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慈禧身边的日子:皇朝的背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09:18

  《我在慈禧身边的日子:皇朝的背影》

  写出以下这些文字的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她是裕庚王爷的女儿。裕庚出身于满族正白旗,可谓当时官员中最进步、最开明的一个。他少年从军,服役期间经历了太平天国的战乱,以及清廷和法国之间的台湾战争。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担任兵部侍郎,后来又作为驻日公使被派驻日本,1898年卸任,进入了当时中国的外交部——总理衙门。1899年,裕庚开始担任驻法大使,任期四年。那段时期,整个满清朝廷都非常保守、反对进步,而裕庚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推动改革。在中国邮政现代化方面,裕庚出力良多。而在改良财税体系和军事现代化等方面,他虽也不断努力,但却终因思维过于超前而失败。裕庚于1905年去世。裕庚的进步精神也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让女儿们都接受了西式教育,这在当时的清朝官员中几乎独一无二,甚至有人因此指责他“媚外”和“革命”,但是他并没有退缩。他的孩子们在教会学校里面接受了早期教育。之后女儿们还进入了法国的修道院修习。本书的作者就是接受了如此的教育之后进入了社会。她一回国便成为了慈禧太后的首席御前女官。正是她在宫廷中供职的经历,使得她对很多事情有了深入了解,有机会对那位统治了中国很长时间的独特女性进行观察和评价。而她的记述也给我们认识这位当代最特殊的人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裕庚在上海病重之时,德龄公主借前往探望父亲之机果决地离开了中国宫廷。1907年5月21日,她与美国人撒迪厄斯?怀特结婚。出于众多朋友的恳求,她决定将她的经历转变成文字。于是,那位中国最著名的女人以及她在宫廷里面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氛围,通过她同胞的文字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托马斯?f.米勒德1911年7月24日上海

  第一章引子回国1903年1月2日,我的父母,也就是裕庚王爷和王妃,携带着家人、使馆的参赞、随员、护卫、仆人等等总计55个人,结束了在法国为期4年的大使工作,乘坐“安南号”汽船从巴黎回到上海。抵达上海港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这真是糟糕透了。想想看,我们这么一大群人下船后能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已是难如登天,更别说还要照管好数不清的行李了。我们早就发现,旅途之中一旦发生点什么事情,这些随员和仆人们一般是指望不上的,因此,料理这一切的责任只能落在母亲的肩上,而事实证明,她在统筹处理这些麻烦事方面,也的确是个天才。船抵达法租界的码头时,我们见到了上海道台(本市最高级的官员)和众多的地方官员,他们一律都身着朝服来迎接我们。道台告诉父亲,他们已经将“天后宫”洒扫一新,可以作为我们在上海居留期间的住所。但是父亲谢绝了这个提议,他说在路过香港时就已经给法租界的侨民饭店发过电报,相信他们会为我们准备一切。1895年,父亲出使日本之前,我们曾经在那个天后宫中住过,鉴于从前不愉快的经验,我们不想再住在那里。平心而论,那个天后宫刚建成时也算得上是富丽堂皇的一座建筑,但毕竟年久失修,如今已经破败不堪了。按照一般规矩,地方官员有义务向途经本地的上级官员提供食宿,这是一种好心,如果拒绝的话并不妥当,但是我父亲却总有办法礼貌得体地谢绝地方官员的好意。我们最终平安抵达了侨民饭店。父亲发现,已经有两封来自宫里的电报在那等着他。电报命令父亲即刻进京。但眼下这个季节,通往天津的河道还处在冰冻期,况且父亲已经年迈,身体虚弱,几乎时刻都需要医生的监护,不可能经受长时间的舟车劳顿,通过陆路赶赴京城并不可取,而通过海运绕道秦皇岛也不可行。因此,父亲回了一封电报,说等运河一解冻,我们就会第一时间乘船离沪赴津。2月22日,我们离开上海,26日抵达天津。就如同我们抵达上海时一样,天津的道台以及众多地方官员也都前来迎接我们。在当时我们的国家,每一个出使回来的大臣都必须执行这样一个奇怪的仪式:船只抵达中国海岸,必须上岸去“请圣安”。这个仪式非常隆重,道台这样的低级官员是没有资格担任主持的。我们到达天津的时候,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正好也在天津,他派了一个非常干练的部属持了衙门的公文来见父亲,请父亲上岸去请圣安。一切准备妥当后,父亲和袁世凯都穿着整齐的朝服——一件绣龙的袍子,外披一件绛色的马褂,还有朝珠、顶戴花翎等等——开始向万寿宫进发,那是专为这个仪式而修建的。很多职位较低的官员早已等候在此。在庙宇后殿的中央,摆着一张狭长的供桌,上面供奉着皇上和太后的圣位,牌子上写着“万岁万岁万万岁”。袁世凯和其他官员已先行进入宫殿。袁世凯站在桌子的左侧,其他官员分立两厢。不一会儿,我父亲走过来,正对着桌子中央跪下,说:“万岁万岁万万岁,臣裕庚恭请圣安。”然后站起来问陛下圣体是否安康,袁世凯回答说:“他们都很好。”仪式就算是结束了。

  我们在天津逗留了3天,于29日抵京。此时,父亲的身体愈发糟糕,便向太后请求恩准,得到了4个月的假期,以调理身体。在去巴黎之前,我们家原有一所漂亮的府邸,但是却在1900年闹义和拳时不幸被毁,这也使我们家损失了十多万两银子。这一次回到北京,我们只能另外租房,暂时安顿下来。我们家原先的府邸原本是一位王爷的官邸,是一座非常富丽堂皇的老式的中式建筑。我们买下它后,对其进行了精心的装修和扩建,使之变成了一座漂亮的西洋风格的住宅,但却又保留了原来的精妙的木雕结构。我所谓的西洋风格,是指房子表面看起来是西式的,我们并没有将一切都推翻,而是将门窗、走廊、家具等都换成了西式风格,而房屋和庭院本身的布局并没有变,依然是完全中式的,就如同北京其他的中式建筑一般,有着一种非常恬然的园林风格,整个庭院占地大约10英亩。竣工之后,我们只搬进去住了不过4天,就启程前往巴黎了。这样一个富丽的家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心血和金钱,离开它,我们始终都耿耿于怀。不过,对于一个中国高级官员来说,一生必须承受无数痛苦,而这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北京的建筑都有一种非常恬然的风格,而且占地面积都很大。我们曾经的家同样也不例外。它包含了16栋建筑,总计有175个房间,所有的房间都朝向庭院,围成一个四方形。房子之间有走廊相连,无需跨出大门就能走遍所有的房间。也许有的读者会觉得奇怪,这么多房间难道都能派上用场吗?其实,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还有众多的秘书、文员、信差、仆人、马夫和轿夫,所以这些房间全都能够得其所用。环绕房子的花园是中式的,池塘点缀其间,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美丽的莲花飘香,小桥纵横,高大的垂柳在池塘岸边轻轻摆动,缤纷多彩的花开满了花坛,蜿蜒的小径穿梭其间。1899年我们前往巴黎的时候,正好是6月,花园里花团锦簇,万紫千红,见者无不交口称赞。而现在,我们在北京已经没有家了,根本不知道该何处安身。所以,在天津的时候,父亲就发电报给他的一个朋友,请他帮忙寻找住所。花了一番工夫之后,他总算帮我们找到了一套宅子。那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李鸿章就是在那里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而且,那里也是他寿终正寝的地方。我们是李鸿章死后住进这里的第一户人家。因为中国人都非常迷信,很忌讳这个,害怕一旦住进去也会有厄运临头。但是我们很快就在这里安顿了下来,而且住在这里的时候,朋友们警告过我们的那些可怕的事情也都没有发生。不过,如果考虑到我们原来那套付之一炬的房子,我不得不承认,我们也确实算是经历了可怕的事情。

  我们始终都没能挽回那套房子被焚毁的损失,因为我父亲身为一个官员,如果以权谋私,肯定会颜面尽失。人们总是认为政府官员应该将自己和家庭都奉献给国家,对于在公共事务中丧失的私人利益,只能无怨无尤地承受。1903年3月1日,庆亲王和他的儿子载振贝勒来看我们,告诉我们太后想尽快见见我母亲和我们姐妹,要我们于次日早晨6点赶到颐和园的万寿山。母亲对庆亲王说,我们在国外的时候,长期都穿着洋装,现在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满族服饰可供穿戴。庆亲王回答说,他已经将我们的情况都禀告了太后,包括他看到我们穿戴欧洲服饰的事情,太后说我们没有必要穿满族服饰觐见,她反倒很愿意看到我们穿着洋装,以借机了解洋人的服饰打扮。这次觐见到底怎样着装才算得体,我和妹妹都很是为难。妹妹想要穿她那件淡蓝色的天鹅绒长礼服,因为她觉得那个颜色最衬她。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母亲就刻意让我们保持同样的穿着打扮,而这次,我却想要穿一件红色的天鹅绒礼服,因为我觉得太后会喜欢这个颜色。经过一番讨论,我最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衣服。不过我和妹妹都戴着装饰了羽毛的红帽子,穿着相同颜色的鞋袜,以保持协调一致。母亲自己穿着一件镶着淡紫色花边的海绿色丝绒礼服,戴着装饰了长长的白色羽毛的黑帽子。初次进宫我们家住的地方属于城中心,距离颐和园大约有36里远,而当时唯一合适的交通工具就是轿子。为了在6点钟赶到颐和园,我们必须凌晨3点出发。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宫,可想而知,庆亲王带来的这个消息是如何的让我们兴奋不已,很自然,我们也满心期待能够以完美的姿态准时到达。我有生以来一直都梦想着能够进宫去看看,可是却始终没有机会。一个原因是我基本上都不生活在北京,确切地说,都不生活在中国,另一个原因是我和妹妹出生后,父亲始终都没有把我们的名字登记在族谱之中,所以直到我们从巴黎回来之后,太后才得知我们的存在。后来,父亲告诉我,他这么做,就是因为不想让太后知道,这样才可以保证我们在国外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为根据满清的定制,凡是二品以上满族大臣的女儿,14岁时就必须进宫,以供皇帝从这些女子中选妃——太后当年就是这样被咸丰皇帝选中的。而父亲不想我们也如此,他对我们另有打算,抱有更大的期望。

  那天早晨3点钟的时候,四周还一片漆黑,我们就出发了。我们乘坐的是4人抬的轿子,轿子的四个角各有一个轿夫,但是这段路程太长了,必须有两班轿夫轮流交换,所以,3乘轿子共有24名轿夫。另外每乘轿子还有一个领班,3名骑兵护卫,后面还各跟着两个仆人。而队伍的最后还有3辆大车,这是给轿夫们轮流休息的。因此我们整队人马共有45个人,9匹马,3辆车。我坐在轿子中非常紧张。四周夜色如墨、一片沉寂,仅有的声音就是轿夫们粗哑的吆喝声和嘚嘚的马蹄声。因为路面崎岖不平,轿夫们必须前后互相提醒避开地面上的石头和坑洼。对于没有过长途乘轿旅行的读者,我必须告诉你们,轿子可谓是最不舒服的交通工具了,因为你必须始终一动不动地坐着,而且要坐得笔直,否则,轿子很有可能会翻。这段旅程真的是非常漫长难捱,等到达颐和园的门口时,我已经浑身僵硬、筋疲力尽了。

  第6节:在宫中

  第二章在宫中觐见城门大约位于从我们家到颐和园旅程中间的位置,我们到达的时候,城门早已打开。我们全都大吃一惊,因为在平时,所有城门会在晚上7点钟关闭,第二天早晨才打开,除非有特殊的情况发生。我们向守城的卫兵询问后得知,他们是提前得到命令,要打开城门让我们通行。我们经过的时候,还有几个负责的官员穿着朝服站立在两旁向我们行礼。出了城门之后,天色依然一片黑暗。我开始回忆自己短短的人生经历,然而那些平凡的经历,和眼前这一切比起来,真是差得很远,入宫觐见可谓是我所有经历中最特别的。我还猜测太后会有什么喜好,是否会喜欢我。有人告诉我们,太后可能有意要我们留在宫中。我想,如果真这样的话,我会尽自己所能对太后施加影响,以促进中国的改革和进步。想到这些,我喜不自禁,心中暗自发誓,我会竭尽全力,以使中国变得富强而发达。就在我憧憬着这些美好的未来时,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抹红晕,预示着美好一天的开始。天边的光线越来越明亮,我渐渐地可以分辨出周围的景物了,一幅美丽的风景慢慢呈现在我的面前。快到颐和园的时候,我看到丘陵丛山之间显露出高高的红墙,宫廷就在红墙之内。黄绿色的琉璃瓦覆盖在墙头和宫殿的房顶上,反射着明亮的阳光,渲染出一片绚烂的图景。我们经过了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宝塔,然后到达了距离颐和园宫门大约4里地的海淀。随从们告诉我们路不远了。这真是个好消息,因为我已经开始怀疑我们永远都没有办法到达目的地了。海淀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周围全是砖砌的平房,整齐而整洁,中国北方的房子几乎都是如此。看到这么一大队人马经过,孩子们都成群结队地跑出来看,我听见一个小孩对另一个说“这些女人要进宫当皇后”,不禁为之捧腹大笑。离开海淀没多久,我们就抵达了一座牌楼,那是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我们就是从牌楼这里第一次看到了颐和园的宫门,就在前方大约100码远的地方。宫门开在坚固的围墙中间,当中是一座大门,两侧各有一道小门。中间的大门只有太后进出时才能使用。宫门外500码处的地方,有两座房子,是护卫们驻扎的营地。我们的轿子在左侧的小门前落了下来,宫门已经打开。刚一到,我就看到几个官员在兴奋地谈论着什么,有几个跑进去,大喊道:“来了!到了!”我们走出轿子,有两个四品宦官迎上来。这是通过他们戴的翎子判断出来的,他们的翎子是马雉的羽毛,这种鸟产于四川,羽毛本来是灰色的,做成翎子则染成了黑色,比普通的孔雀翎要宽很多。这两个宦官领着10个小太监,拿着一匹黄丝帘,帘子有10英尺长,20英尺高,我们一落轿,他们就将黄丝帘披在了我们的轿子上。这种赏赐是一种莫大的荣耀。那两个高级宦官毕恭毕敬地站在宫门两侧,请我们进去。进门之后,是一个非常宽敞的院子,有大约300平方英尺。院中有很多花坛,还有许多挂满鸟笼的古松。正对着门的是一道红墙,墙上也开着三道门。左右两侧是两排房子,每排有12个房间,这是做候命室用的。穿着不同等级朝服的官员穿梭奔忙在院子中,看起来十分忙碌,但实际上却是做做样子而已。见到我们,他们就都肃穆地站定,静静地看着我们。那两个太监带着我们走进一间屋子。这间屋子只有大约20平方英尺,有三个窗口,都小小的,挂着丝制窗帘。屋里摆的是铺着红布垫子的很普通的黑漆桌椅。我们进去后没过5分钟,一个衣着华丽的太监就走了进来,高声说道:“太后谕旨,着裕太太和两位小姐到东宫候见。”话音未落,那两个引导我们的太监就匆忙跪下,回答说:“嗻。”按照规矩,宣读太后的旨意时,就如同太后真的驾临一般,要跪地恭领。然后,两个太监带着我们又一次穿过了左侧的门,来到另外一个院子里,这个院子和刚才那个基本一样,只是院子的北边不是墙,而是仁寿宫。这里的房间也比上一个院子里的房间大一些。太监领着我们进入东侧的屋子,屋里的家具都很华丽,是精工细作的红木家具,桌椅上面覆盖着蓝缎垫子,墙壁上也挂着相同材质的装饰。房间里面错落地摆着14个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挂钟,我肯定是14个,因为我暗中数过。

  在宫中

  没多久,两个小宫女走进来说,太后正在梳妆,让我们稍等片刻。事后证明,这个所谓的片刻,比两个半小时还要长。但这在中国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也就没有焦急。而且太监们时不时地端来牛奶和各式各样的点心,总共有二十多种,都是太后赏赐的。太后还赏赐给了我们每人一枚镶着大珍珠的金戒指。不久,太监总管李莲英进来了。他是二品官,身着朝服,戴着红顶孔雀翎,他是唯一一个可以佩戴孔雀翎的太监。他长得又老又丑,满脸皱纹,但是却举止优雅。他说太后马上就会接见我们,同时又带给我们每人一枚太后赏赐的翡翠戒指。我们都非常惊奇,太后还没有见过我们,就如此慷慨,赏赐给我们这么多精美的礼物,我们不由得认为太后必定是个非常和善的人。李莲英走后不久,来了两个御前女官,她们是庆亲王的女儿。她们问陪伴我们的太监,我们会不会说中国话。我们都觉得这肯定是个玩笑。我抢先张口告诉她们,我们当然会说自己的语言,不过我们同时还会其他几种外语。她们全都大吃一惊,说道:“啊!多有意思啊!她们的中国话居然说得和我们一样好。”宫里面居然有这么无知的人,这轮到我们大吃一惊了。我们由此推断,她们学习的机会肯定非常少。然后她们告诉我们,太后已经准备好接见我们了,于是我们立刻动身。我们又走过了三个和先前那个极为相似的院子,终于来到一个富丽堂皇的大殿前。大大的牛角灯笼挂在宫殿的廊檐上,红色的穗子垂下来,下面吊着一块美玉,正殿的两侧是两间小殿,也是雕梁画栋,宫灯悬挂。我们在正殿门口遇到一位女子,她的穿着打扮和庆亲王的女儿一样,只是在她的头饰中多了一只凤凰,这使她显得高贵端庄。这位女子走过来,满脸微笑,以标准的外国礼仪和我们握手。稍后,我们得知,这个女子就是皇后——光绪帝的妻子。她说:“太后让我来迎接你们。”皇后可谓温柔而有礼貌,仪态万方,不过长得却不是很漂亮。这时,我们听到大殿中传出一个洪亮的声音:“让她们即刻觐见吧。”我们马上走进大殿,看到了一位老年女子,她戴着装饰了各种珠玉翡翠的旗头(头饰),旗头中间是用碧绿的翡翠制成的凤凰,左边还有一串珠珞;穿着绣满了红牡丹的黄缎长袍,长袍外面罩着一件披肩,这个披肩的形状如同渔网,上面缀着3500颗金丝雀蛋般的珍珠,颗颗圆润饱满而光滑,而且颜色和大小完全一样,边缘还有翡翠的垂饰,整个披肩用两颗纯翡翠的扣子扣住。这可以说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华贵精美的东西了。此外,她还戴着两副珠镯,一副玉镯,好几枚宝石戒指,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着金护指,足有3英寸长,左手两个指头上戴着同样长的玉护指。她的鞋子上也装饰着珍珠串成的穗子,点缀着璀璨的宝石。

  太后看到我们就站起身握住了我们的手。她的笑容非常迷人,对我们如此熟悉宫廷礼仪表示惊讶。问候过后,太后对我母亲说:“裕太太,你实在不了不起,把两个女儿教养得如此知书达理。我知道那么多年来她们一直住在国外,可是中国话倒说得和我一样。她们又是怎么懂得那么多礼节的呢?”“她们的父亲对她们非常严格,”母亲回答,“他要求她们首先要学习本国的语言,所以她们就不得不刻苦努力。”“她们的父亲对她们这样细心,并让她们受到了这么好的教育,我真的很高兴。”太后说着拉起我的手,看着我的脸,笑盈盈地亲了亲我的两颊。她对我母亲说:“我真羡慕你有这样两个女儿,我希望她们能留在宫中陪陪我。”对此,我们非常高兴,并感谢她的恩典。对于我们的巴黎风格的礼服,太后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问题,并且说,我们一定要始终穿着这样的衣服,因为她在宫里头看到这种服饰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对于我们的“路易十五”高跟鞋,太后也非常喜欢。在和她聊天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贵族模样的男人站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过了一会儿,太后说:“我来把你们引见给皇上吧,不过你们必须称呼他‘万岁爷’,对我则称‘老祖宗’就行了。”皇上腼腆地和我们握了握手。他大约5英尺7英寸高,非常瘦,但是却神情坚毅,高鼻梁,宽前额,双目黑亮,嘴唇丰满,牙齿洁白整洁,总的说来,十分俊朗。虽然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一直面带微笑,但是我却注意到他显露出了忧郁的神色。大殿正在这时,总管李莲英走了进来,跪在大理石地面上禀告说太后的轿子已经准备好了。太后叫我们和她一起去大殿,她要在那里接待各部的大臣。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太后的轿子正在外面等候着,那是一乘八乘大轿,8个身着朝服的太监负责抬轿。这种场面真是不同寻常。总管站在左边,另一个二品太监站在右边,扶着轿子的辕保持轿子的稳定,4个五品太监在前面开路,12个六品太监跟在轿子后面,分别拿着太后的衣服、鞋子、手帕、梳子、刷子、粉盒、大小不同的镜子、香水、别针、黑红墨水、黄纸、香烟、水烟筒,最后一个拿着太后的锦凳。另外还有两个老嬷嬷,4个小宫女,整个队伍浩浩荡荡的,好像一位贵妇的化妆室长了脚在自己跑,看起来有意思极了。皇上走在轿子的右侧,皇后和其他的女官则走在轿子的左侧。

  召见群臣的大殿大约长200英尺,宽150英尺,左边有一张盖着黄缎子的长桌。太后下轿进殿坐在这张桌子后面,皇上坐在太后左侧一个较小的座位上。大臣们都面向太后跪拜。大殿的后部有一个高台,约长20英尺,宽18英尺,周围围着2英尺高的雕刻精美的围栏,在高台前面开着两扇门,门的大小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两条通道通向六级台阶。一个小屏风摆在高台的后面。高台上正中是太后的御座,紧靠在御座后面的是一个木雕大屏风,大约长20英尺,高10英尺,雕刻之精美,我以前从未见过。太后御座的前面则是一张窄窄的长桌,左边有一个小一些的宝座,是皇上的。这个台子上的雕刻和装饰以凤凰和牡丹为主,大部分东西都是紫檀木的,事实上,整个大殿都是如此。太后的御座两侧各树立着一把銮扇,扇面是孔雀翎拼成的,下面的柄则是紫檀木的。殿内所有陈设都盖着明黄色的丝绒布。太后落座之前,吩咐我们和皇后以及其他女官到屏风后面去。在屏风后面,我们能够非常清楚地听到太后和大臣们的对话。读者不久就会看到,我对这个机会加以了充分的利用。

  第10节:宫里看戏

  第三章宫里看戏宫里的女性这一天给我的印象,可谓惊奇连连,光怪陆离。宫里的女性和我完全不同,她们始终都和外界完全隔绝,所以就像连珠炮一样不断地向我发问。很快我就发现,她们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女性一样,充满了好奇心,热爱闲聊。庆亲王家的四格格是一个年轻的寡妇,但是出奇的漂亮。她问我:“你真的是在欧洲长大并接受教育的吗?我听人说,人们要是到了外国,喝了那里的水,就会把自己国家的事情全都忘掉。你到底是通过学习才会讲他们的语言的,还是因为喝了他们给你的水呢?”我向她提起,我曾经碰到过她的哥哥载振贝勒,当时他取道巴黎去伦敦参加爱德华国王的加冕典礼。我们本来也要去伦敦的,因为父亲也收到了一份请柬,不过他正负责交涉云南的问题,最终没有去成。四格格问:“英国也有国王吗?我一直以为太后是全世界的女皇呢。”她的姐姐——皇后的弟媳,是一个聪明、文静而高贵的女子,微笑着站在一边静静地听着这些问题。等这些问题问完之后,皇后说:“你们太无知了!据我所知,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统治者,还有些国家是共和政体,像美国就是,他们对我们很友好。但是现在去美国的中国人都是平民,这真让人遗憾,也许美国人会以为所有中国人都是那个样子呢。我真希望能够看到一些优秀的满族人到美国去走走,让他们知道我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然后,她告诉我,她正在读一些其他国家的历史,这些书都已经被翻译成了中文。皇后好像非常的见多识广。看戏太后退朝后,将我们从屏风后面叫了出来,并吩咐我们陪她到戏园去看戏。她说,今天天气很好,她想步行去。于是我们就出发了,按照规矩,我们走在她身后。一路上,她时不时地指给我们看她特别钟爱的东西,因此就得经常回过头来和我们说话,于是她就干脆让我们走上前去,和她并排同行。后来,我才得知,这对我们来说,是—种极大的荣耀,太后平时很少这样对待别人。像每个普通人一样,太后也有自己的喜好,比方说花、树、盆栽、狗、马等等。太后特别宠爱一只小狗,不管她走到什么地方,小狗总是跟着,那是我见过的最温顺的狗了,无论我如何描述都形容不出它的可爱来。太后觉得它很漂亮,所以就叫它“水獭”。出了大殿没走多远,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很大的庭院里。院子的每一边都有两个巨大的花篮,足有15英尺高,这是自然生长的紫藤经过修剪后形成的。这些花篮的绚丽深得太后的喜欢,开花的时节,她总是高兴而自豪地指给别人看。离开这个庭院,我们走进了一条环绕着巨大假山的长廊。这条长廊直通戏园,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这个戏园的样子远非你所能想象出来的。戏园沿着一个宽敞庭院的四边筑成,每一边都是彼此独立的。整个建筑共有五层,前面完全敞开,上面三层是控制幕布和储藏用的。下面两层是两个舞台,第一层是普通的戏台,而第二层则修成了庙宇的样子,专门演出神仙宗教戏,太后非常喜欢这种戏。戏台的两侧,各有一长排低矮的建筑,前面都有与建筑等长的走廊,这是太后邀请王公大臣们看戏的地方。而正对着戏台的,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包含三个宽敞的房间,这是太后听戏的地方。这处建筑的地基大约比地面高十多英尺,和戏台高度相当。前面是大玻璃窗,夏天可以移去,换上淡蓝色的纱格帘。三间房子中,有两间是起居室,第三间,也就是靠右边的那一间,被太后当做卧室,里面有一个长榻,可坐可卧,太后使用起来非常惬意。这天太后让我们和她一起来到了这间屋子里。我后来得知,太后通常都来这个房间,看一会儿戏,便开始午睡。她睡得非常沉,戏台上的嘈杂喧闹对她丝毫没有影响。去过中国戏院的读者肯定都知道,在这样喧闹的环境中,能博得睡神的青睐会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宫里看戏

  我们一走进这间卧室,戏就开场了。那是一出神仙戏,名为“蟠桃会”,是天上的王母娘娘召集各路神仙来她的花园里面享受著名的蟠桃和美酒的故事,通常蟠桃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第一幕开场,一个身穿黄袍的佛僧,左肩披着红色的袈裟,架着云从天空缓缓飘落,去邀请其他佛教神仙参加蟠桃会。那个演员在棉花做成的云朵上腾空飘浮,背后的布景不断变换,一切都充满了技巧,令我称奇不已,感到十分有趣。这一幕还没结束,我就断定班主对这些演员的训练肯定非常严格,所以他们才能在没有任何机械帮助的条件下准确地完成这一切。僧侣从天而降的过程中,戏台的中央慢慢升起了一座宝塔,塔中是一位手捧香炉吟诵佛经的菩萨。紧接着,戏台的四角也都缓慢地升起了一座小宝塔,里面的情形和第—座大致相同。僧侣降到地面时,五个菩萨从塔中走出,然后宝塔忽然间不见了。僧侣和菩萨绕着舞台缓缓而行,一边走一边吟诵佛经。台上的人不断增多,最后围成一个圈,诵经之声响彻整个舞台。接着我又看到,戏台中央升起一朵用粉红色丝绸做成的大荷花和两片绿色的大荷叶。荷叶与花瓣依次缓缓展开。莲花中央站着美丽的观音菩萨,她身着全白的绸衣,戴着白色的头巾。而叶子中间则分别站着金童玉女。这一对金童玉女是观音菩萨的侍者。花瓣完全展开后,观音菩萨就逐渐上升,然后花瓣慢慢闭拢,最后,观音菩萨是站在花苞的尖端上。童女站在观音右边的叶子上,手持玉净瓶和一枝柳条。传说中,观音菩萨用柳条蘸了玉净瓶里的仙露,滴洒到死人身上,就能够起死回生。最后,三个人都从花瓣叶片上走下来,和其他的神仙会合到一起。此时,王母娘娘从天而降。王母是一个面目慈祥的贵妇,头发雪白,穿着一整套明黄色的衣服,许多侍从簇拥在她的身边。她庄严地登上戏台中央的宝座,说:“我们现在去宴会厅吧。”第一幕就此结束。第二幕开场,戏台的中央是王母娘娘摆设的宴席,蟠桃和美酒布满桌几,四个小仙女在一旁看顾。忽然飞来一只蜜蜂,在小仙女的鼻子底下洒了—些花粉,她们立刻便沉沉地睡着了。然后蜜蜂转身飞走,把消息告诉了美猴王。猴王赶来,狼吞虎咽地把蟠桃和美酒一扫而空,然后就消失了。

  接着一阵喇叭响,宣示王母娘娘的驾临。她带着所有的菩萨和随从上场,发现蟠桃和美酒全都不翼而飞,便叫醒昏睡的小仙女,调查事情的经过。小仙女全都一片茫然,不知所以,只是说她们正在恭候娘娘驾临,不知怎么就睡着了。一位嘉宾提议说,可以派人去问一下守门的护卫,看刚才是否有人进来过。打探的人还没回来,护卫就来报告说:刚才有一只大猴子,喝得醉醺醺的,拎着一根大棒出门去了。王母娘娘便派了天兵天将去捉拿猴子。这猴子原是一块顽石化成的,本来住在人间的一个山洞里,他的本领非常高强,懂得腾云驾雾,王母娘娘让他掌管天庭的果园。菩萨带着天兵来到人间,找到了美猴王的山洞,只见美猴王正和众多小猴子享受着他从天上带下来的蟠桃。天兵们向猴王发出挑战,他立刻应战,从身上拔下一撮猴毛,每根毛都能变成一只手里举着铁棒的小猴子,和他一模一样。他自己的那根铁棒非常特别,是海龙王送给他的,大小能够任意变化,小能小得像绣花针,大能大得像擎天柱。天兵都对猴王无可奈何。天将之中有一个叫做二郎神的,他长着三只眼睛,是所有神仙中法术最为高强的。二郎神有一条狗,也非常厉害,他放出神狗去咬那猴子,猴子被咬倒,众人便一拥而上将猴子捉住,带到了天庭。王母娘娘下令,将猴子交给道教尊神太上老君,放在他的炉子中焚烧。那个炉子非常大,他们把猴子关在其中,并且严密地看守,防止他逃跑。过了很久,老君觉得猴子肯定死了,所以就离开了一小会儿。而那只猴子并没有死,老君一离开,他就逃了出来,逃回自己的山洞,还顺便从老君藏药的葫芦中偷出了一些金丹。这些金丹能够令人长生不老,猴子非常清楚这一点,他自己吃了一颗,感觉味道非常好,便把剩下的分给了小猴子。等到太上老君回来的时候,发现猴子和他的金丹都不见了,便去禀告王母娘娘。第二幕也就结束了。第三幕开场是天兵天将们又再度前往猴子的山洞,向他挑战。猴子说:“怎么?还敢来?”并把他们嘲笑了一番。他们再次开战,但是神仙们的法术不及他高强,就连曾经咬过他的那条狗,现在也派不上用场了。天兵天将们最终放弃,回到天庭,向王母娘娘禀告,猴子法术太高强了,他们没有办法再度擒住他。然后王母娘娘召来了一个大约十五岁的小神仙,叫做哪吒,他的法术非常高强,王母让他到猴子的洞府去,看看能不能抓住猴子。这位小神仙是由荷花和荷叶变化来的,他的骨头是荷花和莲藕,血肉是荷叶,他能够随意变幻自己的形态。哪吒来到猴子的洞府,猴子看到后说:“天啊!居然来了一个这样的小孩!好吧,如果你觉得自己打得过我,那就来吧。”于是哪吒变出了三头六臂,猴子看到后,也同样变幻。小神仙看到这没有什么用,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巨人,开始和猴子交战,而猴子则变成了一把巨剑,将这个巨人一劈两半。小神仙又把自己变成了一团火,想要烧死猴子,但是猴子这一次变成了水,扑灭了火焰。然后小神仙又变成了一只发怒的狮子,而猴子则变成了一张大网,抓住了狮子。小神仙发现自己无法和猴子抗衡,便就此作罢,回到天庭向王母报告。王母非常绝望,只好请出全能的佛教大神如来和慈悲的观音菩萨,请他们下界看看是否能够降服猴子。他们到达山洞后,猴子走了出来,看着如来,什么都没有说,因为他认识这个神。这个神用一根手指指着他,他便跪地认输。如来说:“随我来。”然后带着猴子,把他压在了一座山下面,告诉他,他必须一直待在山下,直到悔改为止。如来说:“你要待在这里,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去往西天取经的和尚来移开这座山,放你出来。你陪他上路,一路上必须历经磨难,面对危险,但是如果能陪着他取到真经,你就能修成正果,到天庭中享受安乐的生活。”

  全剧就此结束,整出戏非常有意思,我一直都兴致盎然。整个表演也非常微妙而真实。得知整出戏都是由太监演出的时候,我更是大吃一惊。太后告诉我们,那些幕布也都是太监们画的,是她亲自教给他们这些知识的。这里和中国其他的戏院完全不同,不同的场次之间有幕布分割。太后从来都没有见过外国的剧院,我不知道她这些想法都是从哪来的。她非常喜欢读宗教书和神仙故事,然后亲自把它们改写成戏剧,并进行排演。对自己的这些成果,她总是非常骄傲。午餐之前太后是坐着讲话的,而我们都要站着,这持续了不短的一段时间。她问我是否能够看得懂这出戏,我告诉她我能明白,她显得很高兴。然后她非常和蔼地说:“噢!我一直跟你们聊天,聊得都忘了吩咐午饭了。你们饿了吗?你们在国外的时候能够吃到中国菜吗?你们想家吗?如果我自己离开国家这么久,我肯定会想家。不过你们在国外待了那么久,并不是你们的错,是我把裕庚派到巴黎去的。不过我丝毫不后悔。现在,你们可以发现自己对我大有帮助,我很以你们为荣,想让那些洋人见见你们,让他们知道,我们满族女子能说的语言比他们还要好、还要多。”她说话的时候,我注意到,太监们布置了三张大桌子,上面铺着白色的桌布,院子里面还有几个太监端着食盒。这些食盒都是用木头制成的,漆成了明黄色,更像是托盘,每个都可以装下四个小碗和两个大碗。桌子布置好了之后,太监们排成了两排,站在通向另一个庭院的小门边,一个接一个将托盘传递到屋子门口,最后由四个穿着讲究的太监将它们放到桌子上。太后似乎有一个习惯,就是走到哪儿就在哪儿用餐,所以她并没有专门用来吃饭的餐厅。顺便提一句,她所使用的碗都是明黄色的,上面盖着银盖子,有些上面装饰着青龙的图案,有些则写着“寿”字。我数了一下,大约有150种菜肴。整齐地排列成行,一排是大碗,另一排是小碟子,接着一排是小碗,如是排列。摆桌的时候,两个女官走进卧室,她们都拿着一个黄色的大食盒。看到女官还要做这些,我很惊奇,不知道等我成了女官是否也需要做这些事情。尽管那些食盒看起来非常沉重,但是女官们却非常优雅。她们在太后面前摆了两个小桌子,然后打开食盒,放下了一些小巧的碟子,其中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甜食、莲子、西瓜子、核桃和切成片的时令水果。太后说,相对肉食来说,她更喜欢甜食,然后递给我们一些,让我们自己取用。我们感谢她的恩赐,开始尽情享用。我注意到太后每个碟子都吃了不少,很好奇她一会儿是否还吃得了午饭。她吃完之后,两个女官走了过来,把盘子收拾走。太后告诉我们,她一般都会把自己吃剩下的东西赏赐给女官们。之后,一个太监端来了一杯茶。那个茶杯是用纯白玉琢成的,茶托和盖子都是金的。然后另一个太监端来了一个银托盘,上面有两个玉杯,一只装着金银花,另一个装着玫瑰花。他还拿来了一双金筷子。这两个太监都跪在太后面前,将托盘高高举起,让她能刚好够到。太后掀开一个金盖子,夹了几朵金银花放进茶里面。她说自己非常喜欢这种花,放进茶里能带来一种优雅的芬芳。她说:“我让你们也尝尝,看你们喜不喜欢。”然后命令一个太监给我们端些跟她喝的一模一样的茶来。茶端来之后,她亲自为我们放了一些金银花在里面,然后看着我们喝下去。那真是我喝过的最美味的茶,那几朵花给了茶一种很微妙的香气。

  和太后共进午餐

  第四章和太后共进午餐丰盛的午餐喝完茶,太后让我们跟着她去了中间的屋子,那边的桌子上已经准备好了午饭。我还在想,她刚才吃了那么多东西,是否还能吃得下午饭。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答案。她一走进那间屋子,就命人将餐具上的盖子全都拿掉。接着,她坐在桌子一端,让我们站在另一边。然后她说:“过去看戏的时候,一般都是皇上陪我吃饭,不过他今天太腼腆了,刚和你们认识,不好意思来。我希望他能够改变一下,不要这么害羞。你们三个今天就陪我吃饭吧。”我们当然知道这是特别的荣耀,向她叩头谢恩。叩头是指跪在地上弯下身子将头碰向地面,我们最初都觉得十分麻烦而费力,到后来慢慢习惯了也就好了。开始吃饭的时候,太后命令太监给我们拿来银筷子、汤匙等,然后说:“我很抱歉你们得站着吃饭,不过这都是祖上定的规矩,我不可以打破,即便是皇后,在我面前也不能坐着。我肯定如果洋人知道我们这么对待宫里的女子,肯定会认为我们是野蛮人。不过你们很快就会发现,我在他们面前的做法完全不同,他们根本看不出我的本来面目。”太后一边和我母亲说话一边吃饭,我发现她在吃了那么多甜食和干果之后依然还那么能吃,不免暗自惊讶。在宫里面是禁止吃牛肉的,因为牛是很有用、很忠厚的牲畜,杀来吃掉是一种罪恶。所以食物以猪肉、羊肉、野味、鸡肉和蔬菜为主。那天,我们尝到了用十种不同方式烹调的猪肉,有肉丸子、冷肉片(有红白两种,红的那种用特殊的豆制酱油煨制而成,味道相当可口)、竹笋炒肉丝、樱桃煨肉和葱炒肉片。太后特别喜欢葱爆肉片,我也非常喜欢。还有猪肉蛋饼、蘑菇煨肉、甘蓝肉片、萝卜焖肉等等,家禽和羊肉也用了几种不同的烹调方法。桌子中央是一个非常大的碗,直径足有两英尺,和其他碗碟一样,也是明黄色的,里面盛着放有鸡、鸭和鱼翅的清汤。鱼翅在中国是非常昂贵的美味。另外,还有烤乳鸡、无骨鸡和烤鸭。在把乳鸡和鸭子放在明火的炉子中炙烤之前,会在里面填满嫩松针,这让它们能够散发一种美妙的清香。还有一碟菜是太后特别喜欢的——将猪皮烤过之后再切成小薄片,然后用油炸到弯曲,就像是薄薄的培根肉片。

  满族人很少吃米饭,但却非常喜欢面食。那天我们也尝到了很多种不同的面食,有烤的,有蒸的,有炸的,有些放了糖,有些则放了盐和胡椒,有的还用的模子做成不同的形状——龙、蝴蝶、花朵——各式各样。还有一种里面包着碎肉馅。我们还尝到了各种各样的咸菜,这也是太后非常喜欢吃的,另外还有糖汁煨的绿豆糕、花生糕等等。尽管太后让我们尽量多吃,不过我吃得并不多,因为我在忙着观察她,听她讲话。除了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我们还喝了几种粥,有些是用甜玉米熬的,有些是用小米熬的。太后说,所有人吃过饭之后都应该喝点粥。我们吃完之后,太后站起来说:“跟我到卧室里面去吧。这样皇后和御前女官们才能吃饭,她们总是在我吃完之后才吃的。”我们随她走进了卧室,我站在房间的门口边,看到皇后和女官们走进外间,站在桌子边,安静地吃着东西。她们全都不能坐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戏台上的演出还在继续,演的还是神仙故事,但是却没有第一出戏那么吸引我。太后坐在她的长榻上,太监给她献上了茶,她让太监也给我们端一些来。读者们可以想象得到,我受到了怎样的礼遇。在中国,人们都把太后奉若神明,她的话都是金科玉律。和她讲话的时候,为表敬意,大家都不敢抬眼。我想我们所受到的这些恩惠肯定非比寻常,我过去总是听说太后脾气非常暴躁,但是我看到的却是她对我们非常和蔼,如同母亲一般和我们交谈。我想,我过去听说的肯定都是错误的传言,她应该是这世界上最亲切的女人。正式入宫供职太后休息了一阵子之后说,时候已经不早了,我们应该回城了。她给了我们八个装满了水果和点心的餐盒,让我们带回去。“告诉裕庚,我希望他能尽快康复,让他服用我送过去的药,好好休息。也给他带上八盒水果点心吧。”从巴黎回来之后,父亲一直病重,我想他如果吃下所有这些东西,肯定不会有什么好处,甚至会对健康有害,但是,他肯定还是会对太后细心的照顾千恩万谢。大多数读者应该都知道,接受到太后赏赐的人,都应该叩头谢恩。所以,当她送给我们这些水果点心的时候,我们赶紧跪拜感谢她的赏赐。

  我们离开之前,太后对母亲说,她非常喜欢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入宫,担任她的御前女官。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恩典,所以我们又再次感谢。然后她问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入宫,并且告诉我们只需带些衣服和日用品就可以,她会帮我们安排别的事情。然后她还带我们去看了她为我们准备的房子。那所房子有五个大房间,就坐落在她私人寝宫的右手边。她的寝宫叫做“乐寿宫”,坐落在湖边,那是她最喜欢的地方,她会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其中,读书或是休息,有时兴起便会到湖上泛舟。这个寝宫中有很多房间,全都有一定的用处。参观完屋子之后,我们就告别了太后、皇后和其他的女官,经过长时间的颠簸,终于回到了家中。虽然精疲力竭,但是我们却满心欣喜。这可以说是我们一生中最不平凡的一天了。当我们回到家中时,很惊奇地发现几个太监在等着我们。他们带来了太后赏赐给我们每人的四匹黄色丝绸。我们再度叩头谢恩。这一次,由于礼物是送到我们家里的,我们便将丝绸放在了正堂的桌子上,然后叩头感谢太后的慷慨,请太监们帮我们代为转达谢意。按照习俗,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在这种场合下,我们应该赠送给太监们一些礼物或是小费,于是我们不得不给了他们每人十两银子,感谢他们辛苦奔忙。后来,我们发现,太监们出去颁发太后赏赐的时候,回宫得向太后报告,接受赏赐的人如何谢恩,给了他们什么。太后会允许太监们保留这些礼物。她还会向他们询问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的房子怎么样?我们是否爱戴她?如此种种。宫里的这班太监都是些喜欢嚼舌头的家伙,等我们再次进宫后,他们立刻就把我们第一次进宫时太后对我们的评价告诉了我们。由于要进宫,就得把病重的父亲一个人丢在家里面,对此,母亲觉得非常不安。但是我们不可以违抗太后的旨意,所以三天后,我们又再次进宫了。我们进宫的头一天,就非常忙碌。我们一到宫中,就先去向太后谢恩,感谢她送给我们的那些礼物。她告诉我们,她今天非常忙,她得接见俄国驻华大使夫人——波兰考夫人,她给太后带来了沙皇的一张全家福,作为沙皇的礼物送给太后。太后问我是否会说俄语。我告诉她说我不会,不过大部分俄国人都能说法语。对此,太后似乎很满意,不过她说:“你怎么不对我说你懂呢,反正我也发现不了。”边说边看着一位女官。我推断,肯定过去有人骗过她,而我对她实话实说,她似乎十分高兴。不久,我的推论得到了证实,一个御前女官被赶出了宫,因为她曾经撒谎说自己会讲外语,但实际上一句话也不会。除了会见大使夫人之外,那一天还是太后的侄女德裕定亲的日子。按照满族的风俗,定亲仪式事要有两位皇室的女眷到新娘未来的家里,新娘则盘腿闭目坐在自己的床上,等着她们到来。她们到达之后,要进入卧室,将一只1英尺半长的玉如意放到新娘的膝上,把两只装着一枚金币的绣花绸荷包挂到新娘旗袍的纽扣上,再把两只刻着大喜的金戒指戴在新娘手指上。整个仪式简短而肃穆,结束之后她们就回宫向太后报告。

  陪太后会见大使夫人

  第五章陪太后会见大使夫人接见在此之前,我们丝毫不知道这天要会见俄罗斯大使夫人。我们禀告太后说,我们必须去换一下衣服才能去见那位夫人。那天我们穿的都是非常简便的短衣,之所以穿成这样是因为宫里没有地毯,裸露的青砖地面会弄脏我们漂亮的天鹅绒礼服,而且那些笨拙的太监也总是会不小心踩到我们的裙摆上,因此我们就决定平时只穿短衣。太后说:“你们干嘛一定要换衣服呢?我觉得你们现在没有那些拖在地上的长尾巴也挺好看的。在裙子上安条尾巴,真是好笑。你们刚进宫那天我就这么觉得。”我们还没来得及解释,她又说:“我明白了,有尾巴的裙子比短裙子更庄重,我说的对吗?”我们告诉她确实如此。然后她说:“那就快去换上你们最漂亮的礼服吧。”我们即刻去换了衣服。妹妹和我都穿上了布鲁塞尔花边镶饰的粉红色绉纱礼服裙,系着同样颜色的薄纱腰带;母亲则穿着镶黑牡丹花边的灰色绉纱礼服裙,系一条淡蓝色的腰带。太后派太监来询问我们是否准备好了的时候,我们还在匆匆忙忙地收拾。太后看到我们后,惊喜地叫道:“来了三个长尾巴的仙女!”然后她问我们:“走路的时候,手里还要拎着一半的衣服,这不累吗?这样的打扮倒是很好看,不过我还是不喜欢这尾巴,弄这样一个东西真的没有什么道理。我真想知道那些洋人看到你们穿着他们的衣服会作何感想。我肯定他们会不怎么高兴。但是我就是想让他们看到,让他们知道,我也了解他们的服装习俗。我得承认,到现在为止,我没有见过哪个外国女人的衣服有你们三个的这么漂亮。我相信外国肯定比不上咱们富裕,瞧她们戴那么少的首饰就知道了。我听说这世上没有一个君主的珠宝比我多,不过我还是在努力得到更多。”

  我们一直忙忙碌碌地做着迎接波兰考夫人的准备工作。大约11点前后,她来了。先由我妹妹在第一重庭院的候命室中去接待她,然后引导她来仁寿殿觐见太后。太后坐在高台上的宝座中接见她。皇上也在场,坐在太后左边,我站在太后右边帮她翻译。太后身着明金丝滚边的黄绣袍,上面绣着大朵的蜀葵和一个“寿”字。她的衣服和纽扣上缀满了鸟蛋般大小的珍珠,手上戴了好几个手镯、戒指和金护指,头发的样式和平时差不多。波兰考夫人进入大厅后,在我妹妹的引导下,来到高台的台阶前,向太后行礼。然后我走上前,将她领上台阶,太后与她握了握手,她献上了带给太后的照片。太后做了一番非常得体的致词,表示了她对沙皇和皇后的谢意。波兰考夫人并不懂英语,所以我将这段致词翻译成法语转达给她。之后,太后又让我带波兰考夫人去拜见皇上,我遵命照办。波兰考夫人走到皇上面前的时候,他站起身来,与对方握了握手,然后询问沙皇和皇后是否健康。这些结束之后,太后走下宝座,带着波兰考夫人前往她的寝宫,就是那个有很多房间的宫苑。到达之后,太后让夫人落座,她们聊了十多分钟,我替她们翻译,然后我又引导夫人去会见皇后。在满族的传统里,婆媳之间的规矩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在会见的时候,皇后一直站在宝座后的屏风后面,我就是在那里找到她的。会见后我们一起去了宴会厅,一桌满式午餐已经安排好了。这里,我必须解释一下汉族与满族在用餐方式上的区别。汉族会把所有的菜盘放在餐桌的中央,然后每人按照自己的喜好,用筷子夹取不同的食物。满人则完全不同,他们使用各自的碗碟和其他的餐具,这与西方国家相同。对于这种用餐方式,太后很以为傲,她说这很节省时间,更不用说卫生了。宫里的食物总是非常美味而干净,尤其是在招待外国宾客的时候。当然,我们还有特别的菜肴来应对这种场合,比如鱼翅、燕窝,以及数量甚多的其他菜肴。那天一早,太后已经下令要用心布置餐桌,等我们入席的时候,我发现餐桌果然布置得非常精致。除了平时使用的餐具外,每个座位前还有一份描着金龙的菜单、装着杏仁和瓜子的桃形小银碟子,除了筷子之外,还有刀子和叉子。

  太后和皇上从来不和客人共同进餐,所以这次波兰考夫人照例是由格格和女官们来招待的。午餐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个太监进来告诉我说,太后想要立即见我。我脑子中闪过一个念头,认为肯定是出了麻烦,也许是某个太监搬弄是非,这在宫里是常有的事。但是等我看到太后的时候,她却笑意盈盈,这让我大吃一惊。她对我说,波兰考夫人真是个温文有礼的女士,她见到过很多进宫来的女士,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她懂礼。太后略带遗憾地说,有些女士表现得真不怎么好。她说:“她们觉得我们什么都不懂,看不起我们。我很快就能察觉到,看到那些声称受过良好教育的文明人这么表现,我真是觉得奇怪。”凡是外国女士进宫,不论她们举止是否得体,太后总是非常礼貌,但是她们走了之后,她立刻会对我们评说一番谁好谁坏。说完这些,她给了我一块翡翠,让我送给波兰考夫人。我送给波兰考夫人的时候,她说她想向太后当面表示感谢,所以我就又带她回到了太后的寝宫。午餐之后,波兰考夫人对我说,受到太后如此的礼遇,她非常欣喜。我为她送行,陪她走到大殿的庭院里,她的轿子已经等在那里了。太后有一个规矩,或者说是习惯,就是客人离开后,我们都必须去见她,向她汇报一切。我猜,这是因为她和所有女人一样,喜欢说说闲话,至少看起来是这样。她想知道波兰考夫人都说了些什么,是否喜欢送给她的翡翠,是否喜欢今天的午餐,如此等等。对于我的翻译工作,她表示非常满意,她说:“我过去从来没见过谁能翻译得这么好。虽然我听不懂,但是我听得出来你说得非常流利。你到底是怎么学会的呢?我绝不会让你离开我了。有时候那些外国夫人们也自己带翻译来,不过他们说的中国话我根本听不懂,只能瞎猜。特别是康格尔夫人带来的那些传教士,说得最糟糕。我很高兴能够有了你,希望你能一直留在我身边,我会给你安排一门婚事,不过现在还不能告诉你。”对太后的话,我不胜欣喜,觉得自己初次亮相就赢得了太后的欢心,这实在令人高兴。但是婚事的问题却又让我担心,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事儿。后来我对母亲提及此事,母亲说不要担心,因为到时候我是可以拒绝的。我们向太后回禀完波兰考夫人的言行后,她便让我们回自己的房间,她觉得我们今天起得那么早,又忙活了一天,肯定非常累了,需要休息,而她今天已经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了。我们按照礼节向她道别,然后便回去休息了。

  陪太后早朝

  第六章陪太后早朝入住宫中正像我前面提到的,我们所住的房子,包括四个大房间和一个大厅,母亲、妹妹还有我每人住一间,第四间是给丫鬟们住的。太后还派了一个太监来照顾我们,这个太监告诉我们,除他之外,太后还派来了四个小太监供我们使唤,如果他们不听话,我们可以告诉他。他还说他姓李,不过宫里姓李的太监实在太多了(包括总管李莲英),要想分清他们,其实挺难的。辞别太后后,我们走了很久才到达我们的住处。李公公指着我们右边的一处宫殿说,那就是太后的寝宫,我们刚刚就是从那里出来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两个地方离得那么近,我们却走了那么久的时间,于是便向他打听。他说,我们的住处位于皇上寝宫的左侧,太后下令将我们的住处通向她寝宫的路给封死了,原因是什么,他现在不能说。他说:“你们看,这地方本应该正门朝东,现在却朝着湖。”湖上的景色非常漂亮,我告诉李公公这个朝向我很喜欢。他笑着说:“等你在这儿待久了,知道的事情多了,就会发现这是个怪异的地方。”他的话让我满腹狐疑,但我却不想去多做打听。李公公还告诉我们,皇上的寝宫就在我们后面,和太后的寝宫差不多大。我们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能够看到皇上寝宫屋檐上伸出的树枝。皇上寝宫后面还有一幢建筑,也有一个很大的庭院,不过房子比较低矮,李公公说那是皇后的寝宫。那座寝宫的两侧各有一排房子,他说左边的那排本来是瑾妃的卧室。两座宫殿之间本来有路相通,但是老佛爷——李公公就是如此称呼太后的——把路封死之后,皇上和皇后如果想要来往,就必须经过太后的寝宫。我估计这就是太后随时监控解皇上和皇后一举一动的办法吧。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挺新鲜的,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感想。我有点担心李公公还会告诉我更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所以我就告诉他我累了,想要回房休息了,于是,他便退下了。

  我终于走进了自己的房间,环视四周,我惊喜地发现这里的装潢非常考究。屋子里面陈设着紫檀木的家具,上面盖着红色的锦缎,窗户上挂着红色的丝窗帘。几间卧室都是如此。正面的窗户下,沿墙是一排用砖砌成的炕,上面的炕罩也是紫檀木的,四周有木头做成的帷架,悬挂着红色的床帏。这些炕非常奇怪,由砖建成,正面中央部位有一个炕洞,冬天时候,可以在里面烧火,以便烤热砖头取暖。白天炕上会放着一个小桌子,到了晚上就会搬走。我们进屋没多久,就来了几个太监,他们给我们送来了晚饭,并且布置在大厅中央的一张桌子上。他们告诉我们,这些饭菜是太后吩咐送来的,太后说让我们随意享用。我们都非常累了,所以并没有吃多少。就在我们准备休息的时候,李公公又来了,他告诉我们明天5点钟必须起床,不能迟了。我叮嘱他明天5点来敲我的窗户叫醒我。之后我们就躺到了床上,但并没马上入睡,而是聊起了白天的事情,因为这一天发生的一切对我们来说是那样的新奇。后来,我们聊着聊着就睡着了。仿佛才刚刚睡着,我就听到了有人在敲我的窗户。我一下就醒了,问怎么了,一个太监告诉我,已经5点了,该起床了。太后的起居我立刻爬起来,打开窗户向外看,只见天色已经破晓,天空中满是美丽的绛色朝霞,并映照在平整如镜的湖面上,这一景象简直美极了。远远看去,太后的牡丹山上也是霞光四射,百花盛开。我赶紧开始穿衣打扮,前往太后的寝宫。在路上,我看到皇后坐在走廊里面,便向她请了早安。瑾妃也在那里,不过已经有人告诉过我们,不必向她请安,因为她在宫里并没有什么地位。此外还有一些小宫女,很多我都没有见过。皇后把我介绍给她们,说她们也都是女官。她们都是满族大臣的女儿,有几个非常漂亮和机灵。皇后告诉我,这10个女孩儿刚刚开始熟悉宫里的礼仪,还不能去太后跟前办事。她们全都穿着漂亮的旗袍,款式和皇后穿的一模一样。和这些女孩儿聊了一会儿,我便跟随皇后走了进去,路上碰到了四格格和一个年轻的寡妇——元大奶奶,她只有二十四岁,是太后的侄女。她们全都在忙忙碌碌的,准备着太后要用的东西。皇后告诉我们,我们必须立刻去太后的卧室,伺候她穿衣打扮。于是我们马上开始行动,先进去向她请安:“老祖宗吉祥!”太后还在床上,她笑着看着我们,问我们睡得好不好。我们便告诉她,房子很舒适,睡得挺好,等等。但我心里想,虽然我们在那仅有的一点时间里睡得很好,但是那时间却不够一半呢。头一天奔来奔去的,对我们来说真的非常辛苦,而且我们初来乍到的,还非常不习惯,总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

  她问我们是否用过早点,我们说还没有。她就责怪李公公不该忘了给我们准备早餐。她说:“你们在这儿不要拘束,想要什么管他们要就是。”然后她就起身穿衣。太后习惯穿着衣服睡觉(这里我应该解释一下,尽管太后是穿着衣服睡觉的,不过她每天都要换干净的),所以她先穿上她白绸袜子,然后用漂亮的带子在脚踝上扎了起来。接着她穿上了一件柔软的淡粉色的衬衣和一件绣着竹叶的丝绸短袍,因为她早上总是穿平底鞋,所以通常都不会穿长袍。穿好衣服后,她走到窗前的两张长桌边,那两张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洗漱用品。太后梳洗的时候对母亲说,她从来不让丫鬟、太监或是老妈子碰她的床,她觉得他们脏,所以这些都是由御前女官来整理的。说到这儿,她转头看着站在一边的我和妹妹,说:“你们俩不要认为御前女官还要做仆人的活有多不舒服,你们想想,我这么大年纪了,都可以当你们的祖母了,你们为我做点事情也是应该的。轮到你们的时候,你们可以指挥别人干,不用自己去动手的。”然后太后对我说:“德龄,你对我的用处很大,我让你做一等女官吧。你不用做太多杂事,只管负责接待外宾的事情,并且为我翻译就好了。另外,就是帮我照看一下我的那些首饰,别的粗活都用不着你干。容龄嘛,想做什么就自己挑。你们俩,还有四格格和元大奶奶,你们四个人一起做事。和她们,你不要太客气,如果她们对你不好,你尽管告诉我。”受到这样的重用,我自然满心欢喜,不过我知道照规矩我应该谦让一番。所以我先谢过太后的恩典,然后说自己德才浅薄,恐怕难以担当如此重任,不免辜负了太后的一番美意,我更愿意先从一个普通的女官做起,我一定会勤奋学习,希望日后能够更好地服侍太后。还没等我说完,太后就大笑起来,说:“够啦,别说了!你太谦虚了!不过这正好说明你聪明,一点都不自以为是。虽然你在国外待了那么多年,但还能知书识礼,真是个标准的满族姑娘,我真是高兴啊。”太后很爱开玩笑,常常以此为乐。她说让我先试试,如果我做不来,她会狠狠责骂我,再找别人来代替我。既然她都这么说了,我当然只好接受了任命,于是我走到太后的床前观察她们是怎么整理的。这是我的工作之一,所以我一直看着她们整理床铺。我发现这其实很简单。

  首先,太后起床后,被褥会被太监们拿到庭院里面去晾晒。然后有人负责用一把刷子把太后的雕花木床扫干净,之后铺上毡子,铺上三层黄缎褥子,再铺上几条不同颜色的绣着金龙青云的软绸褥单。太后有好几个枕头,全都有着精美的刺绣,白天的时候就放在床上。有一个枕头比较特别,里面装的是茶叶,据说睡这种枕头可以明目,这是太后平时用的。此外,太后还有一个形状非常奇怪的枕头,大约12英寸长,中间有一个3平方英寸左右的洞,里面装满了干花瓣。之所以留这个洞,是因为太后侧躺的时候把耳朵放进去,就能听到所有细微的声响。我估计任何人想要走到她近前,她都会有所察觉。在黄色绣花床单上面,叠放着几条不同颜色的被子,有淡紫色的、蓝色的、粉红色的、绿色的和紫罗兰色的。床的顶部有着精雕细刻的木制床架,这是用来挂白色绣花绉纱罗帐的。床架上还挂着许多薄丝的小网袋,里面装满了香料,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这些香气十分强烈,不习惯的人反而会觉得不舒服。太后非常喜欢麝香,在所有场合都会使用。大约花了15分钟,太后的床就整理好了。我转身发现一个太监正在给太后梳头,于是我站在太后身边看。尽管年纪已经很大了,但太后依然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其乌黑柔亮,如同天鹅绒一般。太监将她的头发从中间分开,梳到耳后,然后折回到头顶上,盘成一个紧紧的发髻,再梳成一种叫做“滚髻”的满族发型,用两根大簪子别住。太后总是先梳头后洗脸,她就像年轻女孩儿一样精心打扮,如果太监梳得不合适,她就会像个小姑娘一样大惊小怪地指出来。她有几十种瓶瓶罐罐,装满了各种香水和香粉,还有很多香皂。等洗完脸,她先拿一块软毛巾轻轻擦干,然后再洒上用蜂蜜和花瓣制成的花露水,扑上一种味道浓郁的粉红色香粉。梳洗完毕,她转身对我说:“像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费这么多心思来穿衣打扮,你肯定觉得很好笑。不过,我就喜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也喜欢看到别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看到穿得好看的漂亮女孩儿我总是很高兴,仿佛自己也变年轻了一样。”我对她说,她看起来十分年轻,而且非常漂亮,虽然我们自己很年轻,但是却根本无法和她媲美。太后喜欢听别人的恭维,听我这么说她非常高兴。那天早晨,我费了很大的心思,一直仔细地观察她的喜好。

  之后,太后把我带到了另一个房间,向我展示她收藏的珠宝首饰。这个房间的三面都是架子,从地面一直伸到屋顶,上面放满了紫檀木的匣子,里面全都是珠宝首饰。每个上面都贴着黄色的小纸条,写着珠宝的名称。太后指着房间右侧的一排盒子说:“我日常喜欢戴的首饰都放在这边,你得时不时地查看一下,看是不是都在。其他的我会在特别场合佩戴。这间屋子里面大约有3000个盒子,还有一些被我锁在了别的房里,等我有空时再带你去看。”她又说:“可惜你不会读写汉文,否则我可以给你一张单子,你可以按单子核查一下。”我大吃一惊,很想知道是谁告诉她我不会读写汉文的。虽然如此,但是我却不敢问她。所以我只是告诉她,虽然我并非饱读诗书,但是我学过一段日子的汉文,简单的读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许她可以先给我一个单子,让我试着读读看。她说:“真有意思,你刚来的那天有人告诉我说你根本不会读写汉文,我现在忘了是谁说的了。”说这话的时候,她环顾着房间,我肯定她记得是谁告诉她的,只是她不想告诉我罢了。然后她说:“今天下午有空了,我和你一起把单子核对一遍。你把第一排架子上的那五个盒子给我拿过来。”我把盒子拿到她的房间里面,放在了桌子上。她打开第一个,里面是一朵用珊瑚和翡翠做的牡丹,花瓣是用细铜丝串起的珊瑚串,叶子是用纯玉做的,花瓣都颤巍巍的,像真花一样。她把这朵花戴在了发髻的右边。然后又打开了一个盒子,拿出了一只同样做工的玉蝴蝶。这种把玉石雕刻成花瓣的形状,末端钻上小洞,用细铜丝串连起来的加工方法,是太后自己发明的。接下来的两个盒子里面是几种不同的手镯和戒指。有一对是镶着珍珠的金手镯,另一对则装饰着美玉,垂下的小金链子的末端坠着一块玉石。最后一只盒子里装的是珍珠项链,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美伦美奂的珠链,只看了一眼就喜欢得不得了。太后拿出其中的一条,挂在了袍子的钮扣上。在这条项链上,每五颗小珍珠围着一颗大珍珠串绕成一朵梅花,一朵朵这样的珍珠梅花最后串成了一条长长的项链,非常精美。

  这个时候,一个女官送来了几件袍子,让太后挑选。太后看了一眼,说都不合适,让女官拿回去,再拿些别的来。我看了一下,觉得那些袍子色彩缤纷、锦绣一片,已经非常漂亮了。没多久,那个女官又带来了别的袍子,太后从中挑了一件绣着白鹳的海青色长袍。她穿上后对着镜子照了一会儿,然后把玉蝴蝶摘了下来。她说:“你看,我特别注意细节。这个玉蝴蝶的颜色太重了,会盖过袍子的颜色。把它放回盒子里吧,你去把35号盒子里头的珍珠鹳拿来。”我回到了珠宝室,很快找到了35号盒子,将它拿给太后。太后打开盒子,从里面取出了一只镶满珍珠的银鹳,鹳喙是用珊瑚做成的。银鹳表面镶着的珍珠非常精巧,如果不拿到眼前仔细观察,根本就看不到里面的银底子。整个鹳做工精美,外观华丽,珍珠的色泽和形状近乎完美。太后拿起戴在头上,看上去显得高雅华美。她又挑选了一件同样绣着白鹳的紫色短夹袄套在宫袍的外面。她的手帕和鞋子上也同样绣着鹳,等到她穿戴整齐,看上去就是一个十足的鹳夫人了。太后刚穿戴好,皇上便来到了。他穿着整套的朝服,这些朝服和其他大臣的一模一样,只是帽子上面没有顶戴花翎。皇上近前跪在太后面前,请安说:“亲阿玛吉祥。”阿玛是父亲的意思,不止皇上这么叫她,我们也这么叫。这看起来有些奇怪,但是太后一直都希望自己能是个男人,所以要求我们用称呼男性的方式来称呼她。这不过是她的诸多怪癖中的一个而已。我不知道是否应向皇上行礼,一直都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不过我想礼多人不怪,所以,我一直等着太后或是皇上走出房间,因为在太后面前,我们不能向别人行礼。过了一会儿,皇上先走了出去,我跟着他走到大厅,就在我行礼的时候,太后走了出来。她用一种很特别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并不赞同我的行为,但是却没有说什么。我感到很不安,觉得多礼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早朝等我再次回到屋内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太监在左侧的桌子上放下了几个黄色的盒子。太后坐在一张大椅子上,那是她的小宝座。然后小太监一一打开盒子,取出其中的黄色信封,呈递给太后。太后用一把象牙的裁纸刀拆开信封,取出其中的折子来读。这些都是各部各省所上的奏章。皇上也回到屋子中,站在桌子一侧,太后读过之后,就递给皇上。我一直站在太后身后看着。虽然奏章不少,但是皇上没用多长时间就都读完了。读完之后,奏章又被放回盒子里。这段时间,屋子里面始终没有任何声响。

  他们读完之后,太监总管走了进来,跪在地上禀告,太后的轿子已经准备好了。太后立刻站起身来向外走,我们都跟在后面。她下台阶的时候我上前扶着她的胳膊。等她上轿后,皇上、皇后还有我们都排列整齐,太监、嬷嬷还有小宫女们拿着各自的东西,跟随其后,情形就和我第一天进宫时看到的一样。到了大殿,我们都躲在了大屏风之后,早朝便开始了。我很想知道早朝是怎么回事,很想听听他们都在说些什么。可是叽叽喳喳的女官们却让我不得安宁。不过,她们和我妹妹说话的时候,我趁机溜到了角落里面,坐在那里静静地听太后和大臣们的对话。我相信女人都是这样好奇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听清楚,因为很多人在同时讲话,闹闹哄哄地说个不停。但是从屏风的空隙中,我看到一个将军正在和太后交谈。我还看到几位军机大臣在庆亲王(他是军机处的总管)的带领下走了进来。将军说完之后,太后开始和庆亲王讨论一些官员的任命事宜。庆亲王将一份名单递给太后,太后看了一遍,说了几个人名,但是庆亲王提议了另一些人,并且说:“尽管他们推荐了一些人来接受您的任命,不过我觉得我提议的几个人更加适合。”太后说:“好吧,就照你的意思来处理吧。”然后我听到她问皇上:“皇上意下如何?”皇上回答说:“好的。”早朝就这样结束了,大臣们都依次离开,我们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太后说她想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丫鬟们拿来了一面镜子,放在桌子上,太后摘下了沉重的头饰,只留了一个简单的发髻,这样倒也非常好看。她想要换一下珠花,我接过一个太监递过来的首饰盒,从中挑出了几朵珠花,她把一朵戴在了发髻旁边,然后选了一只玉蜻蜓戴在了另一侧。她说这些小花是她最爱的,每次摘下那沉重的发饰,就想戴上这些。我看着她,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她摘下来的那些头饰。我并不知道她在早朝之后会换装,所以并没有携带能装它们的盒子。我有些忐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担心太后会责怪我。幸好我看到一个太监拿着首饰盒子走了过来,我一下放松了下来,把东西各归其位,放在了应该放的盒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