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管理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1:38:45

八月投资艺术(5)

李嘉诚管理日志 一窥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商业视界

收藏本书 字号 -+

 

  8月11日

  清醒的判断力

  具有判断力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资料,自然能作出适当的判断。

  --《李嘉诚全传》

  背景分析

  李嘉诚无疑是一个能吃苦的人,但他事业的成功,绝不仅仅靠吃苦。能吃苦是一个商人的必备条件,更重要的是李嘉诚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处事能力。从塑胶花行业改做房地产行业,到成功收购和记黄埔入主英资企业,李嘉诚一系列果敢行动将事业推向了多元发展之路。

  20世纪60年代初期,李嘉诚经营的塑胶花行业欣欣向荣,但敏锐的李嘉诚显然嗅出了这个行业的没落之气,于是他不失时机地转向地产业。那个年代中国内地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香港也受到影响,人心浮动,经济萎靡不振。诸多因素导致香港房地产价格猛跌,很多商人怕香港发生政治性变化,于是纷纷低价抛售地皮,以防万一。但李嘉诚相信政府能处理好香港的问题,他反而坚定信念,把那些商人抛售的地皮统统吃进,而且只买不卖。果然,到了20世纪70年代,香港房地产终于迎来了春天,地产迅速增值。

  好景气时不过分乐观,不景气时亦不过度悲观,这一直是李嘉诚的经营原则。他决定是否投资的主要衡量标准是,从长远角度看这项资产是否有赢利潜力,而不是该项资产当时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问津。李嘉诚向来主张稳中求进。他认为,在一个激进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判断能力。

  行动指南

  投资者最大的忌讳就是头脑发热,丧失理智,因此,真正成功的投资者总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保持着清醒的判断力,他们有所收获的原因就在于此。

  8月12日

  投资公益事业之教育

  一个国家要富强,最要紧的是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呢?一定要靠教育。如果没有好的教育,一个国家不会强起来。要永远强起来,永远国家富强,人民快乐,就离不开教育,所以我对教育就看得非常重。

  --《李嘉诚经商智慧全书》

  背景分析

  1981年4月,由李嘉诚独立出资的汕头大学筹委会宣告成立;1990年2月,汕头大学正式成立。

  1986年6月20日上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李嘉诚,他对李嘉诚兴办汕头大学的爱国精神表示称赞:“你资助教育事业这件事,很值得赞赏,因为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很需要支持。你对国家提供的帮助是扎扎实实的,感谢你对国家的贡献。”

  李嘉诚深深懂得“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在学校”。因此,他把办好汕头大学当做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决心“为国家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竭尽绵力,并引以为荣”。然而,李嘉诚创办这所大学并不容易。

  20世纪80年代,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首轮谈判破裂,香港局势极其动荡,李嘉诚旗下的公司也饱受经济衰退的严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独资创办汕头大学非常困难。当时,有人劝李嘉诚先保自己,渡过难关之后,再考虑创办汕头大学。李嘉诚却坚定地说:“我的事业可以破产,我的一切可以失败,但汕头大学一定要办,一定要办成。”李嘉诚表示宁愿卖掉自己的办公大楼,也要把汕头大学办起来。他的夫人甚至提出甩卖衣服、首饰来筹款。汕头大学在李嘉诚夫妇不惜牺牲一切代价的决心下成立了,物质投资达6亿多港元。

  除了汕头大学,李嘉诚始终怀有“发达不忘家国,必以报效桑梓”的赤子之情,在祖国各个领域都默默作出了无私的奉献。自1992年以来,李嘉诚旗下的企业大举投资中国内地,到1997年年初,在内地的投资总额已达500亿港元。李嘉诚对医疗、教育、公益机构及社会捐款逾23亿港元。至2004年,李嘉诚累计捐款已逾50亿港元。

  行动指南

  投资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而不是简单的捐钱给谁的慈善行为。