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纪事)对联高手黄旌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49:37
来源:云浮日报    发表日期:2008-12-07
叶旭明
黄旌珊(1870~1954),郁南县连滩珠头岗(旧称圩头岗)人,清末秀才。他自幼聪颖,善诗能对,当地人誉为“神童”。光绪中叶考进罗定州文庠。曾任喜泉高等小学校长达8年之久,历任中、小学教师二十多年。
黄旌珊,诗画琴棋俱精,喜爱对联成癖,擅长撰写挽联。他的事迹远近传颂。从他的诗联中自可窥见当时的民情风物,至于词联的优劣,尚有待于公众评鉴。
当地流传着黄旌珊赴考的一个神奇故事。
一年秋天,黄旌珊往省城赴考,路过一座独木桥时,见迎面来了个挑竹担的姑娘,两人正好在桥中间相遇。姑娘说:“秀才赴考,定然满腹经纶了,我出个上联给你,对通了,给你让路;若对不通,则让我先过,你暂且回家攻读十载再赴考未迟!”黄旌珊见这姑娘容貌端庄,口气不凡,十分可爱。便说:“既然如此,姑娘请了!”姑娘指着自己肩上竹担,微笑着说:小女子出的上联是——
竹担挑,挑竹担,竹担挑竹竹挑竹;
黄旌珊听了,起初以为易对,可是越想越觉得难以对上。因为这比上联连用3个“担”字,4个“挑”字,6个“竹”字。他苦思良久,仍答不上来,不禁面红耳热,低头转身往回走。
姑娘担着竹子,轻快地走过独木桥,匆匆赶路而去。
黄旌珊见姑娘走远了,心想:自己枉有才学,今番却让一个村姑难倒了,还有何面目赴考科场?免得被世人讥笑!想到这里,他闭上眼睛,竟跳入水中自寻短见。
这时,刚巧有个担柴老伯经过,看到有人投水,急忙放下柴担,跳进河中,把黄旌珊救了上来,背回家中抢救。黄旌珊醒过来,见老伯守在一旁,刚才那姑娘正给自己喂粥水,黄旌珊叹口气说:“好心人,何必救我这样无才的人呢?”
老伯听了黄旌珊的话,像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那姑娘即把前面相遇情况细说了一番。老伯听了,连忙劝说:“我家丫头无意冲撞了秀才,望多多包涵!你十年寒窗都捱得了,如今却为小女儿那个对子,就轻生起来?其实待你科场赴考,揽月折桂回来,再续上对子也不为迟啊!”姑娘这时也不好意思地说:“小女子一时胡言乱语,还请秀才多多原谅!”
黄旌珊细细想来,也觉得有道理。第二天,便辞别父女两人赴考去了。
考完回来,黄旌珊在归途中,一直惦念着姑娘出的对子,左思右想,始终想不到什么佳句。回到家中,忧郁成疾了。一日,黄旌珊外出,竟昏倒在一家财主大门前,过了许久,黄旌珊被一阵沉重的开门声惊醒过来,抬头一看,那大门上的铜锁,正吊在铜门环上摇来晃去……他突然想起下联,一时百病消除,急忙来到老伯家中。刚巧姑娘挑竹回家,两人相逢,黄旌珊忙说:“姑娘,下联有了!你出的上联……”姑娘没等他说下去,指着门前放着的那担竹,答道:小女子的上联是:
竹担挑,挑竹担,竹担挑竹竹挑竹;
黄旌珊顺口答道:不才的下联是:
铜环锁,锁铜环,铜环锁铜铜锁铜。
姑娘听了,连称对得好。老伯在旁见了,满心欢喜,便亲自撮合,定下了这段“竹联情缘”。
清光绪28年(1902年),黄旌珊老师曾为连滩名胜之一的“虎岩飞龙庙”大门题楹联,联曰:
飞云重飞烟,半岭幽深,为国民个点善缘,隔唔开世界;
龙母养龙子,历朝封诰,问菩萨几生修道,得咁好男儿。
联为“鹤顶格”,联首嵌庙名“飞龙”两字,以村人口吻,俚语入联,幽默含蓄,雅俗共赏,亦颇有趣。
清宣统元年(1909年)秋,喜泉书院邀请县内知名文人游览虎岩名胜,黄亦受邀前往。虎岩风景极好,山峦耸翠,异卉吐香,令人心旷神怡。到达虎岩小憩后,照莲大师请众人各拟华章,留作纪念。并即席名题为“虎岩即景”。众人聆听之余,纷纷低首沉思,挥毫疾书。各人写毕,由造诣极高的照莲大师审阅。当大师看到黄旌珊的两篇五古时,虽然是寥寥短章,却是文笔流畅,音韵铿锵,不禁拍案叫好,击节高吟。两首五古一曰:
名岩岩名虎,山古树亦古,
炼仙炼佛心,莫嫌胆水苦。
二曰:
石有石草履,可穿未穿起,
留待修行人,飞翔白云里。
清宣统二年(1910年),黄旌珊先生曾为喜泉书院撰联:
喜起文明世,泉源左右逢。
首嵌“喜泉”,白描直写,教化之义,明白如画。
清嘉庆九年(1804年),知县沈宝善倡议办书院。相传开办之日,先打井找水源,得一泉水,川流不息,水质清冽,宜于饮用,久旱不竭,冬暖夏凉。因“喜得清泉”而得名。1947年,时任喜泉农业职业学校校长叶光美为井立碑题字。碑文为“唯此喜泉,水甘而冽。凿自幽清,四时不竭。员生三百,以食以洁,取之无禁,用亦不竭。相传饮此能延年,愿我饮者常喜悦。”
胡济流是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南粤著名评师,曾取旌师的七绝《诸葛武侯》为广州冠军诗作:
汉贼明知不两存,为酬三顾感殊恩,
可怜志决身歼日,泪洒西风五丈原。
此诗概括了诸葛亮一生业绩,词工句丽,果是鳌头佳品。
林促矩是民国中叶至末叶蜚声远播的评师高手,当日也曾取录过旌师之对入冠军:
蟾好也应邀友赏
鸲均将并文儒耕
对偶工整,出语不凡,掷地有声。
民国八年(1919年),旌师为“喜泉校运会”撰联:
发威文虎争操演,饱睡雄狮醒起来。
当日校运会盛况,可在联中领略一番。
喜泉老师邱宗华千古之日,旌师撰挽联:
老先生,赤白交讧,解排无奈乱麻,遂致身亡,真是疴症猛于虎;
中学校,东西合办,磋订行将就绪,忽伤臂助,能不悲声鸣似驴?
此联忆旧抚今,伤感无限,遗恨千古。
1934年,他任“载文道会”论文比赛阅卷老师,当时“三罗”(云浮、郁南、罗定)的骚人墨客,争相投稿,盛极一时。他为了选拔英才,繁荣地方文化,走南闯北,不辞劳苦,令人钦敬。
旌珊老师曾说,作对联最难得是对偶工巧,寓意精深。一般的对联是联首用仄声(指最后一个字),联尾用平声,但挽联可以相反,联首用“平”,联尾用“仄”。他并曾用这种手法挽莫廷鉴老先生,联曰:
百年一瞬,生也若梦欢几何?
众浊独清,和而不流强哉矫!
囿于时代局限,旌珊老师不免亦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但作者赞赏死者生前那种“众浊独清”,与“和而不流”那种高尚品质,亦寓有贬斥时弊之意焉。
民国十八年(1929)十月二十六日,孝廉吴龙升去世。兰寨村正已小学校长林焕光执弟子礼,遍觅文友作挽联、挽诗。一批人送来的作品,均不合林的心意,后适逢旌珊到访,即请他代作。旌珊立成七言一首奉上,林阅后叹为异品,亲自抄好过府而去,诗曰:
漫天苦雨到园东,桃李花开泪亦红。
惆怅莺啼飞絮去,愧无长物答春风。
此诗切时令,切身分,清新俊逸,情深意厚,无怪林焕光大加赞赏。
民国廿五年,旌珊之弟黄河清逝世,旌珊亲撰挽联曰:
劻勷名教,辅翼纲常,翘瞻浩气长存,后我而生,何堪先我而死;
家族栋梁,地方砥柱,痛悼硕星遽殒,遗恨在弟,抑亦抱恨在兄。
此联词意在于溢美,然长歌当哭,手足情深,读来使人同感泣切。
又有一次,林焕光请旌珊代写挽联悼念一个亡友,黄略为思索,便即席挥毫,写出一长联曰:
倾盖在垂髫,到今兹月冷星沉,回思蕉叶窗边,煮酒论文如梦境;
叩门谁促膝?料此后庭空客散,惟有海棠树下,落花啼鸟诉春愁。
此联文辞哀怨,情愫郁抑,悼念亡友,凄凄戚戚,读后令人无限感伤。
旌珊52岁时,曾娶一个15岁的乡村姑娘,继弦再续,满堂生辉。亲朋戚友纷纷致贺。数日后旌珊在晋康巡检司府摆谢酒,亲朋毕至,酒过三巡,新娘出来分烟敬茶,宾客要新郎即席作联志庆。旌珊思索小顷,便挥毫写出一联曰:
五十新郎,十五新娘,天数五,地数五,还期五子登科,永赐梅开五福;
三两好朋,两三好友,益者三,损者三,尔日三星在户,预占竹报三多。
联中封建意识浓厚,颇有文字游戏之嫌,但因他巧用成语,词句洗炼,情景交融,对偶工整,亦颇获时人称赞。
有一天旌珊与林焕光两人正在黄秀才后园说古谈今。畅谈之际,黄旌珊欣然提议,邀约林在荔枝熟时来此写一首《荔枝词》,并声言品尝黄秀才亲手种植的新荔。待到荔熟时节,满园披红挂绿,鸣蝉声声。黄秀才正要派人前往,请林焕光过府尝鲜。奈何天不作美,林已亡故。噩耗传来,旌珊极为悲痛,效古人“墓前挂剑”故事,带上新荔10斤,吊祭于亡友墓前。又在正已小学住了半个月,写完《哀思录》才回去。并写一挽联曰:
愧藐躬铭德已多年,念古人践约,挂剑交情,片语怕食言,夏日尚忧无荔果;
想大雅爱才尤昔日,得挚友挽歌,唾珠好句,重泉当含笑,春风何处不桃花。
民国时期,四区区府成立之日,特邀旌师撰联:
四野月长明,犬吠鸡鸣达四境;
区尘风自扫,雁来燕去乐长安。
首嵌“四区”(河口、连滩、历洞、南江口)舍去俗套,诗情画意,禽鸟跃然,颇有逸趣。
旌师应邀为连滩店铺写不少行业联,仅录几联,以管窥豹,可见一斑:
(一)溢于华夏声名,应手得心,澳州金,美州银,咸其权,都无怪燕语莺啼,同乐阜财世界;
记得盛时制作,殚精竭虑,化学铸,电学镀,近来者,果何如日新月异,不妨献宝环球。
首嵌“溢记”化工店名,洋洋66字,胜于广告。
(二)东土长城群跃骏,兴周渭水一飞熊。
首嵌“东兴”店名,字精句炼,雄奇奔放。
(三)南风送奏阜财曲,江水长流盛世音。
首嵌“南江”店名,清兔婉约,寓意亦佳。
旌珊颇具才华,堪称一方对联高手。他一生品格谦虚,重谊守信,办事认真,教学三十多年,桃李满天下,成才者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