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纪事)孔书家塾发现一批稀有壁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1:47:32
来源:云浮日报    发表日期:2009-12-06
●本报记者  廖荣波  刘秋攒




原以为古代私家学堂不过是古人读书的地方,除供人们追忆之外,并无可观可赏之处。当我们走进富林镇大寨村的“孔书家塾”这个清朝的私塾时,却大吃一惊: 79幅栩栩如生的古代壁画赫然在墙,其中大部分仍清晰可辨。这些壁画,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被人们用石灰覆盖才得以保存下来。石灰被洗去后,这些壁画露出了“庐山真面目”,省文物考古专家也为之惊讶。
“孔书家塾”的主人不姓孔,而姓廖。廖氏家族为纪念四世祖廖应图,于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创办“四元堂”。后又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续建后座,为使后人继承祖宗家风崇尚儒家文化思想,于同年由登士郎泰英公率领后裔为培养教育好后代,将“四元堂”名为“孔书家塾”。这座古建筑占地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高8米。坐北向南,三进殿堂式格局,舂墙、瓦木、燕硬山顶结构。
从正面看,孔书家塾雄伟壮观,古朴典雅。门面高而宽阔,两侧的立柱庄重气派。门头上“孔书家塾”四个大字出自名家手笔。大堂分上厅和下厅两部分,中间有天井。上厅有6根立柱为具有岭南特色建筑风格的“金包银”柱,使这座建筑显得与众不同。据介绍,这是典型的清代客家民居类建筑。
孔书家塾珍藏着丰富的牌匾、对联、浮雕、壁画、图案、书法等文化瑰宝。大门 “孔书家塾”的牌匾注有“清光绪癸卯年夏”,落款为“禺山金福绅书”,显然出自名家手笔。牌匾上面是精美的壁画、图案,其中有人物画5幅,景物画4幅。大门上方有一幅人物画约50×100厘米,色彩鲜艳如新,画中有主人公,并有福星、寿星相伴,满面喜悦,栩栩如生。走进屋内,只见上下厅墙顶四周全部布满壁画,蔚为大观。那些壁画高度均约为50厘米,每幅画宽约100厘米,一幅幅相连,共有79幅,连起来长度约有80多米。其中下厅有一幅人物画,画中读书人高中状元后衣锦还乡,并有官差护行,家中长辈及妻小出门相迎,场面宏大,人物神情生动。其他人物画均神情各异,描绘生动,各有特色。更为珍贵的是,人物画中包含有著名的“二十四孝图”,可见当年教育子弟重视孝道。
孔书家塾历经两百多年风雨仍傲然屹立,大体保存完好,实在难能可贵。可惜一些壁画由于瓦面失修,被雨水冲刷,已部分剥落。有些则是由于“文革”时期遭到人为破坏,难以恢复原貌。
这座古老的大屋也见证了近两百年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过程。孔书家塾近代曾数度成为社会办学的场所,抗日战争时期,在孔书家塾设云浮县立小学;解放初期,托洞中学也曾迁往孔书家塾合并为托富中学;50年代后期,当地政府曾在这里举办过富林农业中学。
孔书家塾当年以“仁、忠、孝、义、勇”为育人宗旨,熏陶族人,培养了大批人才。
近年来,廖氏族人齐心协力,踊跃捐资修葺孔书家塾,从而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