我军登陆台湾需二十万人,这是建立在有第二梯队的基础上的。金门之战,二十八军曾有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隔海待命。大军枕戈,眼巴巴地盼望第一梯队的船回来。肖锋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这一点上。进攻前,他曾专门指派三名得力参谋负责督促船队返航。肖锋与他们一一握手,反覆叮咛:「你们别无其它任务,你们的任务就是组织和督促船队返航,切记!切记!一定要迅速返航!」第一梯队于凌晨二时登陆,正值最高潮,水深浪阔。为着减少伤亡,船只长驱抢滩,愈近愈好。不料部队登陆后,恰好退潮。正拟返航,潮水已退到十米开外。船只统统搁浅。天亮后,国民党飞机和军舰赶来,对我船只又轰又炸。三百战船无一幸免。海峡这一边数万大军目击战船大火熊熊燃烧,无计可施。海岛作战,有人无船不算兵。三天三夜,无一人一船返回。当兵团最后撤消进攻命令后,在大陆的我军几万将士冲到海滩上,放声大哭,声震海天。用各种兵器向天空射击,把天打出个窟窿。  ③民船不可靠。民心不可用。五十年前对金门作战和今天对台湾作战,都是在民情陌生地区用兵,我们面临两个敌人。当时,福建刚解放,百姓对我军恐惧。船工俱怀二心。我在金门「古宁头大战纪念馆」看到二十八军一份被缴获的文件上这样写道:「攻打金门,四大要领。船工退缩,严格督促。」粟裕要求山东派船工南下,道理正在于此。二十八军登岛作战部队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全部损失,却也把蒋军打得鬼哭狼嚎,高魁元战后曾愤愤地说:「山东尽老八路!」二十八军是渤海军区老底子,主要战斗员均是山东人。福建船工多用重金买来。每船三两黄金,每人三两黄金,再加鸦片。即便如此,那些船工要么藏匿不出,要么故意捣蛋。  战役最激烈时,兵团从厦门重金募得一艘火轮,拟增援金门,但船主竟疯也似地把船开上沙滩搁浅。上了船的船工也怕死得要命。尽管给他们先吸了毒,仍如鼠。接近金门海滩时,枪炮如煮,他们都吓得龟缩船底舱不敢出。许多船都是由不谙水性的共军驾驶,致使有失。我军上岛之后,金门老百姓毫不支持共军,与共军为敌。共军在古宁头村与国军鏖战时,国军飞机来轰炸,村民们都聚在附近山头看热闹。村史载:每当飞机投中目标,村民都大声欢呼。还有一村民鼓掌道:「中国人打中国人,中国人杀中国人,实在太精彩了,比看电影还过瘾。」他还说:「花一万块钱都看不到这种场面。」这个无耻的村民名叫李石,纯种中国人。国国押共军俘虏和伤员下战场,村民皆喊:「打!打!打!」古宁头村史还载:战后掩埋共军战士尸体,村民齐动手。有许多受伤很重的共军官兵,并未死亡,「一个个脑袋光秃秃的,眼睛睁得圆滚滚的,呻吟声此起彼落。」村民们将他们全部活埋。「有一个年轻小伙子约莫十六、七岁,被掩埋时还一直猛摇手,看起来凄惨而可怖。他哀号着,乞求着不要埋他,最后仍被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