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你我他--人生64个怎么办(56-60)--无痕岁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31:59
 56 当你不安定的时候怎么办?
       心安即是家。
       如果你感到不安定的话,多半是因为心也是不安的。
       不安,来源于穷困。
       但也有不安来源于盛大。《易经》说,过度盛大,容易迷失,盛极必衰,又流离颠沛。
       今日之贪官,多数因盛大而不安。
       最初的不安,是为了生活,到处颠沛流离。后来的不安,是生活富足了,有目的地去颠沛流离,那叫旅游。是现在人的潇洒。
       不安定怎么办?
     《易经》认为的不安定,是经常交换场所,多半因为失业,犯罪逃亡,或者不得志。
     《易经》有精彩的比喻,山上烧火,火势蔓延,不停地往前燃烧,像旅行的人。
     “序卦传”说:“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盛大到了极点,必然又会失去安定。
       生活不安定,思想不安定,周围就缺少关照的人,心里一定很悲戚。这个时候,情绪容易激动。千万   要坚守正道,小心行事。
       如果行为不安定了,那就要有一个固定的住所,把身先安定,然后安定心灵。
       如果心灵不安定了,那就要出游,要在山水间求得心灵的安定。
       人穷志短,是千百年来描绘穷途末路之人的窘态。
       人在不安定的时候,千万不要琐碎小器;如果斤斤计较于小事,必有灾难。忠实可靠,谦虚对人,这样反而能反危为安.
     《易经》里有两个例子,告诫人们:在不安定的旅途中,如果你稍有傲慢,童仆可能逃走,投宿的旅馆也可能被别人一把火烧了。你不是走投无路了嘛。
       如果你旅途中有足够的资费,不必求助于别人。但你还是一个颠沛的人,人家可以乘你不安定之机,用重金收买你。
        孟子在齐国,国王就以爵禄万钟,劝他留下,又赠给他黄金百镒。但孟子都不接受。
        不安定的时候,你千万不要丢失了“牛”。
        柔顺,不声不响地干活,是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品德。
        你是老虎,也要装成一只猫。
        要听话,要勤抓老鼠,还要永不翻案。
        澳地利诗人莱瑙说过一个关于三个吉普赛人的故事:他们三人正在沙漠中间一个荒凉的地方。第一个吉普赛人手拿提琴,悠然自得,自拉自唱一首热情的歌曲,夕阳就映照在他坚毅的脸上;第二个吉普赛人嘴里衔着烟斗,望着袅袅的烟雾,还是那样的快乐,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让他忧愁的;第三个吉普赛却愉快地睡着了,他的提琴就丢在草丛中,风儿掠过他的琴弦,也掠过他的心房......
        人在艰难的不安定之中,还能奢望什么呢?
        渴望的是,尽快穿越。
        大度,随和,是安定的支柱。
        贪婪,猜疑,是安定的蛀虫。
        贤惠的媳妇,从酒鬼的家中出走。
        安定的华夏,在夺利的倾轧中倒塌。
57 当你走不进别人的心里的时候怎么办?
        走进别人的家门,容易。只要别人邀请你。或者你和别人很熟悉,随便打个招呼,就进去了。
        可是,你想走进别人的心里,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个人活在世上,别人走不进你的心里,你也走不进别人的心里,说起来还真不算成功。
        当一个人要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什么也带不走。但情感,也许可以。就在那么一刹间。
        走进别人的视野,不难,只要别人睁开眼睛。
        走进别人的家里,不难,只要受别人邀请。
        走进别人的心里,如果说不难,你怎么走?
      《易经》说,谦逊。谦逊地顺从他人,就容易被接纳,走进他人的心中;谨慎,顺从道理,就容易被承认,走进社会的心中。
        伟大的不是人,是品格。
        而品格之中最伟大的,是谦逊。
        怎样才算谦逊呢?
        反复地叮咛自己,顺从又顺从,坚毅且中正,这就叫谦逊。
      《论语》“颜渊篇”中说:君子的德行像风,人民的德行像草,风吹草上,草必倒伏。
        也就是说,君子的德行,要让人民佩服。
        进进退退,做什么都拿不准主意,常常说,我不行,还是你来吧,这样的人,不是谦逊。
        谦逊并非优柔寡断。
        对人畏惧,或者阿谀,老是顾及别人的心态,选择好的对别人说,这也不是谦逊。
        谦逊没有自卑,只有适度的自我抑制。
        不想甘居人下,却为了名声居人之下;不想听到别人的,却为了利益,而不得不听别人的。这样的人,更不是谦逊。
         谦逊并非虚伪。
         谦逊是不轻易承诺,不轻易出手;但一承诺是一言九鼎,一出手是身手不凡。在古代,狩猎分三等,射中心脏的是上杀,射中腿的是中杀,射中肠的是下杀。上杀的猎品是可以祭神,中杀的猎品可以宴宾,下杀的猎品只能自己吃。
         谦逊是普照万物的,但不刺人眼睛。
         谦逊不是事必恭亲,但每每临事,事前有周全的交代,事后有慎重的反省。
         谦逊应该是一杯甘泉,清澈而解人渴。
         谦逊应该是一缕微风,清凉而解人热。
         在《易经》64卦中,哪一卦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唯有“谦卦”全是好的。可见古人多么崇尚谦虚。
         如果你谦逊,你就可以进入。古人的解释,有顺和入的意思。
         所以说,你要进入别人的心里,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谦逊。
         除此别无他道。
58 当你不能给别人快乐怎么办?
         泽中的水,滋润了万物,因而使万物喜悦。这是《易经》对喜悦的解释。
        作为一个人,如果外柔内刚,能使人喜悦,又可以亨通,这样,无论自己还是别人,自然就快乐融融。
         你如果给了别人快乐,你自己就快乐。
         幽默大师的表演,为什么能使笑声不绝于耳?谈恋爱的情人,为什么男女都轻松愉快?
         皆因相互间给予快乐。
         要使自己常常地喜悦与快乐,那么,我们首先给别人喜悦与快乐。
         当然,给人快乐,不是叫你附庸他人,事奉承献媚之能;不是拉拉扯扯的快乐,而是以光明正大的态度,来取得喜悦与快乐。
       《论语》的“子路篇”中说:“君子和而不同”。
         与人和谐,并不是同流合污,可以并且应该有自己的态度与立场。
         与人交往,有诚信;与人相处,善学习;与人结友,不势利。这些都是快乐的源泉。
         如果交往,有疑虑,必有介蒂,快乐何在?
         如果相处,不善于沟通,不善于互相学习,快乐哪来?
         如果与人结友,不是看人品,而是看官位,看钱财,于心不正,哪有快乐?
         如果你在中心位置,你有主宰权,如果你还要快乐,你得防止小人的甜言蜜语。
         你如果享用了小人出卖给你的快乐,最终你会后悔,甚至毁了自己。因为小人给你的快乐,是蘸着糖的砒霜。
         快乐有两种。
         一种是可以享用的;一种是不可以享用的。
         心心相印。相敬如宾。忠诚坦荡。与人为善。乐施与人。......
         这些园地开放的喜悦之花,才是美丽的,长久不凋谢的。
         这些花朵酿出来的蜜,享用了才是快乐的。
         阿谀奉承。曲意迎合。别有用心。惟利是图。口是心非。.......
         这些园地开放的喜悦之花,其实是罂粟花,美丽却有毒。
         这些花朵酿出来的蜜,享用了就失去了快乐。
         要给别人快乐,你给别人和谐之心。
         要给别人喜悦,你给别人心之默契。
         快乐,不需要摇头摆尾。
         快乐,更不是鲜花与音乐掩盖着的陷阱。
         你给了别人一份快乐;你会收回双份的快乐。
         给别人快乐,是一个双赢的投资。(读者注:无痕读到此处不禁拍案叫绝,真是词词到位句句经典!世上待人之道也算就这些了,但我们时常陷于其中不能明辨,苦了自己也苦了别人。看到这一章节,自己处于哪一境地?对号入座吧。)
59 当你处在涣散之中怎么办?
          涣散有两种。一是心之涣散;一是环境之涣散。
          涣散有两面。好的事情涣散了,结果就坏了;坏了的事情涣散了,结果就好了。
        《易经》说涣散,是风吹水面、波纹离散的现象。
          它的事理依据是“序卦传”说的:“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是最高兴,最喜悦,也有一个尽头的时候,所以就散了。
         非常朴素的道理,但也非常深刻。
         如果要挽救涣散,要重新凝聚涣散的心,古人就到庙去求神,表示自己的至诚,以至感化人民,让民众重新聚拢。
         向神祈祷,是一种形式。表示诚意是关键。
         所以说,要挽救一个离散的局面,是要拿出自己的诚意的。这是根本。
         挽救涣散的最好方法,当然是在涣散之初。
         涣散才开始,一经发现,就要迅速制止。迅速到什么程度呢?
       《易经》说,用健壮的马追,就可以拯救。
         挽救涣散,第一步是先就安定。
         用今天的话说:稳定压倒一切。
       《易经》说,涣散的时候,你首先找到矮桌子,即几,让大伙席地而坐。先坐下来,有话慢慢说。
         涣散,很多时候散去的是自己的心。欲望无望,就灰心了,散心了。(读者注:应该是丢掉了信心了)
       《易经》说,要克服涣散,首先要克服私欲。一般来说,有高尚志向的人,做事做人才热情,才紧凑。
         涣散,有时候则来自私党的利益。如果没有私党,那么大团结的现象将会降临。
         所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开始就倡导:立党为公。
         唐代的有位名臣曾说:“散小储,成大储。”一个社会,每个人都牺牲一些自己的小利益,国家的大利益才有保障,才能够做大事。
         古代有个说法,叫“纶言如汗”。亦即君王或者领导者发布的命令,或者说的话,就应该像人体发出的汗,发出就不能再收回。(读者注:所以阶级越高说话越要三思而行,要负责)
         如果这样,社会一定不涣散。人心也一定不涣散。                《易经》还说,拯救涣散必须除害。如果有制造涣散的害群之马,按照古典,肯定诛之。(读者注:同意,关键时候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所以,涣散局面的事,一定不能为之。
        因为,一直拳头高举的时候,手指不能涣散。
        一支进行曲合唱起来的时候,音节也不能涣散。
        而我们需要拳头,同时也需要进行曲
.......
         一列火车高速行驶的时候,车轮不能涣散。
         一架飞机高速飞翔的时候,机翼不能涣散。
         而我们需要火车的高速,同时也需要飞机的高速。
......
         心向太阳,心向圆满,心就不会涣散。
         眼观百溪汇海,耳听八面来风,身就不回涣散。
         龙舟如箭,那是众人的合力;万里长城,那是众志成墙。
         我们涣散为了什么?
         我们不能涣散。
60 当你不懂节制怎么办?
         雨下过头,就成了水灾。
         风刮得太大,就成了风灾。
         人长得太胖,就成了肉团。
         人长的太小,又成了侏儒。
         任何事情,如果没有节制,都有可能走向反面。
         如果花有节制地开,它就能长久的美丽。
         如果水有节制的流,她就能长久的清亮。
         如果树有节制地长枝,它就能长久的高直。
         如果人有节制地表现,他就有长久的魅力。
         任何事情,如果有了节制,都有可能好上加好。
         如果没有节制,就成了当代的笑话。
         一个老农想把瘦牛卖掉,但牛瘦得难看,肚子瘪塌。老农抱来干稻草,想让老牛吃饱了才牵到牛市去卖。但老牛对干稻草没有兴趣,它不吃。老农就骂牛,说“你以为你是领导呀,没有小姐陪,就不吃?”不吃就不吃,不吃也得卖。老农和牛一起去牛市了。半路上,走过田埂,牛就伸头去吃路边的禾苗。老农一巴掌往牛背打去,骂:“你以为你是乡长呀,走到哪吃到哪儿!”到了牛市,牛看到了母牛,它就想挣脱缰绳跑过去。老农勒住缰绳,悄悄骂:“你以为你是公安呀,跑到哪干到哪?”
          这个笑话针砭的就是那些不知节制的干部,那些肮脏的行为。
        《易经》认为,节制就是美德。有甘节和苦节两种。
          甘节能够亨通;但苦节就不可贞,也就是不可测的意思。
          节制如果过度,就成了苦节。比如,清寂的庙宇,木鱼声声,青灯悠悠。光秃秃的头陪伴的,不一定是光秃秃的心;素净的尼姑服包裹着的,也不一定是素净的心......
          像这样的苦节,你能说好呢?还是不好?
          现代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其实就是一种节制。(读者注:对哦,对于当代规章制度的解释,太贴切了!怎么原来就没想到)
          它以节制人的无穷欲望和人的弱点为目的。它使人的长处得到适当的发挥。既造福社会,又不伤害个人。
          从历史看,礼节,制度春秋末期就盛行了。那时人们的认识是这样的:人如果没有节制,见到目标,猎心就起,就想盲目突进。这样兽鸟猎不到,反倒误入老林,会有危险。天地正因为有了节制,才有四季的分明,才循环不已,声声不息。人就应当效法这些精神,建立制度,以法礼去节制人的欲望;评论德行,以节制人的行为。
          但人的节制,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首先是言语。少说多做。古人曾说:言多必有失。
          如果你不中不正,又常常牢骚满腹,埋厌别人,这样造成的灾难,你又能怪谁呢?
        《易经》说:这是咎由自取。
          但你一味地节制,没有行动,也没有作为,这样你又往往错失许多机会。当需要你外出,而你没有外出,你就错过了机会。
          所以,当你有一定的能力,有一定的威望,就要愉快地接受使命,积极地行动,建功立业,从而得到群众的尊重。这就是甘节了。在重要的位置,含蓄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然大有作为了。
如果你太放肆,太违反了常规体例,就得对你进行苦节。
          像强制那些犯罪的人进行改造。但这种节制如果太极端了,又反而造成不利的效果。
        《易经》的”序卦传“说,过分使人痛苦的节制,在道理上也行不通。
          所以,仁政和宽严结合,古已有之。
          当然,该拨尖的,还是拨尖;该开放的,还是开放;该展示的,还是要展示。
          没有杨柳枝头的新芽,就没有春天的形状;没有荔枝花朵招来蜜蜂,就唱不出春天的颂歌;没有含羞草的悄悄展开,就没有早晨露珠的舞蹈......
          在美的世界里,我们都要展示自己。
          但节制是德,含蓄是美。
---这是东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