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纪事)叶展球:云、郁现代教育事业先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57:04
来源:云浮日报    发表日期:2009-05-17
●叶旭明 谢绍权
辞官从教,造福桑梓
叶展球是郁南县连滩镇上乔村人,民国早年毕业于广东法政专门学校(中山大学前身)。学生时代受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毕业后任职广东省财政厅。叶展球对工作满腔热诚,认真负责,敢于勇挑重担,深得上级器重。职至广东省财政厅商业牌照税专员,曾为1925年民国革命军东征及其后北伐筹募军饷,开征税收不遗余力,成绩卓著。
1927年,国民党政府宁汉分裂、军阀混战,蒋介石叛变革命,政治斗争十分复杂。叶展球萌生辞官从教之念,并为邑中名绅谢桂生先生等获悉,极力邀叶展球回家乡办学,造福桑梓。他欣然应允,并于1927年末辞去省财政厅职务。
1928年初,叶展球毅然离开省城回到郁南一中从事教育工作。
1930年,叶展球回到家乡连滩,为创办云郁两县七乡共立喜泉师范而奋斗,在原有喜泉小学的基础上,保留原有小学为附小,招收师范新生,叶展球任校长兼附小校长。建校伊始,千头万绪,一方面因陋就简,利用右邻的两座城隍庙改建为学生宿舍,在庙的首座左侧开一大门,通过通道与学校毗连相通,解决了学生宿舍的问题;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广罗人才,选聘具本科学历的优秀教师来任教,组建优秀教师队伍,实行边教学、边招生,边建设,边发展的多头并举策略。
叶展球十分重视管理工作,建立了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管理制度,并规定师范生及附小五、六年级的学生一律回校寄宿,集中自习并安排老师辅导,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建立健全学生的考试制度,不容许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有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处,甚至开除。以及建立健全学生的升留级制度等。
为了加强对学校的全面管理,同时还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工作的制度(包括财务收支、审批采购、验收等),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使学校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着建校经费的到位,叶校长又忙于新校舍的规划与建设,以解决课室与教师宿舍的不足及设立图书馆与其他教育场所,购置各类图书仪器、体育器械与用品,增加篮、排球场地等体育设施,规定每天全校进行早操活动等,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由于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学校纪律严明,措施得当,又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与纪律性大大增强,教学质量与学习成绩大为提高,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短时间内就建立起喜泉师范在社会上的全新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好评。
1932年,学校考虑到师范各班毕业后,将可满足当时两县对师资的需求,为配合当时“以农立国”的国策与发展农业的需要,培养中级农科人才,以提高农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经云、郁两县批准,决定将原两县七乡共立喜泉师范学校改为“云、郁两县共立喜泉农业职业学校”。原有师范各班继续办至毕业,保留原有附小。叶校长仍任校长兼附小校长。至此,学校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不仅增聘农业课程的教师,而且开辟农业科学试验场,开展对果树作物、水稻等农业作物的科学研究工作,扩大了学校的招生,为后来学校改为省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视知识人才,保证教学质量
叶校长深知要办好一所学校,人才是根本,师资素质是关键。故从接掌喜泉开始,即把师资问题视为头等大事来抓。决心把好师资质量关,先是广罗本地人才,把云、郁及附近各县具有本科学历且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礼聘来校任教。如聘请多位高师毕业(本科)的黄荫宗(珠头岗人、教务主任)、谢连民(历洞人,专科老师)、邓同觉(云浮人)等与中大毕业的邱健生(罗定人),还有清末秀才黄旌珊老师等。在本地人才无法满足学校需要时,叶校长决心不惜以重金专程从省城以105~120元大洋的高薪(这是当时省城中学教师工薪水平),选聘如马北拱(国民大学)、邝晃(中大)、梁冠(金陵大学)等多位优秀老师前来任教。这是个十分大胆的创举,但透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叶校长为办好喜泉何等求贤若渴。
叶校长严于律己,对教师关怀备至,把学校最好的房子让给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居住,当校长的叶展球却自始至终住在学校两边一排低矮的泥砖平房里,长期与学校的员工为邻,促进了本地教师与外地教师之间的团结。
为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农村学子开拓视野,增广见识,树立正确人生观,叶展球还想方设法,以其关系及影响,请来了全国知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等来校讲学,令同学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这是喜泉的首创,也是他的远见。
满园桃李,功夫不负有心人
叶校长执掌喜泉多年,从不谋私利,遇事均以大局为重,区分轻重缓急,许多工作还亲力亲为。为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不仅经常与教务主任及相关老师共同切磋研究,而且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直接参与教学工作,担任公民一课(每周六一节)。以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学生的直接沟通与联系,抓好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教育,并经常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学好本领将来造福社会,报效祖国等,以培养学生高尚品格与远大志向。关心他们的健康与生活,包括学生食堂的环境卫生与伙食质量等。每晚熄灯后,虽然有值班老师巡查,但叶校长还是常抽时间到学生宿舍来看看,看他们是否都已按时作息,看到一些学生被子没有盖好甚至踢开了,他便亲自为他们一一盖上,以免他们受凉感冒。
几年的辛勤耕耘,喜泉得到不断扩大与发展。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育出了一届届、一批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毕业生,为社会、为两县输送了大批人才。良好的学风,形成了淳朴的校风,深受两县各界人士的好评。
喜泉为两县普及小学教育提供了较高素质的师资,满足了两县当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考进了国立中山大学等名校深造,为许多高校输送了生源,当中的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成了两县教育事业的中坚与骨干力量,如傅崇鎏、谢绍权、江杰朝、丘鑫东等这些当年喜泉的学生,后来分别任县立一中学的校长,三中教育主任,中学老师或县立小学或重点中心校的校长。有些学生大学毕业后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成为专家教授,在不同的岗位为社会作出贡献,如黄芝培同学,中大农学陆军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解放初期是南方大学农场主任,后来还担任过科研单位研究员。
喜改省立,功成身退
1935年,云、郁两县各界人士聚集喜泉开会,一致认为云、郁两县共立喜泉农业职业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各方面都得到迅速的发展,无论从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与数量,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成绩与学生素质的提高,淳朴的校风,还是社会各界的评论都具备了改为省立的条件。加以喜泉的校产积聚日丰,也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决议由郁南的谢桂生、叶展球、丘福、谢逢民、丘韵生、丘月楷等与云浮的叶渭东、余天如、刘丽波、陈兆楷(真彷)等联名上呈广东省教育厅请求改为省立。不久,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改称:“广东省立喜泉农业职业学校”。原有附小脱离喜泉,成为后来的县立三小与连滩镇小,“喜泉”成为全省继仲凯、高州、梅县三校之后的第四所省立重点农校,名声更著。
喜泉获准改为省立,叶校长功成身退,辞去校长之职,由谢桂生先生接任校长。
前后仅5年多时间,从一间小学办成一间省立重点学校。叶展球创下了云、郁两县教育史上的奇迹。喜泉师范与喜泉农校的创办无疑是成功的。它的成功,有赖两县各界人士与学校校董会的全力支持,特别是校董会先后两位主席叶渭东、谢桂生对叶校长的信赖与全面支持,使他运筹帷幄,敢作敢为,而无后顾之忧。智慧、辛勤与拼搏,饱含着他的心血!
叶校长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十分可敬的,除前所述,这里还有两件鲜为人知的事情。一是叶校长接掌喜泉之初,原配夫人不幸病逝,但叶校长强忍丧妻之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创办喜泉师范的工作中去,不辞劳苦,日以继夜地工作,后续娶才带家眷。第二件事,叶校长是攻读法律的,但任喜泉农校校长后,为了办好学校,他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就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函授),坚持长达5年之久。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辞去喜泉校长之后仍然坚持学习,直至毕业,并取得了该校文凭。
叶校长为人诚恳,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全无架子,深得人们敬重。喜泉省立后,叶校长居家期间,省立后的喜泉校长如何立才、叶光美等曾先后到过上乔看望叶校长,表达对老校长的关怀。经留学法国的广西大学教授、邑人谢鸿(新乐人)对叶校长为郁南教育事业所作贡献及成功创办喜泉师范与农校十分推崇,不仅写信给叶校长表达其敬意,还亲自到上乔拜访他。
叶展球的人际关系很好,深得当时两县各界人士的全力支持与合作。他在辞去喜泉校长后,仍不忘家乡文化教育事业,上乔原来只有私塾,他在征得众兄弟的同意后,把上乔祖业“尚志馆”(又称武馆)腾出来无偿作为上乔小学的校舍,并想方设法为学校筹募经费,义务担任第一任校长,聘请其当年喜泉师范的学生叶英运、叶锦范等先后任教。
他还与谢桂生等共同倡议创办“连滩图书馆”并积极参与筹备工作。抗战期间,日寇进犯西江、南路前夕,为避免正购得或已收藏该馆的珍贵图书资料毁于一旦,叶校长让管理人员将所有图书资料装箱打包成四百多担,雇工挑往上乔岗家中存放。日寇投降后,他又亲自雇工将全部图书资料原封不动地挑回连滩,使馆藏图书资料得以完整保全。
叶展球热爱家乡,对家乡公益事业十分关心和支持,积极支持修路整桥,曾为修筑罗(定)南(江口)公路捐资出力。
位于连滩张公庙旁的省立喜泉农校,解放后虽已更名为西江林校迁往肇庆鼎湖,后来又更名肇庆林校、鼎湖林校,“喜泉”这个名字早已被人遗忘,但“喜泉”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市教育史上是不可或缺的辉煌的一页。“喜泉”——从“喜泉书院”到“喜泉师范”至“喜泉农校”,从镇级到两县共立,到省立的发展过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