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预见性文章------大众证券报:60天后或迎来罕见牛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1:53:56
大众证券报:60天后或迎来罕见牛市 []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08-11-12 18:03 【字体:大 中 小】 【论坛】 【博客】

明年春季A股将步入新一轮罕见繁荣期


太平洋研究院 郭士英

今年上半年就开始感到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有问题的。这多是凭常识来判断的。最主要的就是政策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多次强调,当时的大环境是一个被国际金融投机资本严重扭曲的时代,原材料的价格已经高得严重离谱,这注定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必须对此作出抉择甚至参战。其中一个是严厉打击境外投机力量,包括建议悍然做空原油这个“商品市场的牛鼻子”、“纸老虎”等。在政策方面,我一直致力于说明“通货膨胀”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欧洲和亚洲国家的高息政策,其实是在“斗风车”。可惜的是,许多央行直到最近才发现这个道理,并进而急转直下地大幅下调基准利率,他们的面子倒不要紧,殊不知,现在的很多问题,其实就源自盲目从紧的祸根。我没觉得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很早我就觉得是美国的资本导向在促使欧洲和中国在货币政策方面误入歧途。很清楚,我们看到,只有美国是清醒的,它的利率一直在下降,直到达到了几乎空前的宽松状态——自始至终把“通胀”当回事的都是非美国家。他们都遭受了“雪上加霜”的重创——欧洲同时伴随了欧元汇率过高的难题,中国伴随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痛苦。而当时呼吁改变从紧的货币政策,还有一个依据,那就是中国当时还面临了人民币过快升值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所以,一直呼吁货币政策必须尽早转向。现在看来,商品牛市急转直下,通货膨胀的压力几乎是瞬间消除,货币政策终于进入下降轨道。晚虽晚了些,但是路子都是对的。

此后我们发现,实体经济的温度随着金融市场的高度动荡而急剧降温。我想这超出了多数决策者的预期,问题变得异常严重。在这个时候,本人意识到,中国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必须慎重处理,那就是1、货币政策的下降是趋势性的,必须进入“下降周期”,而不是简单跟随美国“救市”;2、房地产市场举足轻重,必须尽快防止出现快速下滑的局面——本人预期并建议中央政府必须出手挽救房地产;3、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及时跟进——本人呼吁增发国债甚至强烈呼吁放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4、对外投资要突出国家利益——曾经建议适时买进美元、沽空欧元并利用金融市场的低迷期而大量买进亚洲生产制造企业的股权而不是盲目抄底美国的金融资产。

近期一直明确反对盲目看空中国,因为中国的基础很扎实,是这一轮世界经济危机的“风水宝地”。我一直的观点是:中国开始可能错,但是不会一直错;开始反应可能慢一些,但是一旦觉醒,就能力挽狂澜、独立特行,过分看空中国和中国的资本市场只能是失去机会。

我还曾经判断,只有积极的财政政策浮出水面并大力启动基础建设,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才不会更加严重,相反,生产过剩、就业不足、消费不振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甚至断言“就股市而言,我敢说:如果以上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陆续出台,中国牛市就将自此诞生!实际上,目前的股市已经进入了制度红利期,看多与看空,孰优孰劣,未来将会作出最好的证明——全球流动性充裕必然催生资产价格的再度膨胀!”。

近一两个月的政策和市场,证明以上的思路是正确的。当然还有一些东西有待继续验证。

在这一系列的观点中,我觉得,对多类市场的正确研判起了关键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应用性。不管是否愿意承认,这也再次印证,国际金融市场错综复杂的变化,对各国经济、金融和政策的影响,是越来越突出和不容忽视了。前瞻性的政策必须要有对金融市场的高度敏感和科学认识。而市场问题的核心之一是价格,所以,价格是市场经济决策的核心依据。

中国强大的经济基础一直都在,变化更多的是人们的心态以及对变化本身的恐慌。当然,还有中国股市惯看他人脸色的坏毛病,使得中国各界的信心因此遭受了富有羞辱意味的磨灭——这多半源自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以及由此滋生的投资者弱势和短视。但是,金融规律一再表明,金融动荡来得快,去得也快。何况这次更多的是别人的危机。我一直强调大家要保持乐观,就是因为首先中国很幸运,因为有资本管制的防火墙;其次,幸亏美国金融危机及时发生,否则中国的外汇储备以及银行等各类企业,可能会因为更多的对外投资和渗透而遭受更加巨大的损失;另外,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这轮危机不足以使中国脱离快速发展的正常轨道。中国遭遇的只是经济转型之痛,只要政策取向正确,就不是什么严重的全局问题。中国甚至可以把这次世界危机当作重大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可以借助的资源简直可以说数不胜数:广阔的的国内市场、巨额的国民储蓄、丰富的劳动力、强大的财政力量、雄厚的外汇积累,这简直就是让古往今来的任何国家都求之不得的经济基础。为什么要盲目悲观呢?

考虑到全球流动性的盲目注入,我还预言:接下来的繁荣会让你大吃一惊!最主要的就是资产价格的新一轮膨胀必然会到来!更加毋庸置疑的是,因为美国发展模式和国际信用下降的冲击,在下一轮的国际资本流动中,中国必然是全球的焦点和热土。当然我并非说现在就进入繁荣,但肯定也不会遥不可及。按照市场的规律看,信心的恢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通过综合分析,我个人认为,目前所有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见底时间的预测几乎都是偏于保守的。在这里我大胆预见:明年春季(最晚是09 年5 月份),中国的资产市场就将正式步入国内外资本共同推动的、新一轮史上罕见的繁荣周期。

曾经,两三千亿的财政政策就被人大做文章,为什么没有成气候?很显然,这本身就暴露了对中国的“博大”缺乏认知。对于一个国民生产总值接近30 万亿、居民存款超过20万亿、财政收入5、6 万亿、外汇储备近2 万亿美元、年度外贸顺差有望长期维持2000-3000亿美元的国家,区区几千亿元人民币,不是小儿科又是什么?现在我们看到,国务院十项振兴经济的政策一出台,实际上将涉及4 万多亿的资本规模,而考虑对国内外资本的带动效应,未来更是不可估量。显然,任何人都不可否认,中国的一举一动,现在足以令全世界震惊。

所以我不得不说,悲观的中国人,你应该去看看国际政要和国际资本家、观察家们对于中国的态度和评价。或者,去看看中国政府办奥运会的气概以及所取得的效果吧。了解了这些,你才不会意外,不会被动。

正是因此,我在大约一个多月前曾经说过:1800 点可能会是上海股市阶段性的底部。

没有想到,不久就破了。我没有觉得是自己错了,因为我知道它会很快回来的。我也不感到震惊,因为我知道,股市价格本来就是“群体非理性的产物”。实话实说,看着前期市场的不断下跌,其实我心里重复想到的词汇只有一个,那就是:愚蠢!当然,你不能说别人的抛售是错误的,尤其是当“灾难”、“危机”、“崩溃”、“中国的问题比美国严重”、“美国不到底中国就没有希望”等等令人恐慌的字眼和言论异常流行的时候。我能肯定的是,多数危言耸听的人是事后诸葛。虽然一切还没有好转,但是市场已经反映出来了,那么已然落后很多了的恐慌是不必的。我不是死多头,我也看过空,持续而强烈地看空过,因为当时就预见了现在的多数困境。但是,当股市进入2000 以下的时候,我不看空了。当股市下降到1800,我看多了。我多次呼吁大家不要盲目悲观,要从长远看问题,不要轻易放弃已经具备绝对投资价值的股票资产。为什么呢?我所强调的是要围绕“价格”思考和决策,省得误入歧途。

因为我一直坚信“价格是市场经济决策的核心依据”。

对于美国的危机和经济危机,深究已经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了。那是美国透支美元信用、滥用国际铸币权的必然报应。美国人民固然值得同情,但是,源自国家错误导向的过度消费,是不值得同情的。危机之后,世界应该有进步,例如中国必须要适度增加消费和减少外需,而美国则必须要振兴实体经济并同时减少投资的杠杆和消费的透支。相比之下,中国可以主动改变,而且人民受益,政治压力也不大。可是美国和美国人,则要付出更多的痛苦。你如果相信世界最终应该是进步的,就应该相信,美国的改变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欧洲和发展中国家已经遭受洗礼,会变得更加聪明,美国一意孤行恐怕是越来越难的了。所以美国的困境可能会比较长期,日子也会相对艰难,这是合理的,但这绝不能构成中国悲观的理由。

中国目前的政策已经明朗化,表明中国已经决心不再替人受过,而成功转型只是时间的问题。

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积极转变,不应该长期笼罩在美国的阴影中。中国政府在本轮危机前后已深刻地体会了资本市场的作用,稳定将是未来压倒一切的主基调。刻意做空的人会要小心,不要逼迫中央政府祭出两个足以令任何国内外空头致命的杀手锏:平准基金和港股直通车。

中国是不是未来的龙头,判断的标准是经济实力和政策取向,“专家”的判断见仁见智,都不值得迷信,也只有未来的现实将作出最有说服力的回答。中国政府“先把自己的事情办的表态很务实,这是值得乐观的又一个原因。尽管有很多人“求救”,但是,中国似乎已经决定不做“救世主”。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应该有自信、有魄力,否则就会变成“端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窝囊废”。

就资本市场而言,固然也不可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个人觉得,要动态地看,乐观地看。实际上制度缺陷也能够提供重大机遇,前提是相信这些弊端和缺陷会在未来得到治理和完善。金融市场的规律在于在悲观和价格达到极致的时候,就会酝酿新一轮高潮。至于未来究竟发生什么,实际上会超越绝大多数人的研究和预测能力。例如股指期货(专题 论坛),现在看来,监管部门也异常谨慎了。但是,从市场的规律和目前市场的利害关系看,推出是早晚的事情。

股指期货推出,会带动更多资本进入股市并有效减除原始法人股的压力。又例如,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一定是扩大的趋势,届时会有多少外资加盟其中,这个任何人都很难推算。总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趋于活跃,这是必然的,否则就是改革失败,就会不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应该是诞生中国巴菲特的黄金年华(可能需要在一级和二级市场共同投资)——尽管他们在今年遭受了重创,但是,资本市场是有规律可循的。

最后,提出三个令人困惑但又关系重大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思考,欢迎高手交流:

第一个:坐拥巨大资本的企业和个人,他们“现金为王”的策略还在等待什么?市场还会给他们更好的机会吗?长期来看,现金会成为垃圾吗?

第二个:美元持续上涨的理论基础何在?长期合理价值到底是多少?世界金融市场将发生哪些深刻的转变?对商品市场的影响又将如何?中国如何应对?

第三个:全球流动性目前到底被谁吸收了?经过动荡之后的世界财富到底掌握在谁人手中?他们未来的意图何在?在西方和东方之间,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将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变化节奏呢?

来源:太平洋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